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97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李婷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教学

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练习纸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136+188=260+729=34+18+36=

2.口答(下面6个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1181031041099598

3.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认真学习的。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

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某间学校的小朋友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捐了很多书,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捐书活动”的课件,请学生观察图表,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先算出每个年级捐了多少本书?

3.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重点)

(1)列示:

118+104+95=(引出这是三位数的连加)

(2)引导学生尝试估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大约多少本?

探索估算的方法。

预设:

100+100+100=300(本)

(3)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计算,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4)全班汇报交流。

方法一:

100+100+100=300

18+4-5=17

300+17=317

方法二:

118+104+95

=222+95

=317

方法三:

118

104

+95

------------

317

4.即时练习(尝试解决问题)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得出计算结果,再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5.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多多少本?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订正。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的过程,说一说在计算连加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特别是选择三个数连加方法的学生,更要特别细心,注意进位问题。

6.归纳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连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直接将三个数加在一起。

注意:

计算前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18页练一练。

1,2

(五)作业布置

课本18页练一练3,4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李婷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结合“运白菜”的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简算、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渗透简算、估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演算纸

一、复习导入

口算天天练

100-45=280-160=

500-260=360-180=

330-230=640-520=

768-524=539-129=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谈话:

秋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高兴极了{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

白菜地共有白菜850棵。

生2:

第一辆车运走256棵。

生3:

第二辆车运走280棵。

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教学问题吗?

提问题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问题博士”。

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说。

生1:

运走了多少棵白菜?

生2:

还剩多少棵白菜?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

还剩多少棵白菜,那怎么办呢?

你能独立列式解答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尝试算出得数。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种算法。

(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师生交流分析

850-256-280师演示竖式:

=594-280

=314(棵)

850-(256+280)师演示竖式:

=850-536

=314(棵)

师:

我把这些方法板书成了两类,我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种方法:

先求第一辆车运走剩下多少棵,再求第二种运走后剩下多少棵?

第二种方法:

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求还剩下多少棵?

(让学生明白两种方法的都是求还剩多少棵白菜,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运算顺序也就不同。

引导学生描述从图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

师:

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运白菜”的问题,学会了“三位数的连减”,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也想来凑凑热闹,带来了两道数学题,小朋友们你会做吗?

提示“试一试”

556-179-56745-(145+127)

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对于方法合理,计算正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启发学生用心观察,感受连减运算中的简便算法。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

学会了知识,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1、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了古城西安

(1)1000元人民币,吃饭用了205元,住宿用了495元。

请问:

这位游客还剩多少元?

(2)这位外国游客非常喜欢西安这个美丽的城市,于是他决定买一些旅游纪念品带回去。

他准备拿出300元来买纪念品。

他看到了哪些纪念品呢?

(课件出示:

秦腔脸谱42元;布艺老虎35元;兵马俑模型95元;陶哨18元)

①这位游客买了一套兵马俑模型和一个布艺老虎后还剩多少元?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会解答吗?

A:

让学生独立试做两道连减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全班交流。

B:

先在小组内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试着解答,最后集体订正交流。

2、出示教材第二部分内容。

看看马小虎的计算,你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了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看准数字,计算之后要进行检查并验算。

3、出示教材第三部分内容。

学生独立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

生活中有很多连减的数学问题,就像今天研究的运白菜一样,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

课堂作业:

1、竖式计算

1000-345-286742-283-382871-283-94

2、脱式计算

352-186-114486-(286+153)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李婷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连减混合运算)

教学

目标

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运用加减混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演算纸

一、谈话引入

师:

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

师:

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

生活费从哪里来呢?

师:

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

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

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问题):

谁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请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师: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集体交流。

师:

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生将列出的算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汇报。

预设生:

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即800+185,再从总收入里面减去花掉的钱,列综合算式为800+185-745。

师:

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

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即可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800-745+185。

(4)明确运算顺序。

师:

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生: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

师:

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2.解决问题: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1)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

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哪个信息已知?

哪个信息未知?

(2)尝试理解,集体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示意图。

请学生说说图意。

③全体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明确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3)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请学生根据刚刚的分析和理解,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小括号的用法。

3、课堂练习:

完成书本练一练

4、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李婷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里程表一》

(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1、利用新的计算方法解决火车里程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和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让你们看一样东西,你们想看吗?

那好(出示课件)谁知道这是什么?

(里程表)师板书课题里程表

(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

146

北京——石家庄

277

北京——郑州

689

北京——洛阳

813

北京——西安

1200

2、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问题:

“保定到石家庄还有多少千米?

3、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课件呈现)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演689-146=543(千米)。

小结: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求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4、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题(课件呈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独立完成,彼此交流。

2、指名板演,集体纠正。

3让学生画线段图理解,独立完成。

师巡视指点。

四、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李婷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里程表

(二)

(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教学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

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

(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

为什么?

师:

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

你认为公平吗?

师: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

你认为起点是多少?

(0米)终点是多少?

(100米)

师: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

你认为起点是多少?

(60米)终点是多少?

(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

100-0=100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

(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

千米)

星期一160

星期二350

星期三555

星期四745

星期五955

(1)师: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

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

(160-35=125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

(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

星期四呢?

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

你能看懂吗?

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

怎么办?

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

星期三呢?

……

总结:

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

该如何求呢?

学生说完方法

学生练习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

(6)比较联系

师: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

(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本课小结

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