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558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5.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巨匠童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白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

有什么收获?

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

(1)简介:

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

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

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技艺上的,心态上的等。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

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

找出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

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

正面和侧面组合。

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

皮肤、指甲、衣服颜色?

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背景?

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

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

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

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巨匠童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我们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

1.脸部五官:

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

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

五、作业展示

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

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同一幅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掌握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集体合作,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世界名画”。

课前准备:

教师:

梵高、马蒂斯等名家名作组图;

学生:

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认识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

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

(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1)学习调颜色;

(2)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

1、引导思考:

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

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

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

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

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

3.欣赏一棵秋天的树,说出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刚才所学的颜色?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画一棵秋天的树。

教师边讲边示范画法。

学生绘画巩固探究所得知识。

创作要求:

1、用所学的大红、柠檬黄、白色、黑色画一棵秋天的树。

2、要求要画得有明暗层次。

四、课堂小结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像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

《能干的帮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工程车的组成,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课前准备:

教师:

工程车实物图、线描图;

学生:

图画本、彩色笔、课件、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些能干的工程车。

二、出示图片,分析结构

认识特点认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与特点:

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说说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它的用途。

课件展示各种工程车的图片。

画面先呈现工程车最有特点的局部,然后呈现工程车整体。

三、探究讨论

1.选择哪个角度?

(正面、侧面、半侧面。

为什么?

(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

2.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每个大的结构外形,注意相互的比例位置。

(3)分块逐步由前到后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深入准确地描绘细节。

(5)整理完善,添画人物和背景等。

3.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四、大胆描绘,自主表现

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评一评

互相欣赏学生作品,评价。

《书包》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课前准备:

教师:

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学生:

铅笔、橡皮等各种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在讲桌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教师提问:

“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

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

写生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教师提问:

“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

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

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

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

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

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

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

“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

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什么是整体?

什么是外形?

什么叫局部?

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

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图画文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象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图画、符号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所掌握的美术技能进行文配图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

创意插画作品、艺术字相关视频;

学生:

文字相关资料及纸、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

2.出示三幅画,提问:

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

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4.揭示课题——《图画文章》。

二、启发引导

1.提问:

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哪篇文章的配画呢?

生:

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形象化词语。

三、教师示范方法指导

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

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

3.构图布局。

4.逐个画景物。

5.涂色。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欣赏画家作品。

3.欣赏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

五、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作业要求)

六、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作品。

2.台下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看图说文。

3.看图说文与原文章的比较对照。

《彩云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3、通过设计服装花边,感受艺术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在生活中选择各种各样的服装,培养欣赏的审美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体现图案美。

课前准备:

教师:

各式服装图、模特走秀视频。

学生:

各种报刊人物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颜色游戏:

你喜欢什么颜色?

为什么?

2、学生在准备的白纸上涂上几种颜色。

3、全班交流。

二、欣赏民族服装

1、课件:

民族服装图。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2、学生交流:

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生创作设计

1、学习课文内容

2、自主设计花边

3、全班交流

(1)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图案表示什么?

色彩有什么含义?

四、指导修改

1、课件出示学生作品。

2、师生评价作品情况。

五、欣赏总结

1、课件展示各种服装。

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引导学生欣赏服装,了解服装与社会的关系。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当堂作业

学生设计并绘画一种服装的款式。

(注意花色)

《飞天畅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的景象。

课前准备:

教师:

关于航天飞行的视频或图片;

学生:

各种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

宇宙大得难以想象,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

(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

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

突出“游”的方法。

①坐上各种飞行器。

②穿上太空服。

(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

(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①了解航天发射中心。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②了解长征系列火箭。

(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③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

(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④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

提示:

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

(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象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

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星光灿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

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

示范作品1件、示意图6幅、彩色卡纸若干!

剪刀一把!

黑板一块!

红蓝黑色笔各一只(粉笔记号笔均可);

学生:

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尺子一把、红蓝黑色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学生对比欣赏思考:

你们知道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明确:

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像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发现

学生欣赏浮雕四角星星思考交流:

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

明确:

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思考:

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明确:

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3、根据示意图(两种)动手尝试折叠并交流凸凹折线折叠方法,明确:

凸凹折线的折法。

折叠完后展平作品直接在上面用相对应的折叠线绘制出示意图!

4、展示绘制又快又好的示意图!

5、试一试:

出示示意图完成四角星基本型的制作并交流!

目的:

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独立完成星星基本形的制作!

为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

6、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

学生交流!

7、对号入座:

出示书中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

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填空!

然后说一说四件作品的异同点!

明确:

图一是基本形!

1——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化7而来!

4号星的特别之处:

光芒的表现!

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

三、制作创新: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

赶快动手吧,看看哪一组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

2、欣赏其它浮雕作品!

六、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精心制作让我们的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希望大家在今后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星空!

让那星光更加灿烂!

《团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装饰扇面。

课前准备:

教师:

古代团扇组图;现代异性扇子组图;相关团扇资料等;

学生:

国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

古诗、团扇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特点以及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提出活动要求:

分组交流团扇的知识,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

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对称、轻盈、公益性强)

教师讲解:

团扇图样欣赏,并对团扇中图案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团扇,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4.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4)每组选派代表评述。

(5)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为什么?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2)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继续演示课件,巩固欣赏。

三、知识拓展(折扇介绍)

1.欣赏齐白石画家的折扇图样,并对构图、色彩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2.课件演示,介绍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介绍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引导学生讲出团扇的基本构造。

2.动手实践。

(1)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总结本课,并提出希望。

六、作业布置

自己独立动手制作团扇,并装饰。

绘画、剪贴、编织等技法不限。

《水墨诗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

故事插图、优秀国画作品;

学生:

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赏析

1、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

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

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2、《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纵129厘米,横34厘米。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3、作品内容介绍: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二、说说诗意

1、尝试用简短的文字指出课本35页右边两幅作品的诗意。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

一、讨论:

老师选择以下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1)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