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99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0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docx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

第14章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组成环状骨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这些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常见的杂原子为氮、氧、硫等。

前面已经学过的内酯、内酰胺、环醚等化合物都是杂环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的性质与同类的开链化合物类似,因此都并入相应的章节中讨论。

本章将主要讨论的是环系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程度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即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许多天然杂环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

植物中的叶绿素、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素、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及部分苷类、部分抗生素和维生素、组成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碱基等都含有杂环的结构。

在现有的药物中,含杂环结构的约占半数。

因此,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分类和命名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芳杂环化合物可以按照环的大小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两大类;也可按杂原子的数目分为含一个、两个和多个杂原子的杂环,还可以按环的多少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等。

见表14-1。

表14-1有特定名称的杂环的分类、名称和标位

类别

杂环母环

含一个杂原子

的五元杂环

含两个杂原子

的五元杂环

五元稠杂环

含一个杂原子

的六元杂环

含两个杂原子

的六元杂环

六元稠杂环

吡咯呋喃噻吩

PyrroleFuranThiophene

吡唑咪唑噁唑异噁唑噻唑

PyrazoleImidazoleOxazoleIsoxazoleThiazole

吲哚苯并呋喃苯并咪唑咔唑

IndoleBenzofuranBenzimdazoleCarbazole

吡啶2H-吡喃4H-吡喃

Pyridine2H-Pyran4H-Pyran

哒嗪嘧啶吡嗪

PyridazinePyrimidinePyrazine

喹啉异喹啉喋啶嘌呤

QuinolineIsoquinolinePteridinePurine

吖啶吩嗪吩噻嗪

AcridinePhenazinePhenothiazine

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一)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

现广泛应用的是按IUPAC(1979)命名原则规定,保留特定的45个杂环化合物的俗名和半俗名,并以此为命名的基础。

我国采用“音译法”,按照英文名称的读音,选用同音汉字加“口”旁组成音译名,其中“口”代表环的结构。

见表14-1。

(二)杂环母环的编号规则

当杂环上连有取代基时,为了标明取代基的位置,必须将杂环母体编号。

杂环母体的编号原则是:

1.含一个杂原子的杂环

含一个杂原子的杂环从杂原子开始编号。

见表14-1中吡咯、吡啶等编号。

2.含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

含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编号时应使杂原子位次尽可能小,并按O、S、NH、N的优先顺序决定优先的杂原子,见表14-1中咪唑、噻唑的编号。

3.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编号有其特定的顺序

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编号有几种情况。

有的按其相应的稠环芳烃的母环编号,见表14-1中喹啉、异喹啉、吖啶等的编号。

有的从一端开始编号,共用碳原子一般不编号,编号时注意杂原子的号数字尽可能小,并遵守杂原子的优先顺序;见表14-1中吩噻嗪的编号。

还有些具有特殊规定的编号,如表14-1中嘌呤的编号。

4.标氢

上述的45个杂环的名称中包括了这样的含义:

即杂环中拥有最多数目的非聚集双键。

当杂环满足了这个条件后,环中仍然有饱和的碳原子或氮原子,则这个饱和的原子上所连接的氢原子称为“标氢”或“指示氢”。

用其编号加H(大写斜体)表示。

例如:

1H-吡咯2H-吡咯2H-吡喃4H-吡喃

若杂环上尚未含有最多数目的非聚集双键,则多出的氢原子称为外加氢。

命名时要指出氢的位置及数目,全饱和时可不标明位置。

例如:

1,2,3,4-四氢喹啉2,5-二氢吡咯四氢呋喃

含活泼氢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能存在着互变异构体,命名时需按上述标氢的方式标明之。

例如:

9H-嘌呤7H-嘌呤

(三)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当杂环上连有取代基时,先确定杂环母体的名称和编号,然后将取代基的名称连同位置编号以词头或词尾形式写在母体名称前或后,构成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名称。

例如:

2-氨基咪唑8-羟基喹啉8-甲基-6-氨基-9H-嘌呤

2-呋喃甲酸3-吡啶甲酸8-羟基喹啉-5-磺酸

(四)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命名

绝大多数稠杂环无特定名称,可看成是两个单杂环并合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个碳环与一个杂环并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命名。

1.基本环与附加环的确定

稠杂环命名时,先将稠合环分为两个环系,一个环系定为基本环或母环;另一个为附加环或取代部分。

命名时附加环名称在前,基本环名称在后,中间用“并”字相连。

例如:

基本环的选择原则:

(1)碳环与杂环组成的稠杂环,选杂环为基本环。

例如:

苯并呋喃(呋喃为基本环)苯并嘧啶(嘧啶为基本环)苯并喹啉(喹啉为基本环)

(2)由大小不同的两个杂环组成的稠杂环,以大环为基本环。

例如:

吡咯并吡啶(吡啶为基本环)呋喃并吡喃(吡喃为基本环)

(3)大小相同的两个杂环组成的稠杂环,基本环按所含杂原子N、O、S顺序有限确定。

例如:

噻吩并呋喃(呋喃为基本环)噻吩并吡咯(吡咯为基本环)

(4)两环大小相同,杂原子个数不同时,选杂原子多的为基本环;杂原子数目也相同时,选杂原子种类多的为基本环。

例如:

吡啶并嘧啶(嘧啶为基本环)吡唑并噁唑(噁唑为基本环)

(5)如果环大小、杂原子个数都相同时,以稠合前杂原子编号较低者为基本环。

例如:

吡嗪并哒嗪(哒嗪为基本环)咪唑并吡唑(吡唑为基本环)

(6)当稠合边有杂原子时,共用杂原子同属于两个环。

在确定基本环和附加环时,均包含该杂原子,再按上述规则选择基本环。

例如:

2.稠合边的表示方法

稠合边(即共用边)的位置是用附加环和基本环的位号来共同表示的。

基本环按照原杂环的编号顺序,将环上各边用英文字母a、b、c…表示(1,2之间为a;2,3之间b…)。

附加环按原杂环的编号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各原子。

当有选择时,应使稠合边的编号尽可能小。

表示稠合边位置时,在方括号内,阿拉伯数字在前,英文字母在后,中间用短线相连。

阿拉伯数字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顺序为准,相同时数字从小到大,相反时从大到小。

例如:

吡啶并[3,2-e]嘧啶吡嗪并[2,3-c]哒嗪

咪唑并[4,5-d]吡唑咪唑并[2,1-b]噻唑

3.周边编号

为了标示稠杂环上的取代基、官能团或氢原子的位置,需要对整个稠杂环的环系进行编号,称为周边编号或大环编号。

其编号原则是:

(1)尽可能使所含的杂原子编号最低,在保证编号最低的前提下,再考虑按O、S、NH、N的顺序编号。

例如:

(2)共用杂原子都要编号,共用碳原子一般不编号,如需要编号时,用前面相邻的位号加a、b…表示。

例如:

(3)在不违背前两条规则的前提下,编号时应使共用杂原子位号尽可能低,使所有氢原子的总位号尽可能小。

例如:

4.命名实例

4-羟基-1H-吡唑并[3,4-d]嘧啶(别嘌醇)9-甲基苯并[h]异喹啉

2-环己甲酰基-1,3,4,6,7,11b-六氢6-苯基-2,3,5,6-四氢咪唑并[2,1-b]噻唑

-2H-吡嗪并[2,1-a]异喹啉-4-酮(驱虫净)

(吡喹酮)

第二节六元杂环化合物

六元杂环化合物是杂环类化合物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含氮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嘧啶等,他们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与自然界,很多合成药物也含有吡啶环和嘧啶环。

六元杂环化合物包括含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以及六元稠杂环等。

一、含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

(一)吡啶

吡啶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115.3℃,比重为0.982,是性能良好的溶剂和脱酸剂。

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许多天然药物、染料和生物碱的基本组成部分。

1.电子结构及芳香性

吡啶的结构与苯非常相似,近代物理方法测得,吡啶分子中的碳碳键长为139pm,介于C-N单键(147pm)和C=N双键(128pm)之间,而且其碳碳键与碳氮键的键长数值也相近,键角约为120°,这说明吡啶环上键的平均化程度较高,但没有苯完全。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σ键,构成一个平面六元环。

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垂直于环平面,每个p轨道中有一个电子,这些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大π键,π电子数目为6,符合4n+2规则,与苯环类似。

因此,吡啶具有一定的芳香性。

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被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占据,是吡啶具有碱性。

吡啶环上的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对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使π电子云向氮原子上偏移,在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而环的其他部分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邻、对位上降低显著。

所以吡啶的芳香性比苯差。

见图14-1。

(a)吡啶的分子轨道示意图(b)吡啶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c)吡啶的电子云密度

图14-1吡啶的结构

在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作用类似于硝基苯的硝基,使其邻、对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比苯环降低,间位则与苯环相近,这样,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远远少于苯,因此象吡啶这类芳杂环又被称为“缺π”杂环。

这类杂环表现在化学性质上是亲电取代反应变难,亲核取代反应变易,氧化反应变难,还原反应变易。

2.物理性质

(1)偶极矩吡啶为极性分子,其分子极性比其饱和的化合物——哌啶大。

这是因为在哌啶环中,氮原子只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而在吡啶环中,氮原子既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又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C)。

(2)溶解度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

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

吡啶分子具有高水溶性的原因除了分子具有较大的极性外,还因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吡啶结构中的烃基使它与有机分子有相当的亲和力,所以可以溶解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而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Ag+、Ni2+、Cu2+等形成配合物,而致使它可以溶解无机盐类。

(3)光谱性质

吡啶的红外光谱(IR):

芳杂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与苯系化合物类似,在3070~3020cm-1处有C—H伸缩振动,在1600~1500cm-1有芳环的伸缩振动(骨架谱带),在900~700cm-1处还有芳氢的面外弯曲振动。

吡啶的红外吸收光谱见图14-2。

图14-2吡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吡啶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

吡啶的氢核化学位移与苯环氢(δ7.27)相比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大于7.27,其中与杂原子相邻碳上的氢的吸收峰更偏于低场。

当杂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取代基为吸电性时,则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吡啶的NMRδ(ppm)数据如下:

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UV):

吡啶有两条紫外光谱吸收带,一条在240~260nm(ε=2000),相应于π→π*跃迁(与苯相近)。

另一条在270nm的区域,相应于n→π*跃迁(ε=450)。

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见图14-3。

 

图14-3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3.化学性质

(1)碱性和成盐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碱性。

吡啶的pKa为5.19,比氨(pKa9.24)和脂肪胺(pKa10~11)都弱。

原因是吡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中,其s轨道成分较sp3杂化轨道多,离原子核近,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强,给出电子的倾向较小,因而与质子结合较难,碱性较弱。

但吡啶与芳胺(如苯胺,p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