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178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docx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题一轮复习选择题课时练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1.(2016·安徽阜阳太和月考)“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 ②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

 ③我国拟将房地产税立法 ④青少年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2015·甘肃武威五中月考)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可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

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纳西族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它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4.(2015·银川宁大附中期末检测)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不同看法。

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2016·山东栖霞期末统考)乙未羊年悄然走向尾声,辞旧迎新的岁末,新年的日历成了市场的宠儿。

眼下,以《故宫日历》为首的一批文艺日历掀起了一轮出版、消费小高潮,对这些文艺日历来说,记录时日的功效似乎已不是最重要的了,版式的赏心悦目才是吸引眼球的关键,大多数购买者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文艺范儿”。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人们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离不开物质载体

C.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环境才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D.文化产品的形式是获取市场效益的决定因素

6.随着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普及,看电脑、玩手机的人日益增多,买报纸、杂志的人少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萎缩。

据此有人认为,经营报刊亭不赚钱,不如拆掉。

这一观点(  )

①看到了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②佐证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看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影响④夸大了经济利益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④积极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2015·江西十校联考)据专家预测:

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  )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C.扩大就业规模,刺激内需市场

D.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9.(2015·河北保定重点高中联考)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④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5·安徽阜阳太和月考)历史证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总是相应地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和随之出现的经济建设高潮。

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C.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1.如下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2.(2015·甘肃天水三中段考)某社会学工作者把“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申报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这样选题表明他认识到了(  )

A.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塑造人生起了重要作用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第22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015·辽宁五校协作体测试)为宣扬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使道德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

2015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票评选。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如图漫画《效仿》说明(  )

A.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2016·山东聊城一中期中检测)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

这说明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6·湖南岳阳平江一中期中检测)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国人的群体差异:

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这说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 ④文化决定各国人们观念上的差异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5.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

”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

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7.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

通过读一些优秀书籍,感悟人生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这主要说明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D.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

8.曾国藩说过: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2015·甘肃天水三中段考)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民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各自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2015·拉萨中学月考)《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

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

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11.(2015·安徽阜阳太和月考)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表明(  )

①优秀的文化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顺其自然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能给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15·江苏苏北四市模拟)过去,中国的“土豪”们往往出入豪华会所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如今,他们走进课堂,开始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素养。

这表明(  )

A.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安徽省政府提出要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强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黄梅戏等地方戏的保护与传承。

安徽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2015·江苏盐城期中检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永恒不变的

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

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3.(2016·西安一中期中检测)仁川亚运会上,卡塔尔女篮队员坚持佩戴头巾参赛,被直接判负。

卡塔尔队愤然离场,表示:

“我们不能摘下头巾,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出于安全考虑,国际篮联禁止球员佩戴头巾上场。

而在国际体坛,足球、板球等项目为尊重宗教习惯,近年先后取消了运动员不得佩戴头巾的禁令。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抵制、改造落后文化 ④加强不同文化交流,是消除文化隔阂的重要途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2015·北京丰台区期末检测)很多人都有种感觉,身在他乡为异客,如果听见自己熟悉的方言,会感到亲切、激动。

由此可见方言(  )

A.是价值符号,不可替代

B.具有地区特色,是发展的标志

C.是生活语言,表达思想

D.是一种民族文化,具有凝聚力

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据此回答5~6题。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发表声明指出,文化多样性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性,而且还可为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

这表明(  )

①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促进世界文明对话和发展,必须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此,必须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这是因为(  )

①民族文化精粹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015·浙江嘉兴一中期中检测)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

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8.“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发送短信,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这表明(  )

①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②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历史性

 ③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④现代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2015·山东青岛期末检测)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海外招商渠道,强化了海外代理商的作用,与中美商会、英国商会等16家境外机构达成了海外招商代理合作。

这是基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经济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D.文化能够自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11.(2016·武汉质检)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中英表演艺术产业与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英论坛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一部分,增进了中英两国表演艺术与教育领域的协同效应。

举办中英文化年活动(  )

①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②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文化成果,为我所用③是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前提条件 ④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检测)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第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2015·北京西城区二模)中国是礼仪之邦。

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应该(  )

A.深入挖掘它的时代意义

B.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

C.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

D.在人际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

2.(2015·江西五校联考)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

A.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

3.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2016·甘肃天水三中段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山东某地举行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来展示当地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D.体味文化,升华情感

5.(2015·四川阆中中学质检)《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

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

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6.(2015·浙江五校联考)“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

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7.(2016·辽宁大连第二十高级中学月考)在2015年“十一”黄金周电影市场中,《港囧》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影片中向青春致敬的故事情节,向经典港台剧致敬的粤语金曲穿插,使广大观众尤其是“70后”们感同身受,击节叫好。

影片《港囧》成功的原因是(  )

①该影视作品立足于社会生活,满足市场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途径的功能与作用 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战国时期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如今,我国也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这一变化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

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

上述材料说明(  )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0.(2016·山西山大附中期中检测)“翻转课堂”是教师通过网络展示教学视频,供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先观看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互动和练习,将原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在课后完成作业相互转换。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在一些学校试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得益于(  )

A.它适应了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B.它大大减轻了师生的教学负担

C.它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否定

D.它积极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11.(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

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15·南昌三中月考)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

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说明(  )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第25课 文化创新

1.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

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

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2.(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春晚作为国人的文化“年夜饭”,承载着许多期待。

2015年央视春晚史无前例地设置了两个演播厅,双演播厅的设置,除了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便于演员贴近观众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搬运道具的时间,提高了节目播出的流畅性。

这启示我们要(  )

①重视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主要途径的作用 ②立足实践,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2015·浙江五校联考)《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2016·陕西三原北城中学月考)“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

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5.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

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6.(2016·安徽阜阳三中调研)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7.(2015·浙江嘉兴一模)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林旭首创的超象主义绘画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维,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和中国水墨技巧于一体,其作品多次被选为中国国礼。

这说明(  )

①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