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624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docx

选修一考查知识点

第一节果酒与果醋的制作

1.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分三个阶段场所

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分两个阶段场所

2.醋酸菌在氧气、糖原够的情况下反应式

醋酸菌在氧气够、糖原不够的情况下反应式

3.果酒制作的菌种菌种来源代谢类型、主要繁殖方式、生长最适温度、PH、人工接种和自然接种比起来哪个更好?

4.果醋制作的菌种代谢类型、主要繁殖方式、生长最适温度、PH、

5.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

果酒制作应该如何控制氧气的通入?

酒精发酵“先来水后来酒的原因”

果酒制作时,在不灭菌情况下,酵母菌如何成为优势种?

6.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罐时留多少空间?

为什么?

7.酒精发酵如何检测?

8.制作果醋时,为什么要适时的通入空气?

9.应该先洗葡萄还是先去枝?

10.制葡萄酒时,为什么温度是18-25摄氏度?

制作葡萄醋的时候为什么是30-35摄氏度?

1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真菌细胞壁的成分?

12.制作果醋前能否跨过果酒制作?

13.一般把原料放入沸水中的原因?

14.低温、高温对酶的影响?

15.酵母菌在发酵时候,会上升到混合物的顶部原因是什么?

16.果酒果醋发酵装置的三个口分别是?

三个口的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偶尔短时间打开?

17.果酒变果醋时候要改变的两个条件是?

18.简易装置中,发酵时候未夹住充气口将导致?

葡萄汁加的过满将导致?

19.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不同点?

20.喝剩下的葡萄酒放置长时间会变酸的原因是?

第二节腐乳的制作

1.腐乳制作的菌种?

代谢类型?

生殖方式?

温度?

传统发酵菌种的来源?

现代腐乳的要求?

毛霉、曲霉、酵母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2.为什么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

3.发酵原理中的两个反应式?

4.为什么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5.吃腐乳时,发现腐乳外面有一层皮如何形成的?

有什么作用?

6.腐乳的制作流程是?

其中加盐的目的?

盐过高导致?

过低?

加卤汤能增加其营养吗?

卤汤里面包括?

酒的含量?

过高、过低将导致?

香辛料的作用?

密封腌制的注意事项?

7.腐乳“鲜、香”原因?

8.不同品种腐乳形成的原因是?

9.豆腐含水量?

过多?

过少?

10.家庭制作腐乳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在粽叶上,粽叶作用是?

11.腐乳制作利用的是毛霉的胞内酶还是胞外酶?

1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东西有?

13.腐乳制作前期有一步为等豆腐块上长满白色菌丝时候,要将这些白色菌丝扶抹,让菌丝裹住豆腐,目的是?

第三节泡菜的制作

1.泡菜制作中,参与发酵微生物为?

代谢类型?

常见类型?

生殖方式?

无氧呼吸方程式?

2.制作酸奶利用的什么菌?

3.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控制的三个条件:

4.乳酸菌发酵制泡菜与酵母菌发酵有何异同?

5.泡菜坛上的白膜是?

如何形成的?

6.家庭制作泡菜过程中需要将蔬菜进行高温灭菌吗?

为什么?

7.亚硝酸盐的含量肉质中不得超过?

腌酱菜?

婴儿奶粉?

8.亚硝酸盐在什么条件下转变为亚硝胺?

9.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是估算还是精确的?

原理是什么?

操作过程是什么?

配置的溶液中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提取液、亚硝酸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钠中那些需要避光保存?

那些需要加入盐酸?

10.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药多吃新鲜蔬菜少吃腌制蔬菜?

11.亚硝酸盐可转化为致癌物质?

为什么在食品中还要添加?

12.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13.泡菜制作时,参与发酵的微生物是?

14.制作泡菜时候,为什么要密封?

15.选的菜坛有裂缝将导致?

16.用白酒擦菜坛的原因?

17.选用新鲜蔬菜制作泡菜的原因?

18.配置的盐水比例是?

过高将?

过低?

19.将盐水煮沸冷却的原因是?

20.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加水的目的?

21.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是?

22.泡菜制作时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图?

23.一个泡菜坛里的所有乳酸菌是否是一个种群?

24.亚硝酸盐可以致癌吗?

25.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菌种、生物类别、代谢类型、适宜温度、生殖方式、有无细胞核、染色体、核糖体是否需氧?

第一节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如何检查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一般培养基含有那些成分?

其次有些微生物要需要?

3.凡碳源的都能提供能量?

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是氮源?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比如NH3?

4.固体培养基不含水?

液体培养基含有水?

5.固体培养基如何变液体?

(不能变);液体如何变固体?

(加琼脂)

6.培养基的种类?

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

凝固剂不是只有琼脂。

7.培养基中无碳源只能长?

培养基中无氮源只能长?

培养基中加入过量氯化钠只能长?

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只能长?

培养基中加入酚类物质只能长?

8.培养基能培养病毒吗?

9.无菌包括?

两者的区别为?

实质一样吗?

10.制备培养基的步骤?

11.接种的方法有?

两者的区别?

12.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目的?

接种后灼烧接种环目的?

13.在倒平板时为何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

14.菌种保藏的方法?

15.制作培养基时完成后要将培养皿倒置为什么?

16.稀释涂布平板法中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17.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划线操作在火焰旁进行?

划线时候将最后一区域的划线与第一区域的划线相连?

在最后一个区域才能看到所需菌落?

在每一区域内划线时候,菌种都直接来源于菌液?

18.N2一般条件下可以成为N源?

19.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

20.做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必须经过?

处理才能丢弃?

21.紫外线除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

损失DNA的结构

第二节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此实验的实验步骤?

2.计数的值比土壤中实际的活菌数?

为什么?

3.为什么有些微生物能够分解尿素?

(因为这些微生物能够分泌脲酶)

4.此实验用的染色剂是?

有何用?

5.测土壤中细菌数量稀释倍数为?

真菌?

放线菌?

这样的稀释倍数能使微生物的聚落在?

之间?

6.为什么不同微生物需要采集不同稀释度?

7.此实验涉及到几次对照?

第一次目的?

第二次目的?

8.为了结果准确,一般一个梯度至少设置几个平板?

9.用全营养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能筛选出大肠杆菌来吗?

10.休眠体等于?

芽孢

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纤维素、纤维素酶、指导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DNA)CHONP元素组成分别是?

2.纤维素酶为一种复合酶包括?

如何分解纤维素?

3.纤维素+?

红色复合物

4.梯度稀释的目的是?

使菌体分离

5.刚果红加入的时候有两种顺序分别是?

有什么优缺点?

6.此实验用到两种培养基分别是?

配方相同吗?

7.选择培养的目的?

 

第一章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包括各占细胞外液包括?

2.内环境的概念

3.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细胞的关系图

4.血浆、组织液、淋巴各成分的不同点?

5.水泡中的液体是?

血泡?

6.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口腔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7.下列物质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葡萄糖、血红蛋白、蛋白质、氧气、二氧化碳、胰岛素、呼吸酶、白细胞、红细胞、汗液、消化液、尿液

8.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

它们的正常值分别是?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溶质微粒的数目;常见的两个缓冲对是?

9.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因素?

无机盐、蛋白质

10.长跑产生的大量乳酸怎么办?

蔬菜中的大量碳酸钠怎么办?

11.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12.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13.稳态的概念

1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5.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

结构基础?

16.目前普遍认为的调节机制是?

17.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一定得病;得病不一定稳态失调;

18.绘制Ph值曲线时,横坐标、纵坐标分别是?

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组成?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类型?

4.反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

5.如何识别传入传出神经?

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什么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

又叫做?

7.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

膜内?

原因?

收到刺激时候膜外?

膜内原因?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特点?

方向?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结构基础?

突触包括?

传递方向?

特点?

突触小泡的形成主要与哪种细胞器密切相关?

(高尔基体)

9.突触的类型?

10.与神经递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器?

11.递质类型?

去向?

神经递质通过?

进入突触间隙?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

12.下丘脑功能?

小脑功能?

脑干功能?

脊髓功能?

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13.人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大脑皮层,除对外界的感知外,还具有?

等功能

人体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区包括?

14.下列属于内外分泌腺的为?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消化腺、汗腺、皮脂腺

15.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名字为促胰液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16.血糖平衡的图?

(下去看)

17.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去看)

18.体温平衡图?

(下去看)

19.水平衡图?

(下去看)

20.无机盐图?

(下去看)

21.体液免疫图?

(下去看)

22.细胞免疫图?

(下去看)

23.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为?

其中胰岛素由谁分泌?

胰高血糖素由谁分泌?

他们与肾上腺素是什么关系?

24.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

25.能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由?

26.寒冷条件下,能增加产热的激素由?

27.激素调节的特点?

28.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

29.激素能提供能量?

其催化作用吗?

起什么作用?

30.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有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3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

32.胰岛素能口服吗?

为什么?

33.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受体部位都位于细胞膜的表面?

性激素能进里面;因为它的本质是固醇类;

34.生长激素与生长素的区别?

35.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感受中枢?

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激素?

36.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

释放?

作用是?

3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8.免疫系统组成?

39.人体的三道防线?

40.抗原的概念?

性质?

41.抗体的化学本质?

性质?

分布?

42.吞噬细胞来源?

功能?

B细胞来源?

功能?

T细胞来源?

功能?

浆细胞来源?

功能?

效应T细胞来源功能?

记忆细胞来源功能?

43.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有识别功能但是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44.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活性物质只由免疫细胞产生?

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

效应T细胞只来自T细胞?

45.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46.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

47.浆细胞与记忆细胞的DNA相同吗?

为什么功能不同?

48.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吗?

49.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50.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

51.记忆细胞的特点?

52.二次免疫概念?

特点?

53.免疫失调包括?

54.过敏反应概念?

特点?

预防措施?

55.自身免疫病的三种类型?

56.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功能?

57.为什么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

因为只有性腺上有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受体;

58.主动免疫(注射抗原)、被动免疫(注射抗体)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2.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非极性、横向

3.植物向光性产生长的原因?

4.胚芽鞘感光部位?

弯曲部位?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

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5.单侧光是否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6.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7.如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

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表现在?

9.对生长素敏感程度的不同:

根茎芽双子叶单子叶、、、、

10.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对吗?

为什么?

11.解释植物的顶端优势

12.生长素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应用?

13.生长素类似物是什么?

1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15.为什么扦插的纸条上面要带有几个芽?

16.无子番茄的由来?

17.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脱落酸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乙烯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18.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值不同能分别促进根和芽的不同分化?

19.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

20植物生长发育的本质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22.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

不是它是植物产生的一种生物碱;

23.生长素的本质是?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那个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4、种群密度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最常用的两种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一般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

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除这两种方法外还有黑光灯诱捕法;

6、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年龄组成

7、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8、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影响种群密度而是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9、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类型:

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分布型

10、样方法实地调查中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就是随机取样;乔木的样方为100㎡,灌木为16㎡,草本的1㎡。

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11、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中标志物的要求

①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②不能过分醒目,否则易被捕食;

③持续时间不能短于研究时间;

④牢固,不易脱落。

12、种群数量变化里面有两种曲线分别是J和SJ型曲线的条件是?

S型曲线的条件是?

13、K值是什么?

等于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

K值是一成不变的对吗?

K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对吗?

当什么改变时K值会改变?

14、在S型曲线中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是哪个值?

捕鱼时候在种群增长到哪个值捕鱼最合适?

15、在控制有害生物时候,应该控制害虫在那个值?

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所用到的方法是:

抽样检测法而里面的计数工具是血球计数板此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吗?

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

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

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17、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8、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①热带→两极:

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②海拔高度增加:

物种丰富度变小③随水深增加:

物种丰富度变小。

19、捕食关系的曲线图:

竞争关系的曲线图:

互利共生关系的曲线图

20、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1、垂直结构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取决于:

光照,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

22、草原有垂直结构吗?

23、群落的分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利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25、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6、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7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地衣被称之为陆地生态环境的开路先锋;

28、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29、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草本植物阶段

30、次生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过度放牧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具有可预见性或可测性。

3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3、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34、顶级演替是绝对稳定的状态;错

35、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错

第五章生态系统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陆地(森林、荒漠、草原、冻原)、水域(海洋、淡水))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

3、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那个自我调节能力大?

自然>人工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错)例如硝化细菌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对)

6.消费者的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种子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错)屎壳郎

7.分解者的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错)例:

硝化细菌

营腐生的生物都是分解者(对)

寄生虫属于(消费者)蚯蚓属于(分解者)

8.生态系统中比不可少的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

9.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桥梁是:

生产者和分解者;

10.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一般来说,一条食物链上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

1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1)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12.食物链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

13.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是相同的(错)

14.为什么食物链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1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6.输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传递:

路径食物链、食物网

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转化:

太—化—热

散失: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17.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示意图;

18.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19.传递效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20.能量传递的热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1.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关系: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只有光合作用?

(错)还有化能合成作用

23.能量流动的传递过程:

2

424.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

元素

25.物质循环的范围:

生物圈

26.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27.

28.

(1)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CO2

(3)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5)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网)-

(6)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燃烧

29C在生物群落间是双向传递的(错)

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传递的(对)

30.温室效应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植被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影响:

①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一些沿海城

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②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

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洪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防御措施:

①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

③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CO2的去向)。

31.

ABCD分别是:

32、信息传递的功能: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33、信息传递只能来自于生物是单向的错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是双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