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92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

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

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形成君主专制

B.西周的宗法制礼乐制制约王权的加强

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D.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2.“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

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郡县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3.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

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

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西周B.东汉C.唐朝D.北宋

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5.黄仁宇说道:

“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D.开始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6.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创建拜上帝教

7.梁启超说: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

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右图中的城市甲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下列有关该城市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B.是黄花岗起义所在地

C.是中华民国建立时的首都

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9.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 毛泽东在此强调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C.走城市中心论的必要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10.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战役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11.某回忆录记载:

“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据此判断,上述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2.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

2018届某一学生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北平和平解放

C.百万雄师过大江D.开国大典

13.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会议是

A.1919年巴黎和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

14.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

”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15.下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

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

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A.1945~1955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7~1987年

16.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

“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

……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

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

”这一事件应当是

A.开国大典B.“九二共识”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17.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

“(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参政津贴制  D.实行陶片放逐法

18.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右图的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图中人物说话的内容是:

他欠了30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他应由我处置。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证据和程序

 C.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D.维护私有财产

1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为“警惕”专制统治,宪法的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②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绝对否决权

③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须经参议院批准④联邦法院司法不受行政权力干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异常森严

C.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2.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

23.“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我们已经给予希腊某种救济和经济援助,可是还不够……”上述话语出自于美国哪位总统的《国情咨文》

A.华盛顿B.罗斯福

C.杜鲁门D.尼克松

24.1948至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二战进行中B.冷战局面的形成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两德的重新统一

25.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两极格局世界B.多元并存世界C.欧美协作世界D.欧俄均衡世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诏。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能看出唐代三省制的具体分工是什么?

有何作用?

(5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作用。

(4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的什么政治特点?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8分)

材料一参阅右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

其目的是什么?

(6分)

 

材料二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2)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2分)

 

材料三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3)材料三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6分)

 

28.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分)

 

(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4分)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

(4分)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幅春联的愿望是否实

现?

(3分)

2015-2016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BDB6-10:

AACDD11-15:

CABAC

16-20:

CBDCA21-25:

BDCBB

二、非选择题(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17分)

(1)中书省:

决策;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

执行。

(3分)

作用: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2分)

(2)措施:

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

(4分)

(3)作用: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对后世影响深远。

(4分)

(4)职能:

跪受笔录,将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

(2分)

特点: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分)

27.(18分)

(1)计划:

马歇尔计划。

(2分)

目的:

通过经济扶持方式控制西欧,抑制苏联。

(4分)

(2)特点:

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

(4分)

(3)力量:

①日本的崛起。

②欧洲共同体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的国际地

位提高。

(8分)

28.(15分)

(1)反映: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2分)

(2)事件: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分)

意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分)

(3)背景: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

(4分)

没有实现。

(1分)

历史事实:

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