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34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x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

2010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题及答案考试结束后可从“焦作基础教研网”下载。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一滩泥唇枪舌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勖勉水蒸气和盘托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涵盖勘误表黔驴计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貂婵缉私队独当一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小煤矿主置国家法令法规于不顾,违法生产,造成事故不断,生灵涂炭,真是触目惊心。

B.孙红雷一改以前硬汉的形象,把“特务”余则成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长期潜伏在敌人内部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

C.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沧海横流,在绝境中我抬起头来,隐隐看见一艘救生艇、一抹橄榄绿——救星来了!

D.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到任后,和该国教育部女副部长共同探讨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不长,两人就成为莫逆之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样的语感和联想,既因为人们对四方四季的气候、景观、生态有不同的感受,也因为传统文化常常把四方四季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

B.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这次特大井喷事故为责任事故是无庸置疑的。

C.从政策层面看,汽车下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不但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D.近日,省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

向遭受严重旱情的西南地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

①故有“秋老虎”之说

②“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③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④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①④⑤③②⑥B.③②⑤④①⑥

C.④①②⑤⑥③D.⑤④⑥①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所谓纳米雾机器人是由一大群能自我复制的智能型纳米机器人组成,每个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个纳米颗粒。

这些机器人身上都有12只手臂,还有接收天线,当需要什么的时候,只要往电脑中输入一个指令,电脑向空中发出无线电波,接到命令后的纳米机器人会立刻聚拢来变出你想要的东西。

它们结构相似,具有遗传、繁殖及对外的应激能力;它们从出生、繁衍、执行各种任务,到最终衰亡,还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

也就是说,它们还具有新陈代谢、生长、演变等特性。

这是美国计算机专家约翰·霍尔基于目前纳米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一种构想。

那么,以当今的科技水平,科学家制造出这样的纳米雾机器人还存在哪些技术难点?

一是繁殖问题,纳米雾机器人要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并在需要时快速自我复制,就必须从外界大气中补充、摄取新的物质。

对比大气和生命遗传基因DNA的成分可以发现,大气中严重缺乏DNA中的磷元素,这意味着DNA无法在大气中顺利进行自我复制,此因素很可能成为纳米雾机器人在大气环境下无法繁殖的重要原因。

试想,如果纳米雾机器人不能繁殖,它们就无法在自然界中存活;但反过来,如果其繁殖能力过强,加上在自然界中又没有天敌,一旦人类对其复制失控,这种纳米雾机器人将有可能迅速占领地球上的生存空间,直接威胁到其他生物,甚至人类的生存。

二是能源问题,从可能的途径来看,纳米雾机器人的能量来源可依赖太阳能、摄取外界含能物质或由人类提供;前两种途径的可行性很小,第三种途径是通过人工电磁波等方式获取能量。

这种方案相对可行,但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电磁波能量装置微型化。

纳米颗粒的显著特点是表面积大,粒子表面的原子数多,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学活性。

这些机器人在空中飘浮,人类肉眼无法觉察,不知不觉中会以热运动的方式扩散进入人或动物体细胞内,在人或动物体内将“如同幽灵一样游走”,如果潜伏在细胞内就有可能诱发细胞病变,甚至可能导致癌症。

一些预言家危言耸听地预言,纳米技术产生的这种纳米生物机器人,最终将会使地球变成一大团灰色的、黏黏糊糊的物质覆盖的纳米怪物。

5.下列对“纳米雾机器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雾机器人是一大群结构相似、能自我复制,在空中飘浮,人类肉眼无法觉察的纳米颗粒。

B.纳米雾机器人身上都有接收天线和12只手臂,通过无线电遥控接受人的指令,快速变出人们想要的东西。

C.纳米雾机器人能及时和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交换,并且在大气中生存、繁衍,接受人类的命令,执行各种任务。

D.纳米雾机器人的组成个体表面积大,粒子表面的原子数多,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吸附能力很强,化学活性很高。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计算机专家约翰·霍尔设计的纳米雾机器人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隐患。

B.纳米雾机器人在大气环境下无法繁殖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大气中十分缺乏生命遗传基因中的磷元素。

C.从可能的途径来说,因为纳米雾机器人形体微小,所以电磁波能量装置微型化才便于它们携带和运用。

D.如果纳米雾机器人诱发细胞病变甚至导致癌症的话,是因为它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人或动物体细胞内,并潜伏其中。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雾机器人具有遗传、繁殖、新陈代谢、生长、演变等生命特性,这实际上表明它们已经属于人造生命范畴。

B.无法繁殖不能存活;繁殖能力过强,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由此可见,纳米雾机器人的可控繁殖也是一大技术难点。

C.虽然近年的纳米科技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制造纳米雾机器人仍任重而道远。

D.因为纳米雾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很高,所以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将可能不断地自我完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稹八岁丧父。

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学书。

稹九岁能属文。

十五岁两经擢第。

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

制下,除右拾遗。

稹性锋锐,见事风生。

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

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

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

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

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

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

使还,令分务东台。

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

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

稹并劾奏于法。

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

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

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

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

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

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

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

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

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

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

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

“今为南宫散郎。

”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

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恶:

厌恶。

B.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摄:

拘捕。

C.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讽:

嘲讽。

D.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鄙:

轻视。

9.以下句子中,分别表现元稹性锋锐、有才名的一组是

A.即日上疏论谏职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B.稹并劾奏于法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C.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D.既以俊爽不容于朝宫中呼为元才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作为谏官尽职尽责。

议论西北边防事务等朝廷大事,皇上召见他并询问治理策略,可又忌恨他,贬他出京,让他作了河南县尉。

B.元稹先后弹劾过违规擅自收税的节度使、杖毙县令的观察使、违制让丧柩停放邮舍的节度使,还让做违法事的河南尹停止处理政务。

C.元稹和白居易友善,都善于作诗,时称“元、白”;二人遭贬后经常互赠诗作,唱和应答,其流离放逐之情,很是凄婉。

D.唐穆宗很欣赏元稹的诗作,看到他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非常高兴,当天就调任他作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也不负圣望,辞诰盛传于当时。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I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译文:

(2)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①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②。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

①喜欢:

地名,在大散关上。

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②石鳞:

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首联数字的运用很巧妙,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

(2)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诗人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大直若屈,,。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2)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

”(《论语·颜渊第十二》)

花径不曾缘客扫,。

,。

(杜甫《客至》)

五、(22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草原八月末

梁衡

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

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

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②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

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

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

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

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

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③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

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

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

停车下地,我又疑是回到了中世纪。

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

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

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

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④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

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

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

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

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

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

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

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

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剪的柏树墙。

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⑤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

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

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

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

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

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

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

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

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

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

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⑥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

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

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

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

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

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

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

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⑦呜呼!

草原八月末。

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

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

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

我的草原!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

14.文章描写了八月末草原景色的哪些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

答:

(2)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

答:

16.第⑤段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7.第⑥段作者认为“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简述理由。

(6分)

答:

六、(15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3分)

记者从我市天文台中①了解到,日前,该台专家参加了②有关日全食工作会议,针对日全食过程有③可能出现的社会现象,制定各项应急预案。

台长告诉记者,有一年德国某大城市上空出现日全食,由于④驾车者都停车观看,导致了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将⑤全线瘫痪。

因此,日全食期间的交通问题值得重视。

此外,治安、卫生等问题也⑥很重要。

(1)不能删去的是:

(2)必须删去的是:

(3)可删可不删的是:

19.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的定义。

(不超过60字)(6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生,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活着,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不愿对外沟通,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情绪波动大,只是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

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者”,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对象,写出有一定寓意的文字。

(6分)

例:

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

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七、作文(6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选一题)

崇尚纯真的人,渴望像水一样生活;崇尚自由的人,渴望像风一样生活;崇尚浪漫的人,渴望像鸟一样生活……一个会生活的人,总能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请以“像一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2010年部分市地高三联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2.D3.A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C6.A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C9.B10.A

四、(23分)

11.(10分)

(1)(5分)(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

(2)(5分)刘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

12.(8分)

(1)(4分)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垂垂老矣,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首联用数字形象地表述出诗人的艰难处境。

(2)(4分)劲风鼓帆,如腹怀胎,水急船快送客远去;雨水暴涨,载舟前行,消减了水流石上的波纹。

诗人由悲泣忧愤转为达观惬意。

13.(5分)

(1)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五、(22分)

14.(4分)开阔宁静干净纯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15.(6分)

(1)辽阔无边的美景能让人的身体自然舒展,能让人的灵魂空明。

(2)获得深刻而独特的历史感悟需要远离喧嚣。

16.(6分)写“将军泡子”来历的作用是:

丰富文章内容,突出草原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深沉;从描绘草原景色转向抒写个人感悟,巧妙将景、情、理融为一体。

17.(6分)例

(1):

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特定的环境和时刻呈现的自然美,不可多得也无法复制,要有与这美感产生共鸣的欣赏者;自然释放美感,润泽人的灵魂,人欣赏美,从自然中汲取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言之成理即可)

(2):

不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刹那的交汇”将美感说得过于神秘,“才可能迸发”将美感的获得说得绝对。

(言之成理即可)

六、(15分)

18.(3分)

(1)不能删去的是:

②⑥

(2)必须删去的是:

①⑤(3)可删可不删的是:

③④

19.(6分)“蚁族”是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整日忙碌而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

20.(6分)例:

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

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算盘——你上上下下算计,却无一厘属于自己,是不是在告诉人们:

忙碌千番为别人,才能显示自己的意义?

七、作文(60分)

21.(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稹八岁就死了父亲。

他的母亲郑夫人是贤惠明理的妇人,家中贫穷,她亲自教元稹读书,并教他写字。

元稹九岁就能写文章。

十五岁两经考试登第。

二十四岁调判入第四等,授官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八岁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中的十八人中,元稹是第一,这是在元和元年四月。

皇帝下令,授他右拾遗官职。

元稹生性锋利急切,遇到事情雷厉风行。

(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

又议论西北边防事宜,都是朝政的大事,宪宗召他回话,询问治理策略。

被当朝权臣忌恨,出京任河南县尉。

母亲死后服丧,服除,授官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奉命出使东蜀,弹劾奏报已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反制度擅自收税,又登记没收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官吏百姓的田宅一百一十一处、奴婢二十七人、饲草一千五百束、钱七千贯。

当时严砺已死,七州的刺史都被责罚。

元稹虽然尽职,但是和严砺关系深厚的当朝权臣厌恶他。

出使回京,让他分管东台事务。

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打湖州安吉县令孙澥,孙澥四天死亡。

徐州监军使孟昇死了,节度使王绍用驿车送孟昇灵柩回京师,给凭证乘坐驿车,还在邮舍安放灵柩。

元稹一并依据法律弹劾奏报。

河南尹房式做违法的事,元稹想要追究拘捕,擅自命令房式停止政务。

快速上表奏报皇上后,皇上罚房式一个月的俸禄,又召元稹回京。

路上住在敷水驿舍,宦官刘士元后到,两人争住正厅。

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

士元追赶他,后来用鞭子打伤了元稹的脸。

当朝权臣认为元稹是年轻小辈,作威作福,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稹聪明敏锐过人,年纪轻轻就有才名,和太原白居易交好。

擅长作诗,善于写景状风物,当时谈论诗的人称他们“元、白”。

从官员读书人,到平民百姓,都传诵他们的诗作,号称“元和体”。

元稹因为才智出众爽直不被当朝容纳,流放到荆州蛮荒之地将近十年。

不久白居易也被贬,作了江州司马。

虽然通州、江州相距遥远,但两人来往赠诗应答,凡是写的诗,有三十韵、五十韵乃至百韵。

江南的人,传诵于路,流传到京师,街巷的人互相传抄,为此纸贵。

看到诗中流离放逐之情,都是凄凉委婉的。

穆宗皇帝在东宫时,妃嫔侍从曾经诵读元稹诗作,把它作成乐曲,穆宗得知是元稹所写,曾经称赞它好,宫中称呼元稹“元才子”。

荆南监军崔潭峻对元稹礼遇有加,不把他作一般小吏看待,常常求取元稹的诗作诵读。

长庆年初,崔潭峻回朝,拿出元稹所作连昌宫辞等百余篇献给皇帝,穆宗非常高兴,询问元稹现在何处,回答:

“现在是南宫散郎。

”当天就调任元稹任祠部郎中、知制诰。

朝廷官员认为文书任命不从相府发出,很看不起他,但是元稹所写的辞诰,词旨深远和古人相同,于是在当时广泛流传,因此很受皇帝恩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