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常见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291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常见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常见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常见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常见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常见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常见问题.docx

《施工常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常见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常见问题.docx

施工常见问题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大跨度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提高设计标准与增加结构负荷对基础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1.回填土施工方法

   因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等原因,一般采取人工夯实方法或机械压实方法。

    1.1人工夯实方法

   1)机械压实不到之处和小面积回填土采取人工夯实办法。

   2)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每层压实遍数3~4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在打夯机工作不到的地方用人力打夯,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分层夯打。

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

    4)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

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夯实。

    1.2机械压实方法

   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遍~5遍,使平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和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

压实机械与基础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将基础、管道压坏或使之位移。

    3)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素土、灰土、碎石土)厚度均不应超过25~30cm,每层压实遍数6遍~8遍,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cm~25cm,避免漏压。

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倒角。

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铺以人力夯实或小型夯实机具配合夯实。

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cm~2cm为度。

    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

    2.填土压实方法

   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

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渗透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填土压实方法有:

碾压法、夯实法及振动碾压法。

    2.1碾压法

   碾压法是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

碾压机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

平碾(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6~15t。

羊足碾单位面积的压力比较大,土壤压实的效果好。

羊足碾一般用于碾压粘性土,不适于砂性土,因在砂土中碾压时,土的颗粒受到羊足较大的单位压力后会向四面移动而使土的结构破坏。

松土碾压宜先用轻碾压实,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平碾不应超过2kmPh;羊足碾不应超过3kmPh。

    2.2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使土体中孔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加紧密。

夯击式中除人工使用的石夯、木夯外,机动设备中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

夯实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2.3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在压实振动作用下,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紧密状态。

在正常条件下,对于砂性土的压实效果,振动式效果较好。

    3.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3.1压实功的影响

   压实功能(指压实工具的重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间等)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施加的功有一定关系。

在开始压实时,土的干密度急剧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干密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而土的干密度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不要盲目过多地增加压实遍数。

    3.2含水量的影响

   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

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不易压实。

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水起到了润滑作用,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减小,从而易压实。

相比之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压实功能收获大得多。

当含水量不足,洒水困难时,适当增大压实功能,可以收效,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此时如果增大压实功能,必将出现/弹簧现象,压实效果很差,造成返工浪费。

所以,土基压实施工中,控制最佳含水量,是首要关键。

各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可由击实试验取得。

    3.3铺土厚度的影响

   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压应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

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但其中还有最优土层厚度问题,铺得过厚,要压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

铺得过薄,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

恰当的铺土厚度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

    实践经验证明:

土基压实时,在机具类型、土层厚度及行程遍数已选定的条件下,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等需要时,则宜先低后高)。

压实时,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1/3,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铺以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

压实过程中,经常检查含水量和密实度,以达到符合规定压实度的要求。

    4.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4.1场地积水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预防措施为:

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

   

(1)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

    

(2)深沟排水法。

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3)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4.2填方土出现橡皮土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

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

   

(1)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2)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

   

(1)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

8或3:

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

    

(2)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

    (3)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4.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地基稳定性降低。

    其原因包括:

   

(1)土料含水量太小,影响了夯实(碾压)的效果,造成夯实(碾压)不密实;含水量太大,则易形成橡皮土。

    

(2)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有机质超过规范要求(大于5%)。

    (3)填土过厚,未分层夯实。

    (4)机械能力不够。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有:

   

(1)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

    (3)设计有要求时,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

   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桩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北京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裂缝控制

1.1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品种

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较大,对纯熟料水泥,水泥净浆收缩主要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的含水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水泥中SO3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也具有显着的影响。

在工程中,要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或所处环境条件,应优先选用哪种水泥,从而尽可能避免裂缝的产生。

2)骨料

骨料是影响混凝土干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粗骨料体积含量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小,就商品混凝土而言,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情况下,增加粗骨料的含量,选用连续级配好,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含泥量少的骨料,可以减小混凝土收缩,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并采取脱水、排水、遮盖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保证含水率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已超过6%。

3)粉煤灰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掺入料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气温,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浸蚀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水泥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1kg水泥放出原热量可高达500J,它能使混凝土中的温度达到75℃以上。

因其内部产生的水化热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与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梯度,故内部产生拉应力,它们都能使混凝土开裂。

如能采取技术措施将混凝土温度的顶峰温度加以限制,则能避免开裂。

采用冷却措施降低温度,这样费用增加较多,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对混凝土温度起到缓解作用。

但对低级粉煤灰,当掺量过多时,早期强度较低,温差较大时,不利于混凝土的抗裂,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不宜过量掺用,应选择优质的粉煤灰。

4)外加剂

(1)减水剂:

一般混凝土外加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2)膨胀剂:

膨胀混凝土拌合物粘稠,无离析和泌水现象,因此泵送性较好,适应泵送施工,由于不泌水,容易产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

因此必须注意早期养护。

补偿收缩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浇注温度不宜超过35℃,由于掺入膨胀剂后需大量的水参与反应才能发挥膨胀效果,因此混凝土也可能产生内干缩。

混凝土充分养护是保证膨胀剂应用的重要条件,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1.2配合比的控制

在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配合比对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有重要影响,主要是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

对配合比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混凝土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

2)不同季节、不同的施工环境应采用不同的配合比;

3)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采用不同的配合比;

4)原材料变化时应重新确定配合比;

5)加强原材料的计量与控制,特别要加强雨季砂、石含水量的控制;

6)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砂率宜为38%~45%,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因此,不良原配合比会产生混凝土收缩加大,引起开裂。

1.3施工过程的控制

(1)加强商品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商品混凝土流动性较大,容易在早期发生混凝土半和物沉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早期养护。

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混凝土浇注后应覆盖一定厚度的草袋、麻袋片或塑料薄膜,过高过低的环境温度以及激剧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表面开裂。

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但由于热扩散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混凝土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贯穿裂缝的产生。

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

(2)掺入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由于膨胀剂反应产生膨胀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必须充分保持混凝土潮湿,最好蓄水或者洒水,也可采用连续喷水或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不少于14天,抹面后即可开始养护。

(3)混凝土下料不易过快,柱、墙、深梁与板等变截面处应分层浇注。

(4)模板要浇水,振捣要密实,振捣时间以5~15s/次为宜,过份振捣也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产生表面的收缩裂缝。

(5)混凝土浇注时,振捣后1~2h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或表面压实抹光。

(6)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30~50cm。

(7)在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加强温度管理,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25℃,浇注时要低于30℃。

浇注后控制混凝土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之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收缩,以有效降低约束应力,提高结构抗拉能力。

2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的裂缝有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出现裂缝,如果裂缝危害到其它方面的功能,那么只能采取补救(修补)。

在修补之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稳定,若仍处于发展状态,那么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结果,应采取哪种方法来处理。

以下介绍裂缝处理的几种主要方法:

2.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2.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

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2.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混凝土严重损坏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

常用的置换材料有:

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3结语

以上是对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裂缝的处理两部分问题的综合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由于各个地区的原材料不同,施工工艺和养护条件不同,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应加强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施工过程的控制,控制裂缝的产生;

(2)优化配合比,加强复合掺合料的研究,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收缩;

(3)改进设计方法,降低混凝土裂缝宽度;

(4)商品混凝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受环境因素影响极易开裂,且混凝土裂缝不单是一因素产生的,而是由复合因素综合产生的。

国内尚无通过温度、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来指导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因此应开展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共同作用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指导商品混凝土施工,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虽然通过以上几种有效措施的处理,可以更好的预防、控制裂缝的产生。

但这并不是说裂缝就完全不会产生。

一旦出现裂缝,危害到其它方面的功能,那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主要方法有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由于影响商品混凝土开裂的因素较多,必须加以综合防治,如出现裂缝后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麻面,蜂窝,孔洞,露筋,裂缝等,是经常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如不及时补修,可能加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或给其它有害介质的侵蚀破坏造成条件,众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减弱结构的承载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工程倒塌等重大事故。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各种质量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对策供施工单位借鉴。

1 麻面问题

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呈现无数小凹坑麻点。

发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而且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被吸去;模板漏浆,混凝土分层离析等。

补救措施:

如果混凝土表面做了抹面或粉刷,可不作补修。

否则,应在麻面部位喷水湿润后,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砂浆抹压,将麻面抹平。

2 蜂窝问题

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蜂窝似的窟窿。

发生原因:

混凝土入仓未设缓降器,致使混凝土离析,又未分层捣固;模板缝隙不严,致使水泥浆流失;钢筋布置较密,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又没有很好平仓振捣。

尤其是水平止水带下和闸底板沉陷缝侧面混凝土漏振等。

补救措施:

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途1:

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对较大蜂窝,要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部分及突出骨料颗粒,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干净,支模后可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标号高一级)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清除困难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中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

3 孔洞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发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平仓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补救措施:

将孔洞周围的疏松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模板,湿润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4 露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钢筋裸露。

发生原因: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捣不实。

补救措施:

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

2或多或少1:

2.5水泥砂浆,使露筋部分充满再予抹平;较深露筋,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压实.

5裂缝夹层问题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成层存在,存在松散混凝土层及夹杂物.发生原因:

施工缝或伸缩缝处未经接缝处理就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处遗留的锯屑,木渣,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干净;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置缓降器,流槽;底层交接处未铺接缝砂浆.

补救措施:

将缝隙夹层附近的松散混凝土凿除,洗刷干净后,用途1:

2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较严重的缝隙夹层,应彻底清除杂物,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浇筑细石混凝土或在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 裂缝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或局部截面出现细小裂缝。

发生原因:

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震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以及拆模过早,混凝土中水泥量过多,构造筋不足,养护不良,曝晒;构件堆放,搬运,安装时支承点,吊点位置不当,受到碰撞反放;钢筋被踩踏或错位;外荷载直接应力过大;结构次应力较大;构件因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混凝土构件收缩,膨胀,徐变,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发生变化。

补救措施:

一般表面较小的裂缝,可将裂缝加水清洗,干燥且用环氧浆液灌缝隙或表面涂刷封闭;裂缝开张较大时,沿纵裂缝凿八字凹槽,洗净后用1:

2水泥砂浆补或干后用环氧胶泥嵌补;因外荷载引起的裂缝,钢筋应力较高,影响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应做加固处理,如对板加厚,对梁在梁的一侧两侧加大截面,做钢筋混凝土围套或以钢板箍再抹钢丝网水泥砂浆封闭;有整体防水和防锈要求处的结构裂缝,应据裂缝宽度采用水泥压力灌浆或化学注浆(环氧浆液,甲凝,氧凝等)方法进行裂缝补修,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