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703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docx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

  《万年牢》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

  教学难点:

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音乐《冰糖葫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新凤霞的父亲。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理解“牢”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分别是什么?

  2、“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永远坚固、永远结实)

  3、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

昨天我们预习了这一课,生字词会认了吗?

我们来试着认一认。

(出示课件:

生字词)

  2、这篇阅读课文比较长,那里面有很多长句子,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能大胆读给同学们听听吗?

  句1: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

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

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

(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

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画出相应的语句。

3、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拿出笔来,做相关批注。

  师:

再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

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

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句子,交流后并读读。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句1:

父亲说: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

  4、深入品析这三个句子。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a、指名读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糖葫芦)。

  b、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

(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看来糖葫芦的质量是很不错的。

  c、这样好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请你小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重点研读句子1: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

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说明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要经过严格的挑选,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句子。

)这真是一位做生意非常实在、认真的人啊。

不仅如此,父亲对待这项工作也是精益求精的。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a、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

我们齐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生读第二句话)

  b、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

(生谈看法)

  c、什么是“正道”?

(预设:

不骗人,不掺假,不干坏事,做生意不会缺斤少两……)

  正道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什么?

在文中找找。

(生说——就是凭良心做买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意经是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

  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做买卖讲究公平实在?

请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

读一读,画一画。

(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辞去工作)

  d、为了让老百姓吃到上好的冰糖葫芦,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

同学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

与店里做相比,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共3页,当前第2页12

  e、谁再来谈谈你对第二句话中的“万年牢”的理解?

(生说)指父亲做生意讲究实在,这样做生意必然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当然是“万年牢”啊!

(板书:

生意)

  (三)理解第三个“万年牢”。

  a、它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

还是一位好父亲。

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

齐读第三句

  b、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板书:

做人)

  c、你认为怎样的人就是万年牢的人?

(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d、(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的含义。

(生齐读句子)

  e、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

启发学生懂得: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

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随文延伸,升华情感。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2

  《母鸡》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

“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

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

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

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

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

(指名回答:

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

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

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

(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

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

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

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

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

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

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

戒备。

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

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

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

欺负。

  反抗:

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

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

凄凉悲惨。

  慈爱:

(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

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

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

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3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

先看看山吧。

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课件展示1)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

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

(板书:

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

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

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

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

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

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

(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

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

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

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

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

水是怎么清澈?

洞又有多奇特呢?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好的。

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

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

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

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

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

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

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4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

(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

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

(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

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

(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小组试着解一解。

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

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

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

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

(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相应的段落。

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

(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

出示原文。

(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

出示原文。

适时出示相关注解。

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

(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同步教案5

  《猫》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

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

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

  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

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

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

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

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

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

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呼唤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

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

(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

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

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

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

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又。

  (7)师相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