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52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docx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2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土地退化的含义。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4.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第一课时

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学习过程】

活动一:

荒漠化的概念和土地退化的含义

1.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活动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教师补充讲解: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思考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并分析原因。

点拨: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活动三: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⑴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⑵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⑶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⑷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

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

图2.3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活动四: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4)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P20活动

让学生阅读后讨论: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

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

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点拨: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学习反思】

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二课时

活动五: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

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1)。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⑴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恢复自然植被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

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⑵治理重点: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治理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a.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b.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c.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⑶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⑷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图2.12)。

⑶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指导读图

课本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然状况:

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

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思考

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

效果如何?

点拨:

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②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点拨: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p24阅读

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

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点拨:

对图2.13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

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

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点拨:

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点拨:

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学习反思】

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人们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2.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D.治理严重荒漠化的土地

3.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提高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读图“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回答6~7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破坏植被④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8.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A.水田和旱作地区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9.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二、综合题

10.读右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

3.认清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4.认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5.了解雨林开发利用现状和雨林锐减的后果,选择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

森林的作用(阅读1—3段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1.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        ,又是不可替代的        。

(2)森林有、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和等方面作用。

此外,还具、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被誉为“        ”。

2.森林的急剧减少导致        失凋、        恶化、        频发,        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

担心有道理,森林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并放出氧气,如果森林砍伐量增加,就意味着光合作用减弱,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低地国家被淹没。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点拨: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开发和抚育相结合,首先保护好现有森林,其次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活动二: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1)在        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        。

(2)        、        和        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作用:

——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        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        。

(2)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效应尤为显著。

被人们称为“        ”。

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3)具有促进全球        、调节        的作用。

3.阅读资料及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点拨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3.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4.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P27思考: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

为当地提供50%的水汽来源,增加水循环的水量,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使当地水循环更加活跃。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点拨:

亚马孙雨林生态环境效应显著,为当地提供50%的水汽来源,固碳上亿吨。

雨林一旦被毁气候因水汽蒸发、蒸腾减少而变干,雨林中大量的碳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全球气候变暖,后果非常严重。

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活动三: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强烈、        旺盛、        迅速,        高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图2.16)

(1)        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土壤的养分来源:

①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②枯枝落叶被分解释放的养分③雨水带来的可溶性养分(箭头粗细代表养分流量的大小)。

(3)枯枝落叶所提供的养分有那几个去向:

①进入土壤②被地表径流带走。

在雨林系统中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元素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3.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

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

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4.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P27思考: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

图Ⅰ.清除地上植被,将树木砍伐后堆放燃烧,得到天然木灰肥料;

图Ⅱ.土著居民把种子随意撒到田中后任由农作物自行生长,不加照顾,只待收成。

主要作物有木薯、芋头花生等,一般只需要3个月便成熟:

图Ⅲ.连续耕作1—3年后因肥力下降,土地弃耕:

图Ⅳ.过15—20年休耕后,植被逐步恢复,土壤形成一定肥力又开始焚林耕种。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至少15—20年。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

A阶段表示原始森林土壤的肥力状况。

由于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加之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很贫瘠。

B阶段表示森林被砍伐堆放燃烧,得到木灰肥料,土壤肥力增加。

C阶段经过几年的耕作,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单位产量低而又无法补充土壤肥力,只好弃耕。

D阶段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恢复,次生林得以生长,雨林系统开始恢复,林地肥力再度提高,为下次焚耕提供了条件。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

通过对比,说明了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不同,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不同。

休耕期短,次生林的生长和雨林恢复的较差,林地肥力恢复的程度就差,反之则林地肥力恢复得较好。

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焚耕频率提高,林地面积将不断减少,雨林生态系统失调,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

【学习反思】

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 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热带雨林能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3.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