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00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2017年秋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古诗。

题目中的鹳雀楼,又名鹳鹊楼。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学情分析:

学生属于低年级学段,已经认识了700个字,会写300个字,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拼音读物的朗读,初步掌握了断句的方法,逗号句号的停顿。

阅读中,能用理解的词语说话,对于感兴趣的诗文愿意主动读背,喜欢趣味朗读,但语言的品味能力较弱,需要适度的引导。

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部分同学能够围绕一个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但不一定能够全在题上。

设计理念:

“一诗一世界,一境一人生。

”古诗教学就应该讲究诗性、讲究意象、讲究共感。

从《新课标》低年级学段目标有关朗读、书面表达标准出发,本课我主要设置了三个环节:

趣味诵读、学古人吟诵、诗性感悟、辐射阅读。

打破以往古诗教学的琐碎和过分的理性,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古诗教学具有古诗的韵味,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依、尽、欲、穷、层、楼5个生字,会写楼、尽、依、层4个字。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内容完整地说一句或者几句话的能力。

培养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2.认识依、尽、欲、穷、层、楼5个生字,会写楼、尽、依、层4个字。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生字;积累描写时间和大河的词语和古诗句、格言等。

(学生)

2、多媒体课件;课堂给学生用的书签,田字格磁卡。

(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依、尽、欲、穷、层、楼5个生字,会写楼、尽、依、层4个字。

3、能根据老师提示的难解词意思及连贯地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中国地图(标出鹳雀楼的地方)、黄河九曲连环谁想说说这两幅图?

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引出在黄河岸边的鹳雀楼(今山西永济县)。

指导书写“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登临鹳雀楼,看看那黄河奔流,看看那红日西坠,看看那远山如黛。

板书“楼”字。

理解“登”的意思。

谈谈鹳雀楼名字的来历。

看着诗名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带着问题自由初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自己能否解决问题。

(提醒自由读的方式、读书时姿势正确。

2.指名读古诗句,正音。

老师范读。

学生再读。

3.检查课前生字预习情况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打乱读。

说说字的结构和部首。

难写字需要书空指导笔顺。

(2)出示生字词、课后词语,不带拼音读,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楼登楼登鹳雀楼依依靠依靠大家尽尽力尽心尽力欲食欲食欲很好穷穷尽山穷水尽层层次层次清楚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再读这首诗。

看书上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同学们看图:

1.诗人在哪里?

2.他看到了什么?

(天上白日——地上群山——黄河由近及远)这些景物诗句中有吗?

圈出来。

3.看着这幅图上的景物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描写太阳、群山、大河的词语都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预设)出示相关词语,进行词语积累。

2、你能根据图意和老师的提示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出示:

登鹳雀楼诗人居高临下,举目远眺(tiao)只看见:

白日依山落尽,黄河奔流到海。

他想到:

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3、模仿英英学古诗说说你都学会什么了。

再读读古诗的意思,说说你都想到了什么。

(小鹰学飞、青蛙看海。

我们要勇于攀登。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是啊,这首诗就是要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啊。

4、读背这首古诗。

自由背,指名背。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楼、依、尽、层。

(1)观察字形,看看如何记住这两个字、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2)生字开花。

(3)描红、仿影、临摹。

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习,巩固所学

1、抄写生字,每字2遍。

2、熟读、背诵《登鹳雀楼》

3、说说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做到诵读有趣味、有古韵。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围绕一个内容完整地说一句或者几句话的能力。

培养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登鹳雀楼》,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会背了;知道诗意了;还知道了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了;我还记得一些描写大山大河太阳的词语……)指名读读、说说。

诗人登临鹳雀楼看到了美妙的景色,诗句中有具体的景物,这些景物是:

白日、山、黄河、海、楼。

(生答,老师相机板书。

)围绕这些景物,可以用许多优美的词语来描绘他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

与登楼有关:

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与白日有关:

光芒万丈依山落尽与大山有关:

连绵不绝苍苍茫茫与黄河有关:

奔腾不息奔流到海

二、趣读古诗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色,我们用再多的词语也描绘不尽啊。

而诗人却用精妙的二十个字写了出来,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同学们,想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

1.你想怎样读?

想跟老师学习新的读古诗方法吗?

(唱读、速读、变节奏读……)

2.配乐:

跟节奏读,师生共读(音乐:

我的青春林海)

3.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古诗的吗?

古人写诗就是为了吟诵,为了歌咏,他们可有自己的吟诵方法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人读古诗的感觉吧。

(在板书上标一标,用“平长仄短韵字延”的规律。

用“│、——、!

”等符号标出朗读古诗的节奏、音长。

)现场指导用手势辅助朗读。

谁来试试学习古人读一读。

你可以只读其中的两小句。

三、品读诗句

1.品读一二两小句。

喜欢这首古诗吗?

你最喜欢哪两小句?

说说为什么喜欢。

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指名谈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1)图片解读:

出示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图。

当时诗人因美景而陶醉,不知不觉登临鹳雀楼,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诗。

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就看到了:

再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人到底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诗中的景物填一填,再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人极目远眺,看到了……一轮一条一座座

(2)看!

这就是诗人看到的情景。

出示图片:

落日、群山、黄河奔流如此景物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你想到了什么?

能结合图片,用我们积累的词语填一填,说一说吗?

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的白日一座座的大山一条的黄河展现在我们面前。

积累的词语:

鹳雀楼:

登高望远极目远眺白日:

光芒万丈依山落尽大山:

连绵不绝苍苍茫茫黄河:

奔腾不息奔流到海

(3)质疑:

是啊,一条奔流到海的黄河一去不复返。

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奔流到海了吗?

请看:

出示:

中国地图(标出鹳雀楼和黄河入海口的位置。

)这两地相隔千里,诗人能看到吗?

(看不到)是诗人写错了?

若不是,那是为什么?

(这是诗人想象到的,黄河从此处经过,一直奔流到东海。

)同学们谈得真好,这是诗人的想象,并把这么远的距离浓缩在自己的诗句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浮想联翩。

在黄河入海的途中得有多少美丽的景色可供欣赏,得有多少壮丽的诗篇可供吟诵啊。

那么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更美的景色,该怎么办呢?

(你能用诗句回答吗?

2.品味三、四两小句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句意思是说()对于这两句诗,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黄鹤楼能够再高一层,诗人更上一层楼还能够看到什么呢?

诗句中写到了吗?

没有。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

(1)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学生谈谈自己想到的画面。

依次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群山苍苍茫茫的画面再次想象:

根据提示,描写画面。

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轮的白日。

一座座的大山。

一条的黄河。

(积累提示:

(2)启发谈话,升华诗句的内涵。

面对这依山而尽的白日,奔腾不息,一去不回的黄河,让我们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想到了时间啊正如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时间啊,正如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啊。

难道我们只能在时间流逝中叹息吗?

不!

绝不,我们要像诗人一样,“更上一层楼”去看更远更美的地方。

诗人也正是用后两小句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

出示: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此时的诗人也许和我们想的一样,也许比我们想到的更多。

在唐代,有多少文人墨客也曾来临黄河岸边,登临鹳雀楼,浮想联翩,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来,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那些经典的诗句。

四、类比阅读,拓展延伸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刘禹锡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刘禹锡《浪淘沙》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维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在《将进酒》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4)体会道理,激励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让诗人,也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来,我们做一个文字游戏,把这句话改一改:

出示:

要想看得远,只有(站得高)要想站得高,就要(脚踏实地、勇于攀登……)同学们真聪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啊!

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的伤感,但我们却不能只在时间的流逝中叹息,而要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读出豪情,学会向上,勇于攀登,如此我们才能攀登中不断进步。

(5)让我们再次回味这首古诗:

师生吟诵

师:

登鹳雀楼

学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

生:

一轮白日,一轮光芒万丈的白日,一轮光芒万丈的白日依山而落。

师:

诗人极目远眺,还看到了:

生:

一座座大山,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苍苍茫茫。

师:

鹳雀楼上,诗人居高临下,看到了:

生:

一条黄河,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东流到海,一去不回。

师:

看着奔腾不息的黄河一去不回,诗人想到了:

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

这句诗让我们想到了:

生: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

这句诗让我们想到了:

生: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五、唱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是的,王之涣的《凉州词》大家一定很熟悉(会的背一背)。

他的诗在唐代很受欢迎,曾多数被谱曲传唱。

古曲我们已经无法听到了,你想听听现在这首歌吗?

会的跟着一起唱。

听《登鹳雀楼》,跟唱。

同学们,学习古诗是快乐的。

喜欢这首古诗吗?

那就让我们用笔写下这首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把它们永远留在心间吧。

六、做书签(机动,既可以放在课堂,也可以布置作业。

)1.欣赏老师制作的书签。

简单告知方法。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书签,选择你喜欢的两小句诗,竖着写在书签的正面。

送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者朋友。

指导书写姿势、竖写诗句的格式。

七、教师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品味古诗,趣读古诗、歌唱古诗,在古诗中徜徉,你们感到快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