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67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变。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篮。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经济林专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野外实习不但能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土壤,更能让我们学习到土壤学实验,实践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重要意义。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土壤类型的形状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通过果园实习,了解果农的种植经营状况,了解各种果树的施肥,种植,修剪等技术。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1.教室学习云南土壤的分布、类型、特点,6月16日

2.学校后山,实验室,6月17日

3.西山森林公园,实验室,6月18日

4.小哨果园,实验室,6月19日

3.实习主要内容

1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土壤样品采集、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的测定。

2.西山土壤,岩石调查

3.小哨果园果树种植,销售调查

4.具体实习过程及内容

1.1云南土壤的视频学习

云南属于低纬度的高原省份,西北面是青藏高原,往南越过东南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势西北高东南底,最高西北部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东南部河口县海拔仅76.4米。

云南跨越了热,温,寒3个气候带.以哀牢山为界分东西两个地貌区.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占84%,丘陵占10%,坝子占6%,总的气候特点属高原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和东南海洋控制,降水充沛,冬季干旱.全年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异常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这种气候的写照,常称为立体气候。

云南省境内河流分属6大水系,即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另外有30多个高原湖泊,丰富的水资源与低下的利用率既现出问题矛盾,又反映出良好前景。

全省土壤分布按纬度划分为北纬23度以南,海拔800米以下为砖红壤;23至24度,以赤红壤为主;24至26度以红壤为主;26度以北的滇西为高原土壤,滇东以黄壤、黄棕壤为主。

按区域划分大体有滇中红壤区、滇中紫色土区、滇西红壤区、滇东南石灰岩土区、滇南赤红壤区、南部边缘赤红壤区、滇东北黄壤及黄棕壤区、滇西北高山土区,另外在怒江、红河、金沙江的河谷地段为燥红土区。

土壤垂直分布大体是800米以下是砖红壤,800米至1500米是赤红壤,1400米至2500米是红壤和黄壤,1800米至2700米是黄棕壤,2600米至3200米是棕壤。

全省土壤分为7个土纲、18个土类。

铁铝土纲包括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红壤四个土类,总面积占全省土壤面积的55.3%,是云南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砖红壤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占土壤面积的1.9%,属北热带气候,土层深达两米,富含有机质,这种土壤肥力较高,在热带季雨林下的砖红壤风化度深,脱硅富铝化强,质地较黏,新土较紧实,结构面上有灰白色胶膜,高温多湿的气候使有机质分解迅速,腐殖质含量较高。

砖红壤区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森林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赤红壤是最适宜发展大叶茶种植的土壤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23至24度间,是我省南亚热带的主要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4.6%,赤红壤分布区水热条件较好,自然肥力较高,是我省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土壤资源。

红壤是云南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占土壤总面积的33.43%,红壤区年均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夏温不高,四季如春,干湿季明显,冬春较干旱,一般为一年两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为主,滇中高原大量分布着山原红壤,红壤的不良特性人们用六个字来概括“干、酸、瘦、薄、黏、板”,原因是红壤风化程度深,有机质少,铁铝多,土壤胶体品质差,表现在化学性质上是养分含量低,保肥能力弱,表现在物理性质上是结构不好,耕性不良。

但与其他省的红壤比,云南的红壤又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第一,有深厚的土层,具有较大的保水保肥容量;其次,云南红壤的酸性相对弱一些;第三,红壤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适合栽种的植物种类多。

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与高山土纲中燥红壤实在高温燥热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土壤,分燥红土、褐红土两个亚类,主要分布在元江。

金沙江,怒江海拔1300米以下的封闭河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1%,燥红土一般矿物风化度低,脱硅富铝化作用不明显,淋溶作用较弱,燥红土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作物可一年3熟,是生产冬早蔬菜的基地。

燥红土区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缺水,解决灌溉问题后,是我省生产潜力最大的土壤资源。

燥红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淋溶土纲分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四个土类,都是我省山地垂直带普上的土壤类型。

黄棕壤主要在北纬27度以南,海拔1800至2700米的中山坡地,是红壤、黄壤、与棕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7.25%,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次生植被有云南松、华山松等。

黄棕壤土体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棕壤一般分布在中高山地区,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7,2%,土壤自然肥力较高。

棕壤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林区。

暗棕壤是温带山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微酸性,有轻度淋溶与黏化现象,分布区湿度大,林下苔藓密布。

2.1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后山实习)

实习过程:

1、老师布置任务(土壤剖面的观察记录内容),强调土壤剖面的挖掘要领(包括剖面不要选在路边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

2、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至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

到达后山林地后,我们选择了一块土壤类型具代表性的地段,并且适当偏离树干区域和路边,为了挖掘的方便,我们组选择了坡埂的地方作为剖面点。

先用锄头挖掘一比肩宽深度为1m左右的的土槽,然后用军用铲将剖面较好的一侧修整。

3、土壤剖面的观测

土壤剖面观测包括剖面所在样地形态观测、划分土壤剖面层次、依次进行剖面形态观测与记录等,除此之外还要测出剖面所处海拔,坡度,坡向等。

(1)剖面所在样地形态观测:

为进一步分析土壤形成过程和成土因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首先应当观察记载土壤剖面样地的地形和地质情况。

据观测了解,调查样地处于后山桉树林境内,林地土壤为红壤,土壤利用于栽植树木,侵蚀情况为水力侵蚀,海拔高1999m左右,地形为小坡地形,坡向南偏东15°坡度:

14.4°。

(2)剖面层次划分:

完整的林地剖面层次包括0层(枯落物层)、A层(腐殖质层,具淋溶作用)、B层(淀积层,由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淀积而成,一般较为紧实)和C层(母质层,一般未受成土作用影响,具潜育作用)。

(3)剖面形态观测:

对土壤剖面每一层次进行深度、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湿度、根系情况、新生体和侵入体等的观测记载。

通过观测可得到表1所示结果

母质类型及土壤结构状况(表一)

深度(cm)

符号

颜色

质地

结构

紧实度

湿度

根系情况

0-10

A

暗棕色

壤土

团粒

疏松

潮湿

大量

20-27

B

棕黄色

沙壤土

柱状

较紧实

少量

27-49

BC

淡黄色

轻黏土

块状

紧实

49-100

C

红黄色

黏土

大块状

很紧

 

 

 

 

 

 

 

 

结果记录与计算(表二)

项目

1

2

称皿编号

A

B

称皿+自然土质量(g)

30.1110

32.3937

称皿+烧干土质量(g)

28.1472

30.4503

燃失质量(g)

1.9638

1.9434

自然含水量(%)

18.67%

20.34%

平均值(%)

19.505%

19.505%

称皿质量(g)

17.6314

20.8973

自然土换为烘干土系数K

0.8368

0.8368

 

 

 

自然含水率1=燃失重g/(供试土样重g?

燃失重g)×100%

=1.9638/(28.1472-17.6314)×100%=18.67%

自然含水率2=1.9434/(30.4503-20.8973)×100%=20.34%

自然土换为烘干土系数K=1/(1+自然含水量)=1/1+19.505%=0.8368

 

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测定

项目

1

2

环刀容积V(cm2)

100

100

环刀质量(g)

101.7

98.4

环刀和自然土质量(g)

246.4

261.4

自然土质量(g)

144.7

163.0

干土重

121.08

136.40

土壤密度(g/cm3)

1.2108

1.3640

土壤总孔隙度P(%)

51.42%

51.42%

 

 

 

干土重1=自然土重1/(1+自然含水率)=144.7/(1+0.19505)=121.08g

干土重2=自然土重2/(1+自然含水率)=163.0/(1+0.19505)=136.40g

土壤容重1=干土重1/环刀容积V=121.08/100=1.2108

土壤容重2=干土重2/环刀容积V=136.40/100=1.3640

土壤容重=(1.2108+1.3640)/2=1.2874

土壤总孔隙度P=1-容重/比重=1-1.2874/2.65=51.42%

环刀编号

1

2

湿滤纸重m5

0.5

0.5

环刀+饱和土质量m6

266.4

277.8

放干沙上环刀+湿土质量m7

258.5

271.7

田间持水量

7.9

6.1

毛管孔隙度

10.1705

7.8531

毛管孔隙度均

9.0118

9.0118

 

 

 

田间持水量1(m8)=m6-m7=266.4-258.5=7.9

田间持水量2(m8)=m6-m7=277.8-271.7=6.1

毛管孔隙度1=m8*容重=7.9*1.2874=10.1705

毛管孔隙度2=m8*容重=6.1*1.2874=7.8531

毛管孔隙度=(10.1705+7.8531)/2=9.0118

西山森林公园实习

1.实习过程。

早上8点钟从学校出发,到达西山时刚下完雨,故山路有些难走,但这不能削减我们的热情.

到达山脚时,我们挖了一个土壤剖面。

表层的枯枝落叶腐殖质层很厚,然后就是下面的很厚很厚的红色渐变红壤。

但是我们还是经过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这几点纠结地分出了各个土层。

沿途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观察西山运积母质、风沙土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

沿途观察、了解西山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土壤的形成、特点.

2.西山自然,土壤,植被概况

昆明西山区: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

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870米至2650米。

(1)气候:

昆明气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

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

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