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58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湖南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湖南恒创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

前言

湖南省宁乡县灰汤镇因灰汤温泉而闻名遐迩。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交通不便利、服务设施落后和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灰汤镇的温泉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利用,甚至外省的温泉度假区项目都在抢占长沙等地的温泉市场。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和宁乡县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灰汤镇温泉资源的开发建设,宁乡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宁乡县境内的灰汤温泉、密印寺、千佛溶洞、四羊方尊、少奇故里五大旅游景点整合成“养生之奇,万佛之奇、造化之奇、国宝之奇和伟人之奇”的“五奇”旅游品牌,举全县之力推动灰汤现代温泉城的建设。

灰汤镇已经具有了较为充分的开发政策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长花灰韶高速公路正在加速修建,今后从长沙到灰汤只需要一个小时,长期困扰灰汤开发的交通瓶颈即将解除。

地下水回灌等技术措施也解决了所谓温泉水源“优而不丰”的问题。

灰汤镇区土地迅速升值,引来华天集团等大地产商投资开发,灰汤温泉已经“火起来”,为实现“国际温泉旅游度假胜地”的定位,确保灰汤温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可持续的“火”,急需解决三大问题:

首先是如何协调本土文脉与现代旅游开发的矛盾;其次是如何协调地产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最后是如何协调镇域范围内的各类景区和开发区之间的关系,兼顾本地民生,构建和谐发展的度假城镇系统。

面对迫切的开发建设要求和问题,急需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规划进行指导。

此前已经修编了《灰汤镇城镇总体规划》、《灰汤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同时正在进行灰汤镇城镇总体规划的提升和本次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灰汤镇核心区控规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衔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与城镇各相关规划,为本区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并确保灰汤镇度假区(核心区)的开发建设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逐步实现国际温泉度假区的目标。

2010年6月,宁乡县规划管理局组织规划招标,选定湖南恒创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入口修建性详细规划。

我院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方案设计与协调,并多次与业主和规划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讨论,协商和征求意见,现规划成果已基本形成,报请主管部门审查。

 

第一章现状概况

1.1区位条件

湖南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湖南省宁乡县灰汤镇境内,地处湖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长株潭城市群内,宁乡县西南部,东靠韶山县,南接湘乡市,西与枫木桥乡接壤,北临偕乐桥镇。

东距省会长沙90公里、黄花机场110公里,与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故居花明楼成品字形排列,各相距30-40公里,距县城37公里,是“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的重要一角。

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发达,境内长宁、灰老、灰韶公路等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待长花灰韶公路通车后,交通更加便利,将著名旅游景点韶山、花明楼、灰汤连成一体。

灰汤镇核心区主要为紫龙湖及周边用地,具体范围为:

北至新宁公路,南至紫龙公路,东至将军楼以东的东雾山风景区,西至迎宾路和蒋琬路,总面积2.8平方公里。

1.2自然与文化资源

1.2.1地形地貌

灰汤镇核心区整体地形东高西低,规划区内最高海拨为137.5米,最低海拔77.62米;地貌为低丘岗地和河床冲积过渡带,低丘岗地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为麻砂泥。

乌江河道两侧为河床冲积带,砂质壤土。

据测试,该区土壤肥沃,有机质非富。

1.2.2水资源条件

核心区内现有乌江自西向东贯穿本区,乌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乌江为沩江最大支流,年径流量为1.95-6.6亿米³,最大流量为1530米³/S,最小断流年平均流量为6.2-20.8米³/S。

常年水源比较丰富,完全能满足镇域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乌江历史最高水位达到90.08米,其中1998年水位达到83.5米。

1.2.3温泉资源

灰汤温泉,是中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之一。

泉水四时喷射,晶莹如玉,水温高达89.5℃。

灰汤温泉水无色、透明,有微弱的硫化氢气味,温度89.5℃,±1.0℃,固形物364毫克/升,灼烧残渣248毫克/升,灼烧减量116毫克/升,PH值8.5~9.2,矿化度为0.222~0.32/升,总硬度0.387~0.96德度。

根据“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湖南省中医院《灰汤温泉疗养功能专家论证意见》”:

灰汤温泉内含锌、钾、钠、钙、镁、铜、铁、硼等29种微量元素和重碳酸碳、硅酸盐、氟化物等多种化合物。

与国内同类温泉比较,灰汤温泉具有温度最高,水质最佳,医疗价值最大等优点,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功能。

据湖南省总工会职工疗养院对近2万例患者临床观察表明,温泉具有消炎、镇静、安神、调节生理机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等药物无法替代的神奇功效,尤其对皮肤病,运动消化,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多种慢性疾病疗效更为明显。

经20多年临床实践发展,灰汤温泉对各种皮肤病的治愈率为59.9%,总有效率为7.9%。

灰汤温泉配以理、体、药治等治疗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有效率为98.2%。

建议在温泉疗法的基础上,开发药物温泉浴、药物蒸气浴及按摩、气功、药膳等多种疗法,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4森林资源

灰汤镇核心区拥有大部分的林地面积,同时濒临东雾山,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还给规划区的景观环境塑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森林资源的保护比较到位,没有出现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但是经济型林木育苗较少,没有人工的规模林场和出口的经济型林木。

1.2.5旅游文化资源

灰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

三国时著名政治家、蜀相蒋琬诞生在灰汤,至今仍有许多他童年读书游憩的遗迹(相公桥、相公潭);宋代状元易祓、晋才子薛暄、清文人廖森、御史王文清、翰林王运等都曾来此浴身吟咏,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王震、王首道、张震等曾在此休养,留下了著名的“将军楼”及诸多佳话。

奥运冠军熊倪、李小鹏、杨霞等湘籍运动健儿曾在灰汤疗养保健。

灰汤风光绮丽,植被良好。

紧邻东雾山景区,山谷幽深,泉水潺潺。

宜人的自然风光,怡人的田园景色,动人的神话传说,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

灰汤温泉位于湖南宁乡县境西南灰汤乡境内的东雾山下,乌江河畔,距县城50公里,因其泉沸如汤滚,其汽腾如灰雾,故名灰汤。

宁乡灰汤温泉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温泉之一。

温泉晶莹如玉、水质无色透明,水温常年保持在90摄氏度左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29种微量元素,素有"天然药泉"之称。

1966年和1988年,为了充分利用泉水功能,在泉旁分别修建了湖南省灰汤温泉疗养院和湖南省灰电力职工医院,利用泉水治病养身,疗效颇好,是国内著名疗养地之一。

为大力开发灰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湖南省和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灰汤特别招商区,列入湖南省和长沙市对外开放的重点,高起点制定了开发建设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1998年,国家旅游局批准灰汤为“面向21世纪中国旅游业43家优先发展项目”之一,这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项目。

2000年,灰汤温泉开发纳入了国家计委首批旅游国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植的重点项目。

1.3核心区现状分析

1.3.1用地现状

灰汤镇核心区内用地主要为河塘、耕地、林地等未开发用地,共274.8公顷;已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灰汤镇老镇区,迎宾路(原宁灰公路)和蒋槐路(原灰韶公路)两侧区域,以及西北部的温泉山庄周边区域。

详见下表: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ha)

比例(%)

村镇建设用地

50.64

18.43

河塘水域

20.95

7.62

耕地

175.94

64.02

林地

27.27

9.93

总用地

274.8

100

1.3.2景观现状

(1)自然景观

灰汤镇核心区风光秀丽,植被良好,田畴吐绿,晨夕钦烟四起,温泉沸玉,纯朴自然的农家风光,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有三大类:

即以东雾山为代表的山林地景观和以乌江为代表的河流景观,以水田为主的农田景观。

(2)人文景观

灰汤镇核心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

历史悠久的老镇区(建筑立面改造正在进行)、紫龙寺(今灰汤镇政府所在地)、灰汤庙等诸多历史遗迹,还有撒落在灰汤的每寸土地上的优美传说。

核心区内还有已经建成的紫龙湾大酒店和职工温泉疗养院等旅游接待设施,其中紫龙湾大酒店为近年新建的豪华酒店。

区域内其他乡村住宅建筑多为两层的白瓷砖贴面,今后将会逐步拆迁。

建设用地相对布局混乱,片区内散落一些村庄,建有灰汤医院、职工疗养院、灰汤镇政府、灰汤地热电站、邮电局、度假酒店及少量住宅。

功能混杂。

特别是疗养与居住混杂,商贸与居住混杂。

1.3.3道路交通现状

灰汤镇核心区的道路系统正在建设过程中。

迎宾路和蒋琬路是老镇的城镇主干道,连接对外交通道路。

新宁路既是对外交通公路,也是进入核心区景区的主干道。

新建的紫龙公路通向华天开发区,新建的环湖路是景区主要旅游道路。

核心区内部断头路多,路面状况较差,对外交通、城镇交通和旅游交通的道路性质不清,交通通行能力低,同时影响了本区功能和本区生活环境。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2.1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2005版》

(4)《宁乡县总体规划》

(6)《宁乡县灰汤镇总体规划》

(7)《宁乡县灰汤镇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8)其他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2规划思想

灰汤镇核心区的开发应遵循景观城市主义理论和“反规划”方法。

2.2.1景观城市主义理论

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urbanism)由现任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主任的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提出,主张以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的构建基础。

景观成为反映当代城市的透视镜,也是构建城市的媒介和途径。

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

近十年来,景观城市主义思想逐渐兴起,并被欧美城市规划设计界人士接受,取代了“新城市主义”,成为当前最为前沿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这一概念基于景观生态优先的原则,符合世界环境危机大背景下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要求,也完全符合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2.2.2“反规划”方法

“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由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提出的。

“反规划”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被认为等同于“控制”规划方法(相对于“发展”规划的方法)(齐康,1997),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生态规划途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也同样可以被称为“逆规划”或“负规划”,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

“反规划”的实施途径是: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辨识有较高的生态系统价值的土地格局,建立一个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

绿色基础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简称GI)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如同市政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绿色基础设施也是区域生态建设的基本要素。

根据景观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反规划”应该在“正规划”之前进行。

“正规划”即城镇“发展”规划。

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预测和社会经济需求分析入手,布局城镇用地。

在景观城市主义的观点中,发展规划的时序是在生态规划之后,而且要服从生态规划的刚性要求,发展建设用地不得侵占生态用地,而且受限建区制约。

这一观点被我国新的《城乡规划法》接受,并反映在空间管制规划的禁限建区设置当中。

2.3规划目标与原则

2.3.1规划目标

将整个灰汤镇核心区建设成为一个:

国际温泉旅游的度假胜地,国内著名的温泉旅游景区,湖南省的旅游度假中心之一。

实现这一大目标的关键在于实现以下小目标:

(1)打造即具有本地文化特征,又是世界顶级的度假环境和设施。

(2)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度假开发的矛盾,在建造顶级度假设施的同时保障山水格局的完整,实现“两型社会”构想。

(3)协调旅游度假开发与本地民生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协调老镇、新镇、环湖景区、东雾山景区和华天开发区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城镇系统。

2.3.2规划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4项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国际旅游度假区最重要的资源在于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并将导致整个度假区旅游价值降低。

因此,需要首先分析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根据“反规划”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生态优先原则。

(2)系统规划原则

把核心区的规划和周边开发区规划内容联系起来,从整个灰汤镇和度假区的大局着眼统筹安排旅游、居住、娱乐、会议、商业等各类功能,形成有区别但统一的灰汤度假区系统。

同时系统规划核心区范围内的各用地功能,避免用地功能相互干扰和冲突。

(3)市场引导与规划调控相接合的原则

规划应充分考虑市场的弹性,避免规划过于死板以至于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规划失效或无法实施。

同时规划应能调控市场,需要制定部分刚性条文严格控制保护区用地,避免市场的盲目逐利行为危害度假区的长远发展。

(4)近远期结合原则

规划既要考虑长远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要体现近期建设开发的可实施性。

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的关系,使得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战略目标能够一步步的实现。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环境容量和人口规模决定了用地规模,主体功能区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内容需要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之前研究确定。

3.1环境容量分析

分别从旅游人口容量、生态容量、旅游环境容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取最小值的生态容量作为本次规划的环境容量控制要求。

3.1.1游人容量

考虑规划区的独特地理位置,本区域游离于景区和城市公园性质之间,且更具有风景名胜公园性质,规划游人容量面积法结合实际因素,我们取综合指标为人均占有面积100m2/人,规划区总用地271.17公顷,其中可供游览面积约为193.6公顷,则规划区域游人日容量为19360人,年容量可达到706.6万人。

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

水面和陡坡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0~50

60

70

80

近期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

≥30

≥40

≥50

≥75

远期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

≥60

≥75

≥100

≥150

3.1.2生态容量

通常情况下,旅游的生态容量往往通过对旅游者在游憩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环境能够消纳影响的能力来测算。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相当的污染物,如果仅通过自然环境销纳,而不需要人工方法处理,这样旅游生态容量的大小就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净化旅游污染物的能力。

我国于1999年制定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针对各种用地类型给出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游憩用地生态容量。

用地类型

允许容量和用地指标

(人/ha)

(M2/人)

针叶林地

2-3

5000-3300

阔叶林地

4-8

2500-1250

森林公园

<15-20

660-500

疏林公园

20-25

500-400

草地公园

<70

>140

城镇公园

30-200

330-50

专用浴场

<500

>20

浴场水域

1000-2000

20-10

浴场沙滩

1000-2000

10-5

参考上述标准,并且针对规划区的发展定位与资源保护方向,分别设定规划区域内疏林公园、水域的生态容量为500m2/人和20m2/人。

则规划区域内体育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容量为2350人,水域生态系统为37950人,可容纳游客的生态容量总数为40300人。

3.1.3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空间标准是指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使旅客使用的载体,如车、船等)所需要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基本空间标准通常用人均占有面积数(平方米/人)来衡量。

日本观光协会于1974年对“观光、游憩地区及其观光设施标准”进行调查并制定了相关的准则。

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标准。

场所

基本空间标准

参考

动物园

25M2/人

上野动物园

植物园

300M2/人

种代植物公园

高尔夫球场

0.2-0.3ha/人

日利用者数228人(18洞)

滑雪场

200M2/人

滑降斜面最大日高峰率75%-88%

溜冰场

5M2/人

都市型室内溜冰场

码头:

小型游艇

2.5-3ha/艘

25M2/艘

码头:

汽艇

8ha/艘

100M2/艘

海水浴场

20M2/人

沙滩

划船池

250M2/人

上野公园划船场

野外比赛场

25M2/人

射箭场

230M2/人

富士自然修养林

自行车场

30M2/人

钓鱼场

80M2/人

狩猎场

3.2ha/人

旅游牧场、果园

100M2/人

以葡萄园为例

徒步旅游

400M2/团

郊游乐园

40-50M2/人

游园地

10M2/人

参考上述标准,此次规划用地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以及容纳的游客数量有:

资源类型

用地面积(ha)

人均用地标准

可容纳游客

游园地

103.2

100M2/人

10320

水域

75.9

20M2/人

37950

郊游乐园

14.5

40-50M2/人

2900

因此,此次规划旅游环境容量为51170人。

3.2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划分各用地的生态功能、建设控制和开发原则。

通过评价基地内资源环境的敏感性,阐述基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机遇与限制;确定适宜开发的区域,制定总体环境策略,提出区域可持续的环境保护与管理目标,以协调区域开发,保护自然资源环境。

3.2.1环境敏感度分析

(1)海拔高度

高度敏感区:

海拔高于115m,主要为山地地区,风景优美,但土壤相对薄弱,植被受破坏后不易恢复。

中度敏感区:

海拔在100-115m之间,属于山地向河谷过渡地区,地形破碎,同时是主要的汇水区域。

低度敏感区:

海拔低于100m,主要是平原和河谷地区,地形平坦。

(2)坡度

坡度大于25%为高度敏感区,地形起伏较大,不宜开发,开发后易引发水土流失。

坡度在10%-25%之间为中度敏感区,不宜密集开发。

坡度低于10%为低度敏感区,地形平坦。

(参考国家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一类用地坡度低于10%,二类用地低于25%)

(3)土地利用类型

高度敏感区:

森林,水域;具有高度观赏、游览价值,是区域内的主要特色资源。

中度敏感区:

道路,农田,居民区;与区域内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低度敏感区:

淤沙贮存区,森林以外的未利用地区;能够用于开发。

(4)水资源保护

高度敏感区:

主要河流周边50m,支流周边15m缓冲区,为水源水质保护核心区。

中度敏感区:

主要河流50-100m及支流周边15-30m的缓冲区,对保障河流水质也有重要意义。

低度敏感区:

缓冲区外围地区。

(5)生物多样性

高度敏感区:

森林;受居民活动影响很小,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潜在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中度敏感区:

水域、农田和未利用地区;受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这些区域内自然栖息很少。

低度敏感区:

居民点以及其它已经开发地区。

3.2.2核心区用地的主体功能

依据上位规划中“两绿夹城,六脉相连”的生态城镇用地要求,结合核心区环境敏感度分析,将区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和适宜建设区。

(1)禁止建设区:

包括蓝线保护的湖面和主要水体,坡度大于25度的林地以及温泉保护区。

区域禁止一切开发建设项目,严格保护温泉资源和水环境。

(2)严格限制建设区:

环湖开放空间和三条生态廊道,以及所有环境高敏感区。

这些区域承载了重要的生态和游憩价值,除了为维护其生态游憩价值而进行的建设活动外,不允许其他的开发,并确保开发活动与主体生态功能的兼容性。

(3)一般限制建设区:

包括山地和有重要自然景观资源的地区和环境中敏感区。

需要在专项控制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需要重点维护土地的生态与文化价值,避免因建设导致的破坏。

(4)适宜建设区:

已经建设的土地和非禁限建区的其他土地,以及环境低敏感区。

适合进行开发建设。

3.2.3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原则

(1)开发原则

用于集中开发的土地应尽可能选取环境敏感度较低的适宜建设区域,以降低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禁建区内严格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为保证居民的生活安全,开发区域应尽可能避免与高压输电线接近;为保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域应避免与主要道路发生冲突。

(2)用地选择

■禁止建设区域

保护区、有特色的风景区、森林和水域。

用途:

自然公园,小径,徒步旅行场所,动物栖息地或林场。

■严格限制建设区

风景区、农田、环湖开放空间、有特色的地形、部分森林、潜在的生态恢复区。

用途:

以滨水公园和主题公园为主,部分休闲度假地区允许低密度开发。

■一般限制建设区

受干扰的土地,小片森林,村落和部分农田。

用途:

低密度住宅,低密度城镇区。

■适宜建设区

已受破坏或严重影响的土地和岛屿,城镇区域,生态价值较低的地区。

用途:

中密度城镇开发,商业区,中心区

3.3人口规模预测

3.3.1基地规划住户数预测

根据容积率的要求,居住建筑(含产权式度假酒店)总面积为682120.2m2,

本规划按别墅建筑300m2/户,规划总户数为2274户。

3.3.2基地规划人口预测

(1)按户均人口3.5人计,则居住人口为7960人。

(2)随着基地商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其中40m2商业面积一个就业岗位计,可提供8036人就业。

(3)根据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还要考虑4万人的旅游服务设施。

综上所述,本规划将按0.8万人配建居住区公共设施,而按1.6万人配建城镇基础设施。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4.1布局原则

以景观城市主义为指导,通过景观要素来引导度假区开发用地项目。

(1)在满足开发用地要求的同时,延续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城镇结构。

(2)通过绿化掩映开发区边界,沿湖和景观道路均保证绿色自然的景观特征,城镇道路设绿化带,东雾山和紫龙湖之间的开发区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确保建筑被掩映在绿化当中。

(3)规划设计结合自然,使用植物、砂石和雾等自然要素进行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工痕迹,营造“宁静、温馨、自然、生态”的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环境。

4.2规划结构

规划围绕紫龙湖,形成“一环、三廊、六片”的布局结构。

一环:

环湖生态游憩带。

指环紫龙湖周围的沿湖风景区,以公共开放空间为主,能容纳多样化的滨水休闲与度假活动,集观赏风景、体验亲水游乐设施和品味文化项目于一体。

步行滨水游道能串连各滨湖景点,绕湖行进一周。

三廊:

北入口景观廊道、西部小河支流蓝色廊道、南部绿色廊道。

三条生态廊道连接紫龙湖和核心镇区周围的生态用地,是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环湖生态游憩带一起构成核心镇区的生态网络。

需要列入禁建区和严格限建区进行保护。

六片:

生态网络之间的用地,除温泉保护用地之外,大部分可供度假区开发建设。

具体包括如下六片开发用地:

(1)湖北温泉别墅区。

位于小河与北湖堤以北,迎宾路以南。

属于连接城镇和紫龙湖公园之间的低密度度假别墅区。

(2)水乡风情商业街。

位于紫龙湖的西南部和蒋琬路之间。

引湖水入街区,形成水巷,以仿古商业街的模式营造湖湘水乡民俗文化的商业氛围。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