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640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docx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

黄山市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回归田园、亲近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旅游的新潮流,城市消费的新时尚。

在一些旅游业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近40%。

今天,乡村旅游已发展成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等内容丰富、项目繁多、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乡村旅游的带动和国家脱贫致富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在中国大地迅速兴起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新亮点,市场规模与日俱增。

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口号开始深入人心并成为都市人的时尚追求。

1999年,国家旅游局又推出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游”主题年活动,而今年更是定位为“乡村旅游年”,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热点,国内旅游竞争的制高点。

二、黄山市乡村旅游基本概况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南与浙江省接壤,西南与江西省毗邻,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人口147万。

市内共辖有1131个行政村,其中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近20%,现已开发或列入开发计划、规划的村落有101个,分布如下:

  屯溪区8个,分别是浯村、南溪南、篁墩、朱村、占川、汉山桥、隆阜老村、新江。

  徽州区10个,分别是潜口、呈坎、唐模、蜀源、灵山、西溪南、富溪、洽舍、丰乐湖、罗田。

  黄山区16个,分别是山岔、寨西、陈村、江家新村、岭下、金桥、长源、梅家、华溪、黄荆、叶家、平龙、朱家涝、河西、高山、塔岭。

  歙县22个,分别是棠樾、槐塘、稠墅、雄村、烟村、卖花渔村、小溪、许村、蕃村、昌溪、北岸、瞻淇、南源口、坑口、新杨村、漳潭、绵潭、新溪口、街口、渔梁古镇、竹铺、苏村。

  休宁15个,分别是盐铺、隆光、溪西、阳干、双龙、月潭、溪洲、黄村、桃林、右龙、岩前、流口、金沟、车田、资村。

  黟县17个,分别是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卢村、塔川、木坑、五里、深冲、秀里、金家岭、排林、鸳鸯谷、丘上、美溪、黄姑。

  祁门13个,分别是六都、都下、渚口、滩下、历溪、环砂、湘东新村、坑口、桃源、倪村、上曾、平里、红旗。

三、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可行性规范分析

  1、理论依据

  

(1)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时,前者应专门生产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这样就会使资本和劳动力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资源禀赋程度的差异,各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贸易中比较利益的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利益就在于出口哪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该国或地区最为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该国或地区最为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长期以来,以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分工理论一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基石。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与江、浙、沪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黄山市绝大多数产业均处于劣势,而不利程度最小的产业是旅游;而要素禀赋条件方面,黄山市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就是乡村旅游资源。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黄山市经济发展道路上必然的、科学的选择。

  2、优势分析

  

(1)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黄山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黄山市一带就已有先民生活。

悠长的历史孕育了灿烂而独特的文化。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是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故里,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徽菜、徽剧、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金石、徽派版画、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州方言等十几个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

而大量保留完整的宋朝至清代的古村落、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古戏台、古石坊、古栈道、古作坊、古街、古巷、古楼、古庙、古塔、古桥、古井、古坝、古董、古树(“徽州18古”)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存更是比比皆是。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文物古迹5000多处,素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文物之海”美誉。

而非物质文化遗存也极其丰富,仅地方方言就有几十种之多。

徽派盆景、徽墨、歙砚、万安罗盘、祁门瓷器、徽州漆器、竹编工艺等传统工艺匠心各具,舞龙、舞狮、叠罗汉,抬阁、目连戏、徽剧等民俗文化古风犹存,徽菜、徽州糕点、徽州茶艺等特色饮食别具风味。

这些灿若星辰的大量遗存如珍珠般镶嵌于徽州乡村,它是黄山市区别于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也是黄山市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生态环境国内一流。

黄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境内群峰耸立,山水相间,丘谷错列,河溪回环,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境内有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峰、岭南、十里山、九龙峰、五溪山、查湾、天湖等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黄山、齐云山、徽州三个国家森林公园。

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面积达4.57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4.6%,全市有林地面积69.97万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5.3%,乡村植被覆盖率更是高达85%以上,全市大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

地表水95%以上为三类以上,无四类以下地表水。

大部分乡村空气中的负氧离子都超过了2万个/cm3(1000个/cm3即具保健作用),是名符其实的“乡村天然氧吧”。

  (3)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黄山市境内山峦重叠、山水相间、植被茂盛、物种繁多,特产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各类植物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260余种。

花卉350余种,珍稀、特有树种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华东黄杉等。

动物资源360多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6种,鸟类211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53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8种。

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驰名中外,三潭枇杷、徽州雪梨、徽州香榧、徽州花菇和徽州贡菊等名闻遐迩,徽墨、歙砚等传统名特产蜚声海内外。

  (4)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黄山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异常,而且特色鲜明,差异化明显。

有些以文化见长,有些以田园风光著称,有些乡村的民风纯朴敦厚,有些乡村的特产闻名遐迩,有些乡村春花烂漫,有些乡村秋色怡人。

仅以歙县新安山水画廊周边的乡村为例,雄村为宰相故里,义成村有王茂荫故居,卖花渔村以徽梅盆景著称,南源口以三花基地闻名,“三潭”的枇杷园、“三口”的蜜桔园果香诱人,漳潭村既是樟树之王所在地,又是张良隐居地,新杨村民居林立,新溪口龙门瀑布雄伟。

画廊两岸山水、村落交映,四季景色各异,可以说是处处有看点、村村有卖点。

黄山市独特的文化、生态、物产三大资源的相互交融形成了黄山市种类繁多的旅游产品体系,它包括①观光类产品,如西递、宏村、潜口等;②文化体验类产品,如卖花渔村、昌溪等;③休闲度假类产品,如翡翠人家、塔川、木坑等;④健康养生类产品,如蜀源、右龙等;⑤农务活动类产品,如三潭枇杷园、三口蜜桔园、溪洲茶园等;⑥水上活动类产品,如环太平湖乡村、渚口、滩下等;⑦教育求知类产品,如黄村(中美文化交流)、棠樾(儒家文化教育)、赤岭(牯牛降生态考察)等;⑧寻根怀旧类产品,如雄村(中美合作所)、卢村(卢武铉寻宗)、黄山区茶林厂(上海知青)等;⑨综合类产品,如新安山水画廊周边乡村、溪洲等;⑩其它专项类产品,如会议、体育、节庆等十大类产品,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国内目前所有的乡村旅游内容(除海边旅游等几个极少数的以外)。

  (5)旅游品牌世界一流。

一方面,黄山市拥有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黄山风景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处集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块世界桂冠于一身的旅游景区。

此外,黄山市还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历史名城1处,全国唯一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处,这些世界级的,国家级的荣誉构成了发展黄山旅游的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录的40000个清朝以前名人中,徽州人就有800多个,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而《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就是歙县义城村人,朱熹、戴震、程大位、陶行知、黄宾虹、胡适、胡雪岩、苏雪林等等都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些又构成了黄山市乡村旅游无形的世界级品牌。

日本每年举办的“珠算节”就是以程大位为第一品牌。

  (6)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是安徽省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205国道、319省道和皖赣铁路纵横境内,设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随着黄山市大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徽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黄山将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旅游圈、经济圈、城市圈,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第二居住地。

黄山市已建成黄山至杭州高速公路,未来几年还将建成西接武汉、北至合肥、南通福建南平的“十”字型国家干线高速公路架和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最终形成到上海、南京、宁波、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的四小时交通圈。

配合航空、铁路运输能力的升级,黄山成为华东旅游中心以及重要国际旅游胜地的硬件环境将基本具备。

  (7)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市政府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发展黄山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旅游相关部门和各级区县政府都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些区县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8)民众热情空前高涨。

民众支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20多年来,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

旅游不仅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朝阳产业,而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许多农民都从旅游中得到了实惠,有些乡村更是走上了集体致富的道路。

而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村串户,进行乡村旅游调研,这使得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们充满了热情和期盼,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群众基础已初步具备,只要政府进行正确引导,企业大力支持,通过专业培训,这种热情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

  (9)后发优势异常突出。

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多方面原因,黄山市的工业不可能象沿海城市那样迅速发展,这也使得很多乡村的文化遗存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

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周边地区的大中城市相比,黄山市的最大优势在于生态和文化资源。

  (10)先发优势同时具备。

黄山市乡村旅游不仅具有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先发优势同时具备。

黄山市的乡村旅游起步早、起点高,产业规模初具,先发优势明显。

1985年,黟县西递农民勇开先河自办旅游,从而掀起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序幕,经过20年的努力,黟县的乡村旅游已发展到年接待2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同时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其他区县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劣势分析

  

(1)意识薄弱。

首先表现在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上。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乡村旅游,还有很多人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家乐”,有些农民更是把乡村旅游理解为吃农家饭;其次表现在环保意识上,尽管绝大部分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都较好,但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差,许多村落垃圾遍地、牛粪满街,河流的污染现象严重;再次是表现在营销意识上,这是制约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软瓶颈。

  

(2)基础薄弱。

首先是交通状况。

虽然近几年我市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很多远离主干道的乡村可进入性仍然较差,如卖花渔村、右龙、灵山等。

有些道路的标识也很不完善,这是制约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硬瓶颈;其次是旅游企业规模小,市场功能未能细分;再次是村内的接待设施薄弱,有些还不具备基本的接待条件;第四是旅游公共设施很多还是空白;第五是财政资金投入能力有限。

  4、机会分析

  除了旅游业成为世界朝阳产业,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国内外旅游潮流等大趋势外,黄山市乡村旅游还将迎来以下机遇:

  

(1)乡村旅游主题年。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主题年”,这标志着中国乡村旅游已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非常吻合的,这也必将大大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3)15+1《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

2003年7月5日通过的实现无障碍旅游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把黄山市列为“15+1”之中“+1”城市,这证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对黄山市、黄山旅游的重视。

它为黄山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遇。

  (4)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将会为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发展机会。

提出“比赛在北京,旅游到黄山”、“到北京游皇宫,去徽州看民居”的口号,同时以切实的促销措施,扩大黄山市在前来北京比赛、观看比赛人群中的知名度,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吸引更多的人来黄山市旅游。

  (5)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对于黄山市的旅游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机。

据国家旅游局调查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人口出游率最高的地方之一,随着上海到黄山市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时间缩短到4小时左右,这为黄山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客源市场,所有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人群都有可能成为黄山市的目标市场,同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还可以有效扩大黄山市的知名度,为黄山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口碑。

  5、初步结论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理论依据充分,综合优势明显,发展机遇空前,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均已具备,只要下大力气改善一些薄弱环节,就可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可行性实证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出规律,才能对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作出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的判断。

因此,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西递宏村的发展轨迹,并于黄山风景区作比较,这对于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本模型

  

(1)方法选择。

采用取点法,具体做法是:

根据预测模型参数的多少,在时间数列的首、中、尾分别取三项数值,从远到近用1、2、3加权平均确定三个点,通过这三点估计模型的参数。

  

(2)模型选择。

采用长期趋势预测模型中的二次曲线趋势预测模型。

  ①基本模型:

yt=a+bt+ct2

  ②用取点法求a、b、c的计算公式为:

  a=R-7÷3×b-6c

  b=(T-R)÷(N-3)-(3N+5)÷3×c

  c=2(R+T-2S)÷(N-3)2

  式中:

N为时间数列总项数(奇数),R为数列初期三项的加权算术平均数;S为数列中间三项的加权算术平均数;T为数列近期三项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其中:

R=(y1+2y2+3y3)÷6

  S=[y(N+3)÷2+2y(N+1)÷2+3y(N-1)÷2]÷6

  T=(yN-2+2yN-1+3yN)÷6

  2、案例一:

西递村

  

(1)西递1995-2005年旅游接待人次情况表,见表一(略)

  

(2)西递未来6年旅游情况预测。

根据表一求得的模型为yt=5.35+1.5t+0.19t2,由此可预测出未来6年西递旅游接待情况,见表二(略)

  3.案例二:

宏村

  

(1)宏村1995-2005年旅游接待人次情况表,见表三(略)

  

(2)宏村未来6年旅游情况预测。

根据表三求得的模型为yt=1.11-1.12t+0.52t2,由此可预测出未来6年宏村旅游接待情况,见表四(略)

  4.案例三:

黄山风景区

  

(1)黄山风景区1995-2005年旅游接待人次情况表,见表五(略)

  

(2)黄山风景区未来6年旅游情况预测。

根据表五求得的模型为yt=80.99+6.14t+0.11t2,由此可预测出未来6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接待情况(注:

因黄山风景区2003年度受“非典”影响特别严重,故采用2002年和2004年的中间数147.85为参数,这样得出的预测结果比以2003年实际情况预测出的结果略高,但更能对比说明问题),见表六(略)

  5.具体分析

  从表一至表六可以看出:

  

(1)乡村旅游已成为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潮流。

分析表一、表三、表五,很明显,西递、宏村的发展速度已全面超过了黄山风景区,西递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3.5%,宏村高达52.3%,黄山风景区则为8.1%,照此发展下去,根据基本模型预测,6年后的2012年,西递、宏村作为一个整体,其游客接待总量将超过黄山,成为黄山市新的旅游顶级。

  

(2)品牌的作用十分巨大,从表一、表三、表五中可以清晰地看出,2000年西递、宏村旅游接待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黄山风景区则因世界地质公园的揭牌实现了新的突破。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创建。

  (3)交通是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

2004年,西递、宏村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接待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这其中除了“非典”结束后的反弹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徽杭高速公路的通车,交通在旅游中的基础地位异常明显。

因此,改善交通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4)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异常突出。

从品位度上看,西递、宏村相差不大,但从表上分析,西递的乡村旅游发展得较早,而宏村却后来居上,2005年的旅游接待量已超过西递,其根本原因就是宏村有中坤集团的介入,而西递是村民组织管理。

因此,必须下大决心引进大企业。

  (5)“非典”等因素对旅游的短期影响明显。

2003年,黄山风景区的旅游接待量出现了大的滑坡,宏村有小幅下降,西递则停滞不前。

因此,应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以防措手不及。

  (6)旅游经济是宏观经济发展的缩影。

更深一层分析,回顾历史,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宏观经济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

1979年黄山风景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旅游接待量从10.4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170.9万人次,年均增长11.5%,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同步,而西递、宏村的增长则远远超过了宏观经济的增长;展望未来,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将得到全面释放,突破3000美元时,旅游成为生活必需品。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5年更是达到了1700美元。

中国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7)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更进一步分析表一至表四,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几个阶段。

一方面从质变的角度看,品牌创建是西递、宏村从成长期进入发展期的标志,而是否达到最大环境容量,则是未来进入成熟期的判断标准,据客观分析,西递、宏村目前的环境容量分别为3000人/日,未来经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分流,将可达到5000人/日;另一方面从量变的角度看,大企业的介入是关键,西递的成长期用了15年时间,根据预测,其发展期也将经历约12年时间;而宏村的成长期用了10年,根据预测,其发展期只需6-7年,中坤集团的加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西递、宏村的发展规律对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表一至表四可以预测,黄山市乡村旅游将经历10年左右的成长期,乡村旅游接待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平均每村达10万人次左右。

再经历5-10年左右的发展期(届时中国已列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乡村旅游接待总量突破3000万人次,平均每村达30万人次,乡村旅游成长为黄山市第一大产业。

  特别重要的是,表二、表四不仅科学地预测了西递、宏村的未来,更预示着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

西递、宏村的发展用数据和事实说明了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

五、美国乡村旅游对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

  1、美国对乡村的界定。

  在美国,经济研究服务部把常住人口少于2500人的地区划分为乡村,常住人口在2500人至19999人的被划分为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常住人口为20000人的区被划分为城市。

美国统计局则把所有非城市地区定义为乡村,而城市的标准是常住人口在50000人以上。

而旅游学者使用的标准更加模糊但却更加科学,他们眼中的乡村居民应存在固定的价值观,周边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自然美景,在那里每个人都受到尊敬和友好的待遇。

  2、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天,美国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牧场旅游等。

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美国人有1/3时间用于休闲产业,1/3金钱用于休闲,1/3的土地用于休闲,而乡村旅游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另据美国旅游行业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8680万美国成年人在1998年至2000年间曾参加过乡村旅游,每年平均达4300多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5。

  3、美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迅速的城市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

由于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多,美国的乡村小镇和村庄开始萎缩,城乡的收入差距也开始加大。

而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种新形式的乡村旅游开始呈指数增长,尤其是在一些景色宜人的乡村。

有的城市居民甚至在乡村拥有一块土地,每年用于度假之用。

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乡村游被视作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在此时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推动其经济发展的其它产业都处于下降阶段或发展太慢,惟有旅游业可以抵消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

  

(2)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二战后,在美国,州际间的高速公路及配套的二级公路系统发展迅猛,使到达美国48个州及夏威夷地区的任何一个乡村地区变得非常容易。

  (3)公共土地用于娱乐目的的规定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20世纪初,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大片广阔的、未经开展的土地被留作保护和娱乐双重目的。

同时,一个重要的联帮土地管理机构———美国森林服务部也于1905年创建。

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于环保的目的,政府更加倾向于增加公共用地,限制其用于工业目的。

如1964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荒地法》以保护土地资源。

  (4)州立政府的重视和相应机构的建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美国的联邦政府并不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过多集中于发展国际旅游,即使是由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于1973年所制定的国内旅游法也根本没有提到乡村旅游。

尽管有学者呼吁乡村旅游政策的出台,也没有得到国会、总统的重视。

在没有任何联邦政策指导的条件下,各个州政府提供了支持。

最显著的政策转变是各个州分别制定了新的税收立法,允许市政当局针对用于商业用途的食宿服务征税,一般被称为床位税、房间税等,这些收入被用于在当地建立“会议和旅游者办公署”,这些机构的使命是带动本地区旅游收入的增加。

以前仅仅是一些大城市才有足够的资金来建立这样的机构,而这一税收政策制定后,即使是一些小镇也建立了这样的机构。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政策。

其它一些州立政策还包括建立旅游机构或部门,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当地的旅游营销工作。

  (5)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旅游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众所周知,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富裕的国民出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他们更多的追求体验或者休闲,一些新的旅游消费习惯在逐渐形成,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趋势具体体现在:

人们对文化遗产观光游开始青睐;对传统以及乡村生活的兴趣逐渐增加;拥有更多的假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使人们更加向往乡村生活,憧憬宁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