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939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第八九十三单元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教材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5、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难点:

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三、《课程标准》与《考试纲要》对重难点的要求

★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课程标准》→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考试纲要》→金属的物理性质B;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B;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B;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B;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B;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B。

★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程标准》→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考试纲要》→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B)

★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课程标准》→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考试纲要》→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B;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B。

★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课程标准》→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考试纲要》→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A;回收金属的重要性A。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课程标准》→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第二层次-初步学会简单计算

《考试纲要》→根据化学不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量、多步、无具体数据计算不做要求(C)应用水平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从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个要素)、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考试纲要》→主要侧重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事科学探究的能力、表达与交流。

四、典例分析

来源《初中新课程导学园地.化学》(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

例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重)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难)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Fe+CuSO4===Cu+FeSO4

C.4Fe+3O2

2Fe2O3D.2Fe+3CuCl2===3Cu+2FeCl3

分析:

这是一道以化学方程式为载体的单项选择题,旨在检测学生是否知道金属铁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以及是否了解金属特性中的金属活动性这一规律性知识。

2.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水B.氯化铜溶液C.硫酸铝D.硝酸银溶液

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混合物分离试题,较第1题要求有所提高,学生要解答此题,不仅要了解金属特性中的金属活动性这一规律性知识,还要达到应用的层次。

3.现提供①稀硫酸②硫酸铜溶液③锌片④铁片⑤铜片⑥硫酸锌溶液⑦硫酸亚铁溶液,砂纸盒若干支试管。

下面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方案,请你参与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验证方案]甲同学:

选择④、⑤、⑥三种药品

乙同学:

选择③、⑤、⑦三种药品

[理论分析](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案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

[实验验证]请完成能够获得成功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拓展反思]你一定还有其它的验证方案,你选择的药品是(选填药品序号,只写一种方案)。

分析:

这是一道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的探究试题。

检测点涵盖科学探究中的选择探究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要素的。

例二: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难)

1.将10g黄铜(铜、锌合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共生成0.1g气体,则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芜湖铁画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朵艺苑奇葩,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铁画艺术大师们又赋予她新的生命力,给铁画穿上一层金黄色的外衣——镀金。

已知镀金铁画中只含有金、铁、碳三中元素,某同学为探究镀金铁画中三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镀金铁画的边角料6g,磨成粉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0.2gH2;溶液过滤后,将残渣洗净、烘干,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剩余固体的质量是0.24g。

求:

铁画中金、铁、碳的质量分数。

分析:

这两道试题均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现在考试的要求不高,但通过历年中考阅卷情况来看,得分率不高。

学生不仅要初步学会简单的计算,还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第九单元溶液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

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难点:

1、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三、《课程标准》与《考试纲要》对重难点的要求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课程标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考试纲要》→溶解现象(B);几种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A)。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课程标准》→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考试纲要》→饱和溶液的含义(B);溶解度的含义(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课程标准》→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第二层次-初步学会简单计算)

《考试纲要》→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应用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从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个要素)、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考试纲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

四、典例分析

来源《初中新课程导学园地.化学》(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

例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难)

1.下列四种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15g硝酸钾溶于85g水中

B.一定量的硝酸钾溶于80g水中得到100g硝酸钾溶液

C.150g水中溶解30g硝酸钾

D.85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5g硝酸钾

分析:

此题直接检测学生学生是否学会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将15g含杂质的锌投入136g稀盐酸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

0.4g。

求: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锌的纯度。

分析:

同例二

(2)

例四: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

1.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

①称量、量取②过滤③蒸发结晶、干燥④计算⑤溶解。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以上序号填空)

实验室中有10mL、50mL、100mL等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mL的量筒。

(2)乙同学用10g含杂质10%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以上序号填空)

甲同学配制的食盐水比要求的稀,试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①;

②;

③。

分析:

关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这一教学难点,我们要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操作、选择仪器、分析数据等技能。

此题对这些技能性学习目标进行了很好的检查。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几种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4、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难点:

1、酸、碱与有关物质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2、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三、《课程标准》与《考试纲要》对重难点的要求

★几种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酸、碱与有关物质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课程标准》→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考试纲要》→酸碱的腐蚀性(B);常见酸(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课程标准》→初步学会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第二层次-初步学会检验物质)

《考试纲要》→酸碱指示剂的使用B/B*;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B*;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B/A*。

(A*-模仿水平;B*-独立操作水平)

★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课程标准》→无具体要求

《考试纲要》→无具体要求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过多分析、介绍。

四、典例分析

来源《初中新课程导学园地.化学》(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

例五: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重)

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重)

1.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BCD

2.用pH试纸测某酸溶液的pH时,若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向试纸上滴待测酸液,则测得结果比实际的pH(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分析:

这两题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初步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和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例六:

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难)

1.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番茄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A.溶于水后生成了盐酸B.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D.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2.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哪种粒子(H2O、Na+、OH-)能是指示剂无色酚酞变色。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K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

无色酚酞是否变红)

实验

(1)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

(2)看到的现象是,说明Na+;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

对于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课标和考纲没有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只要做到让学生了解(知道)就可以,无需拔高。

以上第1题学生只要知道原因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实际是以这一知识为背景的对比试验试题,检测的是学生对科学探究中的部分要素的学习情况。

试题分析

例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重)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难)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Fe+CuSO4===Cu+FeSO4

C.4Fe+3O2

2Fe2O3D.2Fe+3CuCl2===3Cu+2FeCl3

分析:

这是一道以化学方程式为载体的单项选择题,旨在检测学生是否知道金属铁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以及是否了解金属特性中的金属活动性这一规律性知识。

2.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水B.氯化铜溶液C.硫酸铝D.硝酸银溶液

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混合物分离试题,较第1题要求有所提高,学生要解答此题,不仅要了解金属特性中的金属活动性这一规律性知识,还要达到应用的层次。

3.现提供①稀硫酸②硫酸铜溶液③锌片④铁片⑤铜片⑥硫酸锌溶液⑦硫酸亚铁溶液,砂纸盒若干支试管。

下面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方案,请你参与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验证方案]甲同学:

选择④、⑤、⑥三种药品

乙同学:

选择③、⑤、⑦三种药品

[理论分析](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案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

[实验验证]请完成能够获得成功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拓展反思]你一定还有其它的验证方案,你选择的药品是(选填药品序号,只写一种方案)。

分析:

这是一道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的探究试题。

检测点涵盖科学探究中的选择探究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要素的。

例二: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难)

1.将10g黄铜(铜、锌合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共生成0.1g气体,则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芜湖铁画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朵艺苑奇葩,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铁画艺术大师们又赋予她新的生命力,给铁画穿上一层金黄色的外衣——镀金。

已知镀金铁画中只含有金、铁、碳三中元素,某同学为探究镀金铁画中三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镀金铁画的边角料6g,磨成粉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0.2gH2;溶液过滤后,将残渣洗净、烘干,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剩余固体的质量是0.24g。

求:

铁画中金、铁、碳的质量分数。

分析:

这两道试题均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现在考试的要求不高,但通过历年中考阅卷情况来看,得分率不高。

学生不仅要初步学会简单的计算,还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例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难)

1.下列四种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15g硝酸钾溶于85g水中

B.一定量的硝酸钾溶于80g水中得到100g硝酸钾溶液

C.150g水中溶解30g硝酸钾

D.85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5g硝酸钾

分析:

此题直接检测学生学生是否学会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将15g含杂质的锌投入136g稀盐酸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

0.4g。

求: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锌的纯度。

分析:

同例二

(2)

例四: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

1.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

①称量、量取②过滤③蒸发结晶、干燥④计算⑤溶解。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以上序号填空)

实验室中有10mL、50mL、100mL等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mL的量筒。

(2)乙同学用10g含杂质10%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以上序号填空)

甲同学配制的食盐水比要求的稀,试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①;

②;

③。

分析:

关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这一教学难点,我们要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操作、选择仪器、分析数据等技能。

此题对这些技能性学习目标进行了很好的检查。

例五: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重)

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重)

1.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盐酸

酚酞

石蕊

二氧化碳

ABCD

2.用pH试纸测某酸溶液的pH时,若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向试纸上滴待测酸液,则测得结果比实际的pH(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分析:

这两题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初步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和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例六:

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难)

2.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番茄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A.溶于水后生成了盐酸

B.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D.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2.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哪种粒子(H2O、Na+、OH-)能是指示剂无色酚酞变色。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K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

无色酚酞是否变红)

实验

(1)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

(2)看到的现象是,说明Na+;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

对于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课标和考纲没有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只要做到让学生了解(知道)就可以,无需拔高。

以上第1题学生只要知道原因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实际是以这一知识为背景的对比试验试题,检测的是学生对科学探究中的部分要素的学习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