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321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docx

自考《现代管理学》资料

史上最全的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预祝各位自考人士取得好成绩!

亲给个好评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4、管理:

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7、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

(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

(2)民主化管理(民主管理在实践中表现为:

管理组织有畅通的沟通网络,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法治化表现在:

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其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法律制度作出界定;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其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法制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有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10、现代管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

它们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1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的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1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13、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14、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产权明确、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5、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6、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7、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

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18、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力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19、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广泛分析和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系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体系。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很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理性认识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穆拉比法典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认行政管理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二、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

(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

(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3)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利有工人自己管理。

2、亚当·斯密:

1776年出版《国富论》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

(1)技巧

(2)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应是查尔斯·巴贝奇。

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5、安德鲁·尤尔:

三项原则:

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

(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集中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以“泰勒”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称号,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泰勒主张“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

二、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

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和侵权9、秩序10、公平

11、保持人员稳定12、首创精神13、人员的团结14、跳板原则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常理夜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定名为行为科学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霍桑实验于1924年开始,它的结论主要集中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2部著作中。

梅奥等人的观点主要有: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使职工在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与古代管理理论相比,这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选型激励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勒温的将领导方式:

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工。

阿利克的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站学科

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

美国的彼得·德鲁克

3、社会系统学派

美国的巴纳德《经理的职能》

4、决策理论学派

美国的西蒙《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优化标准

5、系统管理学派

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7、权变理论学派

英国的伍德活德和美国的菲德勒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Z理论

1981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

二、企业再造理论

1993年美国学者迈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

“从毛毛虫变蝴蝶”革命

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2、企业再造的任务3、企业再造的动力4、企业再造的条件5、企业再造的对象

三、竞争战略理论

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出版了《竞争战略》1985年出版了《竞争优势》

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下图所示)

企业的基本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四、蓝海战略理论

韩国的W·钱·金和美国的勒妮·莫博涅创立的蓝海战略理论。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寓执行于战略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1、决策的含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

(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的特点:

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

(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

②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③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3、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

1、决策理论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2、西蒙的代表作:

《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马奇的代表作:

《组织》和《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

3、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价值前提是对行动进行判断)

(3)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阶段)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模式

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1、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

主要内容: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

主要内容:

(1)决策过得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和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戴维·杜鲁门和厄尔。

莱瑟姆提出)

主要内容:

A、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B、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公共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调节集团利益冲突的过程,决策方案是集团竞争后达成的一种均衡)

C、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最早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

主要内容:

A、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B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C、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D、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E、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F、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产将是渐进性的直接影响。

 

第三决策程序与规则

一、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

3、拟定方案(提供多种备择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

二、决策规则;

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1、全体一致规则:

一票否决制(“帕累托最优”,即所有决策成员都能够因为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到利益损失。

2、多数裁定规则:

a、简单多数规则b、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节决策体制

决策体制:

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一、决策中枢系统:

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

主要任务:

1、确认决策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

二、决策咨询系统;

决策咨询系统是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

决策咨询系统也称之为公共决策的“思想库”或“智囊团”

主要任务:

1、发现决策问题

2、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

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三、决策信息系统:

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的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

1、收集信息(注意:

范围尽可能广泛历史的待续性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

2、加工信息(要求:

及时准确)

3、传递信息(类型:

纵向传递横向传递综合传递)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目标人员物财、信息、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制

2、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的整合状态分为:

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

3、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政党、政府、各类企事业都属于正式组织。

4、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巴纳德”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

5、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

6、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a协助工作b分担领导c增加稳定d发泄感情e制约领导

7、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a保守倾向b角色冲突c滋生谣言d不良压力

8、非正式组织的管理要求:

a一分为二b无害支持c目标结合d为我所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理论概述

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联阶段

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伍德沃德为代表的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4、创新发展阶段

二、科层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1、组织权威的类型:

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2、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法定权力为基础、严格的等级制度、职业化原则、专业化原则、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照章办事原则、公私分明原则

三、组织平衡理论(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的基本要素: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联接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的纽带,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3、权威接受理论(巴纳德则自下而上解释权威)

4、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

主要有3种职能:

第一,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第二,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规定组织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四、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格林纳)

1、创业阶段(特点:

人员少、机构简单,业务量有限,认识统一;权力集中,创业者统一行使指挥权;组织的创立、生存、发展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能力,称“成长经由创造力”;管理者一般属技术型或业务型,不重视管理。

2、聚合阶段(特点:

一是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二是创业者通过实践磨炼和经验积累成为了有效的管理者,或组织引进了专门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三是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而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以集权管理方式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成长经由命令”。

3、规范化阶段

4、成熟阶段

五、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国的彼得·圣吉1990年出版了《第五顼修炼》)

1、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2、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3、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4、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5、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

第三节管理体制设计

1、组织治理结构设计

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是:

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管理的基础。

2、行政体制设计的基本问题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职能设计(即行政机关管什么)、行政体制形态设计

具体的管理体制设计内容较多,如决策体制、领导体制、监督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绩效管理体制、教育与培训体制、财政体制等。

3、行政体制形态

(1)直线制最早、最简单

(2)职能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首创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3)直线职能制(我国大中型工商企业组织普遍采用直线职能制)

(4)事业部制(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事业部制的优点是:

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事业部制的缺点是:

职能机构重置,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等。

(5)矩阵制

矩阵制的优点是:

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

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使多项专门任务在一个组织中平衡协调地完成,既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又减少了成本支出;既能使企业主管摆脱日常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全局性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矩阵制下,各职能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能加速工作进度,又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矩阵制的缺点是:

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理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无所适从;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

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一般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或以科技开发为主的企业。

(6)多维制

第四节组织机构设计

1、管理层次划分

(1)管理机构层次划分问题

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组织规模和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