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docx
《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公示稿)
省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来,省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全面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措施。
经广泛听取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意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深入研究讨论,形成了此分析报告。
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共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省局党组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把“三服务”作为质监部门的工作方针。
二是始终坚持把提升广东质量竞争力作为质监工作的第一要务。
三是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质监工作全过程。
四是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进质监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五是始终坚持把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加快质监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
一是质量振兴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
促成省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各采取20项措施大力推进广东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开展质量兴省活动。
目前,全省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产品299个,均居全国第一,同时共评定广东省名牌产品1105个。
我省名牌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26亿元,对全省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14%。
广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免费培训了近10万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全省73个地区、行业开展了质量振兴活动,有4个市(县、区)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居全国前列。
地理标志产品从2003年零的突破增至目前的41个,产值增至77.17亿元,增长34.7%,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47.9%,带动效果明显。
二是标准推进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
及时提出并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列入省政府重点专项规划,成效显著。
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在物流等六个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初步构建了我省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升级,在全省60余个产业集群和专业镇,大力推广中山“镇(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围绕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共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48项、国家标准1079项、行业标准1284项,落户广东的全国TC/SC/WG秘书处达71个,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围绕融入全球竞争,组织全省7362家企业的13157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大大加快。
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82个,示范区单产纯收入提升22.15%,农户亩产最高年增收达1.2万元,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围绕节能减排,下达了98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通过能源计量帮助8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约100多万吨标准煤。
三是质量监管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六项制度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及时、妥善处理了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系列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突发事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巩固深化年”活动,食品安全防线逐渐牢固。
在全国率先开发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监察队伍;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对重点设备实行分级分类监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全监察工作位居全国前列。
开展重点产品、重点产业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解决了一批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建立政企联手打假的工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打假工作责任制,建立了覆盖全省的“12365”举报投诉平台,打假治劣成果显著。
四是自身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发展基础扎实。
整合全省技术机构,将全省232个质监技术机构合并重组为132个,共获批建设国家质检中心27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建设省级检测基地4个、省级质检站135个、专业镇检测站25个,初步建立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多层次技术支撑体系。
进一步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党风廉政举报奖励、人员录用逢进必考、干部交流轮岗、绩效综合考核、公务员阳光收入等一系列制度,创造了干净干事的良好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定期举办质监学习论坛,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风政风行风不断改善。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思想观念滞后。
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够到位。
二是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质监部门受到问责,一些同志一度产生消极低落的情绪。
三是贯彻“三服务”工作方针不够坚决。
对服务与监管的关系理解不深。
四是争先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够。
思想上安于现状,缺乏知难而进的激情和精神状态。
第二,职能履行不够到位。
主要表现在:
一是宏观质量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宏观质量分析在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面作用不明显,影响力不大。
二是监管缺失。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教训十分深刻。
三是服务经济社会有效性不足。
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第三,体制机制不够顺。
一是机构设置不健全。
市辖区和业务量较大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镇一级质监机构设置问题未能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矛盾突出。
二是选人用人机制不够活。
三是技术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彻底,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
四是考核制度不够科学,虽然制订实施了《地级以上市质监局综合考核办法》,解决了多头考核的问题,但量化指标的制定还不尽科学合理。
五是对基层指导不够有力,工作不够协调。
第四,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不够大。
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的现象仍有发生。
三是技术装备、设备老化。
技术机构的检验能力、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四是质监“软实力”不强。
不够重视质监理论研究,缺少对质监工作的理论支持。
五是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
第五,抓落实的作风不够正。
一是抓落实的办法陈旧。
对群众长期反映的热点民生和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是抓落实的重点不突出。
三是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欠缺。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缺乏相应的问责措施。
四是抓落实的工作条件较差。
“文山会海”的现象仍较普遍,部分行政许可程序还比较繁琐,审批速度较慢。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刻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部工作环境有待改善。
二是质监部门职责范围宽,任务重,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三是质监工作体系需要逐步完善。
但从根本上来讲,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用以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水平不高。
具体来讲,主观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够深。
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没有真正做到融汇贯通,没有从更高的层次,以更高的标准去深入学习和谋划质监事业发展。
第二,争当排头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够强。
一些工作标准不够高,作风不深入细致,争先创优的不足等。
第三,谋划发展的眼光不够长远。
把握宏观大局用力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视野不够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和雄心壮志。
第四,服务大局和基层的力度不够大。
在使质监工作更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主战场”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有效性贡献率不高。
在指导、服务基层方面,一般要求多,具体指导少,对基层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研究解决不够及时。
第五,开拓创新的能力不够高。
习惯于多年形成的工作方式,不敢大胆试、大胆闯,不敢承担责任;内部创新精神不足,缺少支持改革创新的机制保障。
五、质监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省局党组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三服务”工作方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切实提高广东产业、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有效性,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切实打牢质监工作基础,努力争当全国质监系统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一)解决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有新的进步。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
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带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的思想观念。
二是加强质监理论研究。
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成立课题组,广借“外脑”,出台有分量的研究报告。
(二)解决监管缺失的问题,在完善监管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有新的成效。
一是加强质量宏观工作。
组织专家科学测算和评价我省制造业和地市质量竞争力指数,编写《广东省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分析报告》。
建立各级政府质量状况分析定期报告制度,编写《广东省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报告》。
二是抓紧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加快构建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打假执法、诚信体系、应急处理相互衔接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完善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三是努力确保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明文界定无证照、前店后厂等生产经营行为监管责任。
大力推行集中加工模式,提高食品小作坊集中度。
开展食品安全性风险评估基础性工作,增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四是着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制订、推广《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要求》,大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持续推进隐患治理专项行动。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
五是加大整治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力度。
创新执法打假方式,推广稽查巡查联动机制。
深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打假行动,完善重点整治区域动态管理制度,解决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
(三)解决服务经济社会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的举措。
一是着力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
全面开展质量兴省活动,发布《广东质量兴省绩效评价办法》,组织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
建立健全省政府质量奖体系。
二是支持现代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设立研制广东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专项经费,深入开展重大技术标准攻关研究和技术评估,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
深化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
三是服务创新型广东建设。
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名牌产品、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名牌企业和产品的保护、推广机制。
继续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大力推广联盟标准,开展区域标准化工作,建设区域品牌;争夺标准制高点,力争更多国家、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广东,加快组建广东省TC/SC步伐;鼓励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四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深入挖掘符合保护条件的产品,争取更多产品获得保护。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
加快制修订农产品标准,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五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节能降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标准体系。
严格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审查与监管,加强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工作,推动政府加大节能节水产品采购力度。
(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在技术保障能力上有新的提高。
一是推进技术机构建设。
加快构建适应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检验检测平台。
继续争取更多的国家质检中心项目落户广东。
加大专业镇(产业集群)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推进服务效能建设。
建设统一、规范的信息化平台,对行政许可事项推行网上办理。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质监部门社会影响力。
三是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争取逐步设立27个行政城区质监分局,在珠三角乡镇建立质监工作站。
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省局党组成员分片指导地市局,省局各处室与各地市局一一挂钩联系。
加大对基层行政经费支持,加大市县行政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保障力度。
四是统筹系统内部区域发展。
进一步发挥省局的统筹作用,建立珠三角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扶持机制;适当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倾斜,缩小地区差距。
(五)解决队伍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上有新的突破。
一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建立转变机关作风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检查督促,及时解决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
省局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带头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二是推进机关和技术队伍建设。
利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公务员任职培训和专业培训。
开展大规模综合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监管人才。
抓好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尽快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
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党风行风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消灭乱收费等“五乱”现象,维护质监系统良好形象。
四是推进质监法制建设。
加强立法工作,争取《广东省计量条例》、《广东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修订案)》早日出台。
开展网上办案、开门审案试点。
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头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二)完善决策机制。
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促进区域质量振兴共同发展,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共同进步。
(三)科学选人用人。
选准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对市、县局及直属单位“一把手”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级“一把手”的作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加选拔人才的透明度,探索试行内部“公选”制度。
积极培养、大胆启用年轻干部。
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
(四)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理顺工作运行机制,增强系统合力。
加大对基层局的扶持力度,提升基层局监管能力。
集中力量抓大事,必要时跨地区调拨资源,保证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狠抓工作落实。
集中精力抓落实,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一门心思抓改革、抓发展、抓安全。
坚持不懈抓落实,对部署的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攻坚克难抓落实,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帮助破解难题,带头抓好工作落实。
建立落实反馈机制,直接从工作一线了解推进情况,保证各项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六)发挥表率作用。
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