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96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的思考.docx

农业产业的思考

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的思考

我县是山区农业县,多年来,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

但受各种条件因素制约,我县的农业优势尚未得到完全发挥,虽有农产品优势,但没商品优势,是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

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农业优势突出,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具备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为我县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全县现有水果面积21万多亩,其中芦柑15.2万亩,年产量24.43万吨,芦柑生产规模与柑桔出口量居全国首位;茶叶10.9万亩,产量6173吨,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食用菌年产量3..09万吨,居泉州市第一位。

形成了芦柑、茶叶、蔬菜、食用菌、毛麻竹、禽畜、名优果、速生丰产林八大基地,成为全国的柑桔生产基地县、水果生产百强县、茶叶生产出口基地县、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省用材林基地县以及泉州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

全县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3193家,年创产值近2亿元,其中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41家,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

涌现出了一批像宏顺、逢源、锦龙等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果蔬、茶叶、竹木、食用菌四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我县芦柑先后获部级“优质农产品”、“中华名果”和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为“绿色食品”。

永春佛手茶先后获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农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

2003年,永春佛手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茗茶博览会茶王赛上,先后获得了一个茶王、4个金奖、6个银奖、6个优质奖,产品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两倍以上。

永春老醋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是省级优质产品、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永春老醋荣获国家首批原产地标记注册,永春老醋有限责任公司也于同年顺利通过了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分别于2005年11月和2006年1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是农业科技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组织实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永春芦柑综合技术改造”、“永春芦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省、部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60多个、芦柑生产综合改进技术示范片239个,全县推广优质芦柑面积12万亩,芦柑平均一级果率从原来的30%-35%,提高至45%-50%。

此外,全县还组织实施了31个茶叶科技项目,建立4个百亩麻竹低产园改造及丰产栽培示范园,使芦柑、茶叶、麻竹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目前,全县共有7家企业的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26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

五是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

全县建设了永春芦柑批发市场、玉斗茶叶加工销售中心市场、蓬壶汤城食用菌批发市场等一批农产品市场,与邻县交通部门共同建立了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为农产品的流通贸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个以及一批农产品购销大户和“龙头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比较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点,使我县农产品顺畅地销往全国各地。

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开拓了东南亚和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目前,全县大宗出口农产品有芦柑、老醋、神香、食品罐头、茶叶、竹木工艺品等,年出口值5710万美元左右,其中:

芦柑5000万美元、茶叶约200万美元、老醋60万美元、神香400万美元、竹木工艺品50万美元。

六是农业生态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生态林业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为龙头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我县的聚集和流动,带动了运输、饮食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牛姆林生态旅游区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后,以其“闽南西双版纳”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2004年五一黄金周,牛姆林共接待10.9万人次,最高日接待量为2.84万人次,日接待量一直独占泉州市各景点鳌头。

2004年1至6月份全县旅游总收入近1.72亿元人民币,共接待游客34.5万人次,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产业化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看到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县农业优势比较明显,特色也比较突出,但要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在资金、技术、服务、市场、人才、观念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落后。

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个头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

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有3199家,年创产值仅2亿元,仅相当1家中等水平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

全县农产品加工率仅有5%左右,大大低于全省20%的水平。

全县芦柑加工不足3%,蔬菜加工不足1%,禽畜加工几乎空白。

食用菌、大麻笋以鲜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为主,或供外地厂家加工出口。

农产品加工滞后,既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使农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和支撑。

二是农业生产融资困难。

尽管县政府每年都在加大支农投入,但仍未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全县缺乏一批有潜力、有竞争力的农业项目,使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资金的投入与扶持受到制约。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行的支农功能弱化,农村信用社还不能完全承担为农业融资服务的重任。

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全县虽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8个,会员2233人,但组织机构和制度较完善、工作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一半属于组织制度不规范或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体上讲,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管理松散,服务内容仅仅停留在信息与技术咨询的较低层面上。

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全县初步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但规模小,设施落后,金融、信息等服务不配套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缺乏像泉州华洲水产批发市场、安溪茶都等大型批发市场。

五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够,管理水平不高,组织标准化生产的能力较差,导致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和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数量较少,能够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认证标准接轨的太少,成为我县优势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

六是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不强。

农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还不高,企业家的开拓意识不够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在对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上缺乏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造。

归根结底,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我们还缺乏一支高素质、敢拼敢闯的企业家队伍。

二、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围绕做强优势农业产业下力气

做强我县优势农业产业,应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为手段,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特色基地建设,拓宽市场营销渠道,不断培育农业经济增长点,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以及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优势农业的产业选择

经过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和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我县比较有优势和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有:

芦柑、茶叶、食用菌、蔬菜、笋竹、畜禽。

——芦柑是优势产业。

我县芦柑的栽培管理水平较高,产业链较完整。

栽培规模和柑桔出口量居全国首位,永春芦柑品牌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较大的知名度。

——茶叶是富有竞争力的产业。

茶叶是目前我省商品价值和效益最高的农业产业之一。

我县是全国最大的佛手和“闽南水仙”茶生产出口基地,佛手、水仙和铁观音三大当家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

——食用菌、蔬菜、笋竹、畜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

食用菌:

我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达到了一定规模,蓬壶、达镇、桂洋、呈祥、锦斗等食用菌基地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瑞丰、金蕾、元丰等加工企业已成规模,带动能力较强,市场营销渠道稳定;蔬菜:

我县发展各种蔬菜种植条件优越,具有污染少、质量好、上市早、夏季受台风的影响小等特点,全县大多数耕地均适宜蔬菜种植发展,蔬菜品种多,是泉州重要的蔬菜基地;笋竹:

被日本客商评价为“个大、细嫩、优于其它地区”。

全县麻竹面积、麻笋产量均有一定规模,年加工鲜笋达到5500吨;畜禽:

我县山地面积大,适宜发展畜禽。

石鼓白鸭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以阳升鸡场为龙头的蛋鸡养殖基础较好,畜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六大特色产品加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

——芦柑加工。

按照“天然、营养、优质、多品种、多档次”的方向,重点开发生产有利于贮藏、包装及运输和国际贸易的芦柑浓缩果汁和具有果味、奶味、甜味等多种风味的复合果汁、果酒及果醋饮。

要积极引进推广以酶法液化技术和深层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发酿造果酒、果醋系列产品;以果渣发酵生产细胞蛋白技术,提高芦柑残渣综合加工利用水平。

积极扶持芦柑果汁生产龙头企业,促进逢源饮料有限公司、宏顺食品饮料公司等芦柑饮料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恒升、康泰芦柑酒公司的改制、改造工作,提高其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

到2010年,争取实现全县芦柑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茶叶加工。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外茶饮料市场都在不断扩大,预计全球尚有1000万吨市场发展空间。

要充分发挥我县佛手、铁观音等名优茶的品质优势、市场优势与品牌优势,加强绿色茶、有机茶生产与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力推广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和特种加工工艺,提高优质率;大力引进和推广茶叶浸提、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精深加工技术,重点解决中低档茶叶的加工增值问题;全面实施国家标准,不断适应进口国要求,努力扩大出口规模。

——食用菌加工。

针对国际市场和国内高档需求,扶持金蕾公司、瑞丰公司等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加大先进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提升食用菌保鲜加工温控、排湿、护色技术。

大力发展大宗和珍稀食用菌种类的速冻加工小包装绿色产品,开发食用菌即食方便食品、旅游休闲食品、营养食品、调味食品和功能食品。

积极培育药用菌产业,通过多糖体、干扰素、酶等食、药用菌特殊有效成分提取,开发真菌保健品和真菌药品。

——蔬菜加工。

重点做大做强欣绿食品厂、腾安芥菜干厂和仙乡果蔬加工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加大企业引进开发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加工技术,尽快填补我县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深加工方面,可以开发生产具有果味、奶味、甜味等多种风味的复合蔬菜汁,增加产品附加值。

到2010年,争取全县蔬菜加工率从6%提高到20%。

——笋竹加工。

进一步开展麻笋系列产品开发,引进开发调味笋加工技术,提高原有罐头、酸辣笋、盐水笋、笋干、笋片等产品的加工水平,扩大其加工规模。

提高竹胶合板、竹塑合板、竹家具、神香等加工水平,积极开发竹地板等环保产品,帮助锦龙环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汉口神香厂和仙都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拓展市场。

——畜禽加工。

必须改变目前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短腿的状况,积极发展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深加工制品。

我县发展生猪养殖已有一定规模和优势,可以学习借鉴宁德市南阳有限公司的模式,探索发展生猪定点屠宰、加工、猪肉放心店连锁经营模式。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永春石鼓白鸭的品牌,发展鸭业加工,开发我县石鼓白鸭加工系列产品。

同时,由于畜禽养殖已有一定的规模,要相应加快复合饲料加工企业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应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小区和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集中资金连续扶持几年,促进加工企业向小区集聚。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争取有3—5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1—2家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从而培育形成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产业基地。

(三)巩固和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车间”。

要紧紧围绕我县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目标,搞好农业基地建设规划布局,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扩大基地规模。

——围绕加工,建立基地。

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保护价购销合同,在优势产区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加工企业要为农民提供技术、良种、农资、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基地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农民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并按企业规定的标准、质量提供农产品原料。

——围绕质量,加强管理。

目前,我县种植业化肥施用量较大,容易形成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

要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推广各种有效农业生态能源建设模式,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有效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农业企业标准化管理,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每个环节的技术规程,与国内外质量标准相衔接。

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龙头企业及市场建立检测站点,从单纯检验产品延伸到种苗、种养、加工等环节。

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推行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对大宗出口农产品企业实行登记制度,主动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

——围绕设施,提高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建立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加大新品种和良种的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

(四)不断扩大农产品营销渠道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做强我县优势农业产业的关键:

一是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继续加大以芦柑为主的大型产地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性主要农产品的集散地。

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代理制等,推动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成熟。

要注重无形市场的建设,建立发达、通畅的现代信息体系,提高市场的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等新型市场流通方式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形成健全配套的市场体系。

二是加快中介组织发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认真抓好我县柑桔同业公会、玉斗茶农协会两个省级试点,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促进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为我县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可以把相关经营性以及行业协调管理的部分职能,逐步下放给农产品行业协会,并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方面给予财政扶持,以增强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协调与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要加快制定全县特色农产品名牌发展规划,鼓励农业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形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调查、预测工作,开展ISO、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优质产品,培育产品品牌。

在巩固现有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上,经过3-5年的努力,再培育出几个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科技服务。

县一级可成立投资服务中心,简化审批程序,为农业项目落户、资金到位、开工投资等各个方面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乡镇可设立便民服务窗口,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加强县乡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整合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农民信息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信息资源,在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政策咨询与市场信息服务的同时,加大宣传农业最新成果,农业企业、重点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的影响力。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及时了解农业科研成果动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接,提高我县农业的科技含量。

五是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维护市场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有序性,着力消除市场营销壁垒和技术壁垒,为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发育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把农业旅游和中药材作为农业新增长点培育

以牛姆林为重点的农业旅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依托牛姆林生态旅游区这一“闽南西双版纳”独特魅力和蓬壶宗教朝圣休闲度假区,加强全县配套旅游景点建设,在农业旅游的观赏性、品尝性和参与性方面下功夫。

坚持“科学规划,巧妙设计,合理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把农业旅游的生产经营、产品加工与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拓展牛姆林生态旅游、蓬壶宗教朝圣休闲度假旅游内涵,努力使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三产延伸。

进一步扩大我县农业旅游的规模与效益,把我县农业旅游建设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优选地。

同时,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旅游商品——芦柑、荔枝、茶叶、麻竹笋、食用菌、特色蔬菜、参桂养脾散、老醋、榜舍龟、吉红糕、金吉糖、麻枣、生仁枣、纸织画、蔑香、漆篮等。

此外,我县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种植生产历史比较悠久,建立中药材基地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

要开展调查研究,统筹中药资源的开发规划,做到因地制宜,运用高新栽培技术,推广无公害栽培,实现中药材生产规模化。

合理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发展植物制药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领导,优化服务,确保优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实行县领导和部门挂钩负责优势农业产业,在全县上下形成做强优势农业产业的工作合力和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的良好氛围。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办法,加强对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与协调,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在制定我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中,争取有若干重点产业或重点产品开发项目,列入省市“十一五”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或重点项目。

2、拓宽投入渠道。

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县财政安排支农资金应突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向国家以及省市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主要向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高优农业示范基地倾斜;引导城乡个体私有资本、集体资本、国有资本投资农业,促进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要充分发挥华侨众多的优势,积极利用侨资发展现代农业。

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优先、重点扶持符合优势产业布局、具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通过协调相对捆绑有关部门的资金,集中扶持重点项目发展,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项目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

3、强化项目开发。

把农业招商项目的筛选、设立、储备与开发,作为做强优势农业产业的基础工作来抓。

切实抓好已有项目的实施和落实,继续加大牛姆林生态旅游区经营权转让、食用菌深度加工项目、优质茶叶加工项目和永春老醋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的引进工作,做到引进一个、落实一个、见效一个。

改进项目筛选储备方式,可以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扩大项目源。

4、加强闽台农业合作。

我县开展闽台农业合作比较早,闽台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合作项目最早在我县实施,效果很好。

可以此为基础,总结经验,积极争取在我县设立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用好用足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政策。

以此为载体,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吸引台湾农民和农业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

5、强化企业家培养。

做强优势农业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生产经营人才队伍,特别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我县本地的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素质,通过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科研基地及引智基地,不断提高和扩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