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785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试题

2018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一定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病毒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

4.抗V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

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

5.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

A.发生了自由组合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发生基因突变D.染色体结构变异

6.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7.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是利用已有的基因进行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工程能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间的转移,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C.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D.二倍体西瓜与其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8.玉米的糯性(B)和非糯性(b)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下列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是

A.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

B.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非糯性植株占1/4

C.杂合的糯性玉米植株和非糯性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1

D.纯合的糯性玉米植株和非糯性植株杂交,子代全为糯性

9.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差异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C.生物在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11.下列有关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是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

B.孟德尔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孟德尔根据测交实验提出假说,并通过杂交实验对假说结果进行演绎推理

D.豌豆杂交时要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闭花授粉

12.雄蝗虫体细胞中有11对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蝗虫精巢中的细胞根据染色体数目可分为三组,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条)

11或12

22、23、24

46

A.雄蝗虫为可育的单倍体

B.甲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由联会紊乱造成

C.乙组部分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丙组细胞中含有0条或2条X染色体

13.某种动物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中AA、Aa两种基因型个体比例为1:

2,若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

1B.1:

2C.2:

1D.3:

1

14.细胞a为某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细胞b为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15.鼠的黑毛与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右图为鼠的毛色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

B.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6.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

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

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1/4

17.右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上发生了基因重组

18.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一对暗红眼的果蝇生出了一只朱红眼的果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雌性,可说明该性状是伴X染色体遗传

B.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雄性,可说明该性状是伴X染色体遗传

C.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雄性,可说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

D.若生出的朱红眼果蝇为雌性,可说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

19.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

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

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20.水稻的雌配子致死可导致稻穗出现空粒,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研究表明,水稻配子的成活率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配子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

据此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水稻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后所结的稻穗中,空粒所占比例及F2的基因型的种类分别为

A.1/4,6B.1/8,9C.1/16,6D.1/4,9

21.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基因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S基因在表达时,两条链均做模板

C.基因在果蝇的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

D.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a点所示的结构

22.已知果绳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两只紫眼果绳杂交,F1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

果蝇眼色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白眼

紫眼

粉眼

雌果蝇

21

63

0

雄果蝇

22

32

31

A.有色物质Ⅱ为粉色,有色物质Ⅲ为紫色

B.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白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交配后代均为白眼果蝇

D.F1中的紫眼果蝇自由交配,子代出现粉眼雌果蝇的概率是1/18

23.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概括为: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酶和场所等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开

C.用32P标记噬菌体,培养时间越长,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就越高

D.用35S标记噬菌体,若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24.将洋葱(2n=16)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

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人4℃环境下继续培养36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16、32或64条染色体的细胞

C.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D.4℃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5.下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个体6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个体2

B.个体3和个体4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9/16

C.个体10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D.个体12生育的儿子都患乙病

26.某二倍体植株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4种变异,则这些变异

A.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都会引起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

C.都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D.都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27.研究发现,位于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可控制果蝇的昼夜节律,其突变基因perS、perL、perO分别导致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变为19小时(短节律)、29小时(长节律)和无节律。

研究人员将per基因导入长节律果蝇胚胎可使其恢复正常节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erS、perL、perO的产生表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突变基因perL为per基因的等位基因且对其为显性

C.无节律的雄蝇与正常节律雌绳的杂交后代全为正常节律

D.导入per基因使节律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28.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

AABB×aabb→F1(自交)→F2→AAbb

方法二:

AABB×aabb→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AAbb

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一是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需要进行不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B.方法二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方法二中还需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或幼苗

D.用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AABB或aabb也可获得优良品种AAbb

29.有关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0.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

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B.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