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434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docx

高中语文知识标准体系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语文书本知识整理

一、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思想:

1、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提出实现学生学习三大语文能力:

(1)应用能力

(2)审美能力

(3)探究能力(质疑并处理问题能力)

3、关注人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全部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为:

1、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和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示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知识积淀)

4、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

三、各模块结构体系具体内容:

1、阅读鉴赏

2、表示交流——写作

表示交流——口语交际

3、梳理探究

4、名著导读

四、高中语文四大教学关键:

(一)强化文体意识

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汇报文学)

2、作文——正确利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础要求和关注人本)

(二)建立人本意识——关注人发展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升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

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朗诵背诵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

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2、诗歌课程

现代诗歌

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

②古典诗词:

第2册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骚孔雀古诗三首)

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李商隐)

第4册二单元(宋词柳苏辛李清照)

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

3、古典诗词教学:

先秦——南北朝

氓——痴情女子负心汉婚变曲

采薇——西周时代边塞诗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日抒怀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朦胧诗派李商隐——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初已惘然。

宋词——别是一宗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派宗主)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派始祖)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午夜鸣蝉(多面手)

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歌当哭婉约词人)

 

(二)散文

叙事性散文

现代散文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1、散文文学常识积累

古典散文文章内容了解、情感概括、线索把握

文章字词句品味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2、散文课程:

①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诗情)

故全部秋郁达夫(感伤行旅)

囚绿记陆蠡(不屈灵魂象征)

说理议论

拿来主义(必修4三单元)

说“木叶”(必修5三四单元)

②古典散文

秦汉时期史传篇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史记·鸿门宴》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荀子·劝学》

《庄子·逍遥游》

《过秦论》

魏晋唐宋时期序跋抒怀记游篇

《归去来兮辞》

《陈情表》

《滕王阁序》

《兰亭集序》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三)小说

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专题

小说情节

现代小说《祝福》《老人和海》《边城》

《装在套子里人》人物

环境

(四)戏剧

古代戏曲《窦娥冤》认识戏剧文本

《长亭送别》专题

古代和现代

戏剧现代戏剧《雷雨》戏剧冲突

中国古代戏曲和现代戏剧

中国和外国利用语言塑造

外国戏剧《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五)实用类文体

1、新闻(必修1)《新闻两篇》《飞向太空航程》

2、汇报文学(必修1)《包身工》

3、传记(必修1三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

(必修4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4、演讲辞(必修2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5、调查汇报

要求:

1、识别文体,学习文体特征及写作方法。

2、利用文体进行实用文写作。

第二部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梳理

一.汉字

1.字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古代汉字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词语

1.词性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三.句子

1.单句:

(1)从结构角度能够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2)从语气角度能够分为陈说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组成单句关键成份有: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复句

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

3.病句修改

(1)搭配不妥

(2)成份残缺(3)成份多出(4)语序不妥

(5)结构混乱(6)不合事理(7)用词不妥

四.标点符号

标号:

指导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点号:

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五、修辞

1.比方

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特征或说明道理。

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它无生命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无生命事物给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示作者某情感。

3.夸张

作用:

突出特征,启发联想,表示强烈情感。

4.排比

作用:

加强语势,加强文章节奏感,加强文章条理性,更利于表示强烈感情。

5.反复

作用:

关键利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示强烈情感作用。

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能够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6.对偶

作用:

使相对应意思相互补充,相互映衬。

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六.表示方法

1.议论:

举例论证(经过事实证实道理,从而提升说服力)

比方论证(生动形象地证实道理,从而提升说服力)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科学性,权威性,从而提升说服力)

对比论证(两个事物或是一个事物不一样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突出论点)

2.记叙:

(1)记叙方法:

次序:

根据事情发展前后次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楚

插叙:

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专题,调整叙述节奏,使得文章跌宕多姿

倒叙: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情节更曲折,增强文章可读性。

补叙:

补充说明,使文章更严密。

(2)人称手法:

第一人称:

表示或渗透作者主观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缩短和读者距离,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应客观生活

(3)叙述线索:

明线暗线:

以时间、事物,人物,情感或某句话,某个行为为线索,使文章更有条理,结构更完整,主旨更鲜明。

3.描写:

(1)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推进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直接或间接为表示专题服务

(2)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以形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突出表现主旨)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衬托,烘托效果)

4.说明:

(1)分类别(把复杂事物各方面特征有条理地揭示清楚)

(2)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本质特征)

(3)作比较(使被说明事物特征愈加显著)

(4)大比方(把复杂、抽象事物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5)下定义(更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质)

(6)作诠释(对事物概念,性质,特征,成因等作讲解,深入细致地理讲解明对象)

(7)列数字(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特征)

(8)列图表(具体,直观地表现事物特点)

5.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刻画抒发感情,含蓄隽永)

七、表现手法

1.衬托(包含正衬,反衬。

和对比区分: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作用:

突出事物特点或所要表示情感。

2.象征:

(含蓄而形象地显示对象特点)

3.托物言志(比兴):

借“物”抒发感情,含蓄地表现主旨

4.渲染(烘托):

用多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进行多方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特点,表现专题。

5.想象(联想):

深入表现专题,丰富专题内容

6.情景交融:

深入表现专题

7.动静结合:

;以动衬竟,以静衬动,深入表现专题

8.远近结合

9.虚实结合

10.借古讽今:

含蓄表现专题

11.正侧结合

12.点面结合:

点含有经典性,面含有概括性,深入表现专题。

八.文章结构手法

1.开头:

统领全文;伏笔铺垫;渲染,奠定基调。

2.过渡:

承上启下;推进情节发展

3.结尾:

呼应;点题;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4.伏笔:

前后呼应。

5.铺垫

6.照应

7.悬念:

引发阅读爱好,推进情节发展

8.抑扬:

突出强调

9.详略:

关键详写,次要略写,以突出表现文章主旨

10.线索

11.总分

九.语言特点

1.整散结合:

整句,音韵友好,气势贯通;散句,语句灵活自然,富有改变。

2.长短结合:

有气势

3.变式句:

突出强调被移动成份。

4.修辞手法

5.用词正确,生动,形象,严谨等

十.语言风格

1.清新自然冲淡平和

2.朴实易懂

3.含蓄,委婉细腻

4.豪放雄浑气势磅礴想象奇丽

5.典雅6.幽默

十一.常见古诗词题材

1.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边塞诗

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

3.送别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爱情诗(闺怨诗)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蒹葭》

5.讽喻诗

硕鼠

6.哲理诗

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

7.行旅诗

杜甫《旅夜抒怀》;马致远《秋思》

8.咏史诗

左思《咏史》;李商隐《贾生》;杜牧《题乌江亭》

9.怀古诗

刘禹锡《乌衣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苏轼《赤壁怀古》

10.咏物诗

王维《相思》;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咏怀诗

李白《将进酒》;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书愤》

第三部分高中语文学科能力发展框架

高中语文学习,意在能够深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含有较强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重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从了解性阅读向探究性阅读”发展:

高中必修阶段学习关键为“阅读和鉴赏”,“鉴赏”应是在“阅读”基础上能力提升。

其关键内容为:

①在阅读和鉴赏目标中,提出“不停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和国家、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关系思索和认识”。

②在阅读能力中,明确提出“独立阅读”“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