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02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docx

鲁科版春化学金版学案必修2全套学案

章末系统总结

一、重点知识梳理

二、实验专项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Ⅱ)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思考探究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哪个?

提示: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锂、钠、钾金属性的强弱。

钾最活泼和水反应最剧烈,c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A、B、C装置中所选用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

硝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所以A是硝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以判断B为CaCO3,C为可溶性硅酸盐。

(3)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乙实验的原理。

提示:

CaCO3+2H+===Ca2++CO2↑+H2O CO2+SiO

+H2O===H2SiO3↓+CO

或2CO2+SiO

+2H2O===H2SiO3↓+

2HCO

(4)结合乙同学设计实验的现象分析,你认为氮、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如何?

提示: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CO3>H2SiO3,说明元素非金属性N>C>Si。

即时训练

1.验证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下表(Ⅰ)中选择实验方法,从(Ⅱ)中选择相应的实验现象,上下对应地填写在空格中(不一定全选)。

实验方法(Ⅰ)

实验现象(Ⅱ)

A.钠与冷水反应

a.溶液变红色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

b.产生白烟

C.点燃H2S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蘸浓氨水与浓盐酸的两玻璃棒接近

d.浮于水面,熔成小球,迅速向四处游动

E.NaI溶液中加入溴水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后又溶解

F.镁带与沸水反应

f.产生大量气泡、气体可以燃烧

G.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g.溶液变棕黄色

H.NaCl溶液中加入溴水

h.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物质

I.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i.发出淡蓝色火焰

J.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

j.观察不出什么现象

K.铝片与2mol/L盐酸反应

k.溶液变橙色

解释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序号

(1)同周期

(2)同主族

解析: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看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②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与H2化合的条件,②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答案:

序号

(1)同周期

(2)同主族

A、F、K

E、H、J

d、c、f

g、j、k

2.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新制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最后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实验用品:

①仪器:

__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②试剂:

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NaBr溶液、0.1mol/LNaI溶液、CCl4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字母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钾的金属性比钠强,钾与冷水反应比钠与冷水反应剧烈,产生的H2能发生燃烧或轻微的爆炸;将新制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2NaBr===Br2+2NaCl,用CCl4萃取,液体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发生反应:

Br2+2NaI===I2+2NaBr,用CCl4萃取,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答案:

(2)试管 胶头滴管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D

Cl2+2NaBr===2NaCl+Br2

A

2Na+2H2O===2NaOH+H2↑

B

Br2+2NaI===2NaBr+I2

C

2K+2H2O===2KOH+H2↑

(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

 

章末系统总结

化学反应

          

 

章末系统总结

专题讲座

(一) 元素推断的方法与技巧

1.推断方法。

(1)对于简单的推断题只要应用有关知识点进行直接判断、比较或计算,即可找到答案。

(2)很多情况下只涉及短周期元素或前20号元素,可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只包含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周期表,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3)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①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

②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合理就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③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

同时这类试题关联性很强,如有不慎,一种元素推断错误,往往全盘皆输,因此一定要仔细,不要忘记将推出的元素代入试题中检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这类试题一般是通过化学基本用语回答相关问题,为此回答问题要简洁明确。

2.推断常见“突破口”。

(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Be、Al。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

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

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

Li。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短周期元素:

N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C、Si。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

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F。

⑨最高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O、F。

(2)主族元素性质、存在和用途的特殊性。

①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或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③氢化物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O。

④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其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

F。

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Cl。

⑥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元素是:

P。

⑦最轻单质所含的元素:

H;最轻金属单质所含的元素:

Li。

⑧单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

Br和Hg。

⑨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

Al。

⑩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N。

⑪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Li、Na、F。

⑫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C、P、O、S。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

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Y>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W

D.Y、Z的氧化物都有酸性和碱性

解析:

由题意可推出X为O,Y为Al,Z为Si,W为K。

B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2O>SiH4,错误;C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KOH>Al(OH)3,错误;D项,Y的氧化物Al2O3有两性,而Z的氧化物SiO2不具有两性,它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答案:

A

2.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

甲>乙>丁

B.原子半径:

辛>己>戊

C.丙与辛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解析: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故戊为C元素;结合“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可推出甲~辛依次为:

Li、Na、K、Ca、C、Si、Ge、Ga。

A项,金属性:

Ca>Na>Li(丁>乙>甲),错误;B项,原子半径:

Ga>Ge>Si>C(辛>庚>己>戊),正确;C项,K为19元素,Ga的原子序数为31,两者核外电子数相差12,错误;D项,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Na2O2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

B

3.有A、B、C、D、E5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C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A、B、C、D四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x-8、x-1、x、x+1,则(x-8)+(x-1)+x+(x+1)=56,x=16,A、B、C、D分别为O、P、S、Cl。

根据1molE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为33.6L,可知E为铝元素。

答案:

(1)Al2O3 

(2)P2O5 硫 Cl2+H2OHCl+HClO 

(3)先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并逐渐增多,随NaOH溶液的加入又逐渐溶解最终澄清 Al3++3OH-===Al(OH)3↓,Al(OH)3+OH-===[Al(OH)4]-

4.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它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W,写出某溶液中含有该微粒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目中T、X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关系可确定T为S,X为C;常温下Y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Z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短周期中),故Z为Cl。

(1)碳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ⅣA族,它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为14C。

(2)Y是N,可写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W为NH

,可以用浓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3)常温下Cl2和S的单质状态不同,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其非金属性的强弱;HCl比H2S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Cl2和S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l2和S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4)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2SO4、H2CO3、HNO3、HClO4,其中只有H2CO3是弱酸且是非氧化性酸。

答案:

(1)2 ⅣA 14C

(2)

 取适量溶液放入试管,然后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H

(答案合理即可)

(3)Cl b (4)H2CO3 H2CO3是弱酸(或非氧化性酸)

 

专题讲座

(二)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一、书写遵循的原则

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均写成化学式,其余的以离子形式表示。

正极反应产物、负极反应产物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也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

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类型

1.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

首先判断该电池所依据的化学反应,从而确定两个半反应,即电极反应。

2.给出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

(1)各类电极反应式的一般书写步骤:

①列出物质,标出电子的得失。

②选离子,配电荷。

③配个数,巧用水。

④两式加,验总式。

(2)如以2H2+O2===2H2O为例,当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a.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列出总式,两边化合价升高的有关物质为H2,转移电子数为4e-,2H2-4e-===4H+。

b.根据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用H+或OH-或其他离子配平,使两边电荷总数相等。

2H2+4OH--4e-===4H2O。

电子带负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应出现H+。

c.利用H2O使两边的元素守恒,即得:

2H2-4e-+4OH-===4H2O。

②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如下:

O2+4e-===2O2-;O2+2H2O+4e-===4OH-。

碱性溶液中提供H+使O2-变为OH-的是水,要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③将正、负极反应式相加,若得到总反应式,说明写法正确。

三、给出电极反应式书写总反应方程式

根据给出的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使两个电极反应式的得失电子相等,然后将两式相加,消去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同的物质即可。

注意:

若反应式同侧出现不能共存的离子,如H+和OH-、Pb2+和SO

,要写成反应后的物质H2O和PbSO4。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解析:

分析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知:

Li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MnO2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

答案:

B

2.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其放电时的原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b是正极

B.PbO2得电子,被氧化

C.负极反应是Pb+SO

-2e-===PbSO4

D.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解析:

从铅蓄电池的放电反应可以看出:

放电过程中Pb失去电子变为Pb2+,发生氧化反应,因而Pb是负极;Pb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过程中消耗了H2SO4,使溶液的酸性减弱。

答案:

C

3.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发电,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

A.H2+2OH--2e-===2H2O

B.O2+4H++4e-===2H2O

C.H2-2e-===2H+

D.O2+2H2O+4e-===4OH-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电解液为酸性溶液,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A错误;又因为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氢气,正极通入氧气,B、D错误。

答案:

C

4.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b极反应是O2+4OH--4e-===2H2O

C.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解析:

A项,a极通H2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发生氧化反应;B项,b极通O2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项不正确;C项,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为2H2+O2===2H2O;D项,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高,且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答案:

B

 

专题讲座(三) 烃的燃烧规律

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CxHy+

O2

xCO2+

H2O

(1)燃烧后温度高于100℃时,水为气态:

ΔV=V后-V前=

-1,

y=4时,ΔV=0,体积不变,对应有机物CH4、C2H4等。

y>4时,ΔV>0,体积增大。

(2)燃烧后温度低于100℃,水为液态:

ΔV=V前-V后=1+

,体积总是减小。

(3)无论水为气态,还是液态,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都只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

2.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的规律。

CxHy+

O2

xCO2+

H2O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

值越大,耗O2量越大。

(2)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其含氢百分率

越大,则耗O2量越大。

(3)1mol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2,耗O2量增加1.5mol。

(4)1mol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烃完全燃烧时,烷烃耗O2量比烯烃要大。

(5)质量相同的烃CxHy,

越大,则生成的CO2越多;若两种烃的

相等,质量相同时,则生成的CO2和H2O均相等。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B.C2H6

C.C3H6D.C6H6

解析:

分子组成为CnHm的烃,m∶n的值越大,即含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在质量相同时耗氧量越多。

在四种烃中,CH4中m(H)∶m(C)的值最大,故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

答案:

A

2.把amolH2和bmolC2H4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molC2H6,将反应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

A.a+3bB.

+3b

C.

+3b+

wD.

+3b-

w

解析:

根据守恒关系,消耗的O2与生成的C2H6多少无关。

答案:

B

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生成0.48molCO2和10.8g水,则混合物中(  )

A.一定不存在乙烯B.一定不存在甲烷

C.一定存在甲烷D.一定存在乙烯

解析: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3mol,n(C)=0.48mol,n(H)=1.2mol,则1mol该混合物中含1.6molC、4molH,即平均分子式是C1.6H4,根据碳原子平均法推得一定有甲烷,而甲烷的氢原子数是4,混合物的平均氢原子数也是4,则另一种烃是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氢原子数等于4的气态烃。

答案:

C

4.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L。

下列各组混合烃中符合条件的是(  )

A.CH4、C2H4B.CH4、C3H6

C.C2H6、C3H4D.C2H2、C3H6

解析:

确定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常用平均值法。

这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100℃以上时充分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符合此要求的烃分子中都含4个氢原子,则混合烃的化学式为CxH4。

两种烃以任意比组合,CH4与C3H6、C2H6、C3H4一定不能组合出CxH4,C2H2与C3H6只能在等物质的量时,才能组合出CxH4,不符合任意比例的题干要求。

答案:

A

5.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物: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__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

解析:

(1)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中的

依次为

,故CH4耗O2最多。

(2)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

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的x+

依次为1+

=2,2+

=3,2+

=3.5,故C2H6耗O2最多。

(3)n(CO2)=n(C),因为等质量的CH4、C2H4、C2H6的n(C)分别为

×1,

×2,

×2,其中

×2最大,故C2H4生成的CO2最多;n(H2O)=

n(H),因为等质量的CH4、C2H4、C2H6的

n(H)分别为

×

×4,

×

×4,

×

×6,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