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703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docx

高届高级三维设计二轮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跟踪检测(七)化学实验基础

卷——基础保分练

1.(2018·广州五校联考)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

“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  )

A.萃取       B.吸附

C.结晶D.蒸发

解析:

选B 根据题意可知,将“灰”布在滩场,用来吸附食盐。

2.(2018·洛阳尖子生联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10

B.用10mL量筒量取0.50mol·L-1H2SO4溶液5.50mL

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D.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

解析:

选D pH试纸测量溶液pH时,不可润湿,A项错误;10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mL,读数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铁钉为镀件,应该作阴极,C项错误;因为Na2CO3溶液呈碱性,其中的NaOH会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不可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D项正确。

3.(2018·山西八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B.将SnCl2固体溶解于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再经转移、洗涤、定容和摇匀就可以在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SnCl2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

时,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加热搅拌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选A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除去NaCl中少量KNO3的方法为:

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NaCl,而KNO3留在滤液中,A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SnCl2溶液时,为了抑制Sn2+的水解,应将SnCl2固体用少量浓盐酸溶解,B项错误;检验SO

时,应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

存在,先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Ag+等离子的干扰,C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不能搅拌,否则得到沉淀,D项错误。

4.(2018·怀化期末)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

A.用装置甲观察Fe(OH)2的生成

B.用装置乙除去CO中的CO2

C.用装置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D.装置丁为25mL滴定管,读数为11.80mL

解析:

选C 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制备氢氧化亚铁要隔绝空气,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用植物油能隔绝空气,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一氧化碳不能,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故B正确;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作稀释或溶解试剂的仪器,应该用烧杯溶解NaNO3,然后等溶液冷却到室温,再将NaN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滴定管的读数需要精确到0.01mL,根据题图,滴定管读数为11.80mL,故D正确。

5.(2018·惠州二调)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Br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NH4Cl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CO2(CO)

CuO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SiO2(Al2O3)

NaOH溶液

过滤

解析:

选C 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与NaBr和NaI都发生反应,A项错误;NH4Cl溶液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B项错误;灼热的CuO粉末能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灼热的CuO粉末与CO2不反应,C项正确;SiO2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二者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D项错误。

6.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熔点为101℃,170℃分解。

下列选用的装置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SO2

制取NO2

H2C2O4·2H2O分解

分离苯与溴苯

解析:

选D 铜片和稀硫酸加热时不反应,应该用铜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SO2,A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使铝钝化,不能在常温下用浓硝酸和Al反应制取NO2,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草酸晶体的分解温度高于熔点,即草酸晶体先熔化后分解,故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C项错误;苯和溴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D项正确。

7.某学生探究0.25mol·L-1Al2(SO4)3溶液与0.5mol·L-1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1

实验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O

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

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

解析:

选D 实验1在过量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a,加入稀H2SO4,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a是Al(OH)3;实验2在过量的Na2CO3溶液中加入Al2(SO4)3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b,加入稀H2SO4,沉淀溶解并产生少量气泡,说明白色沉淀b中含有Al(OH)3和碳酸盐。

由以上分析可知,A、B项正确;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混合后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C项正确;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都可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

的方法,故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D项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在乙酸和乙醇溶液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鉴别乙醇和乙酸

B

在Fe(NO3)2溶液中滴加盐酸、NH4SCN溶液

确认硝酸亚铁溶液是否变质

C

在淀粉水解溶液中加入碘水

确认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

D

向漂白粉的水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

探究CaSO3能否溶于H2SO3溶液中

解析:

选A A项,乙醇不和碳酸氢钠反应,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加入盐酸后,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变质;C项,加入碘水,可确认淀粉是否完全水解,不能确认淀粉溶液是否已发生水解;D项,次氯酸钙溶液与SO2反应生成CaSO4,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9.(2018·贵阳监测)海水是重要的资源,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除去粗盐中SO

、Ca2+、Mg2+等杂质,步骤①中所加试剂及相关操作顺序可以是:

过量NaOH溶液→过量BaCl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过滤→盐酸

B.步骤②的反应原理为2Cl-+2H2O

2OH-+H2↑+Cl2↑

C.步骤③中需将MgCl2·6H2O置于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制备无水MgCl2

D.步骤④、⑤、⑥所涉及的反应中,溴元素均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选D 步骤①中,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

Ca2+;用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

但是这三种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OH-、CO

、Ba2+,通过加适量盐酸除去CO

和OH-,但过量的Ba2+必须由Na2CO3溶液除去,因此盐酸在最后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在加入过量BaCl2溶液之后加入,A项正确;步骤②为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原理为2Cl-+2H2O

2OH-+H2↑+Cl2↑,B项正确;步骤③由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为了抑制MgCl2的水解,需在HCl气流中加热脱水,C项正确;步骤⑤中Br2转化为HBr,溴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

10.(2019届高三·武汉调研)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硝酸银受热分解的产物,在a处充分加热固体后,b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a中残留黑色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残留的固体是Ag2O

B.装置b还起安全瓶的作用

C.装置c中生成的盐含有NaNO3

D.装置d中的无色气体遇空气仍然是无色

解析:

选A Ag2O受热分解生成银和氧气,故装置a中残留的固体是Ag,A项错误;装置b还起安全瓶的作用,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B项正确;二氧化氮、氧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NO3和水,C项正确;装置d中的无色气体为氧气,遇空气仍然是无色,D项正确。

11.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应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装置

A

验证非金属性:

S>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B

制备纯净的氯气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C

检验溶液X中含有CO

盐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2S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

解析:

选A A项,装置Ⅱ中出现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装置Ⅲ中出现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S>C>Si,正确;B项,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题图中没有加热装置,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从装置Ⅲ中出来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不纯净,错误;C项,装置Ⅱ中加入盐酸,出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明X中含有CO

可能含有HCO

、SO

或HSO

错误;D项,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

氧化成SO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12.(2018·惠州二调)已知反应:

ⅰ.4KI+O2+2H2O===4KOH+2I2 反应ⅱ.3I2+

6OH-===IO

+5I-+3H2O,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久置的KI固体(呈黄色)溶于水配成溶液;②立即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实验②说明久置的KI固体中不含有I2

B.碱性条件下,I2与淀粉显色的速率快于其与OH-反应的速率

C.实验③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为IO

+5I-+6H+===3I2+3H2O

D.若向淀粉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则证实该试纸上存在IO

解析:

选C 分析题中实验②的现象可知,实验①所得溶液中不含I2,含有KOH,说明久置的KI固体中KI发生反应ⅰ后生成的I2在水溶液中迅速与KOH发生了反应ⅱ,A项错误;碱性条件下,I2与淀粉显色的速率慢于其与OH-反应的速率,B项错误;实验③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IO

与I-发生反应生成I2,C项正确;若向淀粉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说明I-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了I2,D项错误。

13.(2018·郑州质检)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出现

淀粉未水解

B

取少量绿矾(FeSO4·7H2O)溶于稀硫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色

绿矾未因氧化而变质

C

将适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

Cl2的氧化性大于Br2

D

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2+、Zn2+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

Ksp(CuS)<Ksp(ZnS)

解析:

选A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时,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否则稀硫酸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应,A项错误;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无Fe3+,即绿矾未因氧化而变质,B项正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则发生反应:

Cl2+2Br-===2Cl-+Br2,即氧化性:

Cl2>Br2,C项正确;先生成的黑色沉淀为CuS,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ZnS,说明Ksp(CuS)<Ksp(ZnS),D项正确。

14.(2018·福州期末)根据FeCl3溶液滴入不同试剂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H2S溶液

溶液变浑浊

Fe3+有氧化性

B

NH4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NH

抑制了Fe3+水解

C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发生复分解反应

D

沸水

沸水变红褐色

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解析:

选B FeCl3溶液滴入H2S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S单质生成,Fe3+体现氧化性,A项正确;FeCl3溶液滴入NH4SCN溶液中,发生显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Fe(SCN)3,题中现象与结论不匹配,B项错误;FeCl3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FeCl3+3AgNO3===3AgCl↓+Fe(NO3)3,生成白色沉淀AgCl,C项正确;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D项正确。

15.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

乙醚的沸点为35℃。

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管中

B.操作Ⅰ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C.操作Ⅱ是蒸馏,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锥形瓶等

D.操作Ⅲ是酒精灯加热,然后加水溶解、过滤

解析:

选C 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器中而不是干燥管中,A错误;操作Ⅰ应该是过滤,B错误;操作Ⅱ是蒸馏,将乙醚蒸出得到粗制的青蒿素固体,C正确;青蒿素的热稳定性差,又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故操作Ⅲ是用95%的乙醇溶解,浓缩、结晶、过滤,D错误。

16.为研究加热条件下某铁钉(碳素钢)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Y的成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可依次盛放品红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B.装置⑧可以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气体Y的成分可能有3种

D.在加热装置⑥之前,必须收集⑧处排出的气体并点燃,检验气体的纯度

解析:

选A 碳素钢暗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会有SO2和CO2,一定量的浓硫酸暗示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会逐渐变小,稀硫酸可与Fe反应产生H2,所以气体Y的成分可能有SO2、CO2和H2三种气体,C项正确;由于SO2的存在会对CO2的检验(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干扰,所以必须先检验SO2,并且保证SO2除干净后才能检验CO2,故①、②、③、④中的试剂分别为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能吸收CO2,故A项错误;⑧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⑦中,干扰H2的检验,若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则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项正确;加热或点燃H2前,必须检验其纯度,防止爆炸,D项正确。

卷——重点增分练

1.(2018·徐汇区二模)《开宝本草》中记载了如何提取硝酸钾:

“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没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结晶D.升华

解析:

选D 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水淋为溶解过程,煎炼为蒸发、结晶过程,没有涉及升华,升华为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2.(2018·武汉调研)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谓的“法”是指(  )

A.萃取B.渗析

C.蒸馏D.干馏

解析:

选C 根据题意知,该“法”为蒸馏,C项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NaOH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一学生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1

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硫酸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解析:

选D A项,NaOH溶液能和玻璃成分之一SiO2发生反应,故保存NaOH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错误;B项,检验氨气用红色石蕊试纸,错误;C项,测得某溶液的pH为2.1,是用了pH计,错误;D项,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和水解,所以先将绿矾晶体溶于稀硫酸并加入铁粉以防止其水解和被氧化,正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溶液和乙酸可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

B.植物油和矿物油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

C.甲苯和乙醇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D.乙醇、苯、四氯化碳既可用燃烧法鉴别,又可用水鉴别

解析:

选C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红色沉淀,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变蓝,A项正确;矿物油不溶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而出现分层,但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使植物油水解而使油层变少,B项正确;甲苯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C项错误;乙醇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无烟,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有浓烟,四氯化碳不能燃烧,可以用燃烧法鉴别三者,由于乙醇易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用水也可以鉴别三者,D项正确。

5.下列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证明氯水有酸性

试样

溶液变红色,且长时间不变

B

检验某红棕色气体是否为溴蒸气

试样

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

溶液变蓝色

D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试样

较纯净乙酸乙酯

解析:

选D A项,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项,NO2气体干扰检验;C项,HN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应用H2SO4酸化。

6.(2018·福州期末)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离碘单质和四氯化碳

分离乙醇和水

用氯化铝溶液制取无水氯化铝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解析:

选D 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二者,A项错误;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二者,应该加入生石灰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B项错误;加热蒸干氯化铝溶液,AlCl3水解生成的HCl挥发,促使其水解反应不断正向进行,从而无法得到无水AlCl3,C项错误;HCl极易溶于水,而Cl2不易溶于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中,c(Cl-)较大,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抑制Cl2溶解],故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D项正确。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

选C A项,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可能有CO

、HCO

、SO

或HSO

错误;B项,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有SO

或Ag+,错误;C项,铵盐与NaOH溶液加热,产生NH3,正确;D项,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有Ba2+、Ca2+,错误。

8.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学生一般无需查阅资料即可用一定体积75%的硝酸来配制250mL

2mol·L-1的硝酸溶液

B.在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解析:

选B A项,还需要知道75%的硝酸的密度;B项,这样操作可以有效抑制

Fe3+的水解;C项,配制一定体积比的溶液,不需要容量瓶;D项,还需用到量筒。

9.(2018·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

B.②进行H2、NH3、CO2、Cl2、NO、NO2等气体的收集

C.③当X选用苯时可进行NH3或HCl的吸收,并防止倒吸

D.④可用于NH3的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NH3

解析:

选D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脱水炭化产生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确定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SO2,但品红溶液不能完全除去SO2,SO2进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证明有CO2生成,A项错误;a管进气,可收集H2、NH3,b管进气可收集CO2、Cl2、NO2,但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可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且与水不互溶,苯与水混合静置后苯在上层,C项错误;NH3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气体时短管进气,多余的NH3可用水吸收,倒扣的漏斗恰好与水面相平,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D项正确。

10.(2018·西安八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

B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解析:

选C 配制FeCl3溶液的实验操作为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并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A项错误;NaOH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潮解,应放在烧杯中称量,B项错误;检验NH

时,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含有NH

C项正确;用盐酸浸没铁钉,铁发生析氢腐蚀,D项错误。

11.(2018·合肥质检)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目的

A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

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

B

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的H2C2O4溶液

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因素

C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稀HNO3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