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书本背诵资料.docx
《旅游概论书本背诵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概论书本背诵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概论书本背诵资料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旅游经历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1.迁徙与旅行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迁徙是早期人类未来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旅行时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有明确目的的一种自由行为。
2.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预演。
虽不具备旅行观念但开始旅行的实践了。
3.采猎是流动性的生存方式具有季节性的迁徙和集散特点;早期人类的远途迁徙受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以及战争影响但主要是采猎生存方式固有的流动特点决定的。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第一使人类从流动性生活走向定居性,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进步为、理性的提高和劳动创造的文化意识的发展;第二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进,促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多而产生了手工业,并从家庭劳动中分离出来;第三随着社会分工起来越细,使得从事不同性质劳动的人员的劳动及其产品需要进行交换,互补有无,因而,许多产品的生产目的已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消费,而更多的是为了交换。
商业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商人为了推销商品扩大购销渠道占领更多市场掌握各地的产销信息外出进行产品交换和长途贩运活动,于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所以,就整个世界而言,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经商要要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给人精神上心理上愉快感受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享乐旅行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意味着旅游与旅行的分离。
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
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人的生存意识、社会意识、精神文化意识随人类进化,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享乐旅行或旅游源于文化意识的发展,审美意识的发展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人们只有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外出旅游的享乐念头。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
”
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绝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旅游萌芽原始社会的末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首先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出现。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旅游的定义
1.纵观旅游从萌芽、产生到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旅游是人类文化意识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成熟而选择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结论;决定了跨地域流动和跨文化交流的必然性。
2.旅游是以旅行方式离开常住地到异地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而必然要与自然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3.自古至今的旅游,尽管在外部形式或各种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但却一直有着内在传统和本质联系——通过旅游来愉悦身心的目的是不变的。
4.对旅游的定义既要注意到旅游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本质,又要重视旅游的现代化特征。
旅游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外延性)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
旅游最早见于1811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
旅游一词者,我国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
艾斯特定义由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优点:
综合性、异地性、业余性和暂时性
不足:
把昼游夜归和公务旅游排除在外,难于区分出差旅行和消遣性的游览观光
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人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包括为就业、商贸、求学、迁居(移民),或其他具有明确功利目的所必要的旅程。
、
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旅行更是旅游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
由于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消费性、享受性、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方式,因此,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性情、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征。
旅游者,已是具有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和变革能力的社会人。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旅游资源被打上社会烙印。
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旅游供给条件的差异。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现代旅游在旅游动机、目的和方式上越来越趋于细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不管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凝结着人类精神文化的“作品”,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1.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旅游者仅局限在少数权贵和富有人士中,劳动时间缩短,余暇时间延长,人们才有外出旅游的金钱和时间,先进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不断问世。
2、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制约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想到何地旅游或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实现更完美的旅游愿望问题。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人类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就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而言,所谓“消费”,就是人类对自己的一切劳动成果的耗用。
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旅游的广泛性:
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旅游地域的广阔性,活动领域的多面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的多样性。
二、综合性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三、参与性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别。
四、季节性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平季和旺季的差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指那些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指因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诸如传统的名族、民间的节庆活动和某些宗教纪念日都有一定的时间性。
二指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导致人们出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季节里。
三指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县有一定的季节性。
第五节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
(1)地方性旅游。
是指当地居民在本区、本县、本市的范围内的短期旅游。
⑵区域性旅游。
是指离开居住地到邻近地区的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活动。
(3)全国性旅游。
是指跨省份的旅游。
2.国际旅游所谓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即出境旅游;入境旅游;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的划分
1.观光旅游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所谓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已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2.度假旅游旅游者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富裕的旅游者或一些中老年的人士。
为避寒避暑,寻求优雅清静的生活环境,欢度假期,治疗疾病,或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体育运动和一些有趣味、有特色的消遣娱乐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减少疾病、适宜娱情、增进健康的目的。
3.公务旅游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某些具体功利性目的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是旅游内涵的一种延伸。
(1)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之所以日渐盛行,关键在于当今商务活动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拓展相对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包括商务考察、调查投资、进行具体项目的业务洽谈、视察所属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层次和规模的贸易展示会乃至拜访客户或供货商等。
⑵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的内涵旨在强调会议之余或会议进程中截取一段时间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其实质就是开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消费高、时间长、计划性强等特点,比一般的旅游接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专项旅游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⑴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宗教旅游主要是以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佛教第二故乡的中国,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
(2)购物旅游。
购物旅游是一种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香港是购物天堂
(3)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一种以会展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活动。
它集公司会议、大型企业会议、综合展览会、奖励旅游为一体,科学探险、学术考察、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乃至政府官员在外交上或对国内外的考察。
三、新型旅游
1.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
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2.工业旅游利用现有的名牌工业设施设备和工业企业文化资源基础上,赋予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让旅游者乐于购买的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
自由行或自助游、自驾游、驴友团、无景点游、高山徙步旅游、骑乘马匹或骆驼旅游、草原或沙漠探险、生态旅游
第六节旅游组织
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是联合国组织所属的全球唯一的政府间旅游组织,是一个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宗旨是推动和发展旅游与旅游业,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推出一个“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1975年,总部设在马德里。
全体成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144个。
我国于1983年10月5日被该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六个地区性委员会,即欧洲、美洲、东亚与太平洋、非洲、中东、南亚委员会。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1951年,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成立,民间性、行业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本地区的旅游;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3.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1951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伯尔尼
鼓励、支持成员间的交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推广科研应用发行《旅游评论》民间性的学术团体
4.世界旅行社协会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会员对象均是国有和私营的旅行社企业。
其宗旨是推动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收集和传播有关旅游信息为主要任务,每年出版年刊《世界旅行协会万能钥匙》
5.国际旅馆协会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巴黎。
该协会的成员,大者为各国的全国性旅馆协会,小者为与旅馆相关的其他组织以及旅馆(饭店)企业前者为协会的正式会员,后者为联系会员。
宗旨是联络其会员并研讨国际旅游的旅馆供需情况,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协调旅馆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该协会与各国政府对话的形式获得对会员的政策支持为己任,并通过收集、研讨、传播有关旅游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出版《对话》、《国际旅馆和餐馆》和《国际旅馆评论》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旅游组织分行政、行业和学术团体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分三个层次,即国家旅游局、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局和县(市)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2.旅游行业组织
⑴中国旅游协会成立玩好1986年1月是一个全国性、社团性的旅游行业组织。
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任务是对国家旅游业发展战略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旅游行业团体研讨
⑴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2月成员:
星级饭店以及饭店管理公司、地方性饭店协会、饭店用品供应厂商挂靠国家旅游局受其委托协助检查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
3.旅游学术团体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于1987年在安徽九华山成立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
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分为、近代旅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三个时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希腊和罗马等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贸易
1.古埃及大规模兴建金字塔和神庙,吸引了无法无数前来旅行的人。
2.公元前8世纪以后,希腊、罗马兴起。
陆路和水路交通发达,加上的使用,以及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流行,方便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
3.据可靠文字记载,古代奥林匹克——(公元前776年)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大众性旅游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与当时的大祭有关
4.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西亚兴起的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修建了一各道路成为以后的“丝绸之路”西段的基础,为东西方文化、贸易交往奠定了基础,为国际性旅游活动了贡献。
5.公元7世纪兴起、8世纪已达极盛时期的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宗教旅行盛行阿拉伯商人兼旅行家,就曾经到中国、印度等地经商和考察旅行。
6.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
威尼斯、热那亚已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客栈、旅馆也随之兴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的全部行程的人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
7.中世纪后期,在欧洲掀起了一个寻金热和探险热的高潮,使原来局限于宗教、贸易的旅行发展为以探险和淘金为主要目标的旅行,使世界走向大航海时代例如哥伦布、麦哲伦、达尔文等。
真正有着明确目标和活动是在18世纪后半叶的所谓大旅游时代才开始的。
世界古代游行、旅游具有如下的明显特征:
⑴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以及相联系
⑵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验、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倾向
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
首先在欧洲成立了许多类似旅行社的组织,如1857年和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登山俱乐部和帐篷俱乐部;1890年法国和德国成立观光俱乐部国1850年后美国运输公司开始兼营旅行业务,并在1891年发售了“旅行支票”,打破了国际币制不同的障碍
旅游业的问世,主要德益于产业革命的成果。
四大刺激因素:
第一技术因素。
它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恐惧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第二经济因素。
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决定条件之一。
第三社会因素。
它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
人们的心理压力具有推的刺激作用各种旅游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相继出现增强和扩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即具有拉动人们去旅游的作用
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包租火车的方式于1841年7月5日组织570人去参加一次禁酒大会1845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即现今的通济隆旅行社),成为旅行代理业务的开端。
1845年8月4日第一次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即莱斯特至利物浦之行,整理出版《利物浦之行手册》发给旅游者,成为早期的旅游指南。
1846年,到苏格兰集体旅游,并配有向导1851年,他组织16.5万多人参观在伦敦水晶宫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法国巴黎举行使旅游业第一次打破了国家界限,走向世界,1864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全面开展旅游业务
1872年第一次环球旅行1880年,他又打开印度大门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旅游代理商。
具体特征可归纳如下: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的增多。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4)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有组织的群体性旅(5)游开始盛行。
旅游业刚刚诞生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的地位还不突出。
三、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世界大战以后的旅游作为大众性的活动才普遍开展起来,两大决定因素:
一个是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是后者的先决保证条件,后者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旅游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科学进步,现代技术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需求。
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开展。
现代旅游与旅游业有其显著的时代特征
(1)游客的大众性。
所谓大众性指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现代旅游的主力军,是旅游从贵族化向平民化发展;二是指规模性,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
(2)地区的广泛性。
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发展的不平衡性。
欧美地区既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的份额。
(4)增长的持续性。
(5)影响的双重性。
创造了旅游经济奇迹,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谅解而增进友谊等方面,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6)运作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业将是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统一体,现代旅游业又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叉性特征。
第二节中国旅游简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古籍《山海经》以及《史记》都有关于我国先民旅行、旅游活动的记载。
中国古代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中华名族始祖皇帝的旅行活动的传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已有记载,揭开了中华民族旅游历史的扉页。
信史时期又依次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宗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1.夏、商、周三代、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和商务活动。
这一时期的旅游主要不是为了游览审美、欣赏娱乐,而是审时度势、致身卿相。
2.秦汉时期,两次派遣张出使西城,开拓了“丝绸之路”,司马迁,就是学术考察旅行的最早、最杰出的代表。
探险旅行、学术考察和封禅活动。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歌、游记、游文学创作的兴起。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国外交通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代士人远游成风,出现李白、杜甫、岑参等杰出的诗人和旅行家。
士人漫游成风,宗教旅行盛行,国际旅游活跃,旅游文学创作繁荣是这一时期的旅游特点。
5.宗元时期,指南针的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元朝著名航海家汪大渊,南海诸岛及印度洋沿岸著《岛夷志略》,出现了许多著名旅行家,如范仲淹、苏轼、陆游和范成大等,他们写的《岳阳楼记》、《石钟山记》、《赤壁贼》、《入蜀记》和《吴船入》等都是千古流传的旅游名著。
6.明清鸦片普遍重视对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国内科学考察旅行极盛,最杰出的旅行家郑和、徐霞客,医药学家李时珍
二、近代旅游近代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主要标志是旅游业的诞生。
1.不平等条约和对外开放门户,使中国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2.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
康有为、严夏、孙中山、周恩来、朱德。
3.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出现了“留学热”。
4.20世纪初,英国“通济隆”、美国“运通”旅行社也陆续占领中国市场,主要是为外国来华旅游者服务。
5.1923年,主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银行设立“旅行部”。
1924年春组织第一批旅游团赴杭州游览;1925年又组织第一批赴日本的“观樱团”;1927年春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旅行杂志》,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三、现代旅游(1949年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和旅游业成熟的标志——市场结构合理、供给结构完善。
开创阶段、改革振兴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旅游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于80年代,全面发展于90年代。
1.开创阶段(1949—1977年)
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游社”两个旅游机构为标志的。
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是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构成的变化为标志的。
2.改革振兴阶段(1978—1989)
1981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旅游事业的发展方针是:
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行。
1981年,国务院又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1982年8月23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一是企业化。
1979年,国家旅游局就提出改革体制的核心是实行企业化,使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转化为经营管理型。
二是在体制上,经营体制从独家垄断转为多元化经营。
三是简政分权,“国际”、“中旅”和“青旅”三大旅行的建立,饭店集团的发展,以及跨行业集团的产生,标志着市场组织的形成和健康,我国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
3.全面的发展阶段(1990年—)
旅游业在改革振兴阶段所以能取得举世曙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初期,选择首先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振兴,我国的国内旅游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入境旅游的发展而发展的。
1983年由广东省旅游公司组织的“赴港探亲旅游团”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打头阵。
1997年7月1日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进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
我国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改革开放同步兴起的旅游教育也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概念
1、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自定义解释:
第一,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旅行者,他所进行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活动是在异地。
第二,旅游者又不同于一般旅行者,旅游者外出旅行的目的主要是进行非功利性的游览、消遣等活动。
第三,规定要有游览、消遣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但并不排除在非纯消遣性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旅游行为,如会议旅游者、公务旅游者、购物旅游者等。
2、旅游者概念的产生“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
”这是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第一次对“国际旅游者”作出的解释。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提出游客这个概念,并规定游客包括旅游者和游览者。
所谓游客包括
(1)旅游者,指到一个国家暂时逗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旅行目的:
为了消磨闲暇时间以及为健康、研究等目的;为了工商业务、探亲、出使和开会等
(2)游览者,指指到一个国家暂时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