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6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 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

1.积累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重点)

3.赏析诗歌,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难点)

1.朗读法;

2.品读法;

3.背诵法。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是凭借什么?

是诗歌。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热爱读诗吧,它会为你的心灵添彩!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浓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2.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五言律诗《春望》。

3.字词积累

结庐(lú)      喧(xuān)

东篱(lí)烽火(fēng)

搔(sāo)簪(zān)

4.自读前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5.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6.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赏析《饮酒(其五)》

(一)听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诗歌,感悟意境。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却宁静自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何理解?

其根本原因是“心远”。

“心远”包含:

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诗人身居闹市,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

2.赏析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写景的神来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

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这不是一个一般的“采菊”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

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

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三)诗歌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赏析《春望》

(一)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理解诗歌内容。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诗的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都、山河、草木。

描绘出山河依旧,国都残破不堪,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

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

3.赏析诗的颔联。

鸟语花香的景象本是赏心悦目的,让心欣喜的,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惊心”,可见诗人内心伤感的程度之深。

此句诗,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强烈地表达了内心的伤痛之情。

4.诗的颔联以叙事为主,“连三月”“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极言战争时间之长,家书之珍贵。

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家思乡之情。

5.尾联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头”的形象、“搔”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形象,突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家、悲己的心情。

(三)探究主旨: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两首诗。

步骤四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步骤一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默写。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

有“诗鬼”之称。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漱玉词》辑本。

2.字词积累

燕脂(yān)      提携(xié)

折戟(jǐ)帆(fān)

殷勤(yīnqín)嗟(jiē)

谩(màn)

3.自读后三首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赏析《雁门太守行》

1.范读,同学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气氛,叙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3.精读,感受意境美。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句既写景又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二句写城内守军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2)赏析颔联。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夜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

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尾联用典寓意,有什么作用?

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也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这首诗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

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二、赏析《赤壁》

1.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2.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3.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反说历史:

东风不给周瑜方便,恐怕胜利者就是曹操。

这两四诗表达了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感慨,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还有另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赤壁之战留下的一把折断的戟引发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三、赏析《渔家傲》

1.这首词,诗人叙写了一次梦境,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1)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是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闻,有怀才不遇之意;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三山”是仙境,那里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归纳这首词的主旨。

全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步骤四 当堂演练 知识拓展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将它改写成散文。

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