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094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基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中基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中基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中基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中基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基练习题.docx

《中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基练习题.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基练习题.docx

中基练习题

《中医基础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是

A、秦汉B、宋金元C、明清D、近代

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B、金元C、明清D、近代

3.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

4.金元四大家中被成为“攻邪派”的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

5.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书籍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

6.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

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

A、《新编法医学》(意大利.1602年)B、《洗冤集录》(宋.宋慈)

C、《新修本草》(唐.苏敬等)D、《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9.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是

A、《千金要方》B、《新修本草》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10.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

11、天人可知论属于哲学中的

A、唯物论B、辨证观C、唯心论D、形而上学

12、中医学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B、取象比类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法

13、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逆向思维方法,属于

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演绎法D、反证法

14、《黄帝内经》中言: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属于中医学理论的哪一特点?

A、唯物论B、辨证论治C、整体观念D、恒动观念

1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

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朱丹溪

二、填空题

1.(《》)被称为“群方之祖,众法之宗”,其作者是(),被后人尊为“医圣”。

2.(《》)、(《》)、(《》)、(《》)四部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三个方面。

4.论治,即(),是根据()的结果,确定()的方法。

5.整体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6.在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7.(《》)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的问世,代表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辨证论治的确立。

8.大约在公元()世纪,我国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16世纪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

9.《黄帝内经》有言:

“正气存内,邪()”,“邪之所凑,其气()”。

10.《伤寒杂病论》后人将该书分为(《》)和(《》)两书,前书载方()首,后书载方()首。

三、判断改错题

1.证是疾病的总称,是疾病全部病理过程的概括。

2.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多用温补脾胃之法,被称为“补土派”。

3.明.叶天士创立了治疗温病的三焦辨证法。

4.被誉为“东方医药巨著”的《本草纲目》是由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

5.中医药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诸病源候论》。

6.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理论的医家是张从正。

7.黄帝即神农氏,故《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是同一人所著。

8.温病四大家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四位医家。

9.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张景岳、赵献可。

10.中医学的唯物论主要体现在唯物生命观和天人可知论。

四、简答题

1.何谓病、证、症?

2.何谓辨证论治?

3.何谓整体观念

4.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5.辨证与论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6.病、证、症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

一.单选题

1--------5:

ABACC6------10:

BABBA

11------15:

ADDCD

二.填空题

1.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2.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

4。

施治辨证治疗疾病

5.人体自身的统一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6.刘完素朱丹溪

7.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8.11本草纲目

9.不可干必虚

10.伤寒论金匮要略113262

三.判断题58910对,其余错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五行

3.阴平阳秘

4.制化

5.阴阳交感

6.相生

7.相克

8.相乘

9.相侮

10.母病及子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是

A、滋水涵木B、培土制水C、佐金平木D、抑木扶土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具有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3.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春属于

A、木B、火C、土D、金

4.按阴阳划分,一天的下午属于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

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木生火B、土生金C、木克金D、金生水

6.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木为水之子B、火为土之母C、水为火所不胜D、金为木所胜

7.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金是水的

A、生我者B、我生者C、所胜D、所不胜

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的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9.心病传变到肺,属于五行的

A、相侮B、相乘C、母病及子D、子病犯母

10.阳病治阴法,适用于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

11.“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治法的理论根据是阴阳的

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属于

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13.按五行相克关系,心为肺之

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

14.下列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肾

15.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B、从革C、润下D、稼穑

16.关于阴阳概念,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称为阴阳的两个事物必须相互关联,具有可比性

B、阴阳是一个抽象的属性概念

C、阴阳属性是绝对的

D、阴阳的属性划分是有一定根据的

17.肺的所不胜是

A、肝B、肾C、心D、脾

18.以五脏所在部位及功能特点分阴阳,则肺为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19.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B、阳胜阴衰C、阴中求阳D、阴病治阳

20.下列属于“实则泻其子”治法的是

A、肝实泻肾B、肝实泻脾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

21.下列不宜用阴阳的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22.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A、生长、升发、舒畅B、温热、升腾

C、生发、承载、受纳D、寒凉、向下、滋润

23.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

A、怒B、喜C、思D、恐

24.下列事物的性质属阳者是

A、柔弱B、无形C、寒冷D、下降

25.阴阳两方面在不断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是指阴阳的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26.阴阳两方面不仅相互对立制约,而且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是指阴阳的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27.下列情况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A、冬季过渡到夏季B、冬季进入春季C、身体逐渐衰老D、庄稼逐渐长高

28.下列治法属于按“虚则补其母”制定的有:

A、泻南补北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益火补土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阳长阴消变化的是

A、气温从冬至春到夏B、气温从夏至秋到冬

C、人体由工作转入睡眠D、人体由睡眠转入工作

2.五行中木气过亢,可导致

A、木侮金B、木乘土C、金虚木侮D、土虚木乘

3.引起五行相侮的原因是

A、所胜亢盛B、所不胜亢盛C、所胜虚弱D、所不胜虚弱

4.下列属于五行相侮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B、脾虚及肺C、脾虚水泛D、肝气犯胃

5.可用阴阳对立制约理论解释的是

A、热者寒之B、阳损及阴C、阳盛则阴病D、阴病治阳

6.可用阴阳互根的理论解释的是

A、阴损及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随阳消

7.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补肺滋肾B、滋水涵木C、佐金平木D、益火补土

8.下列药味中,属阴的是

A、甘味B、酸味C、苦味D、咸味

9.属阳的事物一般具有的特性是

A、温热B、静止C、上升D、明亮

10.下列事物属性归属木行的是

A、甘味B、目C、怒D、春

四、判断改错题

1.土不足则被木所侮,被水所乘。

2.阴阳的消长是量变过程,阴阳的转化是质变过程。

3.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

4.“滋水涵木法”是“虚则补其母”原则的具体运用。

5.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随时可以转化。

6.阴阳对立是相对的,而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绝对的。

7.因为阴阳互根,故阴阳的消长只有两种情况,即此消彼消和此长彼长。

8.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9.五行相侮的次序与相生的次序正好相反。

10.土为水之“所不胜”,火为水之“所胜”。

五、填空

1.按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确定的治疗原则是();按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2.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是()、()、()、()。

3.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概括为(“”)、(“”)二字。

4.阴阳消长的四种形式是()、()、()、()。

其中建立在阴阳对立基础上的形式是()、(),建立在阴阳互根基础上的形式是()、()。

5.以阴阳学说概括寒热证的病理变化,其病理总纲是()、()、()、()。

6.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为(),阴阳交感是阴阳之气在()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7.五行的特性是“木曰()”,“火曰()”,“土爰()”,“金曰()”,“水曰()”。

8.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四方面的关系。

9.形成相乘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形成相侮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

即“气有余,则制己()而侮();其不足,则己(),侮而乘之,己(),轻而侮之”

10.事物归属五行的理论根据是(),其中,归类的方法主要有()()。

11.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我生者为();五行的相克关系中,克我者为(),我克者为()。

12.五行相生关系的疾病传变,包括()与()两个方面;五行相克关系的疾病传变包括()与()两个方面。

六、简答题

1.何为阴阳的互根互用?

2.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3.何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其相生相克的顺序是什么?

4.简述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二.单选题:

1----5:

ABABC6-----10:

DADBC

11-----15:

AADBD16------20:

CCBCD

21-----25:

DDBBC26-----28:

BAD

三.多选题:

1:

AD2:

AB3:

AD4:

AC5:

ACD

6:

ACD7:

ABD8:

BCD9:

ACD10:

BCD

四.判断题:

2、3、4、10对,其余错

五.填空题:

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

2.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恒、相互转化

3.重极4.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

5.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6.阴平阳秘运动变化中

7.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8.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9.所胜过衰所不胜过强所胜过强所不胜过衰;所胜所不胜;所不胜

所胜10.五行特性取类比象推演络绎

11.母子所不胜所胜

12.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乘相侮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一、名词解释

1.气(医学概念)

2.气机

3.气化

4.精

5.津液

6.血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

A、精B、气C、血D、津液

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脾B、肺肝脾C、肺脾肾D、心肺脾

3.自汗、多尿是气的何种作用失常

A、推动B、温煦C、固摄D、防御

4.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5.宗气积于

A、息道B、肺脏C、胸中D、脾脏

6.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具有推动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卫气的作用

A、维持体温B、濡养脏腑C、调节汗孔D、防御外邪

8.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营气B、津液C、水谷精微D、精

9.血的生成下列何脏腑最为重要

A、肝B、心C、脾胃D、肺

10.与血液运行关系不甚密切的是

A、肝B、心C、脾D、肾

11.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气B、血C、津D、液

12.对津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内脏是

A、肝B、脾C、肺D、肾

13.下列不属于津液范围的是

A、汗液B、血液C、肠液D、关节液

14.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是

A、经络B、三焦C、膀胱D、肾

15.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

16.治疗大出血时用大剂量独参汤的原理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

17.对多汗、漏汗等病理现象,治疗时当用

A、补血生津B、补气C、补气固脱D、补气生津

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19.与血同行于脉中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20.水谷精微中的精专柔和部分形成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

21.水谷精微中的剽疾滑利部分形成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

22.脱肛属于气机失调中的

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

23.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主要依赖何脏之气

A、肝气B、肺气C、脾气D、肾气

24.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

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

25.妇女月经闭止为气滞血瘀者当用

A、补气生血B、益气活血C、理气活血D、补气摄血

26.有“血府”之称的是

A、汗孔B、心C、脉D、膻中

27.元气根于

A、肾B、肺C、脾D、心

28.营气行于

A、脉外B、脉内C、中焦D、下焦

29.气不能内守而外越者称

A、气虚B、气陷C、气脱D、气滞

30.心对血液的作用主要是

A、行血B、摄血C、生血D、藏血

三、多项选择题

1.气的主要来源包括

A、先天之精气B、阴阳之气C、自然界清气D、水谷精气

2.气的固摄作用包括

A、固摄血液B、固摄尿液C、固摄精液D、固摄胃液

3.元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生长发育B、推动气血运行C、推动脏腑功能D、推动生殖机能

4.卫气不足时可见

A、体温偏低B、易患感冒C、自汗D、病后难愈

5.津液的功能有

A、滋润濡养B、化生血液C、调节阴阳D、排泄废物

6.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A、血虚B、血瘀C、出血D、水停

7.气为血之帅主要体现在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8.影响血行的原因有

A、气虚B、气滞C、血寒D、血热

9.行于脉中脉外的气是

A、元气B、营气C、卫气D、宗气

10.血的濡养作用减退可见

A、面色无华B、肢体麻木C、肌肤干燥D、毛发干枯

11.精的生理功能有

A、繁衍生殖B、促进生长发育C、濡润脏腑D、生髓化血

12.宗气的主要功能表现在

A、助呼吸B、促进脾胃运化C、行气血D、护卫肌表

13.血液循行的条件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密切联系

A、心主血脉B、肺朝百脉C、脾主统血D、肝主藏血

14.津液的排泄途径主要有

A、汗B、呼气C、尿D、粪便

15.组成血液的物质有

A、水谷B、津液C、清气D、营气

16.影响血行的原因有

A、气虚B、气滞C、血寒D、血热

17.人身之气来源于

A、先天精气B、自然清气C、水谷精气D、脏腑之气

18.中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促进脾胃消化B、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

C、生化营气卫气D、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四、判断改错题

1.体内一切水液总称为津液。

2.气机是泛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3.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内。

4.“气不摄血”是指气虚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病症。

5.“胸中”称“气海”,又称“膻中”。

6.血必须依附于气而存在。

7.当津液大量流失时,气也随之而外脱,称作“气随津脱”。

8.气能生血,故气为血之帅。

9.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0.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1.中医学理论中气的含义非常丰富,有时指真正的气体,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也可指气候变化,等等。

12.人体气的生成,主要是通过肾、脾胃、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协同作用来完成。

五、填空题

1.血液的功能是()、(),其形成途径有()()两条。

2.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二是(),三是()。

3.血液正常循行需要两种力量,即()和()。

4.从气的运动形式分析,呼气是(),吸气是(),宣发是(),肃降是()。

5.气的功能有()、()、()、()、()、()。

6.人体的气,由于来源、分布、功能不同,故有()、()、()、()、()不同的名称。

7.气的生成与肺、脾胃、肾关系密切。

其中,肺为()、脾胃为()、肾为()。

8.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和()等脏腑的综合作用

完成的。

9.津液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等形式不断排除体外。

10.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

11.气和血的关系可概括为()、()。

12.血对气的关系包括()、()。

13.气对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

14.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15.精分为()、()。

六、简答题

1.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与哪些内脏有关?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哪些脏腑有关?

3.气和血的关系如何?

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

4.何谓津液?

其作用是什么?

5.试述营气和卫气在生理功能及分布上的区别。

6.元气在生成、分布及功能方面有何特点?

7.何谓血?

血是如何形成的?

8.简述宗气的生成、分布及主要生理功能。

答案:

二.单选题

1----5:

BCCAC6------10:

BBCCD11----15:

BDBBA

16---20:

CCDCD21------25:

ACCBC26----30:

CABCA

三.多选题

1.ACD2.ABCD3.ACD4.ABCD5.ABCD6.ABCD

7.ABC8.ABCD9.BC10.ABCD11.ABCD12.AC

13.ABCD14.ABCD15.BD16.ABCD17.ABC18.ABC

四.判断改错题345679101112对,其余错

五.填空题

1.滋润濡养脏腑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水谷精微化血精化血

2.血液充盈脉管完整通畅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3.推动力固摄力4.出入升降

5.推动固摄温煦气化营养防御

6.元气宗气中气营气卫气

7.气之主生气之源气之根

8.肺脾肾三焦9.汗尿10.精气血津液

1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12.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13.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14.升降出入

15.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第三章藏象

一、名词解释

1.藏象

2.精血同源

3.天癸

4.肝主疏泄

5.脾主运化

6.肝藏血

7.神

8.脾主升

9.肾主水

10.奇恒之腑

11.志

12.泌清别浊

13.五脏

14.六腑

15.奇恒之腑

二、单项选择题

1.“相傅之官”是指何脏

A、心B、肺C、肾D、脾

2.主筋的一脏是

A、心B、肺C、肝D、脾

3.主四肢肌肉的一脏是

A、心B、肾C、脾D、肝

4.“血府”是指

A、心B、肝C、女子胞D、脉

5.“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生理联系

A、心与肺B、心与肝C、心与肾D、心与脾

6.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

A、肝气B、脾气C、肾气D、心气

7.被称为“中精之府”的脏腑是

A、胆B、胃C、肝D、膀胱

8.被称为“华盖”的脏是

A、心B、肺C、肝D、肾

9.肾被称为“先天之本”的原因是

A、肾藏先天之精B、肾藏后天之精C、肾主骨D、肾主纳气

10.“精血同源”是哪两脏的生理关系密切

A、心肺B、心肝C、心肾D、肝肾

11.一个完整的呼吸运动,中医认为主要依靠哪两脏共同完成

A、心肺B、肺脾C、肺肾D、脾肾

12.在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中,脾在体合

A、筋B、脉C、肉D、皮

13.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是

A、脾之阴阳B、心之阴阳C、肝之阴阳D、肾之阴阳

14.小肠为

A、将军之官B、传导之官C、受盛之官D、州都之官

15.被称为“孤府”的脏器是

A、胆B、胃C、小肠D、三焦

16.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D、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17.“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主血脉B、心为君主之官C、心主神志D、心在体合脉

18.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气血的相互关系B、经脉的相互连接

C、宗气的贯通和运行D、以上都不是

19.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A、脾以升为健B、与胃之降浊相对而言

C、脾之阳气主升D、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20.“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B、二便之源均来之小肠的分清泌浊

C、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泄作用D、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21.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有助于宣发肺气

C、有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