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67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3年时光,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2)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称:

从数据看来,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出口跌幅太大,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

(3)一直以来,市立中学高度注重学生品德养成与成才教育的紧密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典型事例罄竹难书。

(4)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无疑是“斩草除根”,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

(5)这里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

(6)作者笔下的文字靓丽挺拔,在不同题材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到他对美轮美奂事物的捍卫、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A.

(1)

(2)(5)                              B.

(1)(3)(4)

C.

(2)(4)(6)                              D.(3)(5)(6)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过程中形成和培育的基本思想理念,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B.现在每年有无数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而某些时候,金钱的多寡、权势的大小,成为了决定他们生存的因素。

C.鉴于这所学校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思路的做法初见成效,有人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广该校的“学生家庭书房”。

D.时至今日,耕读传家仍让人回味和向往,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在工业文明到来后,生命的异化太严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作文(题型注释)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

某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整形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该院整形人数的六分之一。

当前高中毕业生出现整形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会大众强调“看脸”,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自信和机会。

材料2:

2015年春节刚过,北京多所高校艺考大幕开启。

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

现场,学校准备了卸妆湿巾,提供给化妆考生。

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

中戏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

对于以上做法,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卷人

得分

三、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5、“春”字是一个会意字,这个字的楷书字形与篆书字形差别比较大。

请写出“春”字篆书字形由哪几部分构成,并说明“春”字是怎样表现春天的。

要求不超过120字。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都曾有如此经历:

某段旋律在脑海里一直萦绕,①_____,那声音越是在耳边闹腾。

这种现象叫“耳虫效应”。

确实,有些歌曲就是②_____,比如曲调简单、不断重复、节奏感强是“耳虫曲”的制胜法定。

简单又熟悉的旋律和好记的歌词最得耳虫的心。

所以那些你可能不大瞧得上的“口水歌”③______,让你想忘难忘,欲罢不能。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

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

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

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7、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8、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

人和动物,在解剖上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案各种各样:

是站立行走,是懂得用火,是劳动创造了人……都被先生一一否定了,于是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惰啊。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丰富的表情肌。

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

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规格笑容,比如微笑、嘲笑、冷笑、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误。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航空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

我乘坐飞机数十次,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

小姐满面笑容地屹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

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悬挂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有一位相识许久的女友,原是个敢怒敢恨敢涕泪滂沱敢笑逐颜开的性情中人。

几年不见,不知在哪里读了专为淑女规范言行的著作,同我谈话的时候,身子仄仄地欠着,双膝款款地屈着,嘴角勾勒成一个精致的角度。

粗一看,你以为她时时在微笑,细一看,你就捉摸不透她的真表情,心里不禁有些毛起来。

你若在背后叫她,她不会立刻回了脸来看你,而是端端地将身体转过来,从容地瞄着你。

虽然她给你一个温馨的外壳,却没有丝毫的热度溢出来。

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起儿时戴的大头娃娃面具。

遇到过一位哭哭啼啼的饭店服务员,说她一切按店方的要求去办,不想却被客人责难。

那客人匆忙之中丢失了公文包,要她帮助寻找。

客人焦急地述说着,她耐越地倾听着,客人竟勃然大怒了,吼着说我急得火烧眉毛,你竟然还在笑!

我那一刻绝没有笑。

服务员指天咒地对我说。

看她的眼神,我相信是真话。

那么,你当时做了怎样一个表情呢?

我问。

喏,我就是这样的……她侧过脸,把那刻的表情摹拟给我。

那是一个职业女性训练有素的程式化的面庞,眉梢扬着,嘴角翘着……无论我多么地同情于她,我还是要说一一这是一张空洞漠然的笑脸。

服务员的脸已经被长期的工作,塑造成她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形状。

表情肌不再表达人类的感情了。

或者说,它们只表达一种感情,这就是微笑。

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排斥微笑,于是我们呼吁微笑,引进微笑,培育微笑,微笑就泛滥起来。

银屏上著名和不著名的男女主持人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以至于使人不得不疑问一一我们的生活中真有那么多值得微笑的事情吗?

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

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

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诚恳,微笑只是恶战的前奏。

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警惕的一重帐幕……

这样的事,见得太多之后,竟对微笑的本质怀疑起来。

因为快乐和友情,从猿到人,演变出了美妙动人的微笑,这是人类无与伦比的财富。

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们脸土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驯化了,让它们按照微笑的规则排列着,随时以备我们心情的调遣。

记得小时候读过大文豪雨果的《笑面人》。

一个苦孩子被施了刑法,脸被固定成狂笑的模样。

他的任何表情,都只能使脸上狂笑的表情更为惨烈。

无时无刻不在笑一一这是一种酷刑。

现代自然是没有这种刑法了。

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心愿,只是一味地微笑着,微笑像画皮一样黏附在我们的脸庞上,像破旧的门帘沉重地垂挂着,那岂不是人类进化的大退步!

有一句话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怀疑它的确切。

笑和哭都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谁能说黛玉临终时的笑比哭好呢?

痛则大悲,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摘自时代文艺出版社《我很重要》一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类有丰富的表情肌,能调整出不同规格的笑容,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B.近些年生活中的所见让作者认识到先生教给她的原来是一条谬误,而非至理名言。

C.现实中的微笑已经泛滥起来了,使人感受不到微笑的美妙与动人。

D.文章用先生的问题开头,引出“人与动物的不同在表情”这一观点,并与下文所举例子中的人的表情肌只表达程式化的“微笑”形成对比。

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旨,强调突出真情感的重要性。

11、现实中哪些现象使作者对微笑的本质产生了怀疑?

请简要概括。

12、作者对“笑比哭好”这一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你是否认同她的看法?

请结合文本或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

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

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

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

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

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

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

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

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

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

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

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

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

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

“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

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2017年旅游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兴旺发展的大好形势。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旅游业绩下降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价值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并倡导旅游,促进供给侧改革。

1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反映了引人关注的、最新的某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C.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D.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1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们出行旅游目的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人。

万历中进士,授永城知县。

陕西巡抚不能讨贼,秦之士大夫哗于朝,乃推边才用传庭,以崇祯九年三月受代。

高迎祥乱关中,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黑水峪,擒之,献俘阙下。

录功,增秩一等。

河南贼马进忠等入渭南,复合河南兵夹击之,斩首千余级。

关南稍靖。

他贼出栈道,谋越关犯河南,还军击,复大败之。

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

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余。

帝大喜,增秩,赉银币。

杨嗣昌条上方略,期百日平贼。

传庭移书争之,嗣昌大忤。

部议,秦抚当一面,募土著万人,给饷银二十三万。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嗣昌言军法不行于秦,自请白衣领职,以激帝怒。

传庭奏曰:

“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

况更有募练马步军,数且逾万,何尝不遵部议。

”嗣昌无以难,然衔之弥甚。

明年,帝移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疏请陛见。

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

传庭愠,引疾乞休。

嗣昌又劾其托疾,帝遂发怒,斥为民。

十五年,闯王李自成者,破河南,犯开封,起传庭兵部右侍郎。

九月传庭出师潼关,大雨连旬,自成决马家口河滩开封。

开封已陷,传庭趋南阳,自成西行逆秦师。

是役也,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

明年九月,破贼宝丰、唐县,进逼襄城。

大军时皆露宿与贼持,久雨道泞,粮车不能前。

士饥,流言四起,不得已还军迎粮。

自成空壁蹑我,官兵狂奔四百里,至于孟津,死者四万余。

贼乘胜破潼关,大败官军。

传传庭跃马大呼而殁于振,尸竟不可得。

时年五十有一矣。

(节选自《明史·孙传庭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B.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C.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D.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是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其故址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一带,故古人以“秦”指称陕西一带。

B.“秩”,是官吏的官、品级。

古代常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文中“增秩”即根据功劳提升官吏的品级和俸禄。

C.“课”,即赋税,需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与“役”不同,“役”亦称徭役,即平民为统治者提供的无偿劳动。

D.“陛”,本指借以登高的台阶,后又特指皇宫的台阶。

这里的“陛见”指孙传庭到朝廷拜见杨嗣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传庭刚正不阿,敢于直言。

杨嗣昌上奏百日平贼的方略,孙传庭向皇帝上书与之争论,他认为杨嗣昌的命令不合适而坚决不执行。

B.孙传庭谋略过人,战功赫赫。

孙传庭设计活捉了乱贼高迎祥,又与他人联合击败马进忠,关南平定后,又打败了企图进犯河南的乱贼。

C.孙传庭忠君为国,却屡遭陷害。

孙传庭为国多次平乱,又凑银两招兵买马为灭贼做准备,却多次遭杨嗣昌弹劾,曾一度被罢官为民。

D.孙传庭勇猛善哉,却不得天时。

孙传庭两次战败都是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而粮草不济。

传庭虽勇猛力战,竟死于敌阵,尸骨无存。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

(2)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

 

评卷人

得分

六、默写(题型注释)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东的军容之盛。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怀念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缸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