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829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docx

伦敦骚乱的历史渊源

内容摘要今年8月发生的伦敦骚乱是英国长期存在的移民问题造成的种族矛盾,与世界性经济危机相互交织而引发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动荡。

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帝国,必然产生移民问题。

而宗主国的身份,使英国民众对有色人种移民产生了种族歧视。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以前宽松的移民政策,使有色人种与政府的矛盾加深。

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有色人种移民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使种族矛盾爆发,引发骚乱。

要根本解决骚乱,必须解决好移民融合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伦敦骚乱移民种族歧视融合

作者1高麦爱,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讲师;2陈晓律,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

210093)

近日,英国伦敦骚乱事件成为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其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它给英国、欧洲乃至整个西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欧洲其他国家接二连三地爆发类似骚乱,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我国媒体对此也有自己的解读,其中很多分析也不无道理。

但由于绝大多数文章都属时评类,所以总给人言犹未尽之感。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是英国长期的移民问题造成的种族矛盾,与世界性经济危机相互交织而引发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动荡。

正因为如此,它不仅受到各种新闻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英国政治人物的空前重视。

英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殖民帝国。

在给殖民地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使殖民地人民有了某种移居英国的机会。

但是英国早期的移民规模有限,而英国公民也并不欢迎移民群体的到来。

因此,移民在二战前并没有对英国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

移民问题真正开始对英国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是二战之后,因为英国国内重建亟需大量的劳动力。

仅英国煤炭工业在1947年就计划招募10万人才能满足人力需求,尽管在当年招募的矿工中增加大约6000波兰人,但是要招募10万人的目标仍未达到。

[1]其他如钢铁工业、纺织业、交通运输业等支撑英国运转的各大行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949年,英国皇家人口问题委员会提出每年需要移民1.4万人才可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英国政府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便打开了移民的大门。

英国政府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吸收以波兰人为主体的东欧人进入英国。

这部分人主要以盟国士兵的身份来到英国参加二战,战争结束后,他们不愿返回波兰,主动要求留在英国。

其次,是让大量的爱尔兰、德国和意大利人为主体的邻近英国的欧洲人来英国工作。

第三个阶段,英国政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公民也打开了大门。

来自英联邦国家的移民大多数是有色人种。

英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

1951年,在英国的爱尔兰人达到472000,有色人种达到74500人;1961年,爱尔兰人上升到644400人,有色人种上升到336600人。

[3]后来又有大量的亚洲移民进入英国。

到目前为止,伦敦的城市人口中一半以上为有色人种。

这些群体的到来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英国社会带来了种族歧视的新问题。

首先,有色人种移民的历史身份造成了英国社会民众在心理上对他们的歧视。

英国在历史上是最早将非洲的土著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地区的国家之一。

因此,17世纪的英国人对待黑人的方式和态度,深深地在他们的意识中扎下了根。

普通民众对黑人的歧视在莎士比亚的剧作《泰特斯?

安德洛尼克斯》(1593年)中可见一斑:

不仅外貌像“乌鸦”、“苍蝇”、“癞蛤蟆”、“丑货”,而且行为“野蛮”,心灵非常“丑恶”,即使白人与黑人生的孩子也是“妖种”。

在英帝国时期,英国与殖民地各国的关系是一种奴役性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

英帝国凭借自己的坚船利炮和精细的现代化商品,将各殖民地变为自己控制的商品销售中心和原料基地,也使本土的英国人形成了一种高人一等的“傲气”。

因此,从英国历史“最辉煌”的时刻起,英国本土公民就在用歧视的眼光打量殖民地的土著居民。

当英帝国大厦摇摇欲坠、英联邦取而代之以后,其核心仍然在英国本土。

英联邦各国处在一种“宽松的”隶属关系中,英国本土民众仍以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其他联邦国家的公民。

当这些殖民地国家的人要求以英国公民的身份在英国本土谋生存、求发展的时候,英国本土民众潜藏的种族歧视心理就会自然在各个方面显露出来。

可以说,英国社会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具有久远的历史。

其次,有色人种移民的工作性质也成为产生歧视的社会根源。

二战以后,英国本土劳动力对一些低薪的和工作条件较差的岗位不满而不愿就业。

如1946年,在英国煤矿工人中的抽样调查显示,56%的矿工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进入煤矿工业。

[4]这种情况同样在金属制造业、棉织业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

因此,有色人种作为补充劳动力来到英国,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技术低下的体力劳工,而不是熟练的技术工人。

这与英国在近代社会变革时期向外大量地移民有本质上的不同。

当时的英国移民均依靠现代化的武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每一个新地区的主人,英国移民与移民地居民之间存在很大的技术落差。

当这些地区在英国的控制下生存了300多年后,它们不仅失去自己的文明特征,而且彻底沦为宗主国的原料生产地。

因此,殖民地有色人种的技术与西方先进国家居民的技术水平无法相提并论。

这些有色人种到来后,身上仍然贴着落后的标签,他们通常被安排在大工业城市中的各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业岗位工作。

这些大城市往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但是,在这样的城市中,住房相当缺乏,并且价格非常昂贵。

因此,有色人种移民大多寻求在经济衰败的地区租住白人房东的旧房子,即使是租住这样的房子仍受当地白人的歧视。

1954年,黑人所在的地区就有不少英国本土民众对有色人种的存在表示不满。

因此,各地议员纷纷写信给内阁,反映英国白人对黑人到来的反感。

抱怨大多来自曼彻斯特、伦敦等一些大的工业城区。

当有色人种选择在这样的地区居住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白人不愿与其“同流合污”,纷纷搬至大城市的郊区居住,客观上为区域性的种族歧视提供了基础。

第三,有色人种移民长期处在一种失败状态而受到歧视。

当加勒比地区和非洲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初次来到英国时,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基础。

因此,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做一些零散工作。

这样,他们的收入相当低下。

亚裔移民的情况与黑人不同,他们的经济境况相对而言要好一些。

第一代亚裔移民主要来源于东非,他们在当地社会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成功的中产阶级,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资格。

由于当地政局动荡迫使他们向英国等西方国家移民。

虽然他们来到英国与黑人的待遇相同,但是,他们曾经的经济基础使他们的境况比黑人移民要好得多。

亚裔移民中的大多数可以买得起英国政府建造的简易住房,可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租住房子。

而黑人家庭,尽管搬到购买的房子或到简易住房中,却越来越集中在最坏的地区。

这样,黑人的居住地成为大城市中明显的贫民窟而受到上层社会的歧视。

另外,黑人孩子在学校也无法与亚裔移民的孩子相比,更不用说他们与白人的孩子相比了。

亚裔移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奖学金方面,他们很容易与当地白人孩子形成竞争之势;而黑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较差,经常惹事生非,中途辍学率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黑人中的大多数无法进入高技术的工作场所而受人尊敬。

因此,这些年轻的黑人后裔,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非常频繁。

因此,不仅英国社会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这些人本身缺乏较高技能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

即使在移民群体中,每个移民族裔本身的经济背景与文化传统,也影响了他们在英国社会中的群体地位。

而黑人恰恰在这些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弱势,这也决定了他们往往成为最受歧视的群体,并易于成为大规模骚乱的源头。

英国政府的种族政策与种族骚乱

英国在政治上对待少数族裔是相对宽厚的。

二战后初期,当这些少数族群来到英国之后,英国政府不仅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也非常尊重他们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保存自己本族裔的文化。

另外,这些有色人种一踏上英国土地便享有英国公民的所有权利。

因此,从政治层面上讲,这些有色族裔在英国并没有受到约束和限制。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的有色人种政策有所转变,移民政策开始限制有色人种的进入,而且,有选择性的限制从法律上承认了种族歧视,直接诱发了大量的骚乱。

首先,英国政府出于维护帝国“和谐”,而对英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视而不见。

这种不作为的政策导致了种族矛盾激化。

二战后,英国执行三环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的宗旨是以英国本土为核心,首先发展与帝国殖民地以及英联邦各国之间的关系;其次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再次建立与欧洲各邻国的关系。

这种外交政策表明,英国的主要利益仍然在殖民地和英联邦。

英国政府为了与这些地区和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尽可能地给这些地区的公民提供自由进入英国本土的权利。

另外,英国与殖民地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公民只要持有护照,便可以自由出入其中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政府从政治和道义的原则出发,也保护殖民地公民“自由”进入英国本土的权利。

为保持与原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即使是英国国内绝大多数白人要求驱逐英国境内的殖民地公民、禁止大量移民,英国政府也充耳不闻。

1954年英国内政大臣和威尔士事务大臣关于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的备忘录,充分反映了政府所持的政策宗旨。

当时英国社会中大多数公民要求内阁制定政策,以约束来自殖民地而在英国寻求就业的有色人种数量,组建一个委员会调查有色人种对白人生活造成威胁的事实,并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英国政府则担心限制有色人种的移民数量,一方面会使英国在这些地区的公民遭到殖民地当局和英联邦国家的驱逐,另一方面将会加速帝国瓦解的步伐;同时,内阁大臣认为英国国内此时的种族问题还没有严重到让政府费神的地步;政府非常清楚英国本土的绝大多数人对有色人种到来表示不满,而公众普遍存在的种族仇恨如果被公开将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英国政府在对待这一问题时非常谨慎,它主要担心殖民地和英联邦成员国的报复行为会导致帝国大厦的倒塌,英国的根本利益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政府忽视了大多数本土公民的意见,并称这些白人种族主义者是“白色垃圾”。

而当政府称国内的种族问题还没有严重到要政府采取措施的时候,1958年,第一次英国黑人骚乱事件就在诺丁山和诺丁汉地区爆发。

其次,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迫使英国政府调整移民外交战略,采取限制有色人种移民的数量。

这种措施又反过来激化了种族矛盾。

1958年黑人骚乱之后,英国政府并没有立即改变有色人种的移民政策。

然而,非洲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开始纷纷独立,英国在非洲和加勒比地区快速的去殖民化措施增加了当地政局动荡,使许多居民成为难民而纷纷涌向英国。

1956年,有色人种约有37500人进入英国,1960年,上升到58000人,1961年,又上升到115000人;1962年1~6月,有94900人进入英国。

[5]面对大量的移民潮,英国本土民众反对英国政府移民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政府终于意识到大量移民进入英国给本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英国再也没有理由为这些摧毁帝国大厦的国家公民提供自由进入英国的权利。

《1962年英联邦移民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政府对有色人种的移民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该法案在英国殖民地和联合王国之间制定出有一定区别的移民政策:

所有联合王国和殖民地公民的英国公民护照是一样的,但是所有由最高英王政府机构签发护照的英国公民才可自由进入联合王国,而由任何一个殖民地的机构签发英国公民护照的人,将不再拥有自由进入联合王国的权利,他们进入英国时必须符合劳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条件;另外,对移民自身的资格作了一定的限制,同时,要求申请者提供具有一定资格的担保人。

此法案使来自殖民地的移民感到与英国本土公民之间存在法律上的不平等,也使已经住在英国的移民产生了与英国的疏离感。

法案首次提出驱逐移民的规定:

英联邦和殖民地公民如果被法院判决有罪将被驱逐出境,但是驱逐者是在联合王国居住不到五年的移民。

这一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移民在英国的行动,也是英国警察严格控制有色人种移民的主要根据,并为种族骚乱埋下了种子。

在1962年法案的基础上,1964年民族法案对殖民地的白人移民者打开了大门。

殖民地白人移民进入英国的主要依据是祖传权利。

也就是移民者的父亲或祖父出生在英国或加入英国国籍,则可被获准进入英国。

这一法案非常明确地表示出有色人种与白人移民之间的身份区别,因此,这一法案在法律上保护了英国事实上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如果说上述几部移民法案对控制移民的约束力度还不大的话,则《1968年英联邦移民法案》更为强硬。

1968年法案主要针对亚洲移民。

这一时期,东非政变中政府大量排挤亚裔民族。

而这些亚洲人与东非国家的居民一样拥有英国护照,但是,护照在此法案下失效,白人持有同样的护照则可畅通无阻地进入英国。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对大量的东非亚洲人的进入实行配额政策,每年规定1500个名额。

据估计由此法案而被拒绝的东非亚洲人大约有20万,其他民族可能达到100万人。

[6]这一法案的颁布加大了亚裔民族与白人身份差别的法律认同。

因此,在英国的种族骚乱中,不仅有黑人,而且亚裔移民也开始参与其中。

随后,政府的移民政策法案也基本上遵循上述基本原则。

主要照顾曾定居前殖民地国家的白人,其次是照顾前殖民地国家的公民。

英国的种族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警察与有色人种的关系极为紧张。

1976年,诺丁山狂欢节那天,警察与黑人青年发生又一次对峙,区警察局被包围,95名警察受伤,其他严重的骚乱也跟着发生了。

这一时期英国国内的移民问题,开始从要求居住权转变为要求政治上的优先权。

因此,适当数量的移民成为每届政府大选时需要注意的承诺。

而1978年撒切尔夫人作为保守党领导人参加大选时,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要求英国政府终止移民。

撒切尔夫人的这一言论被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不仅受到两党政治人物的批评,而且引燃了种族主义者的仇恨。

尽管撒切尔夫人此后不再重提此事,但是种族骚乱并未随之止息。

之后的英国工党政府在种族事务上非常谨慎,尽管如此,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的种族骚乱事件还是频繁发生,到2011年8月的伦敦等城市的骚乱终于震动了整个社会。

经济不景气与种族骚乱

英国境内的有色人种移民,特别是黑人移民在职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的状态。

这种情况在经济境况良好的年代,对他们的生活还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为随处可以找到就业机会。

但是,当经济萧条袭击就业市场的时候,失业往往成为有色人种的“专利”。

而英国历次种族骚乱均发生在经济非常不景气的时候。

二战后,第一代移民之所以被引进,就是因为英国处在战后重建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而英国本土劳动力又非常短缺。

移民的到来弥补了英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英国殖民地加快独立运动的步伐,使英国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开始衰落。

1948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为11.5%,到1963年下降到

7.9%。

[7]

英国的传统优势工业也受到挑战。

特别是在能源工业领域,石油工业的发展对英国当时作为产煤大国而言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曾在二战后初期要求增加煤炭工业的人力,但是,由于煤炭库存量的加大,使它无法扩大生产。

因此,煤炭工业开始了收缩。

从1952年开始,英国煤炭工业劳动力已经饱和,此后每年的招募量几乎总是小于劳动力的损耗量。

早在1950年,煤炭工业的发展计划规定在1949年劳动力的基础上减少8万人。

[8]经济的不景气,直接造成了1958年包括煤炭业、造船业、纺织业在内的各种工业的收缩。

工业收缩的后果是失业率的上升。

而英国的有色人种一开始就被安排在替代性的或技术含量低的重工业中,他们受经济萧条的影响最大。

这是造成1958年诺丁山和诺丁汉地区黑人骚乱的根源。

当然,工业的收缩还造成另一个方面的影响。

除了现有的工人面临失业的危险之外,这些工业工人的后代就业机会也十分渺茫。

中途辍学的有色人种移民青少年,在工业收缩中面临的命运更加悲惨。

之前,当辍学的青少年被招募进工厂的时候,工厂一般会提供一段时期的技术培训,钢铁工业、煤炭工业都是如此。

这些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期间有一定的报酬,而且培训合格之后会进入工厂工作。

如煤炭工业在1960年建立的政府培训中心为每个雇用人员提供26周的培训,质量相当可靠。

工业收缩之后,尽管政府也提供给青少年一定的培训机会,但是时间很短,培训没有针对性,质量没有保证。

黑人青少年失业率极高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直接导致了种族骚乱。

另外,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英国的去工业化的社会转型,并没有为失业工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造成了失业率持续上升、种族骚乱频繁发生。

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加速了工业收缩的步伐。

能源工业在1980年的时候还有60万人,而到2006年的时候只有15万,其中煤炭工业的人数从约30万人下降到只有3000人。

[9]不仅能源工业收缩严重,而且其他工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收缩。

而撒切尔夫人鼓励的自我雇用、建立小公司以及建立新企业对解决失业问题成效不大。

这种措施对于大多数失业工人而言是不现实的,更别提既没有资金来源,也没有经营理念和社会经验的有色人种青少年了。

布莱尔工党政府上台后尽力改变这种局面。

截至2000年,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布莱尔在1997年承诺的使25万年轻人脱离失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目标。

英国的就业率达到了3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如此,英国的移民失业率仍然非常高。

2003~2004年,英国本土居民失业率4.7%,而移民高达7.3%;英国居民出生在外国的人口中,接受低教育水平的人口失业率达到12.2%;中等教育人口失业率为7.9%;高等教育人口失业率为4.2%。

[10]目前,英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一种不景气的状态。

政府通过削减公共开支费用、教育费用,同时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来应对这种不景气。

这又直接影响了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了他们中途辍学的几率。

因此,经济不景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直接的冲击,而他们只能对直接与他们发生冲突的警察进行报复来发泄他们的不满。

此次伦敦骚乱的特点

今年伦敦骚乱的方式、规模、蔓延的速度以及影响,都超过了以前的类似事件。

与以往的骚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骚乱参与者主要为有色人种。

而这一次,大量的白人青少年卷入其中,很多人出身和家境都十分优裕,并不缺钱花。

且骚乱者的行动恣意妄为,肆无忌惮,更加剧了社会的焦虑。

很多英国媒体认为这是英国自由主义教育的恶果,使青少年不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无天。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绝非如此简单。

如果能够靠教育解决问题,固然是好。

但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有些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如果未能很好解决,类似的骚乱以后肯定还会发生。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英国社会的骚乱并非是一个新近的现象,而是已经有几乎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这种骚乱以前主要表现为种族骚乱,只是这次的参与者范围扩大了而已。

然而,追根溯源,这次骚乱与种族问题依然相关。

英国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枪炮将有色人种变为自己的奴隶,并在他们的土地上肆意掠夺几百年。

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英国本土居民与殖民地居民在身份上的不平等。

因此,当这些有色人种以“平等人”的身份进入曾经是主子的社会中时,他们身上的奴隶烙印就再次被激活了。

白人不愿意与曾经的黑奴同时住在一个屋檐下,主动地撤离原居住地,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工作,更不愿意与他们结婚生子,这一切造成了事实上的种族隔离。

第一代有色人种移民因为自己在技能、语言和国家经济背景方面的劣势,对英国的生存环境比较满意,而当第二代、第三代土生土长的有色人种后裔,用英国本土居民的眼光审视社会给他们的待遇时,愤慨就会以青少年骚乱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

如何消除这种歧视?

实际上,这些移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无法融入英国的主流社会,始终处于边缘人的位置。

这既使他们感到屈辱,也使他们易于成为英国社会发泄不满的对象。

一到失业或是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出现,移民总是天然地成为替罪羊。

在这次骚乱之前,有很多英国人就认为有色人种移民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而政府对这些问题不闻不问,毫不负责。

那么,自己为什么要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社会负责?

此次伦敦骚乱的一些青年人,其放纵的心态即来源于此。

同时,既然有色人群可以打砸抢,可以袭击警察,那么,白人为什么要继续扮演绅士淑女?

为什么不可以放纵、破坏?

即便是要通过教育来解决问题,也必须保证有色人群能享受到与本土英国人一样的教育才行。

因此,说到底,伦敦骚乱暴露出了英国长期以来的移民融合问题。

这些移民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那么,他们始终是引发英国社会冲突的根源。

其实欧洲各国的类似骚乱,也不时可以见到这种种族冲突的背影。

各种极右势力声势日盛,就是明显的证据。

因此,要给青少年提供教育机会、工作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如果不解决好数量巨大的移民群体的问题,使他们尽可能融入主流社会,那么,以后的骚乱可能就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问题,还会最终引发政治上的动荡。

这种前景对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不会是福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