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664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技术交底.docx

高支模技术交底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笔架山公馆

分部工程

模板工程

交底部位

高支模

日期

2014年3月20日

 

 

 

 

 

1、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表1楼板模板支架参数(单位:

mm)

板的类型

施工部位

层高

(m)

楼板厚度

(mm)

立杆双向

间距(mm)

主楞间距(mm)

次楞间距(mm)

1

地下二层板

3.5

350*

900

900

300

2

1栋B座首层板

4.9

160

3

1栋A座二层板

5.9*

200

4

1栋B座二层板

5.9

200

5

2栋二层板

5.1

200

6

售楼处

7.9/9

说明:

1表中打“*”的最大板厚350、最大层高5.9m、普通型剪刀撑最不利组合后为验算代表对象。

2、梁模板支架参数

表2梁模板支架分类参数(单位:

mm)

梁截面面积A(m2)

截面尺寸(mm)

梁侧立杆+梁底增加立杆

梁底次楞间距(mm)

类梁

2100×2000,1950×1900

2+8

@200(其中当梁高>2.5m时,次楞间距加密至150mm)

类梁

1600×2400,1600×2000,1500×2000

2+7

类梁

1300×(2000、2800),1400×(2000、1800)

2+6

类梁

1200×(2000、1800)、1600×1500、1400×1300、(1100、1000)×2000、1000×(1850、1800)、900×2000

2+5

类梁

800×(2000、1800)、900×1800、1000×(1400、1550、1600)、700×2000、1400×1000

2+4

类梁:

1.4>A≥1.0

500×2600、800×(1600、1500、1400)、1000×1000

2+3

类梁:

1.0>A≥0.5

600×(1600、1500、1200),500×(1400、1200、2000)

2+2

@250

类梁:

0.5>A≥0.32

400×800

2+1

类梁:

A<0.32

300×800

2

10类梁:

售楼处

1300×2000

2+3

@200

说明:

1立杆根数均含梁两侧伸至板底梁板共用的立杆,纵距为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梁下每排立杆沿梁截面方向间距为(梁宽+600)/(根数-1)且不小于300。

次楞间距225。

2表中打“*”梁为分类梁的验算代表对象,详附件一中各类梁计算书。

验算均按板厚200、层高5.9m、普通型剪刀撑最不利情况组合。

2.1梁板模板支架通用参数

表4.3.1梁板模板支架通用参数表

支撑架材质

均采用Φ48.3×3.6钢管与标准扣件(安全起见,计算书均按照Φ48×3.0计算)

注:

考虑市场实际及偏于安全考虑,计算书复核时钢管壁厚取3.2。

立杆

接头

均对接扣件接长,禁止采用搭接

位置

接头交错布置,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梁两侧立杆间距

≤(梁宽+600)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至模板支撑点距离≤300mm可调支撑螺杆伸出立杆顶端的长度不大于200。

水平杆

步距

梁板支架双方向水平杆均应拉通,步距≤1.5m

接头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或搭接

位置

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大横杆应居中设置

搭接长度

搭接长度≥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扫地杆

模板支架设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的立杆上。

主楞

梁板下节点形式

梁底承重立杆、板下立杆

双钢管主楞可调托座节点

梁两侧立杆于梁下位置

单钢管主楞双扣节节点

梁侧

双钢管主楞水平布置配Φ14对拉螺杆加固,排数与螺杆对应

次楞

材质

梁底、梁侧次楞均采用50×100木枋;

方向

梁底

平行于梁截布置

梁侧

竖向布置

螺杆

水平间距

≤500

竖向道数

距梁底间距

8道,距梁底起200+425+425+425+425+425+425+425

适用于梁截面高度h≥3200

4道,距梁底起300+425+425+425

适用于梁截面高度3000≥h≥2000

3道,距梁底起200+425+425

梁截面高度1900≥h≥1000

2道,距梁底200+200

梁截面高度1000≥h

上述截面高度的梁及截面高度小于700的梁侧上下均木方压脚。

剪刀撑

竖向

支架外侧周圈、中间双方向每5~8m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5~8m,剪刀撑底端应与地面顶紧。

水平

顶层水平杆、扫地杆位置及竖向剪刀撑交叉点平面设水平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斜杆层数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连墙抱柱

构造措施

双方向水平杆遇先行浇灌的框架柱时,采用钢管扣件进行抱箍连接,保证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3、模板支撑结构设计

3.1梁底模、支架结构设计

(1)采用Φ48.3×3.6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梁底增加立杆均匀设置,梁侧立杆距梁边≤300mm(如立杆横向间距计算小于300mm时,按300mm搭设),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450mm(其中⑨类梁≤9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其中500×2600梁步距均750mm),立杆顶采用U型顶托,螺杆伸出长度≤200mm;架体中部每5m设垂直剪刀撑,架体扫地杆处、顶部及中部各设一道水平加强剪刀撑,梁下剪刀撑与楼板支撑体系剪刀撑连接。

售楼处1300×200梁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450mm,水平杆步距1500mm。

(2)面板采用18mm厚胶合木模板;梁底支撑木枋为50×100mm垂直于梁截面设置,梁底按1‰起拱,梁底主楞双钢管。

(3)高大模板下的回顶或不拆除的支撑至少有2层,并截面面积大于1m2的梁下楼板进行回顶,其构造措作详细叙述,回顶宽度超过梁两边各≥300mm。

(4)所有梁下立杆均应与相邻楼板模板支架立杆间距相等或成倍数关系,梁下所有立杆应与板下立杆拉通,立杆均采用对接接长,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对于钢管扣件应对其拧紧程作全数检查。

图4.3.2.1-1KZL15支撑架立面简图

4、梁侧模结构设计

面板采用18mm厚胶合木模板;次楞为50×100mm(计算45×90mm,下同)木枋竖向放置,水平间距≤225mm,;外楞采用双钢管水平设置,间距≤450mm,当梁高大于700时增设对拉螺杆,采用M14螺栓,水平及竖向间距均≤450mm。

图4.3.2.2-1KZL15梁侧模示意图

5、楼板模板结构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二层板为350的无梁板,1栋A座二层板、1栋B座二层板、2栋二层板板厚为200mm,标准层楼板厚度主要为100mm,局部为110mm、130mm。

本工程选择350mm的楼板及板层高5.9m作为样板进行计算,所有楼板按此设计支撑体系搭设。

采用¢48×3.5(验算采用¢48×3.0)钢管,内次楞木枋间距≤250mm,木枋上满铺18mm厚胶合板,可调托撑内采用双钢管。

立杆顶部使用可调托撑,可调托撑丝杆伸出长度≤200mm。

立杆间距≤900×900mm,纵横水平杆的步距为1500mm,立杆顶端自由高度≤300mm,纵横向搭设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在上距支承面不大于200mm。

当满堂支架高宽比大于2时,满堂支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9m,水平间距应为2~3m,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3跨,支撑架高宽比就应大于3。

表3楼板底模支架结构表(mm)

编号

或部位

层高

板厚

次楞木方

间距

主楞双钢管

间距

立柱钢管间距

纵向/横向

纵横水平杆步距

剪刀撑型

板模350

3500

350

@300

@900

@900/@900

@1500

普通型

板模200

5900

200

@300

@900

@900/@900

@1500

普通型

图4.3.3-1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6、柱模板结构设计

本工程柱截面为1000×800,层高为5.9m,最大柱截面为1500×1400,层高为3.6m,本工程柱模以这2种柱截面为计算模板,其他截面对拉螺杆设置数量只通过采用软件验算,不进行计算。

本工程柱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次楞采用50×100木方,竖向布置,柱箍采用φ48.3×3.6双钢管,垂直方向采用φ48.3×3.6钢管作为斜撑。

对拉螺栓直径为φ14。

材料力学性能同梁板支撑体系材料。

表4柱模板结构构造表(mm)

编号

或部位

层高

柱截面

次楞木枋

根数/间距

柱宽-柱高

双钢管柱箍

起步/竖向间距

对拉螺栓

道数/间距

柱宽-柱高

钢管斜支撑

道数/水平向间距

柱模1KZ4

5900

1000×800

4/@316

200/@450

1/中间

3/@1500

柱模KZZ1

390

1500×1400

5/@363

200/@450

1/中间

2/@1500

注:

1、以上木方间距按柱截面宽度均分设置,可以调整为整数,但根数不得减少。

2、柱箍采用对拉螺栓锁紧。

图4.3.4-1柱模1KZ4模板体系示意图

7、墙模板结构设计

本工程墙厚度分别有200mm、250mm、300mm、500mm、600mm,800mm等,层高分别有2.9m、3.5m、5.9m等。

本工程墙模板以Q9为计算样板,墙体厚度为800mm,高度为5.90mm。

本工程墙模板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次楞采用50×100木方,竖向布置,主楞采用φ48.3×3.6双钢管,水平布置,垂直方向采用φ48.3×3.6钢管作为斜撑。

对拉螺栓直径为φ14。

材料力学性能同梁板支撑体系材料。

高支模部分的竖向构件混凝土应先浇筑,后施工水平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模板,高支模架体与先浇筑的墙柱(竖向间距2~3m)采用抱箍(或钢管托撑支顶)等形式进行刚性拉结,保证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表4.3.5-1墙模板结构构造表(mm)

编号

或部位

层高

墙厚

次楞木枋间

竖向布置

主楞双钢管

水平布置间距

对拉螺栓间距

起步/竖向/水平

钢管斜支撑

道数/水平向间距

墙模Q9

5900

800

@450

@900

200/500/500

3/@1500

注:

墙模板上下均采用压脚龙骨

8、模板构造

8.1立柱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1)钢管立柱应采用Ф48.3mm×3.6mm钢管,立杆宜尽量减少接头,当必须出现接头时,应采用对接接头,相邻两根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跨内,相邻两根接头错开高度不得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距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立柱底部设垫木。

(2)顶部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4)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为了施工方便,所有架体水平杆按1.5m的步距设置,以保证大梁架体和楼板架体水平杆拉通。

大梁底下架体增设两道水平拉杆,以满足高大模板支架水平步距要求。

(5)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6)梁板下立杆间距均应成模数,水平杆双向拉通,支撑体系遇已浇筑的墙柱等竖向构件及周边楼层边梁板均采用钢管抱箍、拉结顶牢,形成水平固结点,竖向间距≤3m、水平间距≤6m,扫地杆距地距离扣件式≤200;可调托撑顶伸出立杆顶层水平杆的长度扣件式≤500(含螺杆伸出长度).

8.2水平钢管

(1)水平杆采用Ф48.3mm×3.6mm钢管,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不应少于3跨。

(2)水平杆采用对接,相邻两根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3)梁底部、板底部支架的水平钢管要相互贯通连接,形成整体,并与梁柱拉顶或紧固牢固。

8.3剪刀撑

(1)剪刀撑与地面交角范围应为45º~60º,剪刀撑要求由底到顶整体设置。

同楼板支架整体考虑设置。

(2)水平剪刀撑的设置:

普通满堂支撑架的顶部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要整个平面连通,高大模板支撑架扫地杆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交点平面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

(3)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在水平杆或者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支架外围周圈、内部双方向每5米设竖向连续加剪刀撑,底端应与地面顶紧;顶层、底层、竖向间隔每8米、竖向剪刀撑顶部各交点平面设加水平剪刀撑。

立杆均对接接长并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高支模部位的墙柱模板支撑互成整体。

砼浇筑设备与砼输送管道均另设置支撑加强。

高支模施工区设上下通道、安全平网防护及操作层、防跌层。

8.4架体基础

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的基础为地下室底板、顶板、结构楼板,地下室顶板或结构楼层板作为高支模支撑体系基础时,自身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拆除。

梁截面面积>1.8m2的下楼板应逐根对顶回顶至地下室底板。

9、施工方法

模板施工总体的搭设、安装顺序

9.1墙柱施工方法

9.1.1施工工艺流程

柱、墙施工测量放线→柱、墙底面施工处理→模板组拼→对拉螺栓安装、侧模竖立就位→支撑、校正与固定;

9.2.2安装施工

(1)柱、墙施工测量放线。

在柱、墙的底部,用墨线弹出平面位置线和检查控制线。

检查控制线为:

柱的四边线应延长500mm左右;墙应在内侧边线外200mm处;在柱、墙的边角竖向粗直径主钢筋上设置H(楼面标高)+1000mm的红漆标高标志,控制模板的标高;平面墨线、标高标志应经检查验收符合规定、向班组交底后施工。

(2)柱、墙柱、墙底面施工处理。

柱底面混凝土表面水平度误差应≤2mm;标高误差应≤5mm;如超出时,应修正符合要求。

在面板模板外侧用18厚胶合板对线找直、封堵并钉固,使模板定位与防止漏浆;在柱、墙的竖向钢筋上距楼面50mm~80mm处,设置与截面尺寸及位置相同的Ф12~16的水平短钢筋、间距≤800mm,以保证模板底截面尺寸与定位。

(3)模板组拼、就位。

方形柱、矩形柱模板自身固定均采用竖向钢管(间距200)和水平钢管(间距同螺杆)组成,模板用人工在现场组拼,应不少于2人组成小组作业。

先组拼侧模,先将内楞铺放在地面上,后铺放胶合板并找直、找方正、平整后及时钉固;

(4)对拉螺栓安装、侧模竖立就位。

在已完成侧模的面板上,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对拉螺栓位置定位,用电钻钻孔,其孔径大于对拉螺栓直径2mm;一侧侧模竖立就位并临时斜支撑固定后,安装对拉螺栓并加设PVC塑料套管,另一侧侧模竖立至约45度时,将对拉螺栓逐一对穿、另一侧侧模竖立就位,并适时采用斜支撑临时固定;侧模应根据模板重量组织不少于2人同时用手托竖立;当侧模的重量大于人工力量时,应采用已安装的塔吊吊装就位。

(5)支撑、校正与固定。

在外边柱、墙高度≤3000mm处,对称设置一道Ф48.3×3.6mm钢管、Ф6钢筋链的拉撑杆;并采用≥16mm的花篮螺丝(索具悬扣、紧线扣)进行调解校正。

拉撑杆设置间距应≤1500mm;在内柱、墙高度≤3000mm处设置一道Ф48.3×3.6mm钢管加可调支托撑杆,柱的每道拉撑杆或可调支托撑杆不少于2根;墙拉撑杆或可调支托撑杆设置间距应≤1500mm;

柱箍在柱侧模组拼、就位、竖立完成后,随即由下至上安装柱箍;柱箍位置、间距按照方案图中要求设置,柱箍采用人工、扳手紧固适度,既牢固又不致侧模变形;

柱、墙校正可采用≥0.5kg的线坠、小钢尺作垂直控制基准,用拉撑杆或可调支托撑杆进行调整校正、找垂直;柱、墙校正垂直后随即将花篮螺丝、可调支托及撑杆底部固定,Ф6钢筋链拉条、撑杆底部做法见下图:

 

1、混凝土楼板;2、木方次楞;3、18厚胶合板;4、PVC套管;5、双钢管主楞;

6、对拉螺栓;7、压脚龙骨;8、钢管斜撑;9扫地杆;10、预埋钢筋

图4.4.1-2方形及矩形柱模板固定图

 

1、18厚胶合板;2、PVC套管;3、木方次楞;4、双钢管主楞;

5、对拉螺栓;6、蝴蝶扣;7、扣件锁紧

图4.4.1-3异形柱模板固定图

1、混凝土板;2、预埋锁脚螺栓;3、对拉螺栓;4、双钢管主楞;

5、压脚龙骨;6、18厚胶合板木;7、定位卡;8、木方次楞

图4.4.1-4边墙节点支模图

1、混凝土板;2、压脚龙骨;3、对拉螺栓;4、双钢管主楞;

5、PVC套管;6、18厚胶合板木;7、定位卡;8、木方次楞

图4.4.1-5墙节点支模图

图4.4.1-6墙立面支模图

10梁板施工方法

10.1施工工艺流程

    ↓

    ↓

    ↓

    ↓

    ↓

    ↓

    ↓

    ↓

    ↓

10.2施工方法

(1)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模铺设在木方横楞上,横楞两头搁置在顶托梁上。

(2)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板底横楞50×100mm木方,顶托梁采用顶托内置2Ф48.3×3.6mm钢管。

(3)模板吊进作业区应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或者平卧堆放,严禁靠放到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防下脚滑移倾翻伤人。

(4)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用工具将其支撑牢固。

双面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未固定前不得摘钩。

(5)梁模板的安装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

2)按设计标高调整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钢管。

固定木方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

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根据设计要求,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悬臂梁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6/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4)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5)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侧模炸模,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6)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7)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

具体穿梁螺杆排数根据构造表设置。

(6)楼面模板的安装

1)首先通线,然后调整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双钢管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设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

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2)楼板加固措施,此部分模板分项施工前,对下层的楼层支撑系统均不予拆除。

3)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

支柱和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

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4)底层地面应夯实,并铺垫脚板。

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要认真加强。

5)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6)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7)高低差处吊模:

楼板高低差≤100处吊模采用50×100方木其下支架采用Ф14钢筋马凳,间距500;高低差>100时采用模板加工成相应尺寸进行支设。

为了防止根部涨模,当楼板高低差>250时,设置对拉螺杆间距不宜大于500mm,降板处梁/墙内设置30×30×墙/梁厚的混凝土衬条以保证梁截面尺寸。

降板梁上口钉水平方木以校直梁上口顺直度。

8)所有边梁/墙上口均满设50×100水平方木校直朝天口梁/墙的顺直度,当梁长度与方木模数不符时,应设置两条方木上下错接,梁两端校直方木空缺不应大于50mm。

10.3钢管支撑系统搭设

1钢管支撑系统搭设一般规定

(1)架子工应熟悉图纸,熟悉现场具体情况,了解技术交底意图和施工操作方法,并将符合要求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运至现场,分类存放,搭设前清除障碍物。

(2)架子工作业时,必须佩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拖鞋或硬底带钉易滑鞋作业,工具及零件应放在工具包内,服从指挥,集中思想、相互配合,拆除下来的材料不乱抛、乱扔。

架体作业下方不准站人,架子工不准在架上打闹、嬉笑。

(3)遭遇六级以上大风或下雨天气时,不得进行作业。

雨后作业应待架体上雨水吹干后进行,防止滑落。

2支撑架的搭设顺序

模板支撑架的搭设应严格遵循以下顺序:

放线定位→安装扫地杆、纵横拉杆→立第一节立杆→安装第二、三步……横杆、设临时抛撑(每隔六根立杆设一道,待安装完剪刀撑后拆除)→接立杆、横杆,同前搭设步骤,直至搭设完成。

3支撑架的搭设要求

支撑架的搭设应严格按照梁板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搭设。

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不变形、不摇晃。

具体要求:

(1)先立杆,后横杆,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3/1000架高,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在同一步距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2)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接头错开二跨距。

横杆水平偏差控制在±20mm内,同跨内、横杆水平高差不大于±10mm。

(3)纵向横杆和横向横杆,用扣件与立杆紧固连接,且距离不大于50mm,各方向的水平拉杆应在同一水平面。

(4)及时与结构拉结或临时支顶,以确保搭设过程的安全。

(5)垂直剪刀撑应成45°~60°倾角,两根斜撑对称布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6米,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7)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8)剪刀撑斜杆件的接长区域,应等间距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