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195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docx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

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这反映出

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2.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金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园工业资本的10.8%。

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B.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

C.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三代时期,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风行的做官途径

C.汉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4.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一措施

A.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

B.有效抵制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C.保证了民用工业的快速发展

D.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

这说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B.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7.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

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8.“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实施新经济政策

9.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

这反映了

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D.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0.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始终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材料一二战后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较高的时期。

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积极利用国际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

政府和私人企业都认识到科技水平的重要意义,因此不惜耗巨资促进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另外,无论是民主党政府,还是共和党政府,都不得不顺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潮流。

——《战后美国的经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到7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每次金触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思想和战略》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1.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说:

“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教会控制初等教育.给学童灌输宗教教义、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教授一些初步的读写算知识;中等教育强调古典语言、人文学科、文法教学,培养国家各级官员;以牛津、剑桥为中心的大学教育以古典文科、宗教神学为主。

工业革命要求劳动者具备一些文化知识,19世纪英国开始建立国家化的国民教育,国家拨款扶助教育,划分全国学区,儿童强迫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逐步普及义务教育;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用性学科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技术教育得到发展,办学方向倾向亍实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男女教育平等;大学教育也取消了宗教宣誓,增设近代科学专业,重视自然科学教学。

一摘编自《西方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1)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学校教育出现了哪些变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我国大学教育已走过了110余年的历程,此间曾经历了多次的试错过程,先后尝试了日、欧、美、苏等国模式。

晚清时期改造旧式书院、仿照日本,开始建立近代大学教育体制。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德、美有极深的渊源,执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文体并重”理念,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出现了一批当时的世界名校。

5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全盘苏化”,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高等教育被纳入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体制当中,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等

(2)对比分析材料二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变革与材料一中英国教育变革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后世学者对历史事物的误解会导致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历史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

故答案为D项。

A项“都不符合事实”、B项“缺乏客观性”、C项“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说法绝对,均排除。

2.A

【解析】

题干所述可知1937到1942年云南工业资本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民族工业内迁有关,这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故A项正确;BD项包含在A项之中;国际交通线打通是1942年入缅作战胜利之后,故C项错误。

3.B

【详解】

“战国至秦出于客”说明的是养士之风的盛行,并不是说做官主要是从客出身,此时仍然是世官制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属于正确表述,排除。

4.A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民主党派加入政协,以及“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说明新政协和新政府的人员构成较为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故答案为A项。

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排除B项;当时人民政协是起到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5.D

【解析】

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这体现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西方经济的关系,故B项排除。

6.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中的各项数据,能够看出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资本的扩张,故B项错误;最穷困国家收入虽然增加,但不能证明其摆脱了贫困,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不能证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也就不能证明全球化有利于落后国家摆脱贫困,故C项错误;D项与策略主旨意思相反。

【详解】

7.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6年”和“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说明这一计划是针对即将爆发的全国性抗战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故答案为C项。

从时间信息看,主要是为了抗战,排除A项;从地理位置来看,江浙沪一带与围剿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B项;D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

8.B

【解析】

斯大林模式时期,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故B正确;引进西方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苏联经济属于畸形发展,故C错误;D是1921——1928年实行。

9.C

【解析】

据材料“从1948年到194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故C正确。

联合国属于政治组织,不等于区域集团化,故A排除。

独联体不是区域经济组织,故B排除。

材料没有说明发达国家占据主导经济,故D排除。

10.原因:

二战后,美国占领国际市场输出资本;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些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2)不同:

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尤其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积极利用国际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

政府和私人企业都认识到科技水平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学从美国资本输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制定金融和贸易政策回答。

(2)第一小问不同从材料二“物价大幅度上涨”并联系经济大危机时候物价下跌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的信息和所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特点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点回答即可。

11.

(1)变化:

从教会控制教育、以宗教课程为核心到实行国家化的国民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从以语言、人文、文法教育为主要内容到增加实用性学科、自然科学课程,发展技术教育;实行男女教育平等、义务教育,教育明显朝平民化方向发展。

原因:

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在教育上的必然反映;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结构变迁;英国政府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整。

(2)同: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革推动教育的变革;传统人文、宗教教育向近代实用、技术教育转化。

【解析】

(1)第一问,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学校教育出现的变化。

从工业革命前“国教会控制初等教育,给学童灌输宗教教义、进行宗教道德教育……中等教育强调古典语言、人文学科、文法教学”到工业革命后“19世纪英国开始建立国家化的国民教育,国家拨款扶助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逐步普及义务教育;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用性学科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技术教育得到发展,办学方向倾向与实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男女教育平等;大学教育也取消了宗教宣誓,增设近代科学专业,重视自然科学教学”,可以看出下列变化:

从教会控制教育、以宗教课程为核心到实行国家化的国民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从以语言、人文、文法教育为主要内容到增加实用性学科、自然科学课程,发展技术教育;实行男女教育平等、义务教育,教育明显朝平民化方向发展。

第二问,学校变化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阶级和文化各个方面。

政治上,英国政府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整。

经济上,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在教育上的必然反映。

阶级上,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结构变迁。

文化上,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中国和英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

由材料可知,“我国大学教育已走过了110余年的历程,此间曾经历了多次的试错过程,先后尝试了日、欧、美、苏等国模式”“近代大学教育体制”“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教育的改革和西方教育的改革有相似之处,都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革推动教育的变革,传统人文、宗教教育向近代实用、技术教育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