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99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____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

县境内分布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

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___余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29处。

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

山前丘陵地区主要发育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和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山开采区,中部平原区基本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讯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三)____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____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特成立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情况通报。

三、____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____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以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乡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

村平顶五组QT-13、QT-____点,其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

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乡辖区内分布有多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

乡南山牧区大南沟QT-18滑坡体,沟QT-19和QT-20滑坡体,缠头湾子QT-21和QT-22滑坡体。

特别是位于沟的QT-20滑坡体,经调查该滑坡体下有流动牧民居住,目前,该滑坡体已出现多处裂缝,山体已出现不同程度滑动。

其余4处滑坡体虽没有直接威胁到牧民,但一旦发生山体滑坡会直接破坏该处公路和牧道造成该地段交通中断,在汛期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

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在汛期雨季及时巡查并组织受QT-20滑坡体威胁的流动放牧的牧民及时搬迁避让,并定期开展对QT-18、QT-19、QT-21和QT-22滑坡灾害点的监测预报工作,在醒目处设置警示牌,汛期雨天提醒过往行人应注意通行不要在该地段滞留。

(三)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乡辖区内分布有2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

乡宽沟中部西侧陡崖的QT-30崩塌灾害点,碧流河上游东直沟南侧山体的QT-31滑坡灾害点。

其中QT-31滑坡体长约____米,宽约____米,为一中型规模滑坡地质灾害。

该滑坡体已出现多处裂缝,最宽处可达1.5—____米,且已发生相对位移,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在雨水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可能造成更大的位移或山体滑坡,并形成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威胁到支沟下游____户牧民的安全。

3.防治措施:

由乡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及时组织受QT-31滑坡灾害点威胁的____户牧民做好搬迁避让工作。

在QT-30崩塌灾害点两侧醒目处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人员注意,

(四)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镇辖区内分布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河道冲蚀塌岸等灾害类型。

2.重点监测点:

镇有滑坡灾害点7处,崩塌灾害点1处,河道冲蚀塌岸灾害点4处。

其中,位于沟中部西侧QT-45滑坡灾害点为一中型规模滑坡地质灾害点,该滑坡点地形较为复杂,在同一个滑坡山体上还有2处小型滑坡体,已形成多处不同的滑动面,且分布多处不同程序的地裂缝,滑坡体极不稳定,在雨水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遇到暴雨还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对该滑坡体下部居住的____户牧民共____人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达板河东侧QT-47滑坡灾害点上居住有牧民____户共4口人,在达板河西侧QT-54滑坡地质灾害点不稳定山体顶部居住牧民____户共____人。

另外在达板河东西沟内还分布有4处潜在冲蚀塌岸不稳定边坡,如有大的洪水泥石流发生,将威胁岸坡上居住的____户牧民。

3.防治措施:

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及时组织对QT-45、QT-47、QT-54滑坡地质灾害点和达板河东西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牧民的搬迁避让工作,并指定专人定期对辖区内上述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在危岩崩塌灾害点两侧醒目地段设置警示牌或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

(五)族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乡辖区南部山区分布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重点监测点:

乡烧房沟内QT-56、QT-57、QT-68、QT-69、QT-73五处滑坡灾害点和大泉塔塔乡半截沟QT-59、QT-60、QT-61、QT-61四处泥石流灾害点为重点监测防治点。

另外QT-57、QT-68滑坡灾害点为中型规模滑坡体,稳定性极差,如遇雨水侵蚀和地质应力作用等因素或暴雨冲刷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威胁到该滑坡体下游过往行人和牲畜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

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对以上灾害点进行定期监测预报,并将监测数据和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对灾害隐患点周边设置警示牌,对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避让各项工作。

(六)半截沟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该镇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

半截沟镇新户河河源支沟QT-27、QT-28,中葛根沟支沟(东沟)QT-29三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为全年巡查和监测重点。

在汛期和雨季经地质应力作用或暴雨冲刷极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到下游居住农牧民、道路、过往行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

由半截沟镇人民政府负责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向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汛期雨天提醒群众不要在此搭建临时定居设施,并及时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避让。

(七)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

北山、北塔山南明水及南部山区分布着十多家矿山开采企业,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也逐渐增多,目前主要有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地下采矿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类型。

2.重点监测点:

原青河二煤矿因采矿活动形成的3k㎡燃空区和0.8k㎡地面塌陷地裂缝区;双泉金矿矿区内因露天开采形成的总长约4—8㎞,宽1—2㎞,最深达20M的露天采槽;萨惹什克锡矿原浅部露天开采形成的长70m,宽3—5m,深10—30m的露天采槽;南明水金矿矿区因采矿活动形成的___余处遗留废弃矿井。

3.防治措施:

由经信委、煤炭局负责,对原青河二煤矿的煤层地裂区周边实施封闭,并设警示标志;对双泉金矿采槽封闭围栏,设置警示标志,对区内废弃露天矿坑进行填埋处理;对萨惹什克锡矿区废弃采槽实施填埋处理,设警示标志;对南明水金矿矿区遗留废弃矿井要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废弃矿井实施填埋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知识宣传,向受灾害威胁的群体和个人及时提醒并发放抢险、避险明白卡,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危险区段,设立警示标志、围栏,最大限度减少各族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要进一步加大巡测人员培训力度,确保巡测人员全面了解防灾知识。

(二)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掌握地质灾害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等可靠资料,为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点巡视检查力度。

各乡镇及相部门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和巡回检查。

要进一步完善融雪期、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要及时处理并上报县人民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演习,提升地质灾害的识别、避让、应急处置的水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五)加强合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二)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尽可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__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国土资源局《____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____》(国土资办字〔____〕____号)等有关要求,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调查结果:

我县区域内共发育稳定性差及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7处,其中滑坡34外、崩塌4处、河岸崩塌16处、不稳定斜坡点33处。

根据隐患点灾害预测评估结果:

我县区域内有____人受滑坡、崩塌、河岸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滑坡灾害威胁人口____人、崩塌灾害威胁人口____人、河岸崩塌灾害威胁人口____人。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和防治重点

(一)年度地质灾害概况

年汛期(4-____月),我县降水为____毫米,超出往年降水量____毫米,并出现集中降雨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艰苦,但由于各乡(镇、场)和县各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积极防范,切实做到了群测群防,全县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没受到损失。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以往相比,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由于往年部分有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得到有效排除和治理;二是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通往山区公路的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增加;三是一些山区村民切坡建房,暴雨来时,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四是根据降水趋势预测,今年我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有降水集中期,可能发生涝和内涝。

综上因素,并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总体上我县地质灾害将接近甚至超过常年。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合水峤岭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1)

2.木马毛家水库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2)

3.观察对面村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3)

4.珠珞塘边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1)

5.小枧谢坊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2)

6.黄家岭袁家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3)

(四)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基本情况

1.新民乡塘边村上邹组--山体滑坡危险点

年____月____日发生滑坡,滑坡体积____立方米,毁房1间。

结构类型为土质斜坡,斜坡上残坡积层厚约____米,为亚粘土,结构松散,残坡积层之下为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

目前滑坡后缘仍可见一条拉张裂缝,呈锯齿状沿245°方向延伸,裂缝宽5?

-7厘米,长____米,拉张裂缝使滑坡体整体错落____米,极不稳定,遇降雨时可能顺土体、基岩接触面再次发生滑坡。

潜在预测规模____立方米,威胁____户居民,____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多年的宣传和预防,该隐患点的大部分群众进行了自行搬迁,经排查,现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群众____户____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新民乡山上村打石厂组?

--山体滑坡危险点

年____月发生滑坡,滑坡体积____立方米,毁房3间。

结构类型为土石质斜坡,斜坡上残坡积层厚约____米,为含碎石粘土,结构松散,残坡积层之下为半风化破碎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

目前滑坡后缘仍可见二条拉张裂缝,延伸的方向一致,均为305°,其中一条裂缝宽35厘米,延伸长____米,另一条裂缝宽2.5厘米,延伸长____米,极不稳定,遇降雨时可能顺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面再次发生滑坡。

潜在预测规模____立方米。

现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群众____户____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防灾方案

(一)汛前地质灾害调查

汛前,各乡镇(场)要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对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与一般灾害点进行排查,核实灾害隐患体的具体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程度等情况。

建立地质灾害危险点(区)卡片,及时编制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救灾应急预案。

(二)汛期监测与巡回检查

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范区段所在地政府要组织乡(镇、场)、村、组三级干部及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监测工作。

通过监测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特征信息,为地质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尤其是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如新民乡塘边村上邹自然村山体滑坡),要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并制订临灾前群众撤离信号、路线等。

在监测中,要建立危险隐患点监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责任单位,层层分解目标责任,确保每个危险隐患点有专人监测,实行定期监测,在雨季实行____小时值班等。

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重点防范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

汛期巡检一般不少于____次,对各危险点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巡检。

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应要求负责日常监测和巡视检查工作。

(三)预防预报

如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暂无条件治理的,应提出针对性规划;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县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

遇灾害性天气,县气象局要及时将预报信息传递到各乡镇(场)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各乡镇(场)要及时将灾害性天气信息传递到村防灾责任人、组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

各乡镇(场)要切实加强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并每月向县国土资源局上报一次情况,如遇重要险情,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将险情情况呈报县人民政府。

(四)避险

对监测危险点的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等情况,经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确认进入临灾状态,要全面启动临灾应急预案,一方面采取紧急避让和抢险措施,及时动员受到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按制定的撤离计划,做好人员和财产撤离,并在地质灾害危险点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等;另一方面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规定,逐级向县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报告。

(五)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发乡(镇)应迅速启动并组织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及时将灾情及发展趋势等有关信息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逐级上报。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分工,做好相应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县住建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迅速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四、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重大,不得松懈。

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__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等“三为主”方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县政府制订的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各乡镇(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好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重要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范区段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早准备。

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各乡镇(场)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行政主要领导是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所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

为及时做好预防防治工作,各乡镇(场)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各乡镇(场)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为主”方针,按照“以人为本,群专结合”的原则,把地质灾害预防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安排专项防治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健全完善制度,认真抓好督促落实。

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灾情巡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灾害应急调查制度,抓紧抓好并督促落实,使其充分发挥好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主办人员要做到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值班。

在汛期持续降雨和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要实行____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信息要畅通,要确保做到如出现地质灾害灾情能及时迅速处置。

(四)组织宣传教育,严格监督管理。

随着城市规模、工程建设、生产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因素增多,危害加剧。

因此,各乡镇(场)和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__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以消除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

各乡镇(场)和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农民切坡建房等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造成危害的,要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治理。

(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组织抢险救灾。

灾情就是命令。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场)要把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迅速启动相应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要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县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及通讯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灾区道路、供电、通讯等;县水务局要确保灾区水利设施的安全;县卫生局要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县民政局要做好灾区群众的安置;县公安局要做好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工作;县气象局要及时主动提供灾区气象预报,并积极配合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县各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我县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