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第46期文稿928.docx
《人物周刊第46期文稿9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周刊第46期文稿92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物周刊第46期文稿928
人物周刊第46期
人物频道2011年9月28日首播
1.封面人物张志成
【主持人1】
一周人物评说,热点话题趣谈,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星仪。
欢迎收看本期的人物周刊。
首先来看今天的封面人物。
【主持人2】
您看到的这一幅幅精美的油画作品,出自一位独臂画家张志成之手。
最近,张志成有件喜事,他创作的油画作品《老宅》,入选2011年残疾人书画摄影展。
张志成还应邀进行表演和交流,向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展示,一个残疾人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
今天的封面人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单手绘出五彩人生的青年画家。
【解说】
漳州云霄县城的江滨路上,张志成有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油画工作室。
张志成就出生在江对面,云岭镇下版村的一户农民家里。
张志成从小聪颖好动,11岁那年,他遭遇了人生中的不幸。
【采访】
张志成:
去把那个鞭炮里面的火药给它搜集起来,然后不小心,火药我本来是装在罐子里面,不小心引火了,引火整个罐子就炸掉了。
刚好那时候是左左手在握住那个药罐,刚好就被炸到左手了。
【解说】
快乐的童年瞬间不在了,左臂截肢后,原本活泼的张志成变了。
【采访】
张志成:
总感觉缺少一个什么东西,不敢跟人家做伴,在一起什么之类的那样子。
特别有一次我一个同学他刚好过生日,他非常诚恳说邀请我过去,当时是想了又想,那天我没去,真的不敢去。
哎呀,哪一天自己在家里哭了一整个晚上,大家都是同年龄,热热闹闹地在为他庆祝生日,比如说在唱生日歌的时候,不是要拍掌吗,是吧,那我们这个手深出来没办法拍呀,这怎么办呢,是吧。
【采访】
张志成的母亲:
睡不着,你知道吗,我小孩手炸到了,想到就哭,想到就哭。
张志成单靠一只手要做一些农活,本身我是农民出身的,如果说要干一些农活的话,基本上可能是做不来了。
【解说】
小小的张志成此刻已经知道大人们对他的担忧,他自卑,对未来没有安全感。
他深深陷在对未来生活无着落的恐惧中。
直道有一天,一扇门向他打开。
【采访】
张志成:
我们村的寺庙,有一个师傅,他在墙壁上画佛啊,画龙凤啊,都画得非常逼真。
哇,太有意思了,画画原来这么有味道。
心里在想如果说,我以后长大了能跟他一样,有一门技术的话,以后我的生活也有保障了。
【解说】
绘画艺术之门向张志成打开,张志成确定了靠画画自立的目标。
【采访】
张志成:
读初一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找老师,正规地训练,培训素描,色彩,就开始有正规训练的。
那时候准备初三毕业之后,准备去参加考美术学校。
【解说】
1995年张志成初三毕业,他满怀憧憬的报考了一所师范学院艺术系,可是等待的,竟是一场令他至今仍然伤痛的屈辱。
【采访】
张志成: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我考到一半的时候,监考老师过来,他说你残疾人,只有一只手,报考什么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也没有招收残疾人,然后他就跟我讲,他说你还是回家吧,不要考了,即使你成绩过关了,学校也不会录取你。
哇,那时候听了那句话就非常地伤心,就把画板扔掉,一个人就走出来了。
【解说】
父亲带着饱含屈辱的张志成几经挫折,最终总算扣开了求学的大门,泉州一家私立的美术中专录取了张志成,让他学习油画。
【采访】
张志成:
人家说一节课上45分钟,我最基本上,眼睛一睁开,就想说赶快到画室去画画,别人能画出来的画,我肯定要比别人画得更好。
因为本身我既然是一个残疾人,我以后要靠这个门路赚钱,要靠这个手艺赚钱,我必须得花费,更多的心血投入下去。
【主持人3】
平平常常的一个动作,张志成要付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喜爱的画画,他吃得了苦。
可是从11岁那年,意外受伤开始,张志成始终封闭自己,他始终没有走出自己设的那道心墙,这一年,一次校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
【采访】
张志成:
那一年其实还是很自卑的,到学校之后,都根本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正好有一次,我跟其他的一个同学,出来买一些生活用品。
在街道上看到一个,他也是残疾人,他是双腿截肢的,左手也基本上都没有,只剩下肩膀一小个,右手还有两个手指还可以动,在地板上写字。
啊,看了人家,你看四肢人家少了三肢,人家还要照样要生存下去。
我们四肢才少了一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自卑呢,一直在反问自己说。
【采访】
张志成:
一直在反问自己说,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解说】
勇敢走出心墙,坦然面对人生,这之后的张志成,像换了个人似的。
【采访】
张志成:
在学校就这样不断地,不断地努力,不断努力。
我到了第二年,我就争取了学校学生会主席。
后来(毕业时)经过学校的选拔,选拔之后,然后就开始,就说这个人从管理方面,从技术方面还算可以吧,还算过得去。
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校任教了三年,整整三年。
【主持人4】
有了教师的固定收入,可以养活自己。
儿时的自立目标已经实现,然而不服输的张志成,并不满足于此。
他要寻找更大的空间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采访】
张志成:
待了三年总感觉,好像说一直待在一个环境里面,没什么突破。
后来想,一直想说,改变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了,希望自己的前景,有更大的一个空间。
【解说】
张志成辞职来到厦门,到一家知名外贸企业应聘。
【采访】
张志成:
如果我能够应聘进去的话,我里面可以接触到的技术方面,可以非常多样化的。
待了两年多,还不到三年。
正常的外国接下来的订单,基本上都可以独立完成的情况下。
我那时候就有一种设想,干脆回老家,自己开办一个工作室。
2002年回来的时候,我开始工作室就办在家里,那时候,就招了十几个学徒,还有招了几个残疾人,都是跟我一样,都是肢体残疾的。
就说我先教你们,把你们教会了,学会了,你们技术学会了,然后我可以通过外面,接一些订单进来,你们可以帮我完成一部分订单。
【解说】
张志成的创业之路开始了,这个时候他不知道属于他的爱情之花,也即悄然绽放,在张志成家门口,有一个小姑娘,每天来早早的来帮忙摆摊。
她叫张艺丹,张志成每天都能看见张艺丹。
【采访】
张志成:
感觉这个女孩子挺善良的,感觉好像也挺活泼的。
我就开始过去跟她交流,或者跟她拉一些家常之类的。
奇怪,这个女孩子,对我好想不会有一种排斥的感觉,对残疾人倒是觉得挺关心的。
然后通过一阶段互相交流,她觉得其实残疾人,她说你身心很健康啊,并不是说因为肢体残疾,而导致说,你整个人会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你还是挺有上进心的。
她当时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其实她不断一直在鼓励我,一直在鼓励我说,你虽然说只有一只手,没关系了反正我们现在,另外一只手还可以大有作为嘛。
【解说】
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自然而然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想而知的阻力出现了,艺丹的爸爸为女儿的将来担心。
【采访】
张志成:
这也难免啦,我们既然是残疾人,在正常人眼光里,他可能说你这以后,能不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这都是该考虑的问题嘛。
当时我的岳父他是考虑这些,刚开始他还是有点反对的,但是我那时候就是信心十足,我就跟他讲,说你女儿嫁给我绝对你放心,我一定不让她饿着。
【解说】
2004年,张志成和张艺丹喜结连理,同年张志成参加了第二届福建省残疾人技能竞赛,并摘取了桂冠。
而后又连续两届获得个人项目冠军。
【采访】
张志成:
笔拿好来,顺这个边沿,身体坐直来,对,用力画,扶住纸,对,这样子。
【解说】
张志成开办的油画培训班,名声渐渐大起来,成了热门的美术培训点。
高峰时期,招收学生一百多人,不过张志成对学生收取较低的学费,对贫困家庭子女还减免学费。
他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在他教授引导下,学生的油画技艺,突飞猛进。
几年来,张志成有二十多位学生在全国美术比赛中,屡屡获奖,得了好名次。
张志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价值。
他能够撑起家庭,做家里的顶梁柱。
【采访】
张艺丹:
那时候看他画画,然后觉得他画得很漂亮。
记者:
后来你也跟他学画是吧?
张志成:
被我的画给吸引了,呵呵。
【主持人5】
张志成说,他最喜欢的一首歌是《爱拼才会赢》,他最喜欢歌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两句歌词。
也许这就是张志成自己的人生写照吧。
感谢张志成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感动,我们祝愿这位自信的画家,越走越好,越走越坚定。
2.观点天下【导视1】
孝心女孩茆华瑞卖唱赚钱救父亲
楼组长赵宝珠邻里相亲为居民
出租车司机甄师傅面对黄金不动心
学子陈翔文挑战“力学哥”
母亲杨传芬培养脑瘫儿子读硕士
浪子黄勇昔日独行大盗今朝义务防盗
1.孝心女孩茆华瑞卖唱赚钱救父亲
【主持人6】
人物各不同,观点有分歧,欢迎收看观点天下。
在安徽蒙城有个女孩,名叫茆华瑞,今年只有十二岁。
可小小年纪的茆华瑞,已经有好几座城市卖唱的经历了,而她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给身患尿毒症的父亲治病。
【解说】
在蒙城县中医院,见到十二岁的的茆华瑞,她正在照顾病重的父亲,因为是尿毒症晚期,茆华瑞的爸爸茆文志,一直在做血液透析,连日的病痛和呕吐让他筋疲力竭,但一说到孩子,父亲的心中是很多的不舍。
【采访】
茆文志:
我这孩子对我太好了,我都感觉,感觉对不起我女儿,我希望大伙,能帮助我女儿一把就可以了。
我女儿特别想唱歌。
【解说】
时间还得回到2008年,那时候小华瑞刚刚九岁,父亲茆文志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接受了一次眼部手术,谁知道手术之后几乎双目失明,只有右眼还能感受到一点光。
也就是在那一年,失去信心的妈妈,在一个夏天的早上,也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小华瑞。
一边是病重在床的父亲需要照顾,一边又是血液透析需要的大笔开支。
十二岁的小华瑞,白天在医院照顾完父亲,傍晚的时候,独自一人背着六七十斤重的音箱出去卖唱。
【采访】
茆华瑞:
住院也很贵啊,然后我就自己背着音箱,出去唱歌。
唱歌,然后回来家就很累嘛,就很想哭,然后我就多在厕所里面哭。
【采访】
茆文志:
小孩背音箱背不动,累得都哭。
但是从来不在我面前哭,躲在厕所里哭。
外人看到了,说你这小孩在厕所里哭了,哭什么。
我说我不知道,等回来后我一问,累得不愿意跟我说。
【解说】
在蒙城县县城中心的公园里,茆华瑞的这首《童年》引来了人很多人的围观,每逢有人投钱时,她都会轻轻的说声谢谢。
【采访】
茆华瑞:
其实我的童年不算太好,其实,我不在乎童年,我只在乎我爸爸现在。
【解说】
虽然也很想像别的孩子那样玩耍、学习、生活,但小华瑞告诉记者,现在再苦再累她都不怕,只希望爸爸的病早一天能治好。
【主持人7】
多么懂事的孩子,一个12岁的女孩,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的歌声可能并不是很动听,但是很真诚,更是感人,街头卖唱,虽然赚不了很多的钱,但是这份孝心足以让父亲减轻病痛。
2.楼组长赵宝珠服务居民亲邻里
【主持人8】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上海闸北区共和城六号楼的居民们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而居民们最感谢的就是,六号楼的热心人,楼组长赵宝珠。
【解说】
作为楼组长,六十多岁的退休教师赵宝珠,是哪家有困难就往哪家跑。
一楼住户孩子放假吃饭没着落,她帮忙解决。
哪个楼层要打扫她带领大家一起动手。
赵宝珠把邻居们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赵宝珠就组织策划出一张邻里互助菜单,列出了十二项包括代收邮件、照看孩子在内的互助服务。
【采访】
赵宝珠:
有人如果说要出远门了,这报纸信箱里塞不下了。
需要大家帮着(收好),而且回来以后,帮着保管的同志,都理得好好的,等你回来了交给你。
重要的信件也帮你保管好,我们互相之间很信任的。
【解说】
服务菜单和楼组电话联系表同时推出,让每家每户都能够相互了解,谁家遇到点急难事,只要打个电话立刻就有邻居来帮忙。
整个楼组居民亲如一家。
虽然楼组邻里关系融洽,但也免不了有发生摩擦的时候,每到这时候,楼组长赵宝珠就成了邻居们的润滑剂。
不久前,三楼的一个住户由于天花板漏水,又找不到原因,差点与楼上住户对簿公堂。
赵宝珠得知后一面分头劝说,一面请来物业经理和修理工进行会诊,在确定漏水问题确实来自四楼后,赵宝珠说服四楼的居民,撬开地板检查,最终修理工在下水道分管接口处发现了祸根。
【采访】
赵宝珠:
漏水问题,你次次都表现得非常大度,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居民:
能够解决好就好了,主要不要伤和气,邻里之间大家都是做邻居的,实际比家里亲眷还要亲。
【解说】
漏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赵宝珠的调节下,两户人家也相互体谅,决定对各自损失都不予追究。
【采访】
赵宝珠:
对待邻居的问题,还是要邻居之间的情分,不能硬来。
一定要大家好好的协商,把道理讲通,以理服人,以情感动人家,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解说】
在赵宝珠的推动下,六号楼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管理团队。
在楼组纠纷处理,服务楼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出租车司机甄师傅面对黄金不动心
【主持人9】
日前,在四川成都,一位姓甄的出租车司机,在他的出租车上拾到了一件物品,这可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箱价值百万的黄金和饰品。
面对如此价值不菲的黄金和饰品,甄师傅没有丝毫的动心。
【解说】
眼前的这个黄色包裹,就是甄师傅当天下午拾到的,包里有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等黄金和铂金饰品。
据甄师傅介绍下午三点,一位50多岁操着江浙口音的男士,从水撵河上了他的车,当时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大叶路梨花街下车时,这位乘客正在接电话,所以不小心把包裹遗失在了座位的下面。
而甄师傅当时也并未注意,甄师傅说,刚发现这箱包裹时,他并不知道里面是黄金饰品,但回忆起失主曾经抱着包裹的情形,就觉得这箱包裹对失主很重要。
而且失主下车时并没有索要发票,所以甄师傅立刻前往犁花街寻找失主,然而找了一下午,也没有发现失主的踪影。
随后他就上报了所在的运营公司,把包裹移交给公司,在发现这是整整一箱黄金之后,公司便通知了派出所。
后来在包裹的袋子上,发现了可以寻找到失主的一丝线索,并电话联系上了失主。
为了保险起见,甄师傅和这位失主约在了派出所见面,下午二点半失主赶到派出所,甄师傅说,看见失主的模样,就认出了,他就是失主,但至于失物归还,还得由派出所通过口供认证,货品清点等正规流程才能移交给失主。
【主持人10】
这些黄金和铂金饰品经过警方清点,总价值达到了120万元。
现在已经全部的物归原主了。
我想这位失主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么贵重的物品,竟然在丢失不到一天,就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除了幸运,更多的还得感谢甄师傅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
那么在这儿呢,我们也要为甄师傅的这种高尚的品格鼓鼓掌,真是好样的。
4.学子陈翔文挑战“力学哥”
【主持人11】
欢迎接着收看观点天下。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的的一位“力学哥”走红网络,他能用几百个一元钱的硬币,搭成各式各样的建筑模型,看上去是新颖独特,让人不由的眼前一亮。
可是最近呢,有一位长春的小伙子发出了挑战。
他的技术和“力学哥”比,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解说】
“力学哥”姓熊,来自黑龙江,几百个硬币在他的手里就能变出各种精美的模型。
最近,“力学哥”的消息在各个网站转载。
XX百科也收录了他的词条。
众多网友有惊讶的,有羡慕的,当然也有不服气的。
长春有个名叫陈翔文的小伙子就说,“力学哥”的作品他也能弄。
陈翔文是济宁大学物理学院10届的学生。
他在网上看到了“力学哥”的消息,小陈说,几次研究之后,他现在已经能够摆出伦敦桥了。
搞建筑最重要的就是打地基,用硬币搭桥也是一样的道理。
小陈先将十几个硬币落成一个柱子,再硬币交叉叠放在上面,做出第二个柱子,用来支撑堆好的硬币,接下来就是第三根柱子,三根柱子做好之后,下面就是整个工程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对接。
将两对硬币拼接在一起,这要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了。
对接成功以后,就可以撤掉中间的柱子。
看,虽然中间的部分看上去已经下沉,但是并没有倒塌,伦敦桥就完成了。
和“力学哥”的作品相比较,还真比不出个高低来。
小陈说,“力学哥”的作品中,伦敦桥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接下来他准备向梯田和旋转建筑发起挑战。
【主持人12】
小陈的执着,让人想起了当年刘谦一炮走红之后,无数人疯狂的爱上他的魔术,并争相破解揭秘的情形。
看起来呢,这挑战名人,挑战自我,也是生活的乐趣啊。
5.母亲杨传芬培养脑瘫儿子读硕士
【主持人1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25年前,在安徽省淮北市的医院里,一个男婴艰难的降临了人世。
因为难产,脑部缺氧,造成了脑瘫,四肢也留下了后遗症。
25年之后当年的脑瘫婴儿,成为了数学专业研究生。
他说赋于他第二次生命的还是他的母亲。
这位伟大的母亲名叫杨传芬
【解说】
杨传芬是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一回忆起25年前,自己生下儿子的那个夜晚,她依然能隐隐的感觉到浑身的疼痛和令人窒息后怕。
【采访】
杨传芬:
那时候都晓得没有胎音,我想肯定是,就是已经是死了。
结果拉出来以后,还有点气。
【解说】
医生千方百计的把这个男孩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杨传芬给他起名叫张魁,希望孩子能长得魁梧和健康。
可是难产造成的窒息,已经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
带着一份母亲的责任和一丝愧疚,杨传芬下定决心要更加用心的照顾儿子。
一点点一滴滴,这位母亲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想尽一切办法和儿子说话,教他走路、识字、算数。
因为会做木偶,会讲故事,童年时代,母亲为儿子营造的世界似乎都如童话一般。
在张魁眼中,他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同龄人有什么不同。
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培养,奇迹发生了。
一个脑缺氧后遗症的患儿,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读书、生活,考上大学。
接着张魁甚至以基础数学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大学的研究生。
虽然不在母亲身边生活,但浓浓的母子亲情,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采访】
杨传芬:
第一句,妈妈,或者是他(说)妈妈,我就感觉,我说,你今天怎么啦。
或者说心情,他会说。
有什么不高兴,他会跟我说。
【解说】
现在走在母亲身边的时候,张魁还是爱牵着妈妈的手,他说,是妈妈给了自己两次生命。
从前是妈妈带着自己往前走,今后他会牵着妈妈的手往前走。
【主持人14】
张魁说是妈妈给她第2次生命,的确,多么伟大的一位母亲,25年,杨传芬用母亲的执着和细心,教脑瘫儿子走路,说话、识字直至上大学,读研究生,一路过来,既是感动,更是欣慰。
要相信,付出肯定会有回报,奇迹也能创造。
6.浪子黄勇昔日独行大盗今朝义务防盗
【主持人15】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江西的黄勇,曾经被称为独行大盗,但现在的黄勇已经脱胎换骨,浪子回头,不仅不再行窃,而且还成为了一名义务防盗宣传员。
【采访】
黄勇:
你看,五秒钟开三把锁,根本就不是传说,是事实。
【解说】
十五秒内,看似坚不可摧的四把锁,黄永不费吹灰之力,各个击破。
每到一座城市,举办活动,黄永总是用这样的开场白介绍自己的过去。
【采访】
黄勇:
我叫黄勇,来自江西。
曾经是一个危害社会的人,也就是说大家所歧视的小偷。
【解说】
黄勇,39岁,江西乐山县人,2006年开始,义务宣传防盗的“平安中国行”。
曾经当过贼的黄勇,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天下无贼”。
【采访】
黄勇:
钥匙根本就不用,直接就把门关上了,这就叫锁门了。
看到没有,几秒钟时间就开了,这就是大家不反锁门的结果。
【解说】
黄勇正常的人生在2003年怪拐过一个弯,正是那段曾经的迷失,彻底改变了他。
2003年非典期间,在广州寻找打工机会的黄勇,滞留在了火车站。
就在身上钱快要花完的时候,一个盗窃团伙找到了他。
【采访】
黄勇:
他们当时就想拉我入伙,请我去吃饭的时候,就直接这么说了。
我当时,说实在话,我当时很鄙视他们。
【解说】
工作一直找不到,黄勇的生活即将陷入绝境。
为了填饱肚子,黄勇开始了他所鄙视的偷盗。
从2003年5月到2004年9月,黄勇单独行动,共盗卖自行车、电动车600多辆。
他因此被同行称为“神偷”和“独行大盗”。
2005年黄勇在珠海因为销赃罪被捕,并被处以有期徒刑八个月。
刑满释放后的黄勇被一篇偶然看到的文章打动了。
【采访】
黄勇:
一个人他一生的成就,不在乎他的社会地位,财富的多少。
而在他为社会做多少贡献。
我仅仅看到这些只言片语,我都感到很惊讶很震撼,想着怎么为社会做点事。
我就想到我会开锁,我偷过东西,我也知道内幕,我何不利用这个,去提醒市民、预防,防范呢。
【解说】
没了贼心,洗心革面的黄勇先后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边打工边做起了锁具市场的调查,2006年5月,黄勇在购买了各种门锁、车锁,定做了宣传横幅和宣传单后启程了。
他把自己的自费公益宣传行动称为“平安中国行”。
【采访】
黄勇: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锁好不好,肯定好,肯定结实。
说实话呢,你们不懂,对我来说这个锁很容易打开,你看你用我的工具,你看这样一下就开了。
不可思议是不是,回头浪子义务教大家,如何做好安全防盗。
【解说】
黄勇说,自己展示的开锁技巧都是小偷已经知道的,告诉市民是让他们知道如何防盗。
宣传单上除了防盗注意事项,还有刑满释放的证明书,以及他穿囚服开锁的照片。
对曾经做贼的经历,黄勇并不必讳。
【采访】
黄勇:
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就是一个贼。
告诉人家我的身份,告诉人家,我相信谁都感觉得到,什么尊严、地位、面子,都抛得一干二净。
我就是把自己推到那个死角,置之死地而后生。
【解说】
黄勇靠打临工的收入来支撑他的“平安中国行”,生活花费上,他能省则省。
【采访】
黄勇:
我很省,(一个月开销)一前块左右,住在小旅店或者打工的地方,或者宿舍。
记者:
一顿饭吃多少钱呢?
黄勇:
在这里,我吃过十元的,八元的,还吃过两元的饭。
我吃两元,三元的时候,那个小弟还鄙视我。
【解说】
收入微薄的黄勇有自己的原则,不少制锁企业想出资和他合作,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黄勇却拒绝了。
【采访】
记者:
你想保持你的独立性,还有公正性。
黄勇:
独立,公正性。
我说话要有底气,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底气,我对你说这个品牌好,我是平心而论,不是说我拿了多少钱说这话。
信不信是你的事,事实摆在那里。
【解说】
一路上对黄勇的行为,人们有关注,有赞许,也有非议,甚至还有曾经的同行们来找麻烦。
【采访】
黄勇:
有口头警告的,甚至也有出现过,带人过来威胁的,你不做就不做,你别搞得我们没饭吃。
我说了很简单,我不做,也不想你们做。
【解说】
真正让黄勇难过的,还是那些怀疑的眼光和讽刺的话语。
【采访】
黄勇:
广大市民有误解,你说一千道一万,不就是想把东西卖出去吗。
还有人误解,我的锁是偷来的,很委屈。
【解说】
五年来,误解的情形经常发生,但黄勇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解说】
如今黄勇已经走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辛苦的行程他乐在其中。
观察百姓的防盗意识,已经成为他的职业习惯。
【采访】
黄勇:
目测的角度,我都觉得锁还是还是很差劲。
你看这个(锁)用这个(工具),这个用这个,这个也是。
我感觉我工作还是做得不到位,我感觉我现在担子还是很沉重。
【解说】
最好的防盗方式是什么,黄勇不厌其烦的一遍遍重复。
【采访】
黄勇:
第一意识,第二意识,第三还是意识。
你首先要有防盗意识才行,你光买了好锁是没有用的。
【解说】
除了增强市民的防盗意识,黄勇也和锁具协会的工作人员分享自己的开锁心得,希望能够从源头上把关。
黄勇的建议给了锁具工作人员新的思路。
【采访】
余雪平:
现在黄勇来了,他们概念跟我们原来不一样。
锁具安全隐患防范这块,这么不安全的锁具,我们是不是要,想办法把这个漏洞补上。
【解说】
长期的街头吆喝,让黄勇意识到,更好的宣传方式是走进社区。
带上开锁的十八般武器,传授防盗宝典,这可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的多。
有了社区民警、业委会的的组织,黄勇的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一点点的改变了周围人的看法。
【采访】
市民:
我觉得他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来说,是很好的,值得发扬。
钟发容:
能够重新做人重新做事,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是很好的。
【采访】
黄勇:
天下乌贼四个字太大了,我相信我做不到但是我有信心,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得更好。
我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