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108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docx

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3单元流星雨教案

第三单元

9、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缤纷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诗歌第一节,从整体上感知大自然的美,体会祖国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缤纷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从整体上感知大自然的美,体会祖国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三、教学准备

1、搜集色彩缤纷的大自然景象图片。

2、生字词语卡片。

3、美妙的描写大自然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倾听音乐,想象画面,感受美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这节课老师首先要送给你们一段美妙的音乐。

(播放音乐)

2、告诉老师,在美妙的音乐当中,你们的脑海在那一瞬间都受到了什么礼物?

(指名反馈:

可爱的小鸟、清澈的山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朵、果园里的丰收……)

3、下界:

同学们,老师送出去的这些礼物都属于谁?

(大自然)还属于谁?

(我们、人类)是呀,大自然是我们大家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音乐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倾听,画出生字,并注意诗歌的韵律。

2、出事下列诗句,指名有韵律的朗读,检查学生倾听情况。

3、集体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赞美地、欢快地)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提出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身子。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身子在读音以及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出示词语,集体读。

5、在读诗歌,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积累词语。

(四)学习1、2节,想象自然,体会祖国对我们的关爱。

1、指名读1、2节,其他倾听,想象画面。

2、指名反馈:

听着同学的朗读,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景物?

3、引导学生在读诗歌第一节,用上(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等词语,描述一幅自然景观图。

4、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5、引导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了的色彩缤纷的大自然景象,共同欣赏,观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6、教师质疑: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呀!

祖国为我们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了我们一片清凉的绿阴。

祖国在召唤我们呢,你们听: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听出了什么?

这两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7、教师范读,学生听,鹈鹕流露出的饿情感。

8、指名反馈:

你体会到了诗歌中流露吃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9、是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呼吸大自然芬芳的空气,在大自然中去学习,去发现。

请同学们一起怀着轻松、愉悦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诗歌。

(五)小结

1、齐读诗歌。

2、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美妙神奇,大自然就是本绿色的课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

(六)作业

1、抄写可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9、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2、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准备

搜集色彩缤纷的大自然景象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2节。

2、同学们,大自然不仅色彩斑斓,不同时间展现给我们不同的美丽,而且它蕴藏着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让我们再次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新去学习,去实践。

(二)学习诗歌第3、4节。

1、导言:

飞禽,野花要我们联欢,祖国的山水要和我们相聚,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去听一听。

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齐读诗歌第三、四节。

2、指名反馈。

3、有感情地齐读诗歌第三、四节。

4、拓展思维,说自然。

教师启发:

同学们,你们亲身走进过大自然吗?

你们看到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5、小结: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感受,认真地去发现身边的大自然,我们就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让我们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学习诗歌5、6节。

1、出示第5节诗歌: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我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诗歌。

3、小结:

同学们,祖国又在召唤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探索。

(四)品读诗句,加深理解。

1、在这首的诗歌中,有不少的诗句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集体反馈,同学互相补充,教师适当地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

(五)情感朗读,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名读一读,其他评议,然后再指导读一读,读吃诗歌韵律美。

3、小组比赛读,读中巩固读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现流露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六)课堂小结

1、谈收获。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

是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正等着我们去游览;美丽的大自然正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学习,到实践中锻炼自己。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把你看见过的大自然画下来。

板书设计:

9、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到自然中学习

打开课本

到实践中锻炼

 

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张秋生的资料以及他《小巴掌童话》

3、有海浪声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阅读过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吧,能给大家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吗?

2、我们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张秋生。

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童话。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介绍张秋生。

4、是呀,张秋生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他的作品《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板书课题)

(二)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

(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反馈

(1)分段及概括段意。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播放有海浪声的音乐)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的搂在怀里。

带着他们一起去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

(1)“身不由己”是什么意思?

(2)海浪花怎么会留在岸边的?

仅仅是因为他好奇吗?

(3)海浪花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一开始他习惯吗?

后来呢?

3、指名反馈。

4、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小结

一朵活泼好多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

那么,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你喜欢的童话作品,读一读。

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探究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探究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

有海浪声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棵

1、几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海岸边挖了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一多活泼好动的海浪花由于好奇,身不由己地留在海岸边,变成了一面平静的镜子。

他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他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2、那么,他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出示提示: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思考海浪花是怎样照出了女孩的美丽,照出了男孩的健壮,照出了螃蟹的善良。

如果你就是那未女孩,那位男孩,那只螃蟹,还有那个海浪花,你会怎样想?

(2)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2、交流反馈。

3、谈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5、小结海浪花变成了镜子帮助别人找到优点,他善于发现别人内的优点;女孩,男孩还有螃蟹也能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都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多海浪花抱走了。

海浪花又生活再哦妈妈的怀抱里了,可他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呢?

2、出示:

读一读,体会带横线的词语。

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

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

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3、集体反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关心、帮助别人内。

下面,你们就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找找别人身上有什么优点。

2、以小组为单位给别人、给自己找优点。

(五)小结

是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有优点也有缺点。

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寻找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板书设计:

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女孩美丽

海浪花镜子男孩健壮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优点

螃蟹善良

 

11、心愿(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渴望内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字读,小组内互相提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渴望内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希望工程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资料,了解希望工程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

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希望工程?

2、板书课题,导入新棵: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非常另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心愿》。

(二)引导字读,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学生字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并认真读这些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4、学生熟读课文。

(三)鼓励自读,合作质疑探究

1、同学们,相信你们读了课文后,一定有许多的问题吧,再读一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

还不能解决的就把问题提出来,让小组长把小组成员问题归纳记录下来。

2、各小组反馈归纳的问题,教师进行集体的大归纳。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再读课文,你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帮你们归纳出来了,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心愿(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深入探究课文,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深入探究课文,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小组互相质疑,归纳出了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

(二)课文释疑,理解课文

1、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都归纳出哪些主要的问题吗?

(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主要问题)

(1)刘爷爷怎么知道“”我因生活贫困辍学了?

(2)刘爷爷怎么资助“我”上学?

(3)“我”又是怎样知道刘爷爷是用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学,他的心愿是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的心愿是什么?

当“我”来到刘爷爷的坟前,跪在地上,以孙子的名义点上了一支红蜡烛时,会说写什么?

2、汇报交流问题

(1)。

(1)指名反馈,然后大家一起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这封信,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3)是的,有许多像刘爱欣这样的爱心人士,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失学和就学困难的孩子,毫不犹豫地慷慨解难,除了这些人,我们还应该感谢哪些人呢?

(4)小结: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受到了刘爱欣的资助,“我”哭了一夜。

不过那是高兴的泪,因为第二天,“我就可以上学了,再也不用因为贫困而辍学。

(5)有感情地朗读1-3节。

3汇报问题

(2)

(1)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A、“从那以后,几乎每月都能按时收都刘爷爷的来信和汇款。

B、“几年过去了,我升入了省重点中学。

但是,从我升入初中那天起,刘爷爷除了汇款,再没来过一封信。

(2)由于刘爷爷几年的资助,也由于自己的努力,我升入了省重点中学。

4、汇报问题(3)

(3)指名反馈,然后大家一起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真是令人感动,一个老人,用自己捡破烂的钱资助了一个即将辍学的孩子,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然伸出援助之手。

着和有钱人资助贫困生相比,更让人感动。

(5)我知道情况后,我的心情怎样?

(6)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一读,互相交流读后的感想。

5、问题(4)

(1)指名说一说,教师适当地点拨。

(2)学生反馈。

小结:

我在刘爷爷的资助下,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将继续完成学业。

同时,刘爷爷在这种捐资助学上午行为也深深地鼓励着我,今后,我也将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很感动。

一个老人,在自己生活不富裕的情况下,用拾破烂挣来的钱资助即将辍学的孩子。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那么,你们知道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吗?

2、学生搜集到的捐资助学的事迹资料。

(四)总结全文

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失学和就学困难的孩子,毫不犹豫地慷慨解难,像刘爷爷这样捐资助学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和扶困济贫的优秀品质。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找身边捐资助学的事迹。

板书设计:

11、心愿

刘爷爷希望我完成学业

捐资助学心愿不辜负希望

我尽其所能帮助别人

12、少年总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

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

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

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

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

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情2、可怜地、渴望地)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

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12、少年总编(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达贝里是如何创办杂志,并用挣来的钱关爱和帮助贫困小伙伴。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

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3)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你认为达贝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

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

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少年总编

少年创办杂志

写信请人写文章找印刷厂印刷

买鞋袜给小伙伴

关心帮助别人

语文乐园三(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趣的汉字”,感受语言的丰富和有趣。

2、学习“词语故事”了解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来历,理解含义。

3、“仿例续写”中,说说并写写自己的优点。

4、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为成圈儿》,积累词语,激发热爱和平、关注全世界所有儿童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有趣的汉字”中的词语,学生自读。

(1)自由读词语。

(2)观察每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二)词语故事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

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含义。

2、交流反馈。

3、学生一起朗读。

(三)仿例续写

1、出示:

男孩在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

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

”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2、齐读这段话,说说男孩发现了自己什么优点。

3、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除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

这样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地成长。

下面,你们就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吧!

4、小组互相交流,帮助找优点。

5、指名说一说。

(四)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

1、导入(出示图画):

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

2、自由读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齐唱歌曲《全世界儿童新连心》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个音乐很欢快,动感很强,表达世界儿童手拉手、心连心的思想情感。

地球是大家的,我们应该维护世界和平;地球是大家的,全世界的和孩子渴望和平,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黑暗,全世界的孩子围着一个大圈圈儿手拉手,在经线和纬线上尽情地跳舞。

(六)作业

写一写: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语文乐园三(第二时)

一、教学目标

1、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登、坟、稿、款、蛮、袜”等汉字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用毛笔书写多个横画排列和多个竖画排列的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二、教学准备

钢笔、毛笔、水。

三、教学过程

(一)写字板

1、展示写得好的作品,教师分析。

2、请写得好的同学说体会。

3、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

“蛮”

A、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B、各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2)出示“登”

A、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B、教师相机介绍:

“登”,上下结构,上紧下松。

C、各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D、指名说书写“款”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3)出示:

“坟、稿”。

指名说这两个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习。

(1)学生描红、临写。

(2)学生上黑板写。

5、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二)写毛笔字。

1、复习旧知。

2、学习写的字。

(出示“重”)

(1)说明:

多个横画排列的字,横画间的距离相等。

写“重”字时,第一横写得最长,写得要平稳。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3、学习写“多哥竖画排列的字。

(出示“册、曲”)

(1)说明:

“册”是多哥横画排列的字,竖间的距离相等字形偏长,中间的一横要写得长一些,写得平稳。

“曲”框内有多哥空格,空格大小要均匀,框内横画不与左右竖画相交。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三)展示写得好作品,上台交流体会。

(四)作业

写一张“多哥横画排列”、“多哥竖画排列”的字。

语文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