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21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海底世界(节选)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器一听,就能听见冬科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的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自己再仿写两个: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窃窃私语”的总思。

________

(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请你接着想象,再写一句________。

(4)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活动特点。

(5)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做比较 C.列数字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

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

【答案】

(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

;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

;乌贼

;章鱼

;贝类

(5)A

;ABC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声音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5)①A;②AB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课外阅读。

螳   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

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

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

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

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螳螂的腿。

A. 强壮                                     B. 锋利                                     C. 坚硬                                     D. 巨大

(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

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金针;剪刀

(2)B

(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金针;剪刀;

(2)B;(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跑到大街上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

“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

”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

鱼价一下子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

“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

“笨蛋,________咱们不愁吃喝,________有老猫在,咱们就过不了安稳日子。

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

哈哈……”说着,老鼠头领露出得意的笑容。

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

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________老鼠把鱼买完了,________街上没有鱼卖。

猫只好自认晦气。

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

“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高兴——________       反义词:

平安——________

(2)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__咱们不愁吃喝,________有老猫在,咱们就过不了安稳日子。

②________老鼠把鱼买完了,________街上没有鱼卖。

(3)该市最后鼠患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 老鼠买鱼送给猫。

B. 猫非常懒惰,不捉老鼠。

C. 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答案】

(1)快乐;危险

(2)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3)老鼠每天都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与鼠“化敌为友”,不再捉老鼠,最后该市鼠患成灾。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②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所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快乐、危险

(2)①虽然、但是;②因为、所以(3)老鼠每天都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与鼠“化敌为友”,不再捉老鼠,最后该市鼠患成灾。

(4)C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掌握的能力。

4.【答案】

(1)蒙蒙;甜润

;逗人喜爱

;银色

(2)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淡绿色

;颜色变黄了

(3)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4)五月

;中秋时节

(5)家乡的银梨

(6)赞不绝口:

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可找到关键词语。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6)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

(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

(2)①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②淡绿色;颜色变黄了

(3)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4)五月、中秋时节

(5)家乡的银梨

(6)赞不绝口:

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6)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5.【答案】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

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波浪线: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解析】【分析】

(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

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波浪线: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点评】

(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类文阅读。

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

于是曾妻骗孩子说:

“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

”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

“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

“杀猪”。

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

“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

“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

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曾妻说:

“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

“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题。

①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________

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

________

③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________

④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

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横线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答案】

(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中午”改“傍晚”。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

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

啊!

多么艳丽的朝霞!

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

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

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

A. 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B. 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日出的。

我更喜欢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

(   )

A. 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B. 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

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解析】【分析】

(1)寻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3)依据段意分段相对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看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然后再进行综合。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

把二者做一对比即可。

故答案为: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词语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段意分段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把握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A.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

(多选)

A. 生活简朴                   

B. 平易近人                   

C. 关心青年人成长                   

D.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松鼠(有删节)

   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

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②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_____十分机灵_____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_____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_____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_____晴朗的夏夜_____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_____互相追逐嬉戏_____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

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③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huo he)又安全。

   ④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坐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

秋天,松鼠就储藏(cáng zàng)过冬的食物,把它塞(sāi sè)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

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