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31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毕业答辩用.docx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毕业答辩用

HUNANGONGCHENGZHIYEJISHUXUEYUAN

上面层AC-16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姓名: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大浏高速公路

 

上面层AC-16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姓名: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言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将我近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综合作用,同时也得到了综合考察,通过设计我不仅知道学知识要全面掌握外,还要能够综合运用,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才能完成。

所以,经过这次毕业设计,在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

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

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本次设计我把整个过程分成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材料试验,选好设计所需的材料并一一进行相应过程的检验,只有选好合格的材料才能更好的按照要求顺利的完成本次设计。

本次设计所需的材料有沥青、集料(包括砂石料等)、填料。

单个材料试验检测合格后再检测沥青与集料混合料试验。

第二部分是AC-16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只要从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矿料合成级配、马歇尔试验等步骤出发。

第三部分是设计总结,只要写出本次设计过程中在收获及心得。

总后部分是列出本次设计所参照在文献。

目录

绪论·······················································1

一、原材料试验···············································3

1、沥青试验··················································3

2、集料试验··················································4

3、填料试验··················································6

4、沥青与集料的试验··········································6

二、AC-16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

三、结论····················································15

四、参考文献················································16

绪论

一、设计思路

由于本项目沿线地处华南沿海暴雨区,降雨充沛,雨量集中,历时降雨强度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638.5mm,年最大降水量2000mm,雨季(3~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1600mm;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3.7~22.6℃,最高月平均气温30℃,最低月平均气温-5℃。

根据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属夏炎热冬温潮湿区(1-4-1)。

同时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提供的交通量预测,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3×107次,属于重交通,未来重载超载对路面的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我部在进行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性能及抗水损害的能力,同时作为表面层,其抗滑性能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路用性能。

因此,我部在进行矿料合成级配设计时,考虑通过提高4.75mm以上碎石含量,使粗集料之间形成骨架嵌挤结构,以提高抗高温车辙的能力,并适当减小9.5mm以上粗集料的用量,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施工均匀性,减少路面施工离析造成的局部渗水;同时,通过增大1.18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使细集料充分填充粗集料间隙,并结合省内已有经验,以4.5~5%作为设计目标空隙率,混合料沥青饱和度控制在65~70%之间,既形成密水结构,避免早期水损害发生,又可避免路面经过行车荷载再压密后,剩余空隙率过小、沥青用量偏大出现泛油现象。

由于路面的微观构造制约着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湿抗滑力水平,而路面的宏观构造控制着湿抗滑力随车速提高而下降的比率,因此,路面的抗滑能力是由路面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决定的。

为此,首先需要采用磨光值高、压碎值(冲击值)和磨耗值低的石料作上面层的主骨料以形成良好的微观结构;同时优选级配并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形成大的宏观结构。

二、设计内容

1.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对原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试验并判断材料的性能。

2.按集料的筛分结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对AC-16型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的要求,对其进行矿料组成设计,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提出AC-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案。

3.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AC-16型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案进行马歇尔试验,并确定出最佳用油量。

4.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对AC-16型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案60℃和70℃的车辙试验。

5.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对AC-16型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案进行水稳定性试验。

6.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对AC-16型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案进行渗水试验。

7.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对AC-16型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案进行抗滑性能试验。

配比设计过程

一、原材料试验

1、沥青试验

按设计要求,抗滑层沥青选用SBS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所列。

试验结果表明,该SBS改性沥青已检测的性能指标除运动粘度偏大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现行规范及本项目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沥青粘度增大(>3Pa.s),软化点提高,有利于改善沥青的感温性,但生产时,易造成拌和楼输油管道的堵塞,应加强输油管道的疏通工作。

壳牌新粤(佛山)SBS改性沥青试验结果表1

项目

试验结果

设计要求

试验依据

针入度(25℃,100g,5s,0.1mm)

58

40~60

T0604-2000

针入度指数P.I

1.7

≥0.5

延度(5cm/min,5℃,cm)

33.5

≥25

T0605-1993

软化点(℃)

87.3

≥70

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Pa.s)

3.4

≯3

T0625-1993

闪点(℃)

>230

≥230

T0611-1993

溶解度(%)

99.5

≥99.0

T0607-1993

弹性恢复(5cm/min,25℃,%)

85

≥80.0

T0662-200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0.1

≯2.5

T0661-2000

密度(15℃,g/cm3)

1.036

实测

T0603-1993

相对密度(25℃)

1.031

实测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5h)

T0610-1993

质量损失(%)

0.3

≯±0.8

残留针入度比(%)

87.4

≥65

T0604-2000

残留延度(5cm/min,5℃,cm)

22.4

≥20

T0605-1993

注:

不能保证连续施工时,应按相关技术文件要求频率对进场沥青的贮存稳定性进行检测。

2、集料试验

本项目上面层AC-16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增城三江三和石场生产的角闪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S10(10~15mm)、S11(5~10mm)、S14(3~5mm)和S16(0~3mm),如图1~图4。

图110~15mm碎石图25~10mm碎石

图33~5mm碎石图40~3mm石屑

图1~图4为增城三江三和石场碎石加工现场,该石场堆料场地较小,场地硬化不充分,缺少必要的排水设施,除尘效果较差。

因此为保证本项目上面层矿料质量及连续施工时供料及时,建议尽快落实石场配套设施建设,并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备料。

矿粉为从化吕田生产的石灰岩矿粉;水泥采用“粤花”牌32.5水泥;沥青为壳牌新粤(佛山)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SBS改性沥青。

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分别见表2、表3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表2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规范标准

试验依据

洛杉矶磨耗损失

10.4

≯28

T0317-2005

磨光值

BPN

45

≮42

T0321-2005

压碎值

9.7

≯20

T0316-2005

粘附性

5

≮4

T0616-1993

表观相对密度

10~15mm碎石

-

2.875

≮2.60

T0304-2005

5~10mm碎石

2.878

3~5mm碎石

2.857

吸水率

10~15mm碎石

0.42

≯2.0

T0307-2005

5~10mm碎石

0.50

坚固性

-

≯12

T0314-2000

冲击值

-

≯28

T0322-2000

软石含量

-

≯1

T0320-2000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

7.2

5.6

8.1

≯10

≯8

≯12

T0312-200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10~15mm碎石

0.2

≯1

T0310-2005

5~10mm碎石

0.3

3~5mm碎石

0.2

各种集料的毛体

积相对密度

10~15mm碎石

-

2.840

-

T0304-2005

5~10mm碎石

2.837

细集料试验结果表3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规范标准

试验依据

表观相对密度

-

2.864

≮2.50

T0328-2005

砂当量

61

≮60

T0334-2005

坚固性

-

≯12

T0340-2005

亚甲蓝值

g/kg

-

≯25

T0349-2005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

≮30

T0345-2005

注:

石屑的砂当量值偏低,应加强碎石生产过程中的除尘效果,减少已开采碎石被山体泥土污染。

3、填料试验

填料试验结果见表4所列。

试验结果表明,本项目采用的填料技术指标满足现行规范标准要求。

矿粉及水泥技术指标表4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规范标准

试验依据

表观相对密度

矿粉

t/m3

2.773

≮2.50

T0352-2000

水泥

3.050

\

矿粉亲水系数

-

0.87

<1

T0353-2000

含水量

0.09

≯1

T0332-2005

塑性指数

-

2

<4

T0354-2000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100)

93.5(100)

79.5(99.5)

100

90~100

75~100

T0351-2000

注:

括号内数值为水泥粒度范围。

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本试验采用T0616-1993中水煮法,在两种情况下对改性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进行试验,一种为常规试验,另一种是先用粗集料与水泥进行裹覆后再与沥青进行粘附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所列。

试验结果表明,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尽管通过试验不采取抗剥落措施时,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为了增强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提高上面层的抗水损害能力,建议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添加1.5~2.0%水泥代替部分矿粉,同时通过添加水泥提高沥青胶浆的劲度模量,亦可改善上面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

改性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表5

改性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试验条件

试验前未用水泥裹覆

试验前用水泥裹覆

试验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

集料棱角处沥青膜有轻微剥离,但少于10%

沥青膜无剥离

粘附性等级

5

5

备注

所用石料为角闪岩,沥青为SBS改性沥青

注:

该集料与SBS改性沥青的粘附性能满足规范及本项目相关文件要求。

二、AC-16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AC-16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表6

筛孔

尺寸(mm)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合成级配(%)

规范推荐范围(%)

10~15mm

碎石

5~10mm

碎石

3~5mm

碎石

0~3mm

石屑

矿粉

水泥

26.5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100

19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100

16

99.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9.9

100~100

13.2

87.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7.6

90~100

9.5

10.7

98.5

100.0

100.0

100.0

100.0

81.6

68~85

4.75

0.7

0.5

94.3

100.0

100.0

100.0

46.0

38~68

2.36

0.4

0.3

27.2

88.5

100.0

100.0

32.9

24~50

1.18

0.4

0.3

11.1

64.7

100.0

100.0

24.1

15~38

0.6

0.4

0.3

4.3

41.3

100.0

100.0

16.6

10~28

0.3

0.4

0.3

2.3

28.7

99.2

100.0

12.9

7~20

0.15

0.4

0.3

1.5

17.4

93.5

100.0

9.5

5~15

0.075

0.4

0.3

0.0

6.6

79.5

99.5

6.0

4~8

掺配比例(%)

20.0%

33.5%

14.5%

27.5%

2.5%

2.0%

\

\

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5所示。

图5AC-16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AC-16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7。

AC-16马歇尔试验结果表7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试件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1mm)

实测

理论

1

3.5

2.461

2.705

9.0

16.6

45.5

14.97

25.5

2

4.0

2.507

2.684

6.6

15.4

57.2

16.24

28.6

3

4.5

2.516

2.664

5.5

15.5

64.3

20.80

36.3

4

5.0

2.539

2.644

4.0

15.2

73.8

18.17

32.4

5

5.5

2.548

2.624

2.9

15.3

80.9

16.57

39.0

技术

要求

-

-

-

4~6

≥10+设计空隙率

65~75

≥8.0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65℃;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0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7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60~16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7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图6AC-16目标配合比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由于密度没有严格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4.5%对应的油石比作为OAC1,可以得到:

OAC1=4.84%

OAC2=(4.49%+5.08%)/2=4.79%

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4.49~5.08%,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此范围内。

根据OAC1和OAC2,并结合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AC-16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

OAC=4.8%。

当OAC=4.8%时,空隙率为4.6%,VMA值为15.19%,满足设计要求。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16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8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试件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1mm)

实测

理论

1

4.8

2.530

2.652

4.6

15.30

69.9

20.9

31.5

技术

要求

-

-

-

4~6

≥10+设计空隙率

65~75

≥8.0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65℃;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0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7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60~16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16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表9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

试验结果

平均值

4.8

30min

19.20

20.90

94.0

20.77

22.42

21.19

48h

19.91

19.64

18.17

20.99

19.50

结论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本项目项目技术文件要求。

6)冻融劈裂试验

AC-16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10

油石比(%)

试验条件

稳定度

(KN)

劈裂抗拉强度(MPa)

冻融劈裂强度比

(%)

4.8

未经受冻融循环

13.59

1.398

98.8

13.83

13.65

15.31

经受冻融循环

13.74

1.381

13.70

13.12

14.95

结论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本项目项目技术文件要求。

7)车辙试验

AC-16车辙试验结果表11

车辙板尺寸:

300×300×50mm拌和温度:

170℃碾压温度:

160℃

行走距离:

23±1cm

试验编号

轮压

(MPa)

试验温度

(℃)

动稳定度

(次/mm)

平均值

(次/mm)

0.7

60

10862

10190

9545

10161

70

6058

6446

7500

5780

结论

车辙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本项目项目技术文件要求。

8)渗水试验

AC-16渗水试验结果表12

试验编号

初始读数时间(s)

初始读数

(ml)

终读数时间(s)

终读数

(ml)

渗水系数(ml/min)

平均值(ml/min)

0

100

180

310

70.0

48.9

0

100

180

190

30.0

0

100

180

240

46.7

结论

渗水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本项目项目技术文件要求。

9)抗滑试验

AC-16构造深度试验结果表13

次数

摊砂直径(mm)

平均直径D(mm)

构造深度(cm)

D1

D2

测定值

平均值

185

175

180.0

0.98

1.02

180

175

177.5

1.01

175

170

172.5

1.07

结论

构造深度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本项目项目技术文件要求。

AC-16抗滑值试验结果表14

温度T(℃)

15

温度修正值

-1

温度T时测得的摆值

(BPN)

标准温度20℃时的摆值

(BPN)

平均

1

2

3

4

5

平均

58

57

58

58

58

57.8

56.8

56.7

57

57

58

58

58

57.6

56.6

10)车辙板压实度试验

对轮碾成型的车辙板进行抽取芯样,检测压实度,试验结果如下:

AC-16试件压实度试验结果表15

空中

质量

ma(g)

水中

质量

mw(g)

表干

质量

mf(g)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以试验室试件密度

作标准密度

以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作标准密度

标准

密度

压实度(%)

平均(%)

标准

密度

压实度(%)

平均(%)

1025.9

615.6

1027.4

2.491

2.530

98.5

98.1

2.652

93.9

93.6

1491.1

892.3

1495.2

2.473

2.530

97.8

2.652

93.3

11)沥青膜有效厚度

根据国外资料介绍,通常情况下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有效厚度宜不小于6

;国内有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膜厚度一般为6~15

,而且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在不同的粒径集料中,细集料的沥青膜较粗集料厚,粗糙集料表面的沥青膜较光滑表面厚。

按规范所列公式对本项目四个设计方案的沥青膜厚度进行计算,检验其是否满足不小于6

的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集料的比表面积:

(1)

沥青膜有效厚度:

(2)

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

(3)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4)

式中: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无量纲;

——沥青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