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498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子午流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子午流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子午流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子午流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docx

《子午流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子午流注.docx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

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脏腑

23:

00-1:

00

子时 

胆(要上床睡觉)

1:

00-3:

00 

丑时 

3:

00-5:

00

寅时

5:

00-7:

00

卯时 

大肠(起床要喝水)

7:

00-9:

00

辰时

胃(要吃早餐)

9:

00-11:

00

巳时

脾(每小时慢饮一次水)

11:

00-13:

00

午时

心(开心.快乐)

13:

00-15:

00

未时 

小肠

15:

00-17:

00

申时

膀胱

17:

00-19:

00

酉时

19:

00-21:

00

戌时

心包(适宜散步)

21:

00-23:

00

亥时

三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

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

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针灸子午流注图

任脉

本经共有24穴。

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有较好的作用,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会阴huiyin(RN1)

【标准定位】仰卧屈膝。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取法】截石位,于肛门与阴囊根部(女性为大阴唇后联合)连线的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会阴中心腱。

浅层布有骨后皮神经会阴支,阴部神经的分支和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特异性】任脉、别络、夹督脉、冲脉之会

【功用】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主治病症】阴痒,阴痛,阴部汗湿,阴门肿痛,小便难,大便秘结,闭经,溺水窒息,产后昏迷不醒,癫狂,阴道炎,睾丸炎,阴囊炎,疝气。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曲骨qugu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取法】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特异性】任脉、足厥阴之会

【功用】通利小便、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孕妇禁针。

中极zhongji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取法】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特异性】膀胱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病症】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关元guanyuan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石门shimen(RN5)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取法】在脐下2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三焦募穴

【功用】理气止痛、通利水道

【主治病症】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绞痛,阴囊入小腹,气淋,血淋,产后恶露不下止,阴缩入腹,奔豚,水肿,呕吐血,食谷不化,肠炎,子宫内膜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孕妇慎用。

气海qihai(RN6)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取法】在脐下1.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

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肓之原穴

【功用】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主治病症】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宜灸。

阴交yinjiao(RN7)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取法】在脐下1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足三阴、冲脉之会

【功用】调经固带、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腹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泄泻,奔豚,绕脐冷痛,疝气,阴汗湿痒,血崩,恶露不止,鼻出血,肠炎,睾丸神经痛,子宫内膜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神阙shenque(RN8)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取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刺灸法】禁刺;宜灸。

水分shuifen(RN9)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取法】在脐上1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鸣,肠胃虚胀,反胃,泄泻,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肠炎,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

【刺灸法】直刺0.5~1寸;宜灸。

下脘xiawan(RN10)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取法】在脐上2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足太阴、任脉之会

【功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病症】腹坚硬胀,食谷不化,痞块连脐上;呕逆,泄泻;虚肿,日渐消瘦。

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建里jianli(RN11)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取法】在脐上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主要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和胃健脾、通降腑气

【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不嗜食,身肿,胃扩张,胃下垂,胃溃疡,腹肌痉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中脘zhongwan(RN12)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

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上脘shangwan(RN13)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取法】在脐上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功用】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主治病症】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痰多,积聚,黄疸,虚痨吐血。

胃炎,胃扩张,隔肌痉挛,肠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巨阙juque(RN14)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取法】在脐上6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

深层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安神宁心、宽胸止痛

【功用】心募穴

【主治病症】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惊悸,咳嗽,黄疸,蛔虫痛,尸厥,健忘,胃痉挛,隔肌痉挛,心绞痛,支气管炎,癔病,胸膜炎,癫痫。

【刺灸法】直刺0.5~0.6寸,向下斜刺;可灸。

鸠尾jiuwei(RN15)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取法】在脐上7寸,腹中线上,仰卧,两臂上举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

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络穴、膏之原穴

【功用】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主治病症】胸闷咳嗽,心悸,心烦,心痛,呕逆,呕吐,惊狂,癫痫,脏躁,胃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胃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癔病。

【刺灸法】直刺0.3~0.6寸,向下斜刺;可灸。

中庭zhongting(RN16)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取法】在膻中穴下1.6寸,胸骨中线上,仰卧取穴,当胸骨体下缘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胸剑结合部。

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用】宽胸消胀、降逆止呕

【主治病症】胸肋支满,噎嗝,呕吐,小儿吐乳。

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

【刺灸法】直刺0.2~0.3寸,向下斜刺;可灸。

膻中shanzhong(RN17)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取法】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

主要布有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特异性】心包募穴、气会穴

【功用】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主治病症】胸闷塞,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噎嗝,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管狭窄,肋间神经痛,心绞痛,乳腺炎。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平刺;可灸。

玉堂yutang(RN18)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

【取法】在膻中穴上1.6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

主要布有第三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用】宽胸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胸膺疼痛,咳嗽,气短,胸闷喘息,心烦,呕吐寒痰,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紫宫zigong(RN19)

【标准定位】仰卧位。

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

【取法】在膻中穴上3.2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体。

主要布有第二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胸胁支满,胸膺疼痛,烦心咳嗽,吐血,呕吐痰涎,饮食不下。

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华盖huagai(RN20)

【标准定位】仰卧位,或仰靠坐位。

在胸部,平第一肋间。

【取法】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与胸骨体之间(胸骨角)。

主要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用】宽胸利肺、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喉痹,胸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喉炎,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璇玑xuanji(RN21)

【标准定位】仰卧位,或仰靠坐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

【取法】在胸骨中线上,仰卧或正坐仰靠,约当胸骨柄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

主要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用】宽胸利肺、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喉痹咽肿,咳嗽,气喘,胸胁之满;胃中有积。

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痉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天突tiantu(RN22)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取法】在璇玑穴上1寸,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之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

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

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特异性】阴维、任脉之会

【功用】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主治病症】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咳唾脓血,心与背相控而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喉炎,扁桃体炎。

【刺灸法】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廉泉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取法】正坐,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舌骨肌、舌肌。

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

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特异性】阴维、任脉之会

【功用】利喉舒舌、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暴喑,口舌生疮,喉痹,中风失语,舌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

【刺灸法】针尖向咽喉部刺入0.5~1寸;可灸。

承浆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取法】正坐仰靠,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

布有下牙槽神经的终支神经和动、静脉。

【特异性】足阳明、任脉之会

【功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癫痫,面瘫。

赤神经痛,癔病性失语,糖尿病。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督脉

  本经共有28穴。

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起于长强,止于龈交。

本经腧穴主治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

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长强changqiang(DU1)

【标准定位】跪伏,或胸膝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跪伏或胸膝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尾神经的后支。

深层有阴部神经的分支,肛神经,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肛动、静脉。

【功用】解痉止痛,调畅通淋

【主治病症】痔疾,便血,洞泻,大小便难,阴部湿痒,尾骶骨疼痛,癫痫,癔病,腰神经痛。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不灸。

腰俞yaoshu(DU2)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法】俯卧或侧卧,正当骶管裂孔中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

浅层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经的后支。

深层有尾丛。

【功用】调经清热、散寒除湿

【主治病症】腰脊疼痛,脱肛,便秘,尿血,月经不调,足清冷麻木,温疟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经痛,过敏性结肠炎,痔疮,淋病。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腰阳关yaoyangguan(DU3)

【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髂脊相平。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mingmen(DU4)

【标准定位】俯卧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补肾壮阳

【主治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悬枢xuanshu(DU5)

【标准定位】俯卧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助阳健脾、通调肠气

【主治病症】腰脊强痛,肠鸣腹痛,完骨不化,泄泻,腰背神经痉挛,胃肠神经痛,胃下垂,肠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脊中jizhong(DU6)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十一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健脾利湿、宁神镇静

【主治病症】腰脊强痛,腹满,不嗜食,小儿疳积,黄疸,脱肛,癫痫,感冒,增生性脊椎炎,胃肠功能紊乱,肝炎。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中枢zhongshu(DU7)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健脾利湿、清热止痛

【主治病症】腰背疼痛,胃痛,呕吐,腹满,食欲不振,黄疸,寒热,感冒,腰背神经痛,视神经衰弱。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筋缩jinsuo(DU8)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主治病症】脊背强急,腰背疼痛,胃痛,癫痫,抽搐,腰背神经痛,胃痉挛,胃炎,癔病。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至阳zhiyang(DU9)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主治病症】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灵台lingtai(DU10)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