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806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docx

学年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学年高二

千人桥中学高二自主学习训练试题

(一)

生物

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2.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3.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4.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D.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其生长受抑制

6.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7.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

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8.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B.①②

千中高二生物第1页(共10页)

千中高二生物第2页(共10页)

C.①④D.②③

10.右图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减少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11.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1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呼吸酶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B.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淋巴多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14.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级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1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

16.靶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细胞膜的特性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面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能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的是(  )

A.唾液淀粉酶B.性激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

17.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18.右图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19.如右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乙,丙、丁的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

C.甲、乙、丙、丁均能与双缩脲试

千中高二生物第3页(共10页)

千中高二生物第4页(共10页)

剂反应呈紫色

D.物质乙和丙分别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0.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

A.温度不同B.盐度不同C.含氧量不同D.光谱成份不同

2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2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3.甲状腺激素在哺乳动物激素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正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时,一般不会出现(  )

A.有机物分解加强B.O2消耗量增加C.ATP形成增多D.体温明显升高

24.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

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25.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2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此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存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27.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C.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28.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2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过敏反应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这是因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3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千中高二生物第5页(共10页)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二、填空题(40分)

31、(9分)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

请分析回答:

(1)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    均发挥一定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

(2)获取IP1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名为IP10细胞,将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

图1实验时间(天)图2移植细胞后天数(天)

①绘制生长曲线时,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需要使用   。

a.血细胞计数板  b.固体平板培养基

c.显微镜     d.涂布器

②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的目的是:

      。

③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   ,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   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继续培养18h后,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①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

标记的     细胞。

②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

除不加入    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③实验结果说明:

IP10能    ,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32.(12分)下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细胞①的作用是,细胞③通过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

(3)人们通常将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

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填序号)细胞合成的。

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生理过程)产生的。

千中高二生物第7页(共10页)

千中高二生物第8页(共10页)

33.(8分)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

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

(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4.(11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1分)中培养、增殖。

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

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

②实验过程:

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

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

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和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千中高二生物第9页(共10页)

千人桥中学高二自主学习训练试题

(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 装 ………………………………… 订 ……………………………… 线………………………………………………

千中高二生物答题卷第1页(共2页)

千中高二生物答题卷第2页(共2页)

生物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

31、(9分)

(1)    ,    。

(2)①   。

②      。

③   ,   。

(3)①     。

②    。

③    。

32、(12分)

(1),。

(2)。

(3)(填序号)。

33、(8分)

(1),。

(2),。

(3),,。

(4)。

34、(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

(1分)。

(2)①,。

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