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348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docx

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

鼓楼区2014-2015学年一模语文试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

(1)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5),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8),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还很多,请再举一例:

(10),。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晦暗欺侮诲人不倦

B.伺候侍候伺机而动

C.便笺缄默芊芊细草

D.炽痛叱咤敕勒川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荒谬——杀戳挟持——汗流浃背

B.伧俗——苍海灰尽——死灰复燃

C.攫取——洗濯荣膺——义愤填赝

D.沉湎——腼腆闲暇——闻名遐迩

4.书法欣赏。

(4分)

(1)“柳体”以瘦劲着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谨。

以下书作中,柳公权的作品是()(2分)

[A][B][C]

(2)关于初学者选笔应该用硬毫还是软毫,说法不一。

有同学向他的书法老师询问,下面是老师的回答:

打个比方吧:

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骏爽,叫太“肉”,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

除非你喜欢那种没有锋梭芒角,肥软圆熟的书风。

俗语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庖丁解牛,绝不会去选一把钝刀,用软毫练字,就犹如钝刀子割肉。

如果等刀力练出了再换快刀,那不成了“工欲善其事,必先钝其器”嘛!

由此看来,这位老师建议选用。

(A.硬毫B.软毫C.都可以)(2分)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

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1),早在《诗经》中就见到了它们的身影。

比如:

《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

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

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

(2)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A.

(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B.

(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C.

(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D.

(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植物名

花木之语

《诗经》来源

棠棣

手足

《小雅》中称颂道:

“棠棣花开,光艳明丽,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艾蒿

相思

《王风·采葛》中感叹道:

那个采摘艾蒿的人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

要求:

准确,工整,美观。

正楷和行楷皆可。

(3分)

(2)我们所学的《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

”(1分)

(3)阅读【材料二】,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

(1分)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

(2分)

①②③

(5)有同学说:

“《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

(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5分)

【古诗阅读】

三衢道中①

曾几(宋)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

黄梅季节,通常是阴雨绵绵。

③却山行:

改走山路。

6.

(1)诗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却路遇惊喜,“却”字,“”和“”这几个词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喜出望外之情。

(2分)

(2)联系全诗,赏析第一句的妙处。

(2分)

【古文阅读】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监河侯②。

监河侯曰:

“诺。

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④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⑤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⑥,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注释】①贷粟:

借粮食。

②监河侯:

管理河道的官员。

③邑金:

得到封地的租金。

④子何为者耶:

你是什么人?

⑤波臣:

水官。

此为鲋鱼自称。

⑥常与:

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7.选文开头一句印刷不甚清楚,方框里填写最适合的字应是()(2分)

A.之B.于C.以D.而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将贷子三百金()

(2)庄周忿然作色()

(3)周顾视车辙()(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9.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上文与《惠子相梁》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

高明在何处?

具体说说上文是如何体现说话艺术的。

(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

(12分)

为什么取字

在周代,贵族男子年满20岁要举行加冠仪式。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意思是将垂发束起来挽在头顶,戴上冠,用簪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然后由加冠嘉宾根据他名儿的含义起一个字,从此,就列入“丈夫”行列了。

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

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

《礼记·冠义》说: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另外还有一层原因。

周人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就不再称他的名儿,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

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

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

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

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

  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次含义被过滤去了。

人们取字,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所以也用不着隆重地举行冠礼了。

汉以来,皇太子还有举行冠礼的,还可依稀看到点“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阶层很少有这样循古的了。

我们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以看到,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

宋代还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

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

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们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普遍推广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冠礼时选定的嘉宾给起,而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父祖、老师,或请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都到了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下的。

上古的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

《礼记·曲礼上》说:

“女子许嫁,笄(jī)而字。

”就是说,当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在头顶,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

这一礼制,秦汉以后没承袭下来,但在汉语中却留下了许多成语。

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作“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则称“待字闺中”。

11.从全文看,古人取字的原因有:

;;;为了参与社会交际;贵族女子婚配要取字。

(3分)

12.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4分)

(1)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

(“不得‘染指’”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分)

(2)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起码”二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3.文章大量运用《礼记》中的话语来说明“取字”,有什么好处?

(3分)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可以看出东晋诗人陶渊明字五柳。

B.从《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可以看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修。

C.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可以看出明代巧匠王毅字叔远。

D.从《水浒传》“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一句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宋江字及时雨。

(三)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

(13分)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

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

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

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

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

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

母亲内疚地说:

“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

”“不!

”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

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

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

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

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

“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

接着老师又说:

“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

”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

”格雷特第一个请她。

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

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

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

“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

“并不是很完美吗?

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

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

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

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

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

“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

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一转眼,10年过去了。

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5.概括格雷特老师改变阿黛儿自卑心理所做的事情。

(4分)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第八段中阿黛儿为什么深深舒了口气?

(2分)

(2)第九段中格雷特为什么要打断阿黛儿的话抢着说?

(2分)

17.伏笔与照应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伏笔与照应。

(2分)

18.怎么理解“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这个标题含义?

(3分)

三、作文(54分)

(一)阅读下面学生习作,按要求进行修改。

(4分)

感谢阅读

我的家是一个特别的书香家庭。

一到我家,你就一定会惊讶于我们家的这三只书虫和满书架的书。

我爸爸是一只嗜睡书虫。

举个例子,我表弟今年2岁了,爸爸妈妈想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他们就叫我背三字经,好让我来教他,当姐姐真不容易呀,还要教人背书!

可惜我不敢对我妈这只母老虎发威,只能老实地在老爸边上当一只病猫。

我嘴中边念叨着“三字经、三字经”,边在书架上找时,倒在床上睡大觉的书虫老爸听见了,只见他忽然从床上起来,嘴里还说:

“人之初,性本善……”直到背完,他便忽然又倒头就睡起来,他在说梦话。

再说说我妈这一只吃货书虫,她可不像普通书呆子那样,苦读而忘记吃饭,她是边读书边不停地吃。

一天,都快吃午饭时间了,我妈还是在边读书边不停地吃蛋糕,我冲老妈说:

“这样不停地吃,小心变胖,不好看!

”老妈却理直气壮,晃晃手中的书说:

“杨贵妃也胖呀!

却最得宠呢!

看看,书读少了吧!

”这三句话把我准备好的一堆给老妈压力的话都硬顶回肚里去了。

那我呢,是一只幽默书虫。

有一回,爸爸妈妈在饭桌上告诉我关于我小时候的事,妈妈说我小时候很凶,还弄伤过爸爸,我笑着接过妈妈的话说: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谁知道我是不是个人呀!

”这一番话,弄得大家哈哈大笑。

您看,我的书香家庭是不是与众不同?

19.文章标题为“感谢阅读”,但是从全文看,作者并没有写出“感谢”来。

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为本文重新拟写一个标题。

(2分)

20.为了刻画父亲“嗜睡书虫”形象,文章第二段对事情原因的交代啰嗦、累赘,偏离中心,请你用简洁语言修改画线句的内容。

(2分)

(二)写作(50分)

21.以“这个世界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透露学校、个人信息。

鼓楼区2014-2015学年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一、(26分)

1.(10分)

(1)壮心不已

(2)天下谁人不识君(3)提携玉龙为君死(4)烟笼寒水月笼沙(5)会挽雕弓如满月(6)弓如霹雳弦惊(7)各领风骚数百年(8)苔痕上阶绿(9)示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2.(2分)D

3.(2分)D

4.(3分)

(1)(1分)C

(2)(2分)A

5.(10分)

(1)(3分)书写规范端正得2分,且美观漂亮得3分)。

(2)(1分)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3)(1分)D

(4)(3分)示例:

①杨柳②不舍、留念。

③《采薇》中写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示例:

①竹柏②坚韧③《大雅》中写到: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示例:

①桃花②美满③《周南》中写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用原文或者译文都可)

(5)(2分)不同意。

(1分)有很多植物所包含的是悲凉、哀伤甚至是消极的意思。

(1分)比如:

“桃之夭夭”已经变成“逃之夭夭”,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1分)(再比如: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再比如:

“蓬”“茅”等都是飘零、漂泊无依的象征)

二、(40分)

(一)(15分)

6.(4分)

(1)(2分)不减添得

(2)(2分)交代了作诗人行路的时间,而这一年的黄梅季节很特殊,不是阴雨绵绵,而是天气晴好,这为下文诗人充满惊喜的行程做铺垫,也烘托了诗人愉悦、轻松的心情。

7.(2分)B

8.(4分)

(1)你

(2)脸色(3)回头看(4)使……活

9.(2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10.(3分)善于借寓言(借故事)说理(1分)(答巧用比喻也算对)。

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不借,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庄子很生气,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讽刺监河侯不肯借粮食的真实嘴脸。

(2分)

译文:

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

监河官说:

“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

“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

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

我问它:

‘鲋鱼!

你是什么人?

’鲋鱼回答说:

‘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

’我说:

‘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

’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

‘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

(二)(12分)

11.(3分)敬其名(成人后,别人不宜直呼其名);避讳表示尊敬;可以“治人”。

(一点1分)

12.(4分)

(1)意思是一般下层劳动人民没有“取字”的权利。

(2)“起码”二字表明至少从唐代开始,后世士大夫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已不热衷。

13.(3分)引用《礼记》,详实地说明“取字”是怎么回事(2分),体现了“取字”是我国古来已久的传统文化(2分),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1分)。

(答对前两点其中的一点得2分,答出第三点得1分)

14.(2分)C

(三)(13分)

15.(4分)悄悄地送阿黛儿蝴蝶标本;有意安排阿黛儿第一个上讲台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给阿黛儿留余地;给阿黛儿实验成绩满分;激励阿黛儿“世界上没有人看不起她,除了她自己”。

(答对一点得1分)

16.(4分)

(1)老师第二点考试的要求给了阿黛儿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阿黛儿松了一口气。

阿黛儿自己很熟悉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她对此有信心。

(2)生物老师是通过隐藏真相保护阿黛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找回自信;同时是老师对阿黛儿的充分肯定。

17.(2分)前文(第六段)中妈妈说替阿黛儿跟生物老师解释一下,与后文(第九段)中生物老师跟阿黛儿说你妈妈打来电话了相照应。

前文(第六段)中阿黛儿抽屉里放着一个蝴蝶标本,与后文(第九段)中阿黛儿从老师的话语里知道了是老师做的送给她的标本相照应。

18.(3分)生物老师送给阿黛儿的蝴蝶标本改变了阿黛儿的自卑心理,老师的鼓励改变了阿黛儿一生的道路,那只珍贵的蝴蝶永远陪伴者阿黛儿成长。

三、(54分)

(一)(4分)

19.(2分)示例:

我的书香家庭?

?

?

?

我家的三个书虫。

20.(2分)一次,为了教弟弟背书,我在书架旁找《三字经》(我不停地念叨“三字经”)

(二)(50分)

2020-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