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7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docx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

篇一: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范例一

主诉:

咳嗽3天。

病史:

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

咳嗽(风寒夹湿)

治则:

疏风散寒化湿止咳

方:

杏苏散加减

药:

苏叶10防风10杏仁10桔梗10藿香10苍术10厚朴10甘草10

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范例二

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

1991-1-3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1.测血压、脉搏1/4h

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①云南白药0.5qid白芨粉6gbid

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

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

4.待床入院

初步诊断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

范例三

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

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

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

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

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

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

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

白虎汤: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桃仁承气汤: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范例四

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

患儿虽非绝对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

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

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绝望。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

真武汤。

结果:

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

第二日仍头痛微渴,肢节疼痛。

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

第二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疼痛尽除,与平时无异。

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

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

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

茯苓2.0朮1.5白芍1.5附子1.0生姜1.5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范例五

王××,30岁发病情形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

显得疲倦脱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一帖见效,隔日往诊,见其自起进稀粥矣。

范例六

多发性腹痛年龄性

别男,45岁。

本务农,后弃农就工,体质弱健。

发病情形自四五年前屡发腹痛,各西医诊为胃炎,然百方治疗均不能根治。

脉象及症候胃痛时流动于脐的上下周围。

此外则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便不利、脉沉弦、舌无苔。

用药黄连汤加大黄白朮二剂。

结果全治

备注以上症状,以今日观之,非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白朮芒硝。

不知当时何以用黄连汤而收效,自觉惭愧。

黄连汤治胃炎,便秘者加大黄,下痢者加茯苓,是一般原则。

黄连汤:

黄连、干姜、桂枝、半夏、甘草、人参、大枣;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范例七

重症神经衰弱年龄性别女,40+岁,久患神经衰弱,体格瘦小。

为一敏感性妇人(言语絮絮而反覆,错乱不休)。

发病情形去年因神经衰弱病名就医于某精神科病院,据云稍有起色。

因医师应征入营而退院。

近数年因关心夫婿事业以致常陷于不眠,初唯不眠倦怠而已,继则居恒头涨脑昏,心神恍惚,忧愁苦闷,悲喜无常。

脉象及症候入本年来,恒通夜不能入眠,容易惊恐,动辄气喘如有物从脐上上冲胸部,因而呼吸几至窒息(按此可推定奔豚),发作时身体及手足不随意振颤。

厌恶与人接触,寡言笑,头眩心悸,居恒胃部膨满、喜噫食臭、心下嘈杂、吞酸、腹中雷鸣、便秘。

用药甘草泻心汤。

结果胃症状与精神症状同时痊愈,连服四帖睡眠大佳,各病俱除。

备注主诉的前部,属于金匮要略的狐惑病,甘草泻心汤证。

后部之胃肠症状,又属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证。

范例八

杨××,女,22岁,体质营养俱佳良,平素容易下痢不消化便。

发病情形绕脐周围疼痛下痢、头痛腰酸、疲劳倦怠、腹胀、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心中烦闷、多梦、口苦咽干、微渴、喜噫食臭。

用药生姜泻心汤。

结果二帖而全治,一年多不再下痢。

备注生姜泻心汤。

在金匮要略是治狐惑,相当今日的神经衰弱。

在伤寒论中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生姜泻心汤:

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黄连、干姜

范例九

流感并发支气管肺炎年龄48岁,性别男,少时即体弱多病,宿有喘息,年仅48,已有老衰气象,曾以肺病咯血。

发病情形当时流行感冒普遍.

脉象及症候颜面苍白幽微恶寒、微热、手足冷、脉细微、全身显得疲倦怠,行路或立坐皆两眼不舒,

篇二: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1-10[1]

范例一

主诉:

咳嗽3天。

病史:

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

咳嗽(风寒夹湿)

治则:

疏风散寒化湿止咳

方:

杏苏散加减

药:

苏叶10防风10杏仁10桔梗10藿香10苍术10厚朴10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范例二

姓名XXX性别X年龄XX岁

1991-1-3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1.测血压、脉搏1/4h

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①云南白药0.5qid白芨粉6gbid

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

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

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

4.待床入院

初步诊断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

范例三

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

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

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

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

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

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

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

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

白虎汤: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桃仁承气汤: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篇三: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1]

范例一

主诉:

咳嗽3天。

病史:

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

咳嗽(风寒夹湿)

治则:

疏风散寒化湿止咳

方:

杏苏散加减

药:

苏叶10防风10杏仁10桔梗10藿香10苍术10厚朴10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姓名余华尔性别男年龄48岁

住址小海镇小张关村就诊时间201X-8-31

上腹部胀痛10天,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3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检验血红蛋白80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1.测血压、脉搏1/4h

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①云南白药0.5qid

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止血芳酸ml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西医诊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用药:

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炒六曲炒山楂

鸡内金炒枳壳

草炙乌贼骨

炒薏苡仁白芨医生:

炒仙鹤

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三

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

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

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

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

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

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

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

白虎汤: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桃仁承气汤: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范例四

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

患儿虽非绝对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

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

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绝望。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

真武汤。

结果:

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

第二日仍头痛微渴,肢节疼痛。

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

第二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疼痛尽除,与平时无异。

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

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

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

茯苓2.0朮1.5白芍1.5附子1.0生姜1.5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范例五

王××,30岁发病情形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显得疲倦脱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篇四:

甘肃省中医院门诊病历

甘肃省中医院门诊病历

内科201X年6月20日

姓名:

王xx性别:

女年龄:

36

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尿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后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遂来诊。

白带多,时有阴下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史可载。

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8.4℃R:

18次/分P:

96次/分BP:

120/mmHg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

体温达38.4℃.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有压痛。

3.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淋证-热淋

西医诊断:

急性神盂肾炎

治则: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减

萹蓄15g瞿麦15g车前子15g滑石30g制大黄15g山栀10g柴胡10g黄芩10g甘草5g水煎服。

甘肃省中医院门诊病历

年级:

学号:

姓名:

何洲中本B班109501167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