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板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249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4板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4板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4板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4板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4板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4板块.docx

《语文4板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4板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4板块.docx

语文4板块

《落花生》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备课时间:

2016.3.18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

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

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

值得惋惜。

  开辟:

开拓发展。

  翻地:

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

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

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

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

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

辨别。

  体面:

(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

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

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学生预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强调预习的内容与方法。

 

课时数: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备课时间:

2016.3.18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了《落花生》的内容,小小的花生里面竟然藏着一个大道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节课让我们深入的来了解许地山笔下的《落花生》。

(师板书课题)

师:

回忆课文,作者是围绕哪四方面写落花生的?

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板书)

二、深入探究

师:

作者又重点描写了哪一部分呢?

(议花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请同学们看阅读提示。

(课件)

阅读提示:

自由读文,了解大家是如何谈论花生的,画出父亲说的话,标注感受。

师:

大家都是怎么说花生的?

学生汇报哥哥姐姐以及“我”的看法。

师:

那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1)可贵。

(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不像别的水果会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什么是爱慕之心?

为什么会对别的水果有爱慕之心?

而花生是什么样的?

(矮矮的长在地上……)

别的水果让人能一见就心生爱慕,而花生却不能,作者这是在把花生与比的水果?

(学生回答对比)怎样对比的?

通过对比你能感受到什么?

花生都有什么品质?

板书:

朴华无实、默默无闻、不计名利。

出示课件:

填空“父亲的话提到了……最可贵。

师:

父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赞美了花生的品质,看来仅仅一个对比就可以让我们的观点更加生动,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父亲的话啊,意味深长,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朴实无华的花生如此的可贵,那么能不能学习父亲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男生读,齐读)

1、过渡语:

父亲刚才的话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其他水果的特点,父亲的话说完了吗?

他接下来又说了什么呢?

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所以你们……有用的东西。

师:

父亲的话什么意思?

(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父亲在教育子女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不看重外表,不贪慕虚荣,而内心充实,脚踏实地。

师:

父亲表面上在说花生,实际上是在告诉子女做人的道理,这是在借物喻人(板书)。

读文(指读,女生读)

三、升华主题

1、师:

作者从父亲的话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那么……好处的人。

师:

你从作者的话里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做有用的人)什么样的算是有用的人?

师:

实际上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诉我们这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怎么样?

(齐读“我”的话)。

师:

这时父亲说了?

(学生齐读“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

2、师:

纵观整片文章,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长时间,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吃花生到谈花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为什么?

(生回答)所以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分清主次,注意详略得当这能让我们的文章重点突出,更加精彩。

3、师:

故事我们读完了,相信大家一定像作者一样明白了父亲的话,也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文章中我们由初谙世事的小朋友逐渐转变为懂得人生大道理的小学生,回头仔细品味故事,小组内分角色反复读一读大家的话,争取让人听得出来文章中你们成长的过程。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班级内分角色朗读。

作业及课件设计

作业

仿照文中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这种说理的方式,写一段话。

板书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短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各别学生在对花生的评价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我想在这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应支持这种“求异”的思想。

 

《风筝》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备课时间:

2016.3.19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

1、检测字词(以听写为主)

2、知识拓展(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

3、检测读文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

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

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

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作业

积累本课词语

教学反思:

学生预习效果有所提高,但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还不够了解,对于文中的个别词语不能够理解,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

课时数: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备课时间:

2016.3.19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

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

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

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

①亲情。

②自我解剖。

③封建教育。

④科学思想。

⑤宽恕别人。

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

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

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

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

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自主完成书后练习“拓展与运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在备课过程中考虑不周全,问题提得有些散,条理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因小失大》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2、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4、理解和体会课文中列举的五个事例,知道我们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住课文所阐述论点——作者亲身的经历的生活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

2016.3.20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听写积累词语、纠错、订正

2、拓展基础知识(学生展示预习中积累的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3、检查读文(校正字音)

二、自读课题,质疑问难

 1.读课题——读课文——读课后问题,边读边作好疑问记号。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质疑问难。

三、梳理疑难,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自读后的疑问,进行梳理,主要问题有:

 

(1)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教训?

 (3)作者认为都有哪些人为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4)他们为什么为哨子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四、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如:

了解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大”。

 2.对于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

 (如:

长大成人,作者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第一例中是“宫廷的青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二例中是“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三例中是“敛财致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四例中是“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五例中是“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这些事例。

 3.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

四、拓展积累,个性展示

 说:

用替换词的方法,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读:

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画;画连环画,把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融入画中。

 演:

演课本剧,把第一个故事演成课本剧,加深对中心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小结:

作业

阅读《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通过自主预习后对基础知识掌握很到位,因此课堂教学很流畅。

 

表达《生活的启示》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张迪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给自己启示最深的事,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清楚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的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

3、在表达中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

2016.3.22授课时间:

2016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述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

(1)瓦特的故事

有一次烧开水发现锅盖被水蒸气冲得不停地往上跳。

他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水烧开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是,他想:

如果能利用它来为我们做事,那该多好啊!

后来,他经过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2)生活中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里钉奖状,不小心掉了一颗图钉。

一颗图钉微不足道,它懒得去捡它。

到了放学时,他背起书包就往家走,突然,脚心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他连忙抬起脚来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掉的

那一个图钉扎进了脚心。

经历了这件小事之后,他深深地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粗心和马虎。

2.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想到了一些什么?

又想说些什么?

二、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1、生活是一个大宝库。

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什么事情给你带来了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启示。

2.今天我们的习作是写一件事的启示,写一件怎样的事呢?

请仔细阅读习作要求。

3.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只写一件事。

(写清楚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2)不单要把事情写清楚,还要通过写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4.大家聊一聊,我们可以写生活中的一件什么样的小事,并且能写出自己的启示?

5.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叙事的文章,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如何才能写具体一件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广开言路,拓展选材的视野,打开行文的思路,明确习作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启示。

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谈出经验来,能说会道,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示一些思考题,拓宽学生的习作题材,帮助学生顺利地过“选材关”、“思路关”,这是对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能力的培养。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为了帮助大家写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的启示,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请大家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2.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范文,想一想,说一说,文中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自己学习。

可以从谴词造句,表达顺序,重点写什么,抓住了哪些细节把事情的经过、感受写具体的等等。

集体讨论: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写事的文章孩子们已经很熟悉,但对于说理性的文章还是头一次写,因此在选材上,学生们会很盲目,也很纠结,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事来写。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们选择令自己印象深刻,主题鲜明有意义这样的事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