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24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血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血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血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血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气分析.docx

《血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气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气分析.docx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重要性

人体内环境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保障,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是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国外于20世纪50年代末将血气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动态血气监测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衡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间隙,潜在HCO3-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使临床上的酸碱失衡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内外妇儿各科测血气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血气分析各项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1、PH是人体内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即PH=log(1/H+)是反映体液总酸度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

正常值动脉血7.35~7.45,平均值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

PH<7.35时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

2、PaO2是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80~100mmHg(10.67~13.33Kpa),其正常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2值(mmHg)=102-0.33×年龄+10,联合应用于PaO2和PaCO2可判断呼衰。

I型呼衰PaO2<60mmHg(8Kpa),PaCO2正常或下降;II型呼衰时PaO2<60mmHg,PaCO2>50mmHg(6.67Kpa),但必须强调在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所测得的PaO2和PaCO2值。

3、SaO2(血氧饱和度)指血红蛋白实际上所结合的氧量被全部血红蛋白能够结合的氧除得的百分率,SaO2=氧合血红蛋白/全部血红蛋白×100%。

正常范围为95%~99%,SaO2与PaO2之间关系即是氧解离曲线,为S形,PH↓PaCO2↑体温↑2-3DPG(2-3磷酸甘油)↑,曲线右移,相反时曲线左移,曲线右移即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减弱,有利于对组织供氧,因此,在处理酸碱失衡时,在某一范围内宁酸勿碱。

4、PaCO2为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mmHg(4.67~6Kpa)平均值40mmHg(5.33Kpa)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它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是反映肺泡通气是否正常,是反映肺功能的客观指标。

PaCO2>45mmHg,考虑为呼酸或代碱的呼吸代偿,PaCO2<35mmHg时为呼碱或代酸呼吸代偿,PaCO2>50mmHg为呼衰。

5、HCO3-即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值。

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指标。

HCO3-<22mmol/L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HCO3->27mmol/L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6、标准碳酸氢盐(SB)在标准条件下(PCO240mmHg血红蛋白完全饱和温度37℃)测得的HCO3-,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指标。

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

正常情况下,AB=SB,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AB↓

7、BE(剩余碱)表示血浆碱储备量增加或减少的量,正常范围为+3mmol/L,平均为0。

在标准条件下,血浆PH滴定至7.4时,用酸来滴定BE为正值,用碱来滴定BE为负值。

BE>0表示缓冲碱增加,BE<0表示缓冲碱减少或缺失,是反映酸碱失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8、BB(缓冲碱)体液中所有缓冲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Pr-,Hb-,血浆缓冲碱(BBp)=HCO3-+Pr-=24+17=41mmol/L,全血缓冲碱(BBb)=HCO3-+Pr-+Hb-=24+17+0.42×15=47.3mmol/L。

仅BB一项降低要考虑为贫血(血红蛋白低),因此不能很好反映代谢分量变化。

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一)、判断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衰最客观指标,根据血气将呼衰分I型和II型。

1、I型呼衰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条件下PaCO2正常或下降,PaO2<8Kpa(60mmHg)

2、II型呼衰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条件下PaCO2>50mmHg(6.67)Kpa,PaO2<8Kpa(60mmHg)

3、吸氧条件下判断有无呼衰,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PaCO2>50mmHg(6.67)Kpa,PaO2<8Kpa(60mmHg)可判断I型呼衰

PaCO2<50mmHg(6.67)Kpa,PaO2>8Kpa(60mmHg)可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提示呼衰。

4、组织氧合状态的监测较复杂,有全身性和局部氧合监测,全身监测包括氧运输量,氧耗量,氧摄取率,混合静脉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测定;局部有胃粘膜内PH,组织氧电极,局部组织乳酸,静脉血氧和局部血氧饱和度监测。

以上监测要采用血气分析以外的手段来监测,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及氧饱和度要采取肺动脉血,要用导管,所以这里不介绍了。

二)、判断酸碱失衡

1、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简称(H—H)公式,它表示PH,PaCO2,HCO3-三者之间关系,PH=PK+lg[HCO3-]/H2CO3因为H2CO3浓度与被溶解在体内的CO2浓度成正比,即H2CO3=α×PCO2,因此上式公式可写成PH=PK+lg[HCO3-]/[α×PCO2],其中PK=6.1,α=0.03,正常生理状态下动脉血PH=6.1+lg[24/(0.03×40)]=6.1+lg(20/1)≈7.401

特点:

PH值是随HCO3-和PaCO2二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

PH变化取决于HCO3-/PaCO2比值,并非单纯取决于HCO3-或PaCO2任何一个变量的绝对值,其代偿规律:

1)HCO3-,Pa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性变化,即原发HCO3-升高,必有代偿的PaCO2升高,原发HCO3-下降,必有代偿的PaCO2下降。

2)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

结论:

原发失衡决定了PH值偏碱抑或偏酸

HCO3-,Pa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型酸碱失衡存在

2、酸碱平衡调节的主要机理

缓冲系统是第一道防线,作用快,但容量有限,作用有限。

共有四对,即碳酸—碳酸氢盐(H2CO3—HCO3-)、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NaH2PO4—Na2HPO4)、血浆蛋白系统(HPr—Pr-)、血红蛋白系统(HHBO2—HBO-和HHB—H-),其中最重要的是(H2CO3—HCO3-),是人体中缓冲容量最大的缓冲对,在细胞内外液中均起作用,占全血缓冲能力53%,H++HCO3-→H2CO3→CO2↑+H2O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从而使HCO3-/H2CO3比值趋向正常。

肺的调节a调节方式通过增加或减少肺泡通气量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使血浆中HCO3-/H2CO3比值维持在20:

1水平,正常情况下,体内酸产生增多,H+升高,肺代偿性过度通气,CO2排出增多,致PH值仍在正常范围。

b调节特点发挥作用快,但调节范围有限(肺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CO2排出来改变血浆中H2CO3)

肾的调节很重要

a调节方式排出H+和重吸收肾小球滤出液中的HCO3-

b调节特点慢而完善,常需72小时才能逐步完善,因此临床上常以代偿时间3天作为划分急慢性呼酸的依据。

调节能力强,调节酸的能力大于调节碱的能力。

3、酸碱失衡类型及判断

在讲酸碱失衡判断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间隙和潜在HCO3-

常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原发失衡

原发化学变化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酸

HCO3-↓

PaCO2↓

PaCO2=1.5×HCO3-+8+2

10mmHg

代碱

HCO3-↑

PaCO2↑

PaCO2=40+0.9×△HCO3-+5

55mmHg

呼酸

PaCO2↑

HCO3-↑

急性:

代偿引起HCO3-升高3~4mmHg

30mmol/L

慢性:

HCO3-=24+0.35×△PaCO2+5.58

42~45mmol/L

呼碱

PaCO2↓

HCO3-↓

急性:

HCO3-=24+0.2×△PaCO2+2.5

18mmol/L

慢性:

HCO3-=24+0.49×△PaCO2+1.72

12~15mmol/L

阴离子间隙(AG)的临床应用

1、阴离子间隙反映了未测阳离子和未测阴离子之差

2、计算AG时强调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

3、AG升高的标准:

AG正常范围为8~16mmol/L,AG>16mmol/L,因考虑为高AG代酸。

单纯高AG代酸△HCO3-↓=△AG↑,高Cl-性代酸△HCO3-↓=△Cl-↑,一旦△HCO3-↓≠△AG↑,△HCO3-↓≠△Cl-↑或△HCO3-↑≠△Cl-↓要考虑混合型代酸△HCO3-↓=△Cl-↑+△AG↑代碱加高AG代酸时△HCO3-≠△AG,其中△HCO3-与△AG差应考虑为代碱。

4、AG计算方法:

AG=Na—(HCO3-+Cl-)

潜在HCO3-临床应用

指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之后的HCO3-,用公式表示潜在HCO3-=实测HCO3-+△AG,其意义可揭示代碱+高AG代酸和三重酸碱失衡中的代碱。

三重酸时实测HCO3-反应了1)、呼酸引起的代偿性HCO3-↑,2)、代碱引起的HCO3-原发性↑,3)、高AG代酸的原发性HCO3-↓。

为了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HCO3-下降,提出了潜在HCO3-,假如体内没有高AG代酸,体内应有的HCO3-值,即潜在HCO3-=实测HCO3-+△AG,因此在判断TABD时呼酸或呼碱代偿程度时应该有潜在HCO3-与预计HCO3-相比,可揭示被高AG代酸所掩盖的TABD中代碱的存在。

传统认为酸碱失衡有代酸、代碱、呼酸、呼碱、呼酸合并代酸、呼酸合并代碱、呼碱合并代酸、呼碱合并代碱,随着AG和潜在HCO3-概念在酸碱失衡中应用,认为尚有混合性代酸:

高AG代酸+高Cl-性代酸,代酸合并代碱,三重酸碱失衡(TABD)即呼酸+代碱+高AG代酸(呼酸型TABB)和呼碱+代碱+高AG代酸(呼碱型TABD)。

A、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及判断

1)代酸原发性HCO3-↓,代酸主要靠肺调节,因为肺代偿调节发生快,所以不分急慢。

动脉血气和电解质变化特点,原发性HCO3-↓,PaCO2代偿性↓且符合PaCO2=1.5×HCO3-+8+2,PH↓,血Cl-:

高AG代酸时血Cl-正常,正常AG型(高氯型)代酸时血Cl-↑,AG高氯性代酸时AG正常,高AG代酸时AG↑,PaO2常正常。

举例:

PH7.29,PaCO230mmHg,HCO3-14mmol/L,K+5.8mmol/LNa+140mmol/LCl-112mmol/L

判断方法:

、PaCO230mmHg<40mmHg可能为呼碱,HCO3-14mmol/L<24mmol/L可能为代酸,但PH7.29<7.40,偏酸,提示代酸。

、按代酸的预计代偿公式计算,预计PaCO2=1.5×14+8+2=27~31,实测PaCO230mmHg,在代偿范围内,结论:

单纯代酸。

、AG=Na+—(HCO3-+Cl-)=140-112-14=14正常

、Cl-=112>100,Cl-↑=112-100=12

2)代碱原发性血浆HCO3-↑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特点:

HCO3-原发性↑,PaCO2继发性↑且符合PaCO2=40+0.9×△HCO3-+5,PH↑,血Cl-↓,血Na+↓或正常,AG正常或轻度↑,PaO2正常。

举例:

PH=7.48,PaCO2=42mmHg,HCO3-=30mmol/L,K+=3.6mmol/LNa+=140mmol/LCl-=98mmol/L

判断方法:

、PaCO242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30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但PH7.48>7.40,偏碱,提示代碱。

、按代碱的预计代偿公式计算,PaCO2=40+0.9×△HCO3-+5=40+0.9×(30-24)+5=40.4~50.4,实测PaCO242mmHg,在此范围内,结论:

单纯代碱。

3)呼酸原发的PaCO2↑,临床按呼酸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慢两型,三天以内为急性,三天以上为慢性。

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特点:

PaCO2原发性↑,HCO3-继发性↑,慢性呼酸必须符合HCO3-=24+0.25×△PaCO2+5.58,急性呼酸的HCO3-<30mmol/L,PH↓,血K+↑或正常,血Cl-↓,Na+↓或正常,AG正常,PaO2↓<60mmHg,严重时<40mmHg

举例:

PH=7.28,PaCO2=75mmHg,HCO3-=34mmol/L,K+=4.5mmol/LNa+=139mmol/LCl-=96mmol/L

判断方法:

、PaCO275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34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但PH7.28<7.40,偏酸,提示可能为呼酸。

患者是COPD所致慢性呼酸,此时计算公式为:

预计HCO3-=24+0.35×△PaCO2+5.58=24+0.35×(75-40)+5.58=30.67~41.83mmol/L,实测HCO334mmol/L–在此范围内,结论:

单纯慢性呼酸。

3)呼碱原发PaCO2↓,可分为急慢性呼碱

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特点:

PaCO2原发↓,HCO3-代偿性↓,但必须符合急性者:

HCO3-=24+0.2×△PaCO2+2.5,其代偿极限为HCO3-18mmol/L,慢性者:

HCO3-=0.49×△PaCO2+1.72,PH↑,血K+↓或正常,血Cl-↑,Na+↓或正常,AG正常或轻度↑,PaO2↓<60mmHg。

举例:

PH=7.45,PaCO2=30mmHg,HCO3-=20mmol/L,K+=3.6mmol/LNa+=139mmol/LCl-=106mmol/L

判断方法:

、PaCO230mmHg<40mmHg可能为呼碱,HCO3-20mmol/L<24mmol/L可能为代酸,但PH7.45>7.40,偏碱,提示可能为呼碱。

患者是慢性起病,此时计算公式为预计HCO3-=0.49×△PaCO2+1.72=24+0.49×(30-40)+1.72=17.38~20.80,实测HCO3-=20mmol/L,在此范围内,结论:

慢性呼碱。

B、混合性酸碱失衡的类型及判断

正确诊断混合型酸碱失衡必须联合应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和潜在HCO3-,具体步骤:

1、先用预计公式计算出HCO3-或PaCO2代偿范围,判断其属单纯或混合性的酸碱失衡。

2、计算AG,判断是否伴有高AG代酸

3、计算潜在HCO3-=实测HCO3-+△AG,揭示代碱并高AG代酸和TABD中代碱的存在,用潜在HCO3-替代实测HCO3-与预计代偿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HCO3-相比,若潜在HCO3->计算HCO3-即可判断并发代碱

4、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诊断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混合性酸碱失衡:

1)、呼酸+代酸

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特点:

PaCO2↓↑正常均可,若以代酸为主必须符合PaCO2>1.5×HCO3-+8+2,HCO3-↓↑正常均可,若以慢性呼酸为主,必须符合实测HCO3-<24+0.35×△PaCO2-5.58,PH极度↓↓,血K+↑,血Cl-↓,Na+↓或正常,AG↑,PaO2↓<60mmHg。

临床常见有以下三种组合:

a、PaCO2↑,HCO3-↓肯定为呼酸加代酸

举例:

PH=7.22,PaCO2=50mmHg,HCO3-=20mmol/L,K+=5.2mmol/LNa+=140mmol/LCl-=110mmol/L

判断方法:

PaCO2=50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20mmol/L<24mmol/L可能为代酸,根据代偿规律(H-H公式)PaCO2↑同时HCO3-↓,结论:

呼酸加代酸。

AG=Na+—(HCO3-+Cl-)=140-20-110=10mmol/L<16mmol/L,属高Cl-性代酸。

b、PaCO2↑,HCO3-↑符合HCO3-=24+0.35×△PaCO2+5.58

举例:

PH=7.20,PaCO2=80mmHg,HCO3-=30mmol/L,K+=5.6mmol/LNa+=139mmol/LCl-=100mmol/L

判断方法:

PaCO2=80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30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但PH=7.20,提示可能为呼酸,预计HCO3-=24+0.35×(80-40)+5.58=32.42~43.58mmol/L,而实测HCO3-=30mmol/L<32.42mmol/L提示代酸,结论:

慢性呼酸加相对代碱。

c、HCO3-↓,PaCO2↓但符合PaCO2=1.5×HCO3-+8+2即代酸并相对呼酸。

举例:

PH=7.26,PaCO2=37mmHg,HCO3-=16mmol/L,K+=5.0mmol/LNa+=140mmol/LCl-=110mmol/L

判断方法:

PaCO2=37mmHg<40mmHg可能为呼碱,HCO3-=16mmol/L<24mmol/L可能为代酸,但PH=7.26<7.40,提示代酸,按代酸的预计代偿公式计算PaCO2=1.5×HCO3-+8+2=1.5×16+8+2=30~34mmol/L,实测PaCO2=37mmHg>34mmol/L示呼酸,虽37mmHg<40mmHg,仍为代酸基础上合并相对呼酸。

当原发代酸极为严重时,也可表现为PaCO2<35mmHg,则为代酸和并相对呼酸。

2)、呼酸+代碱

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特点:

PaCO2原发性↑,若以代碱为主,必须符合实测PaCO2>40+0.9×△HCO3-+5,HCO3-原发性↑,若以呼酸为主,必须符合实测HCO3->24+0.35×△PaCO2+5.58慢性呼酸的最大代偿能力是HCO3-42~45mmol/L,因此当HCO3->45mmol/L,不管PH正常与否,均可诊断为慢性呼酸+代碱,PH↓↑正常均可,取决于二种酸碱失衡相对严重程度,K+↓或正常,Cl-严重下降,Na+↓或正常,AG正常或轻度↑,PaO2↓

临床上常见于下述三种情况:

a、急性呼酸时只要HCO3->30mmol/L,即可诊断急性呼酸+代碱

举例:

PH=7.28,PaCO2=80mmHg,HCO3-=36mmol/L,K+=5.3mmol/LNa+=140mmol/LCl-=94mmol/L

判断方法:

PaCO2=80>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36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PH7.28<7.40,可能为呼酸,患者为急性呼酸HCO3-=36mmol/L>30mmol/L示代碱。

结论:

急性呼酸+代碱。

b、慢性呼酸为主时,PaCO2原发↑HCO3-代偿性↑,且符合HCO3->正常HCO3-(24)+0.35×△PaCO2+5.58或HCO3->45mmol/L,PH↓或正常

举例:

PH=7.39,PaCO2=70mmHg,HCO3-=41mmol/L,K+=4.0mmol/LNa+=140mmol/LCl-=90mmol/L

判断方法:

PaCO2=70mmHg>40mmHg示呼酸,HCO3-=41mmol/L>24mmol/L示代碱,PH=7.39<7.40示呼酸,病人为慢性呼酸,预计公式计算预计HCO3-24+0.35×△PaCO2+5.58=24+0.35×(70-40)+5.58=28.92~40.08,实测HCO3-=41mmol/L>40.08mmol/L示代碱,结论:

慢性呼酸加代碱。

c、代碱为主时,HCO3原发↑-PaCO2代偿性↑且符合PaCO2>正常PaCO2=40+0.9×△HCO3-+5,或PaCO2>55mmHg,PH↑或正常

举例:

PH=7.41,PaCO2=55mmHg,HCO3-=34mmol/L,K+=3.5mmol/LNa+=136mmol/LCl-=86mmol/L

判断方法:

PaCO2=55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34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PH=7.41>7.40提示可能为代碱,若按代碱预计公式计算PaCO2=40+0.9×△HCO3-+5=40+0.9×(34-24)+5=44~54mmHg,实测PaCO2=55mmHg>54mmHg示呼酸,结论:

代碱+呼酸。

3)、呼碱+代酸

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特点:

PaCO2原发↓,若以代酸为主,必须符合实测PaCO2

临床有两种情况:

a、以呼碱为主的重度失衡PH↑,PaCO2↓,HCO3-↓且符合急性HCO3->正常HCO3-(24)+0.2×△PaCO2-2.5,慢性HCO3->正常HCO3-(24)+0.49×△PaCO2-1.72

举例:

PH=7.50,PaCO2=13mmHg,HCO3-=11mmol/L,K+=3.5mmol/LNa+=140mmol/LCl-=107mmol/L

判断方法:

PaCO2=13mmHg<40mmHg示呼碱,HCO3-=11mmol/L<24mmol/L示代酸,但PH=7.50>7.40示呼碱,若为急性呼碱HCO3-11mmol/L<急性呼碱代偿极限(18mmol/L),提示代酸,结论:

慢性呼碱+代酸。

b、以呼碱为主的轻度失衡或代酸为主的失衡

PH正常或↓,HCO3-↓,PaCO2↓且符合PaCO2<1.5×HCO3-+8-2此型失衡并发的代酸常为高AG代酸,因此AG↑是揭示并发高AG代酸的重要指标。

举例:

PH=7.39,PaCO2=24mmHg,HCO3-=14mmol/L,K+=4.5mmol/LNa+=140mmol/LCl-=106mmol/L

判断方法:

PaCO2=24mmHg<40mmHg示呼碱,HCO3-=14mmol/L<24mmol/L示代酸,PH=7.39<7.40可能为代酸,按代酸的预计代偿公式计算,预计PaCO2=1.5×HCO3-+8+2=27~31mmHg,实测PaCO2=24mmHg<27mmHg,提示呼碱,结论:

虽PH=7.39在正常范围,仍可诊断代酸并呼碱。

4)、呼碱+代碱预后差,PH7.60~7.64时死亡率65%,PH>7.64死亡率90%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特点PaCO2↓↑正常均可,HCO3-↓↑正常均可,PH极度↑↑,K+↓,Na+↓或正常,Cl-↓或正常,AG↑或正常,PaO2↓<60mmHg。

临床上常见与以下三种情况:

a、PaO2↓同时伴有HCO3-↑肯定为呼碱加代碱

举例:

PH=7.62,PaCO2=30mmHg,HCO3-=30mmol/L,K+=3.0mmol/LNa+=140mmol/LCl-=98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