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063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docx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设计)

古诗文阅读

2012-11-0112:

55

一、旧知识复习

1、从题目入手读懂诗;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4、从注释切入;5、从意象切入;6、从“情语”切入;  7、从细节切入。

二、课堂练习

1、你能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断出其主要表现手法吗?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于谦的《石灰吟》、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

2、赵师秀《约客》的哪句中能推测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从下面的题目中推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李白《独坐敬亭山》

(2)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4、从下面的注释中推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过香积寺》末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2)2003年上海卷《赤壁》的作者杜庠,注释“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      齐名,两人素有“          ”之称。

(2分)

(2)这首绝句通篇写景,写景有什么手法?

(3分)

(3)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

(3分)                             

6、阅读下面韩愈〈湘中〉诗,回答问题。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注释①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为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作此诗。

②《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蘋、藻(水草)都是祭物。

”“于以采藻”、“于以奠之”③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1)填空。

“猿愁鱼踊水翻波”一句既写出了湘江                景象,也渲染出了韩愈被贬后的            心境,他到汨罗来欲借凭吊             予以宣泄。

(3分)

  

(2)从第三、四句看,韩愈的内心并未得到宣泄与慰藉。

请作简要赏析。

(5分)                   

7、阅读下面司空曙《江村即事》诗,然后回答问题。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        ,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     。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

                                                                                                            

               第二课时   古代诗歌分类

一、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

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

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等。

三、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1、赠友送别诗。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

   2、羁旅行役诗。

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

3、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

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

4、山水田园诗。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

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

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6、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春怨宫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秋夕  杜牧                             闺怨  王昌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质朴清新。

如《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谈禅说理诗。

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再如

观书有感朱熹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鉴赏练习写出下列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鹊楼》)

4、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9、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鸣。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唐时名福昌,于洛阳西南,洛河中游,建有连昌宫(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

境内风景优美,为一著名游览胜地。

“安史之乱”中受到严重破坏。

10、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诗二首》)

1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1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防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李贺《南园》(若个哪个。

   15、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秋夕》)

 1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1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9、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第三课时   诗歌常见的意象及考查的形式

一、明月

1、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寄托功名无成、岁月早逝的感伤。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明月是国家兴衰的见证。

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边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见证,往往与“乐”相配。

边塞诗除了较常见的雪山大漠、戈壁长河、戍楼烽火等意象外,运用最频繁的意象主要集中在“月”与“乐”两个方面。

如高适的《塞上吹笛》“雪尽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楼

“楼”的意象在古代词曲中常以惆怅的抒情模式出现。

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发闺情。

词中道“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楼是生愁的地方,亦是消愁的地方。

楼何以会成为生愁或消愁之地?

一字以蔽之,望。

楼为制高点,登高便于极目远望。

远望则可睹景怀人,睹景思乡,睹景忧其国。

从而引发相应的愁绪。

   三、水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作为意象,主要有两种暗示,一是暗示时间,二是暗示情绪愁思。

暗示时间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暗示时移世易、朝代更替的。

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

”宋代王安石词《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等等,都以水自然流逝来暗示时代变迁,给人颇多伤感。

第二类是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

如宋代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南宋辛弃疾词中的《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等,表现了诗人们一方面歌颂古代英雄之业绩,另一方面也慨叹人生之短促,给后人以启迪。

第三类是暗示事物的盛衰变化。

如柳永词《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杜牧《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情趣愁思的意象。

如唐代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温庭筠的《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五代冯延巳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红楼梦》中诗句“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上述这些以水暗示愁思的词句,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暗示愁思的不断涌现,源源不断,比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视觉感、触觉感沟通心中那种不可捉摸的愁绪,从而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愁的深情。

四、花

花作为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暗示出下列几种意义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表现对自己个人身世的哀伤;表示世事的变化。

如晏殊词《浣溪沙》: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另一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等等这些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

唐李商隐的《落花》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唐张泌的诗《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

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

”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个人自己身世的哀伤。

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如此等等,都是表示世事的变化。

看到春花秋月,如烟往事便顿现目前,思绪便回溯到过去,沉醉在时间的流程中。

闺阁女子目睹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多情诗人看到春华秋实,便联想自己的境遇。

这种以花表白、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离合和世事无常的感叹常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

五、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六、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鹧鸪,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声与“行不得也,哥哥”声音非常相似,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八、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九、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十、冰雪蝉梅花  松柏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诗歌鉴赏中意象考查的形式

一、诗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南柯子 王炎春 (06全国卷)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

吗?

为什么?

答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二、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眼(或诗眼)?

诗人用哪些意象来扣题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2006年广东卷)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

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三、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2006年湖北卷)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四、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05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4分)

(1)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