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500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docx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11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战略经营

----三一重工股份##案例分析

 

 

专业年级

2008级经济学

学号

2084030164

姓名

赵超斌

成绩

 

评语: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战略经营

----三一重工股份##案例分析

1、公司简介

1.1、三一重工公司概括

三一重工股份##总部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和办公、综合设施数十万平方米;在全国各地设有27个营销分公司,近百个办事处;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设有营销中心和办事处;现有员工5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

目前,三一重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制造基地,以及品种日益齐全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

近十年来,三一重工每年以超过60%的速度高速发展,在国内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脱颖而出,去的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股票在##成功上市,为三一重工打造国际知名名牌奠定了基石。

2010年,三一重工的销售额有望达到500亿。

1.2、发展及成长背景

1.2.1企业历程

三一重工股份##是由三一重工业集团##整体变更设立。

三一重工业集团##成立于1994年11月22日,其前身是由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和袁##等四人于1989年6月筹资创立的##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

1991年9月,##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更名为##省三一集团##。

1994年11月,##省三一集团##召开董事会,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周福贵、翟登科、王佐春等8名董事出席了会议,会议作出企业分立决议:

将##省三一集团##分立为##三一重工业集团##和##三一(集团)材料工业##,并明确了产权分配以及债权债务处置方案:

“将##省三一集团##分立为##和三一材料公司两个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责、权、利相对独立、平等的紧密型企业”。

1995年1月,##三一重工业集团##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三一重工业集团##。

200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00]209号文批准,##整体变更为三一重工股份##。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31。

2003年7月30日,三一重机##成立,下辖挖掘机事业部、桩工机械事业部、新材料事业部。

2004月1月13日,三一重型装备##成立,三一正式进入煤炭机械制造领域。

2004月3月1日,三一控股##更名为三一集团##。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成功,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地打响了第一枪。

2008年6月17日,是“中国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5.6亿股全面解禁、中国股市正式步入全流通时代的第一天。

为了中国股市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三一发布了“解禁股”继续锁定两年、股价低于55.76元不减持的公告。

1.2.2企业发展背景

借助这几年国家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和宏观经济复苏的有利机,三一重工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其技术创新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在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享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

因此,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3、企业经营项目

三一重工目前的主营业务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目前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

主导产品为建筑机械、路面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

其中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2、公司文化、经营管理、核心竞争力、员工管理的特定分析等

2.1、公司使命、理念、愿景、价值等

2.1.1三一使命:

“品质改变世界”

在企业的文化中,质量无疑处于核心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允许犯错,但不允许重犯”,这里面不仅包含着鼓励创新,更有对质量的苛求。

三一董事长梁稳根明确表示,要建立像##活动一样的质量活动形式。

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三一提升产品的服务质量,也降低了成本。

几近偏执的质量##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渗透到了三一的各个层面,对质量的高度重视与企业处于高速变化的状态相匹配,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也减轻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后顾之忧。

2.1.2三一理念:

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

一切为了客户:

不论任何一个企业的任何岗位,企业的每一行动的结果都无法逃避“客户”的简约,客户的满意度决定着企业的回报。

一切源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1.3三一愿景: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

创建一流企业:

在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中,在所涉及的产业里,三一努力使自己有能力和资格整合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或有能力和资格在某一特定增值环节中整合最优秀的社会资源。

尽快将三一打造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标志性企业。

即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资本号召力第一,人才拥有量第一。

造就一流人才:

“造就人才”是企业实现自身使命的一种手段,它同样也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三一跳出“企业就是为了盈利”这个狭隘的思维定式,站在国家、社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上来看待一个企业,造就人才其实才是一个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作出一流贡献:

为社会创造足够多、足够好的产品,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与改善人类生活或生产方式。

建好一块试验田,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提供经验。

培育和传播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广泛而持久地促进中国工业化革命进程贡献力量。

2.1.4三一核心价值观:

“先做人,后做事 ”

作为员工,三一人努力做到有成就伟大事业的强烈决心,忠于职守、信守诺言、疾慢如仇、正直坦率,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稀贵品格,对社会不可或缺的人。

 作为组织,三一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员工克服他们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不断完善他们的品格,提升他们的技能,进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

2.1.5其他企业文化:

三一精神:

“自强不息,产业报国”

三一伦理:

“公正信实,心存感激”

三一作风:

“疾慢如仇 追求卓越”

三一信条: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金钱只有诱惑力,事业才有凝聚力。

竭尽全力,实现三一;依托三一,实现自我。

2.2、经营管理特点

在三一重工的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它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也就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特点就是从客户的要求出发,以流程为导向。

不仅要消除产品与服务的不良质量,还要消除工作过程的缺陷,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效益。

要通过工作过程的改进和优化,降低这些直观的和隐含的成本损失,把“冰山”变为“金山”,使“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开发与生产周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变为现实。

三一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以点带面、全面普及的方法,首先在泵送事业部推行,营造六西格玛管理氛围。

2010年在集团全面推行,建立六西格玛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六西格玛语言常态化、六西格玛思维日常化、六西格玛行为习惯化的六西格玛文化,并成为行业高效管理典X的目标。

2.3三一重工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2.3.1技术创新是三一重工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三一重工通过所处的行业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对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形成准确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客户需求的分析,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潜在需求,找到有效创造客户价值的方法和通道。

针对这些情况,三一重工确定了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企业摆脱低水平的重复,摆脱恶性竞争;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创新,使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具备与国外企业竞争的条件。

(如下图:

技术创新被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流程图)

 

(1)、三一重工对国内竞争对手采取差异化战略。

公司开发处于国内外同行技术前沿的产品,促使产品的升级换代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

公司大力开发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弱的高品质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而形成产品差异化等等。

(2)、通过技术创新使公司的产品品质大型化、微型化和成套化,使公司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三一重工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也就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对产品结构进行改造。

(3)、三一重工通过技术创新,在工程机械产品方面拥有240多项专利,尤其是在液压系统、管道清理和机电智能技术一体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4)、国内混凝土拖泵和泵车的生产厂家主要是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在生产技术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而三一重工独特的液压、管道清理和机电智能技术是难以被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所学习和模仿的,有助于维持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

(5)、由于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国家实行混凝土商品化,在高速的城市建设中,高效率、大排量、高输送的混凝土拖泵和泵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三一重工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该因素具有不可替代性。

(6)、三一重工通过技术创新,在液压系统、管道清理和机电智能一体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这样的技术正在逐步使用到起重机、挖掘机等产品中,有效的扩大了企业的经营X围,为三一重工进入新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是三一重工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并体现了强大的市场潜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持续发展,单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不够的。

三一重工目前仅有技术创新这项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显得很单薄。

三一重工的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性主要突出表现在服务质量水平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外部品牌建设不足等两个方面。

2.4三一重工:

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2.4.1打通送读通道路

送读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提升。

据统计,短短几年内,三一共选派了500余人前往大学深造,其中既有各级管理人员,又有生产一线的工人。

早在2003年,三一开启送读通道。

随后,大批管理人员被送到各大名校深造。

仅在2009年,三一共有49名公司高管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就读##国家会计学院、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EMBA、MBA。

一线优秀技工和班组长的送读活动启动于2005年。

当年,三一的十余名优秀员工由公司委派,赴##师X大学、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管理方向的大专及本科文凭。

随着企业的发展,分散送读已不能满足需求,2009年,公司将30名班组长“打包”到中南大学,实行定点培养。

2.4.2培养自家经理人

对外,开辟特色送读通道;对内,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里应外合,为三一员工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

三一的费用预算中,研发与培训两项费用是不封顶的。

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除入司培训、岗前培训等常规性培训外,三一将管理人员的培养放在了关键位置,“培养自家经理人”成了大家的共识。

2010年,三一启动S1000工程,即千人后备干部培训班。

这1000人涉及研发、营销服务、制造质量等十大体系。

其中研发体系计划培养一百名优秀的技术型研发管理人员,培养对象全部是从集团各研究院有管理潜质的研发精英中选拔。

他们除了精修专业外,更要兼修管理课程。

“一个好的领导要学会激发下属的潜能,达成组织目标。

”通过培训,研发工程师、技术分析师等技术人才对以往不谙熟的管理思路也渐渐清晰。

与只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不同,三一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研发项目团队、车间里的QC小组、6S改善小组等是公司里常见的学习单位。

大家以开放的心态互相切磋,并最终达成项目目标。

2.4.3红树林效应

在三一,崇尚学习是一种风气。

梁稳根董事长曾表示,一个人没有学习的习惯,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青年员工,每天至少学习一小时。

对于整天忙于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有时学习是一种奢侈。

而面对知识的更新换代和被工作日益掏空的大脑,员工急需新的血液来充实、提升自己。

三一将对员工个人学习的勉励,进一步提升至组织行为,搭建公司内外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习平台,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的氛围。

通过保持、培育永不枯竭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带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员工的发展,三一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传统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大量消耗,人力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很多企业往往通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获取超额的利润和暴发式增长。

三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竭尽全力,实现三一;依托三一,实现自我”,共生、共存、共发展的理念,让三一很早就关注员工与企业双方利益的共赢。

建立行业领先、地区领先的薪酬福利体系,本科生3000元、研究生6000元的起薪,解决了大家基本的生活问题。

关注员工个人进一步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三一“帮助员工成功”更为前瞻性的举措。

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获得晋升,实现自我价值,三一花重金为员工打造了这样一条个人发展的价值链。

三一的这种做法与沿海地带红树的造苗方式有着暗合之处。

生长在沿海淤软咸涩土壤上的红树,不像一般植物广种薄收,种子剥离后听之任之。

红树的种子并不脱离母树,而是不停地汲取母树提供的营养,直到长成一尺长的小红树才离开母树,一头扎到附近的泥土中,几小时内就能长出根来。

三一员工犹如刚萌发的种子,在母体里充分汲取发展壮大的养分。

当“种子”在精心培育下变成更有能量的“树木”时,它的成长壮大就更能为三一森林拓土开疆。

已经成长成母树的种子,又将以自身的能量、营造的环境为周围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树木”,如此循环不已,基业长青。

3、结论

面对经济全球化、技术更新加快,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健全企业服务水平、外部品牌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等。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建立在市场需求而进行开发与研究的基础上,确保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有效整合力。

企业的竞争战略决定其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动力。

技术创新作为三一重工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单一的核心竞争力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程机械行业对服务水平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又提出了较高的新要求,服务水平和品牌建设等作为三一重工新的强大竞争力以及多元化战略经营的目标应迅速打造。

然而,要想改变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和低劣产品的代名词的印象,就必须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三一重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标志性企业,就必须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打造世界名牌产品。

从战略角度上看,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必须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进行战略选择,才是使企业立于不败的根本战略。

正是因为如此,以三一重工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服务水平、品牌建设等多元化经营战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品媛(2003),『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永续制胜之路』,经济日报.

[2]彭邵仲(2001),『竞争规则』,企业管理.

[3]杨浩•戴明月(2000),『企业核心专长论』,##财经大学.

[4]王伦德(2006),“三一重工品牌改造之路”,『交通世界』,6(45—48).

[5]李泽飞(2006),“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动力”,『时代教育』,11(137—138).

[6]芃吟•周娜(2010),“三一重工国际版图下的创新内核”,『工程机械』,

6(28—29).

[7]陈志婷•X莉(2008),“三一:

“帮助员工成功””,『新湘评论』,2(43—44).

[8]陈玉明•蔡拥军•王民(2010),“中国装备品牌新高度”,『中国名牌』,9(38—39).

[9]网(.sany../group/zh-/).

[10]网(baike.baidu./view/462753.htm).

[11]网(.taoke./article/11796.htm#logoB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