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258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docx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

重庆中考模拟训练六

一、选择题

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中学生体重约100N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6.5℃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32km/h

D.对人体安全电压是36V

2.如图1所示,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

以下实验中的操作目的与此实验中放入棉絮作用相同的是

A.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C.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实验中放入小磁针

D.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时,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4.“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

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家用电冰箱的用电部分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其中,电动压缩机M受温控开关S1的控制,照明灯泡L受门控开关S2的控制,要求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下图中是几个同学设计的家用电冰箱的电路图,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6.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和2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F1=F2B.p1>p2F1<F2

C.p1>p2F1=F2D.p1<p2F1>F2

7.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

(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B.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8.把标有“3V,3W”的灯L1和标有“3V,1.5W”的灯L2按图5连接,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L1消耗的实际功率是3W

B.灯L2消耗的实际功率是1.5W

C.两灯消耗的总功率是1W

D.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源电压之比是1︰2

 

二、填空题

9.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

10.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一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将此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填“漂浮”“上浮”“悬浮”或“下沉”)。

11.体积为0.28m3、热值为3.6×107J/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的50%被温度为20℃、质量为3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末温是________℃。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发现电流表示数从0.1A变为0.3A,电压表示数改变了4V.由此可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选填“变大”或“变小”),定值电阻R的电阻值为Ω.

 

14.如图所示,在长为L的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沙子,当把试管放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当把试管放在x液体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长度为

;则x液体的密度是kg/m3.

15.

(1)如图6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C点有只小鸟,D点是潜水员观察到小鸟像的位置,请画出潜水员观察鸟的光路图。

(2)如图7所示,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块,O为支点.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及工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明和小雨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放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和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同一薄壁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

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然后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实验序号

F(N)

F浮(N)

F底(N)

1

20

10

30

2

16

14

34

3

12

18

38

4

8

22

42

5

4

22

42

实验序号

F(N)

F浮(N)

F底(N)

6

30

10

30

7

25

15

35

8

18

22

42

9

10

30

50

10

8

30

50

 

①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得出结论:

不同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

②小雨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6、7、8、9后得出初步结论:

同一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______越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示数F不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均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位同学仔细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知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牛

⑤分析实验序号2和7可以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分别为_____和_____牛。

17.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4V,小灯泡的螺旋套上标有“2.5V”字样

(1)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1所示,则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2)请你根据图2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3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好.要求: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3)检查仪器和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调动变阻器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4所示,现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适当地向(左/右)移动,同时眼睛应观察。

(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5所示的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小灯泡灯线形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变/减小)。

(5)完成了上述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找来小磁针、铁屑、硬纸板等,做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发现了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同心圆圈,并找到了判断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法:

“用右手握住直导线。

让大拇指指向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则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为磁场方向。

”请你用小明的方法判断如图7中小磁针北极转向。

图8中小磁针北极转向(两空均选填“纸内”或“纸外”)。

 

四、计算题

18.一圆筒形容器内装有水,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筒内底面积为100cm2.弹簧测力计上挂一金属块,手提弹簧测力计让金属块有

的体积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N,此时水深为11.5cm,如图甲所示;当把金属块没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5N,如图乙所示.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金属块的体积.

(3)容器内水的质量.(g=10N/kg)

19.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

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

如图乙是小明和他的同学根据半导体材料这种电阻的特性自制的半导体温度计的原理图,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指示某一空间的温度。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12V,电流表的量程为0.6A,R0为定值电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

(2)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多少?

(3)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多少?

此时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

20.小璇回到老家时,天很冷,她发现洗澡需要用一种“浴霸”如图1。

该“浴霸”具有照明、吹风和加热三个功能,其中照明灯L1和吹风机(用

表示),均可以单独控制,加热灯L2只有在吹风机启动后才可以工作。

如图所示“浴霸”的简化电路图(如图2)及铭牌。

求:

(1)照明灯L1正常工作时电阻为多少?

(2)正常工作时通过加热灯L2的电流是多少?

(3)通常在洗前10min只开启加热灯L2取暖给浴室预热,问在这10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小璇洗澡时不小心用水喷淋了浴霸,会出现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重为2N,A错误。

人体正常体温为36.5℃,,但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左右。

B错误。

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2m/s左右,故C正确。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D错误。

考点:

长度的估测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日食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黑板比较平滑时会反光,由于发生镜面反射反射造成的,故B不正确;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C不正确;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D不正确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不合题意;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B不合题意;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实验中放入小磁针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非常直观地显现出来,采用的是转换法,C符合题意;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时,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为了进行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

物理学方法

4.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铁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能加速向前滑行是由于铁钎子给冰面的力大于冰面对冰车的摩擦力,铁钎子给冰面的力与冰面给铁钎子的力是相互作用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B.收起铁钎子,冰车在滑行的过程中,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冰车对小明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平衡力的特点所以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C.小明停止用力后,冰车向前滑行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冰车相对运动的力,冰车相对冰面向前运动,所以冰车受的合力方向(摩擦力)与冰车的前进方向相反,符合题意;D.小明停止用力后,冰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灯泡和压缩机应是并联的,故A错;B图中完全符合题意;C图中的灯泡不能独立工作,不符合题意;D图开关S1闭合时,压缩机会被短路,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

电路的设计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V2>V1,所以ρ2<ρ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深度相同,密度大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故P1>P2。

两容器重力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所受摩擦力相同,两容器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1=F2=f。

故答案为C,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压强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滑轮组绳子的股数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

(1)由图甲可知,在0~1s内,拉力F拉=30N,图乙可知,此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0,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受重力G和绳子向上的拉力F’,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F支=G-F’=G-(3F拉-G动)=100N-90N+G动=G动+10N,故B错误。

(2)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为s2=3h2=3×1.25m=3.75m,拉力F做的功W=F2s2=50N×3.75m=187.5J,故A正确为答案。

(3)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m/s,拉力F3=40N,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3v3=3×2.5m/s=7.5m/s,拉力的功率P总=F3v=40N×7.5m/s=300W,故C错误。

,故D错误。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知,灯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电压。

已知两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可求出

,根据欧姆定律

所以,灯L1消耗的实际功率P1=I2R1=

,A错。

灯L2消耗的实际功率P2=I2R2=

,B错。

两灯消耗的总功率P=UI=

,C正确为答案。

D、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关系,U1:

U=R1:

R总=1:

3,D错误。

考点:

电功率

9.电荷;电源

【解析】

试题分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

解: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维持续电流的装置,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

电荷;电源.

【点评】本题较简单,记清电流的概念和电源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小于;下沉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因为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所以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为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所以ρ物=ρ水,又因为ρ油<ρ水,所以,将此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下沉.

考点: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11.1.008×107;60

【解析】

试题分析: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Vq=0.28m3×3.6×107J/m3=1.008×107J;

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50%×1.008×107J=5.04×106J,

由Q=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Q吸/cm=5.04×106J/4.2×103J/(kg•°C)×30kg=40℃.

则水的末温为20℃+40℃=60℃.

考点: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12.变小20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I=U/R可知,电流表示数从0.1A变为0.3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当电路中的电流I=0.1A时,电源的电压U=IR+U滑=0.1A×R+U滑;当电路中的电流I′=0.3A时,电源的电压U=I′R+U滑′=0.3A×R+U滑′;因电压表示数改变了4V,所以U滑-U滑′=(U-0.1A×R)-(U-0.3A×R)=4V,解得:

R=20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13.70;4400;2000

【解析】

试题分析:

6月1日电能表的示数258.6kW•h,5月1日电能表的示数188.6kW•h,所以5月份小明家用电量:

W=W1-W2=258.6kW•h-188.6kW•h=70kW•h;

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额定电压是220V,所以电能表能接入的最大功率是:

P=UI=220V×20A=4400W;电热水器消耗电能:

W3=125/1250kW•h=1/10kW•h,

电热水器工作时间是:

t=3min=1/20h,电热水器的功率:

P=W3/t=(1/10kW•h)/(1/20h)=2000W。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的计算

14.0.75×103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试管放在水中和放在x液体中静止时都是漂浮状态,利用F浮=G,列出等式即可求解

解:

把试管放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则浸入水中的长度为

L,

设试管的底面积为S,则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S×

L,

∵试管放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F浮=G,即ρ水gS×

L=G…①,

同理,试管放在x液体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则ρ液gS×

L=G…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gS×

L=ρ液gS×

L,

解得ρ液=0.75×103kg/m3.

故答案为:

0.75×103.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使用;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浸入深度,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F浮=G,列出等式,这是此题的突破点.

15.

(1)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远离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离凸透镜越远,所以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

16.①1与6(或4与8或5与8);②浮力;③柱形物体与容器底接触后,容器底对物体有支持力;④20;⑤14;15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4与8或5与8)后得出结论:

不同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

②小雨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6、7、8、9后得出初步结论:

同一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浮力越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示数F不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均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柱形物体与容器底接触后,容器底对物体有支持力;

④根据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液体的重力:

⑤分析实验序号2和7可以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浮力的大小,分别是14N和15N。

考点:

液体压强和压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点评:

考查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桌面受到的压力关系的实验,侧重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注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7.

(1)调零

(2)如图C所示

(3)左电压表示数,使电压表示数为2.5V(4)0.625增大(5)纸外纸内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使用电仪表之前,应检查仪表是否归零,否则就会在测量时出现较大的误差;

(2)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电路的连线如上图所示;(3)此时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示数已经超过额定电压,原因是滑动变阻器太小,需要把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大,所以滑片向左移动,同时眼睛观察电压表,直到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为止;(4)额定功率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时的功率,此时电流为0.25A,所以额定功率为0.625W,根据图像可知,随电压增大电阻逐渐变大。

(5)右手握着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环绕的方向即磁场方向,小磁针所在的位置,四指向外即磁场方向向外,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所以消磁针向纸外偏转。

图h中,把圆弧行的导线分成很多小段的直导线,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发现各段的磁场在中心处都是指向纸面内,所以小磁针N极向纸面内偏转。

考点:

探究小灯泡额定功率

18.

【解析】

试题分析:

(1)潜水员观察鸟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由于人们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看到的鸟的位置D比实际位置C高。

连接AD,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入射点上方为虚线,连接入射点与C,则即为潜水员观察鱼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2)如图O为支点,自支点向F2所在的直线作垂线,便是阻力F2的力臂L2,由

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将支点与力的作用点连接便是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的力臂,注意F1方向应垂直力臂向下,如图

考点:

光的折射、力臂的画法

19.

(1)金属块的密度为3.2×103kg/m3.

(2)金属块的体积为2.5×104m3.

(3)容器内水的质量为0.95kg.

【解析】

试题分析:

(1)

(2)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根据公式F浮=GF列出等式;两式联立分别求得金属块的体积和密度;

(3)当金属块有体积没入水中时,水深为11.5cm,将此时水的体积减去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内水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得水的质量.

解:

(1)当金属块有

体积没入水中时,金属块受3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F拉+F浮=G物,①

已知F拉=6N,F浮=ρ水g

V物,G物=m物g=ρ物gV物,

当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时,金属块也受3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

=G物,②

已知

=5.5N,

=ρ水gV物,

由①②可得,

6N5.5N=ρ水gV物ρ水g

V物,代入数值可得

V物=2.5×104m3,

(2)把V物=2.5×104m3,代入可得

+

=G物,解得ρ物=3.2×103kg/m3,

(3)当金属块有体积没入水中时,水深为11.5cm,

由ρ=

可得,

m水=ρ水V水=1.0×103kg/m3×(100×104m2×0.115m

×2.5×104m3)=0.95kg.

答:

(1)金属块的密度为3.2×103kg/m3.

(2)金属块的体积为2.5×104m3.

(3)容器内水的质量为0.95kg.

【点评】此题是一道有关浮力知识的计算题,同时涉及到了有关固体压强和密度的计算,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20.

(1)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2)10Ω;

(3)100℃;7.2W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串联在电路中,可以防止温度太高半导体电阻阻值太小时,电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元件,定值电阻可以保护电路.

(2)由图甲所示图象可知,环境温度为20℃时R=50Ω,

∵I=U/R,∴电路总电阻R总=RR0=U/I=12V/0.2A=60Ω,R0=R总-R=60Ω-50Ω=10Ω;

(3)∵I=U/R,电路最大电流I最大=0.6A,

∴电路总电阻R总′=R′+R0=U/I最大=12V/0.6A=20Ω,R′=R总′-R0=20Ω-10Ω=10Ω;

由图甲所示图象可知,半导体电阻是10Ω时的温度是100℃;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UI最大=12V×0.6A=7.2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21.

(1)1210Ω;

(2)2.27A;

(3)3.3×105J;

(4)短路等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