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875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长清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

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

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

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

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

“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

”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

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

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

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

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

“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

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1.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2.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

“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

”问:

“何人?

”曰:

“田七郎非与?

”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

“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

”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

“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

“床下卧者何人?

”武答:

“皆厮仆。

”七郎曰:

“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

“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

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宰大惊,窜去。

樵人犹张皇四顾。

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

樵人乃自刭死。

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

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

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邑宰:

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探索:

探询

C.与宰关说关说:

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薪水:

俸禄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

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

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诫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5分)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5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20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陈情表》中,表达自己非常孤单,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是,。

(3)《氓》中,女子对爱情专一,男子却怀有二心,对比鲜明的句子是,。

(4)归有光说:

“借书满架,,冥然兀坐,”表达了他怡然自得的心情。

(5)《兰亭集序》中,有一句感慨时光流逝,与“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相似的一句是,。

(6)《论语》中,孔子安贫乐道,对于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富与贵”,他的态度是,。

(7)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8)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

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

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

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

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

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

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

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

“你就是刘文典吗?

”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

“你就是蒋介石吗?

”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

他说:

“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

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

”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

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

“你是军阀!

”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

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

“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

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

刘文典公开质问:

“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

”并在课堂上说:

“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

“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

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

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

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

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

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

闻一多发怒道:

“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庄子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半个是自己。

这种说法既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

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

(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举例分析。

(6分)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

(6分)

(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

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0.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笨拙(zhuō)晌午(shǎng)熨帖(yù)亘古不变(gèng)

B.重创(chuàng)昵称(nì)窗槛(jiàn)自怨自艾(yì)

C.渐染(jiān)剽悍(biāo)撒野(sā)前倨后恭(jù)

D.形骸(hái)踱步(duó)提防(dī)载笑载言(zài)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B.在国内创下十三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三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

C.平心而论,国家间因价值取向不同,或某些问题上的纠纷,进行澄清或反驳本无可厚非,但安倍此番高调“攻华”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D.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整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一个部门承担。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8个城市房价环比均出现上涨,“国五条”出台已近两个月全国楼市仍没有降温迹象。

C.出现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河南省官方强调,严禁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或推诿患者。

D.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等问题日益增加。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袭家大院坐落在庄北首的东西大街上,进大门左转,是一座砖雕和垂花木雕形成的角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当年东家颇有心计,因榆木梁含有“余粮”之意。

①昂首看,房顶檩上嵌着做工精细的方形木片,梁为榆木,粗壮结实

②门前,厦檐下浮雕龙凤栩栩如生,窗棂上刻鸟描梅活灵活现,精工巧艺令现代人感叹

③由此迈进第一重四合院

④观看东西,各有两根立柱顶梁夹间

⑤东、西、南房错落有致,五层台阶衬托起五间高大明亮的北屋

⑥推门进屋,迎面是两根木立柱组成的屏风,据说,屏风上面悬挂的是治家格言与袭家祖训

A.⑤⑥④③①② B.③⑤②⑥④① C.⑤④②⑥③① D.③④⑤②⑥①

14.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自选话题,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运用比喻的修辞,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

(5分)

都江堰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作文。

请以“生命里,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鲜明;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

2.B(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

3.B(A.“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的首选”于文无据;C.晏婴登临泰山,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

4.D(柴薪和饮水)

5.C

6.D(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

7.

(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从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

(“咸”“怪”“遇”“由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

(“方”“竟”“决”“已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8.名句名篇(12分)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1)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A项,“另一个是自己的恩师”脱离原文,没有依据,后面“也体现出他对老师的尊敬”没有着落;B项,“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也是想当然,与原文不符;D项,“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闻一多强烈不满的一个原因。

答案: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做学问自视清高。

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实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学,蔑视新文学运动。

(2分)②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

安大学潮时与位高权重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差点儿同他动粗。

(2分)③授课不拘常规。

讲课时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

(2分)

(3)①谢灵运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狂妄自大,与刘文典的恃才傲物,品格相似;(2分)②谢灵运的诗篇竞相抄录,其文学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赏识,从侧面反衬出刘文典怀才不遇的孤高性情;(2分)③作者以谢灵运与刘文典类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2分)

(4)(示例一)不同意闻一多的做法。

(2分)刘文典的“狂”是他精神上的独立,他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

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瑕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多看其积极的一面。

(6分)

(示例二)同意闻一多的做法。

(2分)刘文典的“狂”虽然有其真才实学、捍卫独立和尊严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不应因自身的嗜好而受人诟病。

(6分)

10.D(A项,“亘”gèn;B项,“创”chuāng;C项,“剽”piāo)

11.A(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项,“无可厚非”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此项应用“无可非议”。

D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让人满意,望文生义。

12.C(A项,成分残缺,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补出“的职责”;B项,句式杂糅,应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D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增加”不搭配,“增加”改为“突出”或“凸显”。

13.B(这段文字的叙述由进入“四合院”写起,从“高大明亮的北屋”写到“门前”,然后“推门进屋”,接着“观看东西”,最后“昂首看”。

移步换景是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要认真把握。

14.长城如一位巍峨挺拔,不知疲倦的山中父亲,亘古坚守;圆明园如一位经历风雨,历经沧桑的嶙峋老人,见证历史。

 附参考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

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

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

“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

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

”武承休问道:

“他是谁呀?

”那人说:

“不就是田七郎吗?

”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

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

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

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

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

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

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

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

“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

”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

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

“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

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

”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

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

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

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

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

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

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

武承休惊起。

七郎也起来,问道:

“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

”武承休回答说:

“都是些仆人。

”七郎说:

“其中必定有坏人。

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

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

”武承休点头同意。

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

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

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

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

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

“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

”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

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

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

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

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

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

他暗自想:

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

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

去了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