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534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5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docx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必修5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必修5

一.高考目标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单元复习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

庄子的《逍遥游》却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之所以选入此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此篇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作为“必修”教科书必须加以体现,而在本套教科书中,别的单元更不便于入选;二是此文也确有一定的抒情因素,作者用丰富的形象和诗性的语言,阐发其哲学道理,所以,本文可看作是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

这四篇课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

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

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

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

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

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

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

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在本套必修教科书中,文言文占全部选文的45%左右。

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

三、高考备考

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

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例如: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

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

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

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

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

例如: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尽死。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

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

“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

这段可译为: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

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

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

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

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例如:

原文:

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例如:

(1)原文: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你不聪明的很啊

(2)原文: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没有这个人,我将和谁一同回去呢?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例如:

原文:

狼度简子之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

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

原文: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原文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

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三、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

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

例如: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

(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

“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果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2)的“卑鄙”是个词组。

“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

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如果把这个词组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就误译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这类错误也很多。

例如: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

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

(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3.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

例如: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句中的“通籍”,意思是做官。

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

不了解就会误译为“精通书籍”。

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想准确通顺地翻译古文,最重要的是结合上下文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词。

以上虽然列了一些常见错误,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说,这样的问题不常遇到。

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掌握古文翻译方法上。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归去来兮辞》

轻飏yáng熹xī微眄miǎn庭柯流憩qì山岫xiù景翳翳yì盘桓huán西畴chóu窈yǎo窕tiǎo遑huáng遑耘耔zǐ东皋gāo

2、《腾王阁序》

翼轸zhěn懿yì范潦lǎo水崇阿ē彭蠡lǐ睢suī园舸gě舰睇dì眄miǎn多舛chuǎn涸hé辙叨tāo陪捧袂mèi宗悫què

3、《逍遥游》

鲲kūn抟tuán坳ào蜩tiáo决xuè舂chōng蟪huì泠líng

4、《陈情表》

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应yìng门之僮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二、词语

1、《归去来兮辞》

眷然:

思念的样子。

矫厉:

造作勉强。

交病:

身心都感到痛苦。

轻飏:

形容船在水面上很轻快地前进。

流憩:

流连和休息。

寓形宇内:

托身于天地之间。

乐夫知命:

乐天知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2、《腾王阁序》

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高朋满座:

高:

高贵。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达人知命:

达人:

通达事理的人。

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人杰地灵:

杰:

杰出;灵:

好。

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老当益壮:

当:

应该;益:

更加;壮:

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冯唐易老: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3、《逍遥游》

野马:

游动的雾气。

三月聚粮:

出发前三个月即准备干粮。

数数然:

拼命追求的样子。

4、《陈情表》

孤苦伶仃: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茕茕孑立:

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

吊:

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日薄西山:

薄:

迫近。

太阳快落山了。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乌鸟私情:

乌鸟:

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

结草:

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

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

皇天:

古代称天;后土:

古代称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人命危浅:

浅:

时间短。

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三、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3、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4、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5、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

李密传》说: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6、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仪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

著名的有《陈情事表》,又名《陈情表》。

7、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辞的特点是: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叶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

四、名句名篇

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滕王阁序》王勃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马非)(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3、《逍遥游》庄周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陈情表》李密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五、通假字

1.《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通“横”,横木

景翳翳以将入:

通“影”,日光

2.《滕王阁序》

俨骖腓于上路:

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

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3.《逍遥游》

北冥有鱼:

通“溟”,大海

三餐而反:

通“返”,返回

小知不如大知:

通“智”,智慧

汤之问荆也是已:

通“矣”,语气词

此大小之辩也:

通“辨”,区别

故夫知效一官:

通“智”,智慧

辩乎荣辱之境:

通“辨”,区别

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又”;“反”通“返”,返回

而御六气之辩:

通“变”,变化

而征一国:

通“耐”,能

4.《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六、词类活用

1.《归去来兮辞》

1、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2、意动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喜悦;以……为快乐

3、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或棹孤舟:

用浆划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读书

4、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每日

时矫首而遐观:

常常

5、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

儿童

倚南窗以寄傲:

傲世的情怀

6、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

喜好、羡慕

1、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

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2.《滕王阁序》

1、使动

徐孺下陈蕃之榻:

使……放下

腾蛟起凤:

使……腾空、使……起舞

川泽纡其骇瞩:

使……吃惊

屈贾宜于长沙:

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

使……窜逃

2、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以……为带

4、名词作动词

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踞

目吴会于云间: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变成废墟

4、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像雾、流星那样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向上、向下

5、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

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

6、副词作动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是

3.《逍遥游》

1、使动:

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使……满意;使……信任

2、名词作动词

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

飞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而后乃今将图南:

向南飞

不过数仞而下:

落下

虽然,犹有未树也:

树立

3、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

在水上

4.《陈情表》

1、使动

臣具以表闻:

使……知道

无以终余年:

使……结束

保卒余年:

使……终了

谨拜表以闻:

使……知道

2、名词作动词

臣少多疾病;生病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做官;任职

谨拜表以闻:

上奏表

3、名词作状语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在外面;在家里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向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像犬马一样

则刘病日笃:

一天天

4、形容词做名词

夙遭闵凶:

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人

凡在故老:

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七、古今异义

1.《归去来兮辞》

问征夫以前路:

行人

悦亲戚之情话:

家中亲属;知心话

既窈窕以寻壑:

深远曲折的样子

何不委心任去留:

生死

2.《滕王阁序》

千里逢迎:

迎接

孟学士之词宗:

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童子何知:

晚辈

俨骖腓于上路:

高高的路

所赖君子见机:

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阮籍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

3.《逍遥游》

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如此

众人匹之:

一般人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这样以后

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短的

蟪蛄不知春秋:

四季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作为;不立名

4.《陈情表》

至于成立:

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优秀人才

臣以供养无主:

无人来做

臣欲奉诏奔驰:

奔走效劳

臣之辛苦:

辛酸苦楚

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报答皇上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苦衷)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幸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谦言私爱

八、文言句式

1.《归去来兮辞》

(1)、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内心被形体役使很久

(2)、省略句

僮仆欢迎,稚子侯(于)门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

追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到哪里去

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虑什么呢?

②状语后置

农人告余以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