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2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5分)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

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

“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

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

“噫!

吾闻剑侠世有之矣!

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

”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

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

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

《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

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

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

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

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

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

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

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

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

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

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

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

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

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

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

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

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

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

剑侠小说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

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

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

B.晚清时期社会多变,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

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

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C.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

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

【背景】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

过了两年多,晋文公死去,秦穆公欲独吞郑国,因此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坚持出兵袭郑。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

钥匙 

B.秦师遂东东:

向东进发 

C.秦伯素服郊次次:

军队临时驻地

D.以辱二三子二三子:

两三个人

5.下列每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余收尔骨焉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C.①蹇叔之子与师②失其所与

D.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6.下列与“晋人御师必于崤”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能表现蹇叔有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3分)

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晋人御师必于崤

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⑥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8.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崤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0—11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10.根据自己所掌握词的相关知识,指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

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判断出是暮春时节?

(4分)

 

11.这首词的上片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⑴《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⑵《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⑶《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⑷携来百侣曾游,。

⑸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25分)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

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

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

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

“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

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

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

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

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

“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

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

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

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

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

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

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

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

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

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

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

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

“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戍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

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

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

“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

“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

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

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

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

“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

“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采,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

听完范玉成的话,说:

“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

“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

”陈主任问。

“你放心。

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

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

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

“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

否则,我不敢登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

“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贵州人民出版社)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

B.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

C.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当仁不让的职业操守。

D.范玉成在心里的算计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E.范玉成对老书法家的字的赞叹和儿子对人死墨稿无法再改的发急,为下文写范玉成的补写埋下了伏笔,烘托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2)作品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品为什么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4年10月底,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的万达百货盛大开业,从早到晚商场里的购物者,充分显示出兰州市商贸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②甘肃省教育厅的领导指出,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与育人质量的提高。

③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

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

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

④诸葛亮地坐于城楼之上,抚琴远望,只见司马懿在城下按兵不动,疑虑重重。

A.不绝如缕息息相关明察秋毫安之若素

B.络绎不绝休戚相关明察秋毫泰然自若

C.络绎不绝息息相关一叶知秋泰然自若

D.不绝如缕休戚相关一叶知秋安之若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B.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C.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部经典作品是要用连贯性的情绪来阅读的,____,,,,

,。

面在网络和微博上,只能把你培养成一个与世对立、充满戾气的、顽固不化的愤青。

①感受那离我们比较遥远的过去的生活气息

②替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物悲伤和欢笑

③要有耐心进入作家描写的世界

④为他们的命运揪心

⑤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成就我们的人生

⑥使我们变得通情达理

A.②④①③⑤⑥B.③①②④⑤⑥

C.⑤⑥②④①③D.⑤⑥③①②④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梁任公(即梁启超)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①,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②。

过去也有③,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相关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B强加因果。

苏东坡和洪迈的作品都出现了“剑侠”一词,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并没有必然联系。

2.A依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唐代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只有几篇。

3.B依据原文第四段可知,宋元的剑侠小说情节不如前人,文笔不如唐人,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不是三者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4.D(二三子:

你们这些人)

5.C(前为动词,参加;后为动词,结交。

A项,都是助词,取独。

B项都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都是介词,因为)

6.D(状语后置,其他三项分别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

7.C

8.A(不是“立即”)

9.⑴

(1)我们的军队劳累得精疲力竭,远方的郑国却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

⑵荆轲像撮箕一样坐着骂:

“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想活捉你。

10.浣溪沙。

(2分)从词的上阕“春江”,到下阕繁花飘飘、柳树成阴,我们可以判断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

(2分)  

11.这是一个思念丈夫并埋怨其未归但心中仍充满期待的女子形象。

(2分)她独倚“百尺”高楼,遥望江面而不见期待中的丈夫“归桡”,禁不住埋怨丈夫没有如约归家。

(2分)但又希望丈夫能如潮信有期一般,主人公心中幽怨又充满期待。

(2分)

12.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⑸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3.⑴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D项只介绍了刻碑前准备工作的基本流程,没有交代后者;A项文中没反映名利,应为“职业道德欲失”的现实;B项范玉成要求更正,主要是因为他曾亲身经历望江楼当年的那场浩劫,刻骨铭心。

(2)①敬业:

对职业心杯敬畏,不惧尊卑,牢记责任.②守业,恪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严谨耿直;③精业:

追求职业境界,技艺精深,功力深厚。

(每点2分)

{3)①顺叙与插叙

相结合,千里伏线,使下文的情节发展水到渠成;②以范玉成改稿为“点”,叙写他的职业操守,点面结合,一览无遗③以范玉成的儿子的发急为悬念,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扣人心

弦,④多用对话形式交代故事的发展进程,使叙事节奏更加紧凑。

(答出3点,即得满分。

⑷①艺术结构上,以父子登楼游目骋怀,暗示故事结局——失实之字终得改正;②情感表现上,寓情于景,以景胜写兴尽,以兴尽写情畅(稿改愿遂,心情畅快):

③人物形象上,既

表现了范玉成的深谋远虑,又表现了儿子的事后彻悟,德艺薪火相承,让人倍感欣慰:

④恩}想内容上,从职业操守到历史I担当,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

14.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①句应选“络绎不绝”。

“息息相关”形容事物之间或人与事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一般指人与人之间,②句应选“息息相关”。

“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③句表达的意思是经济学家对经济走势的预测,应选“一叶知秋”。

“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一般用在面对危急、危难情况,“泰然自若”更符合④句的语境)

15.A(风华正茂: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B乌鸟私情:

比喻人的孝心;C发上指冠:

形容极度愤怒;秦晋之好:

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16.B{⑧①②④谈耐心阅读经典的历程,⑤⑥谈耐心阅读经典的收益,所以③①②④应放在前面,⑤⑥在后,③中的“耐心”紧承横线前一句中的“连贯性的情绪”而I来,所以应排在最前面。

17.①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③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

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暗中领兵前来,郑国就可以到手了。

”秦穆公以此事询问蹇叔,蹇叔说:

“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说过。

军队疲劳,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对此已有防备,恐怕不行吧?

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军队劳累而无所得,必然有背叛之心。

而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

”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忠告。

于是召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将领,命令他们从东门外出兵。

蹇叔哭送他们,说:

“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发而看不到他们回来了啊!

”穆公派人对他说:

“你知道什么?

假使你只活到中等岁数,你坟上的树已经合抱了!

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

“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抵御我军,觳山有两座山陵:

它南边的山陵,是夏代帝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山陵,是文王当年躲避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要死在这两山之间,我来收你的尸骨吧。

”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夏季,四月十三日,在肴山把秦国军队打败,并且俘虏了三个指挥官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去。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

“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啊。

”不撤换孟明的职务。

(又)说:

“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

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18.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