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19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docx

27《岳阳楼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0doc

岳阳楼风景区

岳阳楼风景区包括:

岳阳楼 岳阳门 仙梅亭 三醉亭 怀甫亭 慈氏塔 文庙 鲁肃墓 铁枷 碑廊 小乔墓 等多个景点。

该景区的特点是:

内容丰富,景点相对集中,只需1天时间便可游览完。

岳阳楼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

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

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的。

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

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瞳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

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

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

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鼎等都曾来此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

每次重修后,"则层檐飞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修岳

阳楼记》),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

   "雄鸡一唱天下白",岳阳楼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对其进行了彻底的重修。

重修后的岳阳楼,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

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阳楼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楼地面改铺古代青砖,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为旧楼原物;宋代的四个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

民国二十一年所砌的原三面砖墙,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

二楼为使登临者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游廊空间。

楼堂正面悬挂着清朝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12块紫檀木组成。

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

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为“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另外,还有一幅短联,仅仅八个字:

“天水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长庚李白”。

这与一楼的长联相映成趣,极有意思。

从三楼放眼远眺衔远山,吞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洞庭湖,幽幽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岳阳门

   如果站在岳阳楼临湖西门向岳阳楼望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由巨型花岗岩条石砌成的拱形门洞,那三个刻在青石匾上的金色大字--"岳阳门"看似笔力清瘦而不失端庄凝重,它是岳阳知府黄凝道于乾隆丁卯年(1747年)嘉平月题写的,现在已成为极其珍贵的文物了。

   岳阳门就是岳阳的古城西门。

古时候,岳阳有五座城门。

叫湘春门的是东门,叫迎薰门是南门,叫楚望门的是北门,西门就是岳阳门,还有一座小西门。

除岳阳门保存至今外,其它各门均已倾废。

    

   岳阳门,高约4米,宽2米余,长近42米。

加之建在岗丘上,上跨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显得格外的壮观。

    

   要讲岳阳门的历史,还得从三国时算起。

那时修筑巴丘城,城垣跨岗越岭,西临洞庭,地势十分险要。

以后各代均在此设城池,再没有迁移过。

唐朝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就是描写的这里。

后来逐年废毁,到民国手里就剩岳阳楼下这一段近百米的古城墙了。

据记载,这段城墙还是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时重修的。

仙梅亭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

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角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

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

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

   仙梅亭初建于明朝崇侦年间(公元1628-1644年)。

当时,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时,同建此亭,并命名为仙梅堂。

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在遗址上复建其亭,同时改仙梅堂为仙梅亭。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全面重修时,仙梅亭也得到了一次大的修葺,并将仙梅亭改为留仙亭。

时隔不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知府张德容在重建岳阳楼时,又将留仙亭复改为仙梅亭。

解放后,此亭又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有关仙梅亭的传说很多,且说法不一,真正以文详细记载的还是现在仙梅亭中竖立的那块青石板。

一面是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请画工临摹的一幅梅花图,另一面是他亲自著文记载其事的刻碑。

三醉亭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

据光绪《巴陵县志》载:

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

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建,不久就塌毁了。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

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

然其后再度圮毁。

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

解放后,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

  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在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故事。

据辞海中记载:

“(吕洞宾)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

”现在的"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

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

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

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

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

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崇绘制的吕洞宾卧像。

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满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上并书有吕洞宾所作的一首七绝: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画屏两边挂着由清代方功浚撰书的一幅对联:

“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

”楼上,吕洞宾的木雕像端坐在一个神龛里。

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神态十分端庄。

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

怀甫亭

   怀甫亭座落在岳阳楼院内临湖五坪台,经"岳阳门"沿石级而下,至点将台往南100米处。

怀甫亭建于1962年,也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之际。

当时世界有关组织将杜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为了怀念这位优国忧民的"诗圣",岳阳市人民便在杜甫晚年活动过的地方建了这座小亭,命名为"怀甫亭"。

   "怀甫亭"是一座玲珑典雅,坐南朝北的方形小亭。

它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

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翅首脊饰精美,藻井彩绘鲜艳。

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

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

金光闪闪的大字,出自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之手。

匾额西边亭柱上挂着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吴丈蜀于1979年撰书的一幅对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一生的遭遇十分的惋惜和无限的怀念之情。

   据史料记载:

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入洞庭,流寓岳州。

当时,他已穷愁潦倒,家贫如洗,唯有一叶孤舟,孑然一身飘流江湖。

他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百感交集写下了多首感人的诗篇。

特别是《登岳阳楼》一诗,寥寥四十个字,既写出了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壮观,也道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国事的多舛。

那忧国忧民之心,感人肺腑,憾人心魄,成为千古绝唱。

慈氏塔

   耸立于岳阳市城南洞庭湖岸的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与北面的岳阳楼遥遥相对,相距1.5公里。

塔高7层39米,占地46平方米,青砖筑砌,八角实心。

基座用大条石铺砌,从第二层以上,每层砌小佛龛四个,龛内原放置佛像;檐角挂有小铁铃。

风吹铃响,清脆悦耳。

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是用来起稳固和避雷作用的。

宝塔巍然耸立,雄视洞庭湖,为"巴陵胜状"之一。

这一宏伟的建筑,体现着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

   慈氏塔建筑的历史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14年),西域有个叫妙吉祥的佛教徒来到岳阳,对父老们说,西方有一条白色孽龙窜到这一带,日久将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必须建塔镇压之。

传说城内有一寡妇慈氏,以慈悲为怀,捐钱建造了这座宝塔,所以叫做慈氏塔。

但根据考证:

所谓"慈氏",并不是指的某寡妇,而是指佛教中的弥勒佛。

佛以慈悲为本,弥勒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称慈氏塔。

慈氏寺供奉的就是弥勒佛。

又据《岳阳风土记》载:

慈氏塔"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

"这是人们建造慈氏塔的主要目的,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一种善良的愿望。

慈氏塔建造之后,显然在南宋淳佑年间重修过,到现在已有800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风雨雷电和战火的摧残,仍巍然屹立,仅佛像和铁铃不复存在,它的浑厚坚实,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慈氏塔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 庙

   从岳阳楼沿洞庭路南行约1000米,来到郭亮街进入岳阳市二中校园,便到了古老的文庙。

   文庙即古时郡学,原来规模巨大,建筑宏伟。

今仅存大成至圣殿及两庑廊舍。

在封建社会里,孔子被统治者和儒家们奉为"大成至圣先师"。

大成殿是祭孔场所,周围房舍是方便来人的住所。

   据清朝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文庙正中为大殿,殿旁为东西两庑房,殿后为崇圣祀,祀东为明伦堂,殿前为大成门,门左为名宦祀,右为乡贤祀,外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池旁有井,专供祭祀孔子时沐浴盥洗之用。

泮池呈半月形,上面架有石桥,名状元桥。

行人至此,武宫下马,文官下轿。

殿外围以红墙,左右门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文庙为宋朝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滕子京所建。

那时候称岳州学宫,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

后来经历了数十次重建与修葺,最后一次修葺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文庙坐北朝南略偏西,砖木混合结构,面阔5间,进身三间,宽28米,长20米,高16米,占地548.5平方米。

整个建筑工艺精巧,宏伟壮观。

殿内有18根金柱,外有23根石柱,殿上檐是"一斗三升"斗拱,下檐出抱头梁,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翘首饰凤,覆盖黄色琉璃瓦,脊上为精巧的二龙戏珠陶制装饰。

现存的木柱、木墩、石柱座为宋代构件;梢间部分明代有所改动;天花板上穿逗式梁架及前廊部分,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建,1990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又拨款大修,1983年被辟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肃墓

   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以东约500米处。

坟堆耸立如丘,高8米,直径32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

显得肃穆庄重,使人肃然起敬。

   鲁肃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

他在赤壁之战中,穿针引线地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盟,为周瑜出谋献策,打败了曹操的军队。

公元210年(东汉建安15年)孙权拜鲁肃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后为横江将军,令他驻守荆州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

公元215年,鲁肃率重兵屯守巴丘。

公元217年因病卒于任上,年仅46岁。

鲁肃在陆口和巴丘的六、七年间,始终维护孙刘联盟,迫使曹军不敢南征,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聪明才智。

因此晋人陈寿在《三国志·吴志》中称赞鲁肃任职荆州时"威恩大行"。

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贤人",岳阳旧祀六贤,其中一个便是祀的鲁肃;岳州人修了鲁肃墓,建了鲁肃将军庙(已毁),崇拜至深。

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

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

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

"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或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

"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

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不去。

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

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

呜呼,公足以千古!

"这就是四十年前人们所见到的鲁肃陵墓。

后来亭毁碑失,只存墓垄。

1984年,岳阳市按原貌进行重修。

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鲁肃的陵墓有好几处,此墓是真是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铁梢和铁鼎

   在岳阳楼正门前的左右各置铁梢一只,高一米,直径约一米。

稍下有三只短足落地。

两侧有狮形环,梢壁上有阳铸铭文:

"淳佑五年十二月吉旦,孟府十位铸到铁梢,壹样贰只,各重壹千斤。

"至今已经700多年。

铁梢实际上是用来装水的桶。

清光绪《巴陵县志》即已有"不知何以名之"。

据史书记载,铁梢原放在君山崇胜寺,为荆湖安抚制置使孟珙重修君山崇胜寺时铸造。

后来寺废,将铁梢移置于岳阳楼前。

李仲麟在《游君山记》中记载了铁梢的用处:

"贮清冷之水。

僧人云:

此水常盈不竭,掬而洗之,令人目明。

"

   楼前有鼎,生铁铸成,高三米余。

鼎分为三层。

下层为三足鼎炉,足为狮头,鼎腹铸有铭文:

"孚佑帝君祠"和"共赖神麻,永垂千古"。

两边为狮头扣环。

中层和上层铸成空心塔式,两层下部有明廊。

上层为大方格线条,前后左右有对称的拱门四道。

据铁鼎铭文款识记载,鼎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7月由洋务大臣盛宣怀责成汉阳铁厂铸造。

现存的铁鼎,中、上两层是1979年按原来的式样复制的。

曾侯乙编钟展演厅

   岳阳楼下临湖的接待室内,时常回响着悠扬的古乐声。

远听,似高山流水;近聆,如百鸟争鸣。

这是岳阳楼管理处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名楼内涵而引进的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在此展演。

   这套编钟是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中挖掘出土的,共52件,青铜制成,其造制之宏伟,音域之宽广,音色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据专家鉴定,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律半音阶关系的大型定调乐器,全套编钟总重量2500多公斤。

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钟架上:

由245个构件组成的铜木结构钟架纵横连接成曲尺形,长7.18米,高2.73米,用6根横梁承托,横染上有采绘花纹,设计精巧,坚实牢固,气势雄伟壮观。

尽管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

   展演厅由古筝、编磐和竹箫组成。

当人们伫立在编钟前,聆听着这发思古之情的乐曲时,历史的车辇仿佛从2400多年前浩瀚的史海中驶来,将人带入了远古年代。

数名来自随州的演奏员身着古装,为中外游客演奏各种名曲。

哀怨、幽扬的《竹枝词》,深沉、拙朴的《楚殇》,悠远、清脆的《春江花月夜》等,无不令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

一曲终了,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

展演厅布灯奇巧,清音悠悠,还可提供茶饮、卡拉OK、照像等配套服务,游人到此,除能品赏中国文物精华,领略文明古国风采之外,还可品韵悠悠楚风,编钟绝响,不失为一较高艺术档次的去处。

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

   沿岳阳楼碑廊迂回北行,与小乔墓相连的小四合院内,辟有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

蜡像馆距岳阳楼约100米,四周新竹掩衬,绿草茵茵。

馆内共塑有42尊栩栩如生、形神俱备的蜡像,身着精致秀美的服饰,各执几可乱真的道具。

展室内布置着幽暗奇巧的彩灯,播放着清新婉转的音乐,将游人带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并予以历史启迪与较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蜡像馆共分"八仙过海"、"诗人聚会"、"巴陵四绝"、"鲁肃阅兵"和"主席墨宝"五室。

"鲁肃阅兵"室内,三国东吴大将鲁肃正伫立在洞庭湖边的阅兵台运筹帷幄,训阅水师;"八仙过海"室内,仙人们或手执芭蕉扇,或击节高歌,或醉饮吟诗……神态各一,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巴陵四绝"室内,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刻的情景;"诗人聚会"室内,曾在岳阳楼留下过华章丽句的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文天祥、辛弃疾、孟浩然、柳宗元等正从不同的朝代聚集到一起,即景赋诗;"主席墨宝"室内,身材魁梧的毛主席身后,便是他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汪洋恣肆,笔走龙蛇,堪称书苑精品。

   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形象地再现了岳阳楼与洞庭湖的人情风貌,是继岳阳楼诗书碑廊竣工开放后的又一大新人文景观。

铁 枷

   岳阳楼西下200米左右,是东吴鲁肃的点将台。

在点将台左侧30米处,陈列着一枚长2.6米,厚0.34米,两头呈燕尾形的铁枷。

铁枷重约7000余斤,造型也十分别致。

   这枚铁枷,是岳阳楼管理人员于1980年5月从点将台下的湖滩上移上来的。

为了方便游人的参观,他们特意增设这座景点。

当时,一共发现了3枚,它们分别散放在驳岸前的沙滩上,只要到枯水季节就能见到。

   铁枷,又叫铁械和铁扭,为质料坚实,表面呈黑褐色的生铁所铸造。

清光绪《巴陵县志》载:

"铁械在城西门外水次,制度甚工。

凡五,其一较小。

"由此说来,其中一大一小两枚,不知何时何因遗失。

   对于铁枷所铸造的时间和作用,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说法各一。

有的说是船只停泊系锚的"锭石",也有的说是东吴为拦截晋人的战船用来锁江用的,还有的说是因为洞庭湖风浪险恶,为了保护岳阳楼基础的安全,特用来镇锁蛟龙湖怪的。

最早记载铁枷的文字是北宋的《岳阳风土记》:

"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

"这至少可以说明铁枷是宋代以前的了。

至于它的作用,一时也难以裁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它是与洞庭湖、岳阳楼密切相关的。

也可以说,铁枷能够经受长期风波的冲击,日晒雨淋,冰冻霜打,而千年不锈不蚀,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铁器和冶炼技术有了非同一般的成就。

碑 廊

   碑廊位于岳阳楼东侧,北接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南抵公园入口。

碑廊宽约5米,长近百米。

红柱缘瓦,飞阁流丹,檐牙高啄,古朴典雅而秀丽灵巧。

   碑廊始建于1984年5月,那时廊长仅30米,碑石仅64块。

游人至此,难免有扼腕之叹。

岳阳楼管理处为了丰富名楼文化内涵,决定重修碑廊。

1992年秋,征集海内外名家诗书作品的工作迅速展开。

一时间,南下北上访求有关岳阳楼书法墨宝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

未到两年,征得诗词佳作180余首,收集书法精品130多件,经专家学者反复推敲评选出71幅书法作品,准备增补刻石。

   碑廊匾额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书写。

廊中共镂刻新旧作品139件,其中记事碑24件,书法碑115件。

石碑用料讲究,为纯一色质材细腻,色泽光亮的河南巩县青石。

碑座辅以济南青花岗石,做工精细,非常可观。

书法作品集真、草、隶、篆等多种流派于一廊。

整个碑廊重修历时3年,耗资达80万元。

   碑廊中的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于右任的《重修岳阳楼》碑、祝允明、董其昌手书《岳阳楼记》等都是书法中的极品。

这些作品不是笔势飞动、大气磅礴,就是笔墨老辣,结构跌宕奇险。

有的豪放纵逸,古拙雄强;有的则笔意流畅,元气淋漓,行款疏朗,章法空灵,确实给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

小乔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

"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

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

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

大乔不应此。

"《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

"又裴注解《三国志》称:

"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

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

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

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

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

《巴陵县志)载: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

以后又无记载。

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

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

墓园内照壁。

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

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