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19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

《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docx

哲学第五讲主体与客体

第五讲主体与客体

一.“我”与主客体关系

二.“中介”与主客体关系

三.“主体际”与主客体关系

四.主体的自我意识

人同世界的关系只有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才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去揭示人同世界之间的现实关系。

一.“我”与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性的存在:

离开“主体”,即无所谓“客体”,离开“客体”,亦无所谓“主体”。

为什么只有人与世界之间才发生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在以“我”的存在为前提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主体”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存在。

在现实的主客体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文化性的存在。

主客体关系以“我”的存在为前提,这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

所谓“逻辑先在”,是说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

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我们就需要从“主体”的实践本性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深刻理解作为“客体”的世界的“二重性”;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我们就需要从“主体”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神话、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和哲学——出发去理解“属人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我们就需要从“主体”的历史发展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深刻地理解作为“客体”的“属人世界”的历史性。

人同世界具有“时间”的和“逻辑”的双重关系。

二.“中介”与主客体关系

主客关系首先是一种实践关系,但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它蕴含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内在地包含着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我与历史、我同自我的关系都是有“中介”的,是以文化为中介的。

以文化为中介,你才能够构成对于你自己的理解。

没有文化的中介,你自己也理解不了你自己。

主体,它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历史性的存在,文化性的存在,因此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精神活动、文化活动为中介而构成的主体对客体的关系。

中介环节就是人自身的生活的生命活动。

生活的生命活动就是实践活动。

这种人的实践活动,它沟通主体和客体,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两大方面来看它的中介性。

首先,我们是以语言文化的世界为中介而沟通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其次,我们是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中介来构成现实的主客体关系。

三.“主体际”与主客体关系

在人与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主——主关系”即“主体间关系”或“主体际关系”。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总是表现为双重关系: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客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主体间关系”。

其实,“我”之所以构成主体,是因为,“我”自身就是一种分裂,我既是我,我又是我们!

四.主体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确认和肯定“我”的主体地位的意识。

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立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

主体的自我意识,总是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理想性维度。

这种意识活动的理想性维度,激发起人的求知、求善、求美的渴望,并以“目的性”而推动人的“对象性”活动,即以“实践“的方式去创造理想的现实。

主体的自我意识,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塑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反思等形式,来形成关于生活“意义“的自我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