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946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docx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王财贵教授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

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我刚刚在外面看到海报,是《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有一个插曲,我稍微说一下,我说的这个插曲也和今天的演讲有点关系,因为我们徐教授说要我来和同学们见见面,跟同学们讲讲话,那,有人就问我,题目是什么?

那我说了第一个题目,我说《如何企(四声)近经典世界》,他复述了一遍,然后问,是哪一个“qi(四声)”,我说是企业的“企”,他说哦,是“如何企(三声)近经典世界”。

院方就打电话说了,是“如何启进经典世界”,启发的“启”,消息就发布出去后,有人打电话来给读经推广中心,打电话来问,什么叫“启进”,是不是有错字?

我们的职员问我,是不是有错字?

对,这里有错字,应该是企业的“企”,因为在台湾这个字念“qi(四声)”,如果念“qi(四声)”的话,就不会写成启发的“启”。

但我们大陆这边念“qi(三声)”,叫“企(三声)业”,所以叫“如何企(三声)近”,“企(四声)”就写成“启(三声)”了。

那么写成启,当然是比较不通的,什么叫“启进”?

也可以随便解了,就是“启”啊,“开启”,“进”啊,就“进入”啊。

如何开启而进入经典,其实后面还有一个世界,经典世界。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到,子贡所说的:

夫子之墙数仞,得其门者,或寡矣。

因为,这个子贡,是孔门弟子,算作是最聪明的一个人,说他聪明,应该是可以的。

虽然有人比他聪明,但是子贡好表现聪明。

所以说他最聪明也可以。

子贡擅表现聪明,也就是说,子贡的聪明,大家都看得见,因为子贡也自以为很聪明。

这是故事里说,不是真实发生的,但是依理推之,或许如此。

所以很多故事是,无其事但是有其理,不过古人有这样的故事。

说子贡听说一个人很有学问,就是孔子,当今天下,最有学问。

子贡就想,真的有人那么有学问吗?

然后他就去见孔子了,跟孔子谈了一谈,说:

“好,我跟你学,你果然有学问。

”但是他心里想:

我三个月就要超过你,很有自信。

结果过了三个月,好像没有超过,他就心里想:

我三年一定要超过你。

结果过了三年,还没有超过,结果心就比较服气,虽然比较服气呢,但还是比较爱表现聪明。

所以孔子常常会压他,就是折节,把他折下来。

孔子压学生,这是我们现在用的词语,叫压学生,不像我们现在用的一般手法那样粗糙,它是很精细的。

怎么压学生呢?

比如说,孔子曾经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各位,这一句话非常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再自己去想一想,多想,都在心中盘旋一下,把这一句话在心中盘旋,你想一想这一句话重要不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呐!

这个在当代,在最近十几年,整个世界越来越发现,国际间有一些潜在的危机,乃至于说清楚一点就是民族间有一些潜在的危机,或者不是一个民族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跟另一个国家,乃至于是思想上,文化上,有一些潜在的危机。

美国一个叫亨.廷顿(杭丁顿)(SumuelP.Huntingtun)的教授说:

“这是文化上的冲突。

”这个将来会导致整个世界的不安。

如果不是战争的话,人类的心灵也不能够清爽痛快。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文化上的危机呢?

这个他就想到,比如说,亨廷顿说“将来威胁英美世界,”就是威胁西方人,主流世界,“威胁最大的两种文化团体,一种是伊斯兰教,一种是儒家。

这叫“文化威胁论”啊。

那么,其实很多学者都看到人类的思想,文化根植于思想,思想根植于哲学,而哲学往往用宗教表现。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而这些宗教往往有自是非他的一种性格,就是排他性。

除了宗教的排他性之外,有一些思想,尤其是有深度的思想,高明的思想,在普通的生活当中,有些事情还可以互相的妥协,互相的沟通,比如说经济,经济上是可以妥协的,只要利益满足了就可以妥协了。

但是人类的思想,包括宗教,以及所谓的终极关怀,思想最高远的根源,那如果这一个地方是不同的话,是很难沟通的。

那么为了这一点,全世界有很多热心的学者,他们发起了一个学团,一个组织,称做“世界伦理学会”,就是在研究世界伦理。

就是整个世界如何在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之下,能够互相体谅,互相沟通。

当然最好是互相的尊重,互相地赞叹,互相地学习。

这个叫做世界伦理。

那么这个世界伦理学会,大家常常聚会,因为这些人提出了一个世界上人人都可以遵守的伦理底线,称做“伦理黄金律”,也就是每个人最少应该遵守的那一种规则,大家都能遵守这一条规则,这是普遍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宗教的,而且遵守这种规则之后,那些不同的民族,文化,思想,宗教,也都可以相安无事。

这个“伦理黄金律”是什么呢?

我们怎么能找到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而且人人都能够遵守的,永远需要遵守,这个黄金律是什么呢?

这个,全世界学者,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有一句话可以当做伦理黄金律,这一句话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

到了现在,这一句话都还是黄金,闪闪发光的黄金,各位,这叫做经典啊。

好了,我的话讲远了,这个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这个叫做恕道,忠恕之道。

曾子号称继承孔子的道统,那么曾子怎么继承的呢?

曾子说: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以“忠”很重要,“恕”也很重要。

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道。

恕的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啊,“尽己之谓忠”,尽了自己的本分叫做忠。

能够把他人当做自己看,推己及人,这样你的德叫恕。

所以恕道是非常重要的。

忠只是对自己说,恕就是向外,与人交际,所以待人处世就要用恕道了,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呐,这就很好。

那么子贡有一天就跟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不想别人加到我头上的东西,“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也想,我不要加在别人头上。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不想别人加到我头上的东西,“吾亦欲无加诸人”,那个无啊,就是没有的意思,“无”,两横,一撇,一钩的那个。

我也想,都不要加在别人头上。

那这样,他自己有志气,总不错吧。

所以孔子就跟他说了,“赐也,非尔所及也”,说:

“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

”这样,这不是压住他了么?

那么当然,孔子教学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这一句话是子贡引出来的。

在《论语》的第一篇,子贡就问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说:

“可也,”你要读到《论语》里面,孔子说“可也”,读到任何圣贤的书,凡是说“可也”,你要注意了,这个“可也”,只是可以了,不错啦,但是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成就。

所以孔子说: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那么,子贡就说了,“《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师之谓与”啊。

是不是这个意思。

他说:

“老师啊,我讲了一个道理,您又把这个道理提升了一个层次。

就是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啊。

”是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孔子就很高兴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将来可以跟你讨论诗了,这个诗啊,在古时候特指《诗经》。

当然后代,我们一般人所谓的诗,汉诗,唐诗,等等,这些也都可以归入诗的范围。

但是在孔子当时,大概专指《诗经》而已。

所以不只是《诗经》可以做这样的讨论,其实对任何诗都可以做这样的讨论。

因为诗是内涵非常丰富,言语非常简洁的文章。

这是我们说诗。

所以诗,它的内涵不只是他的文字所记载的表面的意思,所谓的字里行间都有弦外之音。

所以诗具有让人无穷探讨得性格,这叫诗。

所以孔子特别喜欢诗教,以诗来做教导,那么“可以言诗已矣”就是说可以跟你讨论诗了。

论什么呢?

“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你前头,你能知道后头。

这是既对子贡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评判,又将子贡提升了一层。

好了,我们刚才说了,子贡是非常聪明的,那顺便讲了这几句话。

那么子贡聪明,他说要跟孔子学,就是学了一辈子,他越觉得孔子的高明,老师的高明。

对于孔子的高明,对老师的赞叹,在《论语》当中,记载的最好的就是颜渊的那句话,所以颜渊对于孔子的学问,他来学孔子,在态度上,颜渊表现得最好。

“颜渊喟然叹曰”,喟然是来形容叹气的样子,颜渊有一次非常深有感慨地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越仰,就越高,越钻,就感觉越坚。

你不仰,不知道它高,假如一座山在你面前,这座山很高,但是呢,你的眼睛就不抬起来,头不抬起来,你不仰,你怎么能看见它高呢?

所以仰才知道它高。

而且,越仰越高。

也就是说,永远看不见它的顶点。

所以“仰之弥高”,不是只有稍微仰一下,仰一下,再仰一下,再仰一下,永远再仰。

永远越仰,它越高。

“钻之弥坚”啊,钻啊,像钻子钻东西一样,一块石头在这里,如果你没有钻看看,它跟豆腐有什么区别呢?

也就说它的硬度,你要钻看看。

所以钻普通的石头跟钻花岗岩那个劲道不一样。

那跟钻钻石,劲道更不一样了。

所以钻,“钻之弥坚”,你不钻,就不知道它坚,你越钻,你才知道它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两句话太好了。

不仅是表现在生命上想要契合的热诚,而且,在文学上,文字上,你当文学来看,那它也是很美的文学。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好,接下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一大套,讲得很好。

颜渊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那么子贡啊,越到后来,也越有这种感受。

所以当有人对子贡说,你这是很谦虚吧,你在我面前很谦虚吧?

其实我看你比你的老师强!

那么子贡就跟他说:

哦,你这样看啊,我告诉你,“譬之宫墙,”啊,就好像人家的围墙,“赐之墙也及肩”我的墙啊到肩膀这么高。

那从外面过的人窥见这个世家之好呢,从外面走过的人看见,啊,这个屋这么漂亮,那么,“夫子之墙数仞,”我们老师的墙呢,它高数仞,一仞是八尺,数仞就是八尺乘以八尺,乘以八尺……,八尺的几倍,总之就是比人还高了,“夫子之墙数仞”,所以有些孔庙,他的外墙题四个字,叫做“万仞宫墙”。

这是有典故的。

如果没有读到《论语》这一章,不熟的话,是不知道这个典故的——万仞宫墙。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假如你没有从门口进去,你就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了。

我,这个,子贡的墙,你可以转头就看到了,因为墙高只到肩膀这么高,你就可以看见这个建筑物蛮漂亮的,你会赞叹。

这个夫子的墙那么高,你没有走到里面去啊,你就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所以子贡的墙是普通人家的垣外,建筑好一点,而孔子的这里面呢,墙里面,是用什么来比喻呢?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这个用诸侯或是用天子的宫院来比喻。

他的宫院才是好啊,但是你不知道。

因为呢,“得其门者,或寡矣。

”能够得其门而入的人,是很少的。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所以你这样说我,说我贤于夫子,说我比我的老师要强,我看你是说“对”了。

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你说错啦!

那为什么又说你说对了呢?

因为你没见识嘛,所以你也说对了。

我们今天或许就可以来说一说,“夫子之墙数仞”,“得其门者,或寡矣”。

那我们怎么得其门?

所以叫做“启进”经典世界,开启,然后进去,这样也讲得通了,所以我们要启进。

但是我们原来是“企近”,“qi(四声)”是企业的“企”。

“企近”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企”啊,我们看怎么写,一般的中国字,你会写,会认,会认字形,往往就能够读出字音,甚至了解字意。

这个“企”。

,没有它的性,所以无法看到它的音,但是呢,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意。

因为这个企,是一个会意字。

会意字是两个部件合起来,然后来体会它合起来所组成的新的意义,“企”字上边是一个“人”,下边是一个“止”。

是不是?

那么,“人”我们知道了,“止”我们要说一说,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止”是一个竖,这边一个弯,再一个弯。

那么这个字,其实在最古代,在最古代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的脚底板,我们现在用手来代替脚底板(比划“企”字),三只脚趾,三为多,可以代表五只,这样,所以是一个脚底板。

脚底板叫止。

所以你站住了叫停止。

你住的地方,加一个土字旁,叫做地址,住址,你住在哪里。

而一“人”一个“止”,合起来,要我们来体会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对一个人,我们特别讲到他的脚底板。

就是对一个人,特别讲到他的脚底板,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思呢?

不是,这里特别说到脚底板是说脚底板用力,你脚底板用力做什么呢?

假如你有送你的好朋友,送客的经验你就知道了。

什么叫做好朋友?

梁实秋先生曾经说“什么是好朋友?

”就是他还没有来,希望他来,他来了,希望他不要走。

他走了,希望他再来。

这叫好朋友。

那什么叫不好的朋友呢?

他还没来,怕他来,他来了希望他赶快走。

他走了以后,希望他不要再来。

那你送好朋友如果有经验呢,他走了,你很不舍得,所以你会送他走,他走远了,或是树挡到了,你会怎么样呢?

你会脚底板用力,就踮起了脚跟。

你踮起了脚跟,会有什么状况呢?

你的身高就多出了十几公分,一二十公分,就会看得远一点。

这一个字叫做“企”。

那么所以我们现在就讲,一个人有企图心,还有这一个字用的最准确的,就是现在所说的企业,古人没有所谓的企业。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西方的商业模式,我们把它翻译成是,企业,这个翻译非常的准确,非常的文雅,很古典。

“企业”,虽然这个词很新,但是它的意思是非常古雅的。

为什么叫企业呢?

既然叫企业,就表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心态,企业家应该像一个人踮起脚尖一样,企业家应该看得很远,眼光要远大。

所以如果只顾眼前的小利益,小利害的话,那不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他什么时候赚钱,他跟摆地摊的不一样,摆地摊每天都要算账,企业家可以是三年五年,甚至也有投入十年乃至20年30年之后,我才要算账,有这种信念叫做企业,这叫企图。

我们说如何企近经典,那,我们看到万仞宫墙,挡着我们的视线,我们怎么办?

你不要面墙而立啊,一步都不走啊,也不要望洋兴叹啊,你要怎么样?

试看看,我把脚尖踮起来,试看看我能不能就看到了,这叫企近。

因为它比较高。

至于有多高呢?

是我踮着脚就能达到么?

啊,不一定。

但是连踮脚跟都不踮起来,那这个人,就可以代表,他连这一点诚意都没有,所以我们叫企近。

我试试看,我用我最大努力试试看,因此我用这个讲题,是这个意思。

那,这个“企近”这两个字啊,一般少用,所以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个解释,也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或是去真正的去立志去实践。

东北在几十年前,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有一位善人叫王凤仪,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

大家记住这个人的名字:

王凤仪。

假如不知道,你可以去上网查一查,这一个了不得的人,姓王,就是我的王,凤就是龙凤的凤,仪就是仪表仪态的仪(儀),王凤仪。

他是一个善人,他正是没有读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但是后来,他悟道,他,由于他的实践悟道,他做什么实践呢,道德实践,他什么时候道德实践呢?

他是一个乡下人,他偶尔会听到,听到人说圣贤,有人说圣贤,那么当大家一说圣贤,这边也说圣贤,那边也说,他就渐渐知道了,原来圣贤,是很高明的人物,现在是我们要效仿的对象,所以他从很小就立志要成为圣贤。

他没有读过书哦,就只是这样子听,他就就立志成圣贤。

后来有人问他,就跟他说了,说像你这样,怎么能成为圣贤?

你知道圣贤,是什么样子么?

他就说,纵使我不能成圣贤,我赶也要赶他一步,我只要赶一步,也就够了!

这样你看,这种,叫做企近,这就是他说的决心,他的志气,也就是他的,这个心愿。

一讲到这里,志气,决心跟他的愿望,我就想起,今年,这个青年节,5月4号,青年节前夕,在5月3号,我们温家宝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全国的青年代表,青年模范们,跟他们座谈,然后对他们讲了一番话,他勉励这些年轻人,其实不只是勉励这些青年代表,他其实勉励所有的年轻人,至少我看来是这样子的。

因为他归结的五点,要年轻人,这个,能够,谨记在心,希望能够做到这五点,也就是一个好的年轻人。

这五点,大家知道吗?

第一,就是有理想。

第二,善学习。

第三,讲道德。

第四,能自立。

第五,肯奋斗。

我们听起来,或许常常听到,这些话是常听到的,我们叫老生常谈。

什么叫老生常谈,老生,可指唱戏的老生,又可指一般人,年纪比较大,叫老生,既是老生又是先生。

先生嘛,先我们生嘛,叫老生,先生年纪已经大了嘛,就叫老生,老生常谈,就说这些老生,老人啊常常会说的一些话,我们对于老生常谈啊,其实听腻了,因为听太多,听得烂了啊。

我看曾国藩啊,他写给他的子弟,这个家书啊,其中有一次写到,他就写了一些这个劝导他们,他的孩子,他的弟弟,劝导他们怎么做人,做事,那写到最后,他自己觉察到了,这些岂不是常说的么?

不只是我常说,别人也常说。

所以就说,以上都是老生常谈。

但是,你要知道老生为什么会常谈,因为它很重要,所以才老生常谈。

好,各位,所以我们要具备这一种,这一种态度,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就是能够从老生常谈中发现它新的意义,或许不是新的意义,发现它还是新鲜的,就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叫“温故而知新”啊,这些不是“故”么?

“故”就是大家都谈过了,我从小就听过了,但是谈到常常听,听过了,它就真的能淡了么?

假如常听,听过了就乱了,那么可见,这个人的心灵啊,也闭塞了,也污浊了。

所以一个开放而清明的心灵,是随时可以从这个旧的,老的,常常听的教导中继续地体会出鲜活的意义。

所以虽然是老生常谈,它确实是人生很重要的指导,那我可要跟各位商量一下,大家看这五点,第一点,这个,叫做有理想,第二,就是这个,善学习,第三,讲道德,第四,能自立,第五,肯奋斗。

各位你想,这五点,哪一点最重要,或者说哪一点你觉得最有感觉,啊,这些是老生常谈啦。

但是呢,你可以体会出鲜活的意义,就是说它还是活的,它是有意义的。

只要是有意义的,永远都还是活的,那请问你觉得哪一点,哪一点能够击中你的心灵!

我看到报纸啊,我就特别注意,特别注重,注重第四点啊,能自立,因为能自立后面有说明,说我们的年轻人啊,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于是也就是说,这个要能够,做独立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各位这不是很重要么?

这个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叫做一个人的“自觉”,自觉就是自己的觉察,自立不说,自己觉醒。

什么叫做觉醒,醒就是原来在梦中,现在醒过来,梦中的世界时虚假的,醒过来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或者说生命如果在梦中,那个,这个生命的意义是很可疑的,所以生下来得觉醒。

这个西方的近代,有一种学派,叫做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者说,世界上的人大概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人是很少的。

为什么,因为它对存在有一个特别的定义,能够自觉的人,他才能够存在,意思是说,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他才是存在的,要不然他就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就叫随波逐流啊,浪生浪死啊,他来这辈子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他只会跟着别人走,至于为什么跟着走,一点儿也不知道,总之,他不曾为自己打算过,而这个打算不是你要赚多少钱,你要升官发财这个打算,这个打算是你来这一趟是要做什么的,你活着做什么的,为何而活呢?

还有,你怎么活着呢?

你如何而活呢?

假如自己对自己没有这样的觉察觉醒,那整个人生就恍如在梦中,这叫梦觉之关。

这个是古人说的,这个梦觉之关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关口,其实也是读书人第一个关口,一般我们是不便苛责的,就不会责求他,他要能够觉醒,一般人我们不敢苛责,像王凤仪,他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他只听到圣贤的名字,他就想,我要做圣贤,像这种人是不多的,所以古时候的人,比如像孔子,他只责求一个,君子。

什么叫君子,在古时候,君子就是指有地位的人,士以上,本来君子是指士,但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君子,这本是社会地位的名称,到孔子这里,讲君子其实就是渐渐采取它的内在意义,而不是社会的意义,它的内在意义是这些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古代所谓贵族。

古代只有贵族才读书,把读书的这个机会下放给一般百姓,这是孔子的功劳,所谓“有教无类”的类不是聪明不聪明的品类,也不是贫穷富有的“类”,那个“类”就是社会地位的类,就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叫“有教无类”。

而这个古时候,这个君子,是读书人的称呼,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说的君子是有德才之人,或者说我们退一步说,向往于这个进德修业的人呢,你向往于你的生命有德有才,这种起向往之心就可以叫做君子了,你能够一直向往前进,向往到你的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你就有所成就,这个叫做贤者,你彻底地能够完成你生命的理想,,这个叫做圣人,啊,所以,一个士,一个君子,他是应该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我们是应该可以要求的,要求他什么呢?

要求他要有生命的自觉,要求他要醒过来,要活过来,他要为自己的生命而负责,而这个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同时,内圣即包涵外王,“在明明德”就包涵“在亲民”,而“在明明德”和“在亲民”,这个“明德”的内涵就包涵“明德”与“亲民”都要“止于至善”,这个叫做自觉。

如果一个人扼于他的生命这个潜力。

他生命的内在的品质没有这么深度地反省,没有所谓的自觉,那他的生命就只停留在某一个层次,什么层次呢?

大体上是停留在现实的层次,这叫做庸俗,什么叫做庸俗?

因为大家都一样,你不接受教育,你不反省,你不努力不用功,每一个人都知道要追求的这些东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要追求的东西的价值,也不是一定不可以追求。

不是!

而是人生最高的品质,你最大的这个追求,是别有所在,如果这一点,没有自己觉醒,这一个人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在历史洪流之中,他是随波逐流,他在这个生死的海浪当中,他是浪生浪死,像海浪一样起来,生了,海浪下去就死了,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将来与草木同朽,不能在这个宇宙中留下一点儿痕迹,他的生命就白废了。

这叫做自觉,自己觉察了,自己觉醒了。

结果我就从能自主自立后面而说明,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习惯。

我们从这里说起,刚才说的深远了,我们就从眼前的这个所谓的独立思考这里说起。

什么叫独立思考?

谁能够独立思考,谁在独立思考了?

这个许多的,政治领导人物及学界的一些关怀社会风气,关怀教育的人,他们往往会发出一些感慨,我们年轻人,尤其指大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好,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的评论,一般人往往解释成我们没有出科学家,我们没有研究的精神,我们没有境界的创造,解释是这样,也对,所以,前一阵子,这个也是温家宝先生去探问,钱学森的疾病,钱学森在去世前就发出这个疑问。

为什么我们大学一百年来,不出大师,他的意思是说大学得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堂堂的中国,这么多人,我们的大学建的这么多,这么大,结果一百年培养不出大师。

这个叫钱学森之问,这个大家都很了解了,都很,也就是耳熟能详,一年多来,这个钱学森之问已经也是老生常谈了,因为很少人再去想这个问题了,也不想了,其实啊,要想一想啊,一个有心的,还活着的,一个年轻人,要常常想这句话,我们为什么不想了呢?

或许有他的理由,我想是什么理由呢?

我自己的意思是,一般人大概认为想也没有用,为什么想也没有用呢,一百年来都这样,大家也都不是不想,一百年来,大家也都是希望啊,但一百年来就是不出啊,总是难出啊,所以干脆不要想了,啊,因为想了也没有用,是不是,各位都是这个样子呢,还是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还是思考了也思考不出一个道理,各位,这个,能自立,所以第一个,要常常思考,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第二点还要知道思考的方法,第三点,要做思考的实践,然后要追求它真的答案,这叫做独立思考的能力。

“诸子百家皆是家,唯有儒家不是家”这个言论,这个百家之言呢,你要知道诸子都是思想家,而这个诸子,这个所谓的百家,告诉各位,不包括儒家。

在这之外的,一般的,说儒家也是家,儒家的这些代表人物也是子,比如说孔子啊,孟子啊,荀子,不都是子吗?

他们也是子,所以你可以把儒家看成是百家之一,也可以把儒家这些重要的思想家就看为子,诸子之一,但是呢,现在我们看,经史子集的分别,“经”特别指儒家的书,“子”就是指百家的书,所以儒家是从百家中特别挑出来的,孔子,孟子,是从诸子中特别挑出来的。

他们所传的书,乃至于他们再传的弟子,重要的著作,这个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它能够与孔子,与孟子的境界相提并论,像这样的书才能够叫做“经”,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的大师,而且跟孟子齐名,叫做“孟荀”,但是《荀子》,这一本书就不列入在经中,列入在史中,而《孟子》后来,后来也从诸“子”列入到“经”里面。

到了十三经的时候,《孟子》就列入在经典里面了,跟《论语》一样,同时列入十三经里面,叫做经。

那么什么叫做经呢?

我们现在说很简单,它是说儒家的重要著作。

这是最简单的说法,我们要更进一步,为什么么他们的书特别提升为经呢?

我们刚说,有它的特殊性,请问有什么特殊性?

我们现在所用,佛教的《经》《律》《论》,《律》是很重要的,《律》摆在中间,因为其相对重要,释迦摩尼佛要死的时候,弟子问他说,请问老师,您死后我们哪里再求老师,他说以《律》为师,就以戒律做你们的老师。

可见这戒律很重要。

所以《律》摆在中间。

律是戒律,是戒条等一些规范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