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46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一套.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一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高考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预习导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内容:

(1)核心和对象:

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

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

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

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

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的宗法制度:

目的:

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

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

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朝

(1)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启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

2.商代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3.夏商政治特点:

(1)建制:

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伯、侯

(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3)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

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灭亡:

前771年,犬戎灭周幽王,西周灭亡。

2.分封制

(1)含义:

“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史称“封藩建卫”。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3)概况:

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子镇

(5)诸侯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权利。

(7)诸侯国:

齐、鲁、燕、卫、晋等。

(8)评价:

利: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弊:

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9)分封制的破坏

表现: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10)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

①君臣关系、大宗小宗关系、等级从属关系。

②周天子对诸侯国实行间接统治,没有绝对支配权,诸侯国具有独立性。

③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松散的政治联盟。

(11)概念辨析:

西周的“封建”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①西周的“封建”:

即“封国土,建诸侯”。

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他们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

秦废封建,置郡县。

封建制度:

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目的: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宗法制的特点

(1)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4.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实质:

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7、情景创设:

我们来做包青天——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课堂练习】

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

“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的税收有两个来源:

一是自己领地的收入,一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秦朝B.西周C.唐朝D.清朝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4.《诗经》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

3.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

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

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

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6.王国维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7.史载:

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连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8.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

9.《荀子·儒效》: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联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10.近日,江苏丹阳葛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属吴国管辖。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可以佐证西周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

1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C.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14.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

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

A.宗法制 礼仪之地B.分封制儒学发源地

C.分封制经济大省D.宗法制儒学发源地

二.非选择题

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

“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

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

《“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7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

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

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3分)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高考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了解秦的统一;

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

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预习导学】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

1.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年,秦王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为自己的名号,自称“”。

为维护皇帝尊严,他的命令称“”或“”,所用的玉印称“”。

他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皇帝所控制的为依据。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

一方面以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

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征。

二、秦朝中央官制(中央制度):

1、构成: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负责全国)

2、特点:

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军政大事的决策程序一般先由、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裁决。

3、作用:

既利于皇帝操纵,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件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秦朝的地方官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初分天下为郡。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或。

郡县长官都由直接任命。

2.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奠定了中国,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

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

1.条件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2)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

(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

(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

2.过程

(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2)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

(3)开凿灵渠,南平岭南并置郡

(4)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③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形成。

【学思同步探究】

阅读材料:

P9图片“秦朝疆域图”从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形成)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①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②皇权至上(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核心);③皇位独尊(“朕”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皇帝的玉印称“玺”,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

3.影响: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用。

4.本质:

君主专制①②③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的职责:

(1)丞相:

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2)太尉:

主管军事(虚设);

(3)御史大夫: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2.九卿:

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

3.三公九卿”特色:

(1)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绝对服从。

(2)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4.朝议:

(1)定义: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一种方式,是皇帝裁决的主要依据。

(2)认识:

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朝议召集与否结果采纳与否都完全取决于皇帝,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到秦朝后期,这种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三)海内为郡县

1.郡县制的探索(由来)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实现地方权力向中央权力的集中。

2.内容:

(1)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郡长官全部都由皇帝任免。

(2)“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相当于县级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县设县令,县长官全部都由皇帝任免。

3.郡县制的特点:

(1)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2)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4.郡县制推行的意义及评价

(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5.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郡县制

分封制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学思同步探究】

1.柳宗元曾在《封建论》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两个“制”分别指什么?

2.《史记》记载: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原因?

秦始皇据此在地方实行何种举措?

3.王夫之说: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据此说出郡县制的实行有何意义?

4.P10史学争鸣“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中对秦朝设郡总数存在争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结合p10图片“湖南龙山里耶秦简写有‘洞庭郡’字样的简例”,谈谈应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3)专制权威导致秦实行暴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二世而亡。

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五)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①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②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挟书令

③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

④交通:

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

【课堂练习】

1.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有()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战国兼并战争,诸侯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3.《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4.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注:

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6.《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